H型清扫器弹性体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72957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H型清扫器弹性体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H型清扫器弹性体模具。
【背景技术】
[0002]众所周知,模具是一种通过注入或冲压的方式将原料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工艺装备,广泛应用与工业生产领域。对应注入式模具一般包括上模组、中模组以及下模组,上模组、中模组以及下模组通过机器运作时合并组合,将原料注入上模组、中模组以及下模组形成的型腔中,在一定时间内将原料成型,然后再由人工取出工件。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模具结构复杂,操作不方便,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由于模具在作业时,速度非常快,传统的模具没有设置有效的定位或导向机构,原料很容易遭到破坏,导致质量不良率太高,浪费人力物力。另外,传统的H型清扫器弹性体模具做工粗糙,模具的内部的精密程度低,生产出的广品不良率尚。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现提供一种H型清扫器弹性体模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结构复杂,操作不方便,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另外,通过对型腔的精密设置提高了质量良率。
[0004]—种H型清扫器弹性体模具,包括:顺次连接的上模、中模以及下模;其中,所述中模包括开设有容置腔体的中模本体,设于所述中模本体上表面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一连接孔,分别位于所述中模本体相对两侧的内壁中线上的凹形卡接槽,以及跨接所述凹形卡接槽并设于所述容置腔体内的跨接板,所述容置腔体被所述跨接板分隔有两个型腔空间;所述上模包括上模本体、设置于所述上模本体的板面上一横截面为工字型的第一凹槽结构,所述第一凹槽结构与两个所述型腔空间的一侧开口对应设置,所述上模本体的板面上还包括对应第一连接件的第三连接孔以及对应第一连接孔的第二连接件,以用于所述上模扣设于所述中模上;所述下模设于所述中模底部,所述下模包括下模本体、设于所述下模本体板面上的一横截面为日字型的第二凹槽结构以及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对应连接,所述第二凹槽结构对应于两个型腔空间的另一侧开口且与第一凹槽结构相对设置,以形成弹性体型腔。
[0005]优选地,所述跨接板的两侧分别朝外拱起有两个拱起面,所述拱起面呈圆弧状。
[0006]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结构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边柱以及连接两个平行边柱的第一连接柱,所述两个边柱之间区域被所述第一连接柱分隔为两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均由第一连接柱一侧朝对向一侧渐浅设置。
[0007]优选地,所述第二凹槽结构包括一立方体框架以及跨接立方体框架相对两边的第二连接柱,所述立方体框架中部区域被所述第二连接柱分隔为两个第二凹槽。
[0008]优选地,所述下模还设置有与外部设备连接的第四连接孔。
[0009]优选地,所述上模本体、所述中模本体的外周壁上分别设置有把手。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个数为两个,设置在所述中模本体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四个插销分别两两设置在与第一连接孔对应的另外两侧;所述第三连接孔的个数为四个,两两分别设置在第一凹槽结构前后侧,所述第二连接件为两个插销,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结构的左右侧。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长度之和小于第一连接孔。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接件为两个插销,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前后侧,两个所述第三连接件与两个第一连接孔分别对应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跨接板与所述中模本体等高度设置。
[0014]优选地,所述上模、中模以及下模拼合状态下,所述弹性体型腔内的填充原料为聚氨酯。
[0015]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H型清扫器弹性体模具,通过上模、中模以及下模的各个连接孔和连接件对应连接,模具的内部形成有清扫器弹性体型腔,该模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无安全隐患。另外,通过对型腔的精密设置提高了质量良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H型清扫器弹性体模具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H型清扫器弹性体模具中未安装跨接板的中模结构示意图;
[0018]图3a、图3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H型清扫器弹性体模具中跨接板的俯视图及正视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H型清扫器弹性体模具的上模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实用新型H型清扫器弹性体模具的下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利于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H型清扫器弹性体模具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H型清扫器弹性体模具中未安装跨接板的中模结构示意图,图3a、图3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H型清扫器弹性体模具中跨接板的俯视图及正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H型清扫器弹性体模具的上模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H型清扫器弹性体模具的下模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H型清扫器弹性体模具,包括顺次连接的上模10、中模20以及下模30。
[0023]请参阅图2以及图3a、图3b,所述中模20包括开设有容置腔体益的中模本体21,设于所述中模本体21上表面的第一连接件211和第一连接孔212,分别位于所述中模本体21相对两侧的内壁中线上的凹形卡接槽213,以及跨接所述凹形卡接槽213并设于所述容置腔体益内的跨接板23,所述容置腔体22被所述跨接板23分隔有两个型腔空间。本实施例中,所述跨接板23的两侧分别朝外拱起以形成两个拱起面,所述拱起面呈圆弧状,进一步地,所述跨接板23与所述中模本体21等高度设置。
[0024]请参阅图4,所述上模10包括上模本体11、第一凹槽结构12、第三连接孔13以及第二连接件14。第一凹槽结构12设于所述上模本体11的板面上,该第一凹槽结构12的横截面呈工字型,所述第一凹槽结构12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边柱以及连接两个平行边柱的第一连接柱,所述两个边柱之间区域被所述第一连接柱分隔为两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均由第一连接柱一侧朝对向一侧渐浅设置。需提起注意的是,所述第一凹槽结构12与两个所述型腔空间的一侧开口对应设置,该“对应设置”的具体连接方式是指所述第一凹槽结构12的第一连接柱与所述中模20的跨接板23同方向并等长度贴合设置,所述第一凹槽结构12的两个第一凹槽分别与两个所述型腔空间的一侧开口等大小贴合设置。
[0025]所述第三连接孔13以及第二连接件14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12设于所述上模10的同一板面上,第三连接孔13与第一连接件211匹配连接,第二连接件14与第一连接孔212匹配连接,以用于将所述上模10中设有第一凹槽结构12的板面扣设于所述中模20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孔212的个数为两个,分设置在所述中模本体21的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件211为四个插销且分别两两设置在与第一连接孔212对应的另外两侧。所述第三连接孔13的个数为四个,两两分别设置在第一凹槽结构12前后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