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热能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89591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低位热能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位热能回收利用装置,尤其是无额外动力回收低压或无压直接对外排放的热水、乏汽等低位能,并回输到热力系统中再利用,减少对环境的热污染,属节能环保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工矿企业的动力站房锅炉排污热水只利用了一部分,与之配套的给水除氧后的乏汽大部分没有回收利用,石化企业装置带汽冷凝水及其它企业加热采暖排放的冷凝水及乏汽大都没有充分回收利用,有的直接排大气,造成冷凝水资源及热能的巨大损失。传统的用间接换热器及热风方式,回收很局限,其效率低,使用寿命短,有结垢及腐蚀隐患等弊端。如除氧器排汽运行有近百年历史,没有理想的回收装置,是很多企业和技术人员寻求解决的重要技术之一。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回收低位热能充分的低位热能回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低位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是它主要由动力装置3、连接管4、中间功能装置7组成,动力装置3内设有射吸结构,中间功能装置7内为空腔,动力装置3的底端与中间功能装置7由连接管4固定连接并相互连通;动力装置3顶端部设有工作介质进口1,其侧面上设有回收介质进口2,中间功能装置7顶端部设有排放出口5,中间功能装置7的下端部分别设有混合介质出口8、排泄出口9。
所述的中间功能装置7上端部侧壁上设有液位传感器6。
本实用新型采用射吸技术,利用装置中工作介质的剩余动力作推动力,实现对回收介质的提升与输送;利用中间功能装置对回收介质进行功能处理。如从冷凝水中分离并排出气体,从带汽冷凝水中再回收二次蒸汽等,回收低位热能充分,接近百分之百。
由于装置本身无运转部件,结构简单,故无需维护,无噪音,运行费用为零,因此,可给用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带来减少环境热污染的社会与环境效益。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第一种实例的系统连接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第二种实例的系统连接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第三种实例的系统连接图图中1-工作介质进口;2---回收介质进口;3---动力装置;4---连接管;5---排放出口;6---液位传感器;7---中间功能装置;8---混合介质出口;9---排泄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低位热能回收装置,它主要由动力装置3、连接管4、中间功能装置7组成,动力装置3内设有射吸结构,中间功能装置7内为空腔,动力装置3的底端与中间功能装置7由连接管4固定连接并相互连通;动力装置3顶端部设有工作介质进口1,其侧面上设有回收介质进口2,中间功能装置7顶端部设有排放出口5,其上端部侧壁上设有液位传感器6,中间功能装置7的下端部分别设有混合介质出口8、排泄出口9。
如图1所示,工作介质(有一定的压力)由工作介质进口1进入动力装置3,将被抽吸回收介质抽入回收介质进口2经动力装置3混合并提升压力,混合介质(工作介质和回收介质混合后的介质)经连接管4进入中间功能装置7,实现功能处理,混合介质的液位由液位传感器6调整,气体由排放出口5排放,混合介质从混合介质出口8排出进行回收,需排泄时开启排泄出口9。
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第一种实例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热力除氧排汽回收。
在图2中,热力除氧器排出的低压蒸汽经排出阀2a被工作介质1a抽入动力装置3,并进行相变混合后,进入中间功能装置7,被分离介质经排放出口5排出,混合介质与主体工作介质(待除氧给水)7a经混合器6a混合,混合后回到除氧器系统中,排泄时开启排泄出口9。
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第二种实例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冷凝水回收。
在图3中,工作介质1b进入动力装置3将冷凝水、汽2b抽入并进行混合经中间功能装置7进行汽水分离,汽被再次抽吸,冷凝水5b经提升压力后进入回输总管6b。
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第三种实例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排污热水回收。
在图4中,有剩余压力的工作介质1c进入动力装置3,将二次蒸汽3c抽入并混合提升压力后,混合汽回输到除氧系统中再利用。
权利要求1.低位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是它主要由动力装置(3)、连接管(4)、中间功能装置(7)组成,动力装置(3)内设有射吸结构,中间功能装置(7)内为空腔,动力装置(3)的底端与中间功能装置(7)由连接管(4)固定连接并相互连通;动力装置(3)顶端部设有工作介质进口(1),其侧面上设有回收介质进口(2),中间功能装置(7)顶端部设有排放出口(5),中间功能装置(7)的下端部分别设有混合介质出口(8)、排泄出口(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位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中间功能装置(7)上端部侧壁上设有液位传感器(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位热能回收利用装置。低位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是它主要由动力装置(3)、连接管(4)、中间功能装置(7)组成,动力装置(3)内设有射吸结构,中间功能装置(7)内为空腔,动力装置(3)的底端与中间功能装置(7)由连接管(4)固定连接并相互连通;动力装置(3)顶端部设有工作介质进口(1),其侧面上设有回收介质进口(2),中间功能装置(7)顶端部设有排放出口(5),中间功能装置(7)的下端部分别设有混合介质出口(8)、排泄出口(9)。它具有结构简单、回收低位热能充分的特点。可给用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带来减少环境热污染的社会与环境效益。
文档编号F22D1/00GK2674293SQ03237230
公开日2005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29日
发明者殷贤炎, 杨高利 申请人:杨高利, 殷贤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