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顶针浇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75802阅读:1815来源:国知局
潜顶针浇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的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潜顶针浇口结构。
【背景技术】
[0002]潜伏式浇口,又称隧道式浇口,是由点浇口演变而来,具有如下优点:(1)进料浇口一般都在塑件的内表面或侧面隐蔽处,不影响制品外观;(2)制品成型后,在顶出时会与塑件自动拉断,因此,易于实现生产自动化;(3)由于潜伏式浇口可设置在制品表面见不到的筋、柱上,成型时不会在制品表面留下由于喷射带来的喷痕和气纹。因此,潜伏式浇口主要应用于表面质量要求高,大批量生产的多型腔小零件的模具。
[0003]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潜顶针浇口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出,顶针外侧设置有L型凹槽的流道3’,流道3’侧壁与流道3’底部互相垂直。生产过程中胶体从浇口 1’进入流道3’,在流道3’底部拐角处由于流道3’形状急剧变化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脆性和塑性材料产生疲劳裂纹,不利于注塑产品的成型;此外,现有技术中的流道3’的结构使得胶体从流道3 ’进入注塑模具时,不利于胶体的流动,容易使产品表面产生流痕,从而影响产品的外观,影响产品良率的提高;同时,采用与流道3’底部垂直的流道3’侧壁生产的产品通常不能顺利地从模具中脱离出来,且不得不采用人工方式切除水口,人工切除水口将残留控制在0.2mm以内对工人的技术要求较高,不利于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影响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潜顶针浇口结构,所述潜顶针浇口结构减少了胶体通过流道产生的应力集中现象,同时使得产品在脱模时顺利脱离出来,提高生产效率。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6]—种潜顶针浇口结构,包括:
[0007]—浇口;
[0008]—顶针,为圆柱状,顶针的上端连接至待注塑产品的模具外侧面中部;
[0009 ] 一流道,为L型凹槽状,位于所述顶针外侧,所述浇口连接至流道;
[0010]所述流道底部拐角处设置有半径为0.5mm的圆角,流道侧壁设置3°的脱模斜度,顶针与模具连接处设置有掰断槽。
[0011]另,所述浇口为圆锥形浇口。
[0012]进一步,所述浇口为是向下开设的。
[0013]再有,所述浇口为是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0°。
[0014]同时,所述掰断槽与流道底部拐角的垂直上方的夹角为11°,且有半径为2.0mm的圆角。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1、本实用新型采用潜顶针浇口进胶方式,胶体通过浇口进入顶针凹槽处的流道,进一步流入模具外侧面中部,不影响产品的外观;
[0017]2、在流道侧壁设置有3°的脱模斜度,便于脱模;
[0018]3、流道底部拐角处设置有圆角,当生产过程中胶体从浇口进入流道时,能够提升胶体的流动性,并且减少应力集中的现象,有利于注塑产品的成型;
[0019]4、顶针与模具连接处设置有掰断槽,胶体从流道进入注塑模具时,掰断槽的倾角能够缓冲胶体的流动,避免胶体冷却后注塑产品表面出现流痕,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良率;
[0020]5、掰断槽的设置也有利于将水口从产品表面脱离,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潜顶针浇口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潜顶针浇口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含有本实用新型潜顶针浇口的注塑模具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1’为饶口,2、2’为顶针,3、3’为流道,4为掰断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潜顶针浇口结构,包括:
[0027]—浇口 1;
[0028]—顶针2,为圆柱状,顶针2的上端连接至待注塑产品的模具外侧面中部;
[0029]—流道3,为L型凹槽状,位于所述顶针2外侧,所述浇口 1连接至流道3;
[0030]所述流道3底部拐角处设置有半径为0.5mm的圆角,流道3侧壁设置3°的脱模斜度,顶针2与模具连接处设置有掰断槽4。
[0031]另,所述浇口1为圆锥形浇口。
[0032]进一步,所述浇口1为是向下开设的。
[0033]再有,所述浇口1为是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0°。
[0034]同时,所述掰断槽4与流道3底部拐角的垂直上方的夹角为11°,且有半径为2.0mm的圆角。
[0035]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待注塑胶体从浇口1流入流道3,本实施例中在流道3底部拐角处设置有半径为0.5mm的圆角,能够减少应力集中的现象,并且提升胶体的流动性。紧接着,当流体从流道3进入注塑模具时,掰断槽4的增加也使形状的变化有了一定的缓冲,从而进一步缓冲了胶体的流动,避免胶体冷却后注塑产品表面出现流痕,提高生产过程中产品的良率。
[0036]当胶体冷却成型后,通过顶针2将注塑产品顶出。由于掰断槽4的设置,可以通过人工或机械手段非常方便地将水口从产品表面脱离,节约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效率。
[0037]本实施例由于采用潜顶针浇口进胶方式,胶体通过浇口进入顶针凹槽处的流道,进一步流入模具外侧面中部,因此对产品的外观不存在影响。
[0038]图3为含有本实用新型潜顶针浇口的注塑模具结构,该模具用于生产手机壳。利用该模具生产的手机壳外表面光滑美观,且产品良率较现有技术提高了 23%。
[0039]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主权项】
1.一种潜顶针浇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浇口; 一顶针,为圆柱状,顶针的上端连接至待注塑产品的模具外侧面中部; 一流道,为L型凹槽状,位于所述顶针外侧,所述浇口连接至流道; 所述流道底部拐角处设置有半径为0.5mm的圆角,流道侧壁设置3°的脱模斜度,顶针与模具连接处设置有掰断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顶针浇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为圆锥形浇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潜顶针浇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为是向下开设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潜顶针浇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为是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顶针浇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掰断槽与流道底部拐角的垂直上方的夹角为11°,且有半径为2.0mm的圆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潜顶针浇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浇口、一顶针、一流道,所述流道底部拐角处设置有半径为0.5mm的圆角,流道侧壁设置3°的脱模斜度,顶针与模具连接处设置有掰断槽。所述潜顶针浇口结构减少了胶体通过流道产生的应力集中现象,同时使得产品在脱模时顺利脱离出来,提高生产效率。
【IPC分类】B29C45/26, B29C45/27
【公开号】CN205086290
【申请号】CN201520873304
【发明人】姬永龙
【申请人】爱威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