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锅筒结构快装水管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92247阅读:6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三锅筒结构快装水管锅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炉,具体涉及一种三锅筒结构快装水管锅炉。 属于动力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锅炉,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设备。它是利用煤炭、油或气等 各种燃料,经燃烧产生热量来产生蒸汽或热水的设备。油、气燃料易于输 送、使用、热值高、环保,在锅炉燃料应用上得到了大力的推广。现有锅
炉设计压力为中压(锅炉设计压力3.82MPa)以上的燃油气锅炉,不管吨位多 少都采用散装结构,主要形式有附图1、附图2,它们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 外形尺寸较大,超过了公路运输限制,全部零部件散件发运,无法 在锅炉制造厂内进行装配;
2、 锅炉采用支吊结构,受热面重量需由钢架进行承受、传递,钢耗大;
3、 锅炉尾部受热面采用炉墙密封,需配引风机,只能负压燃烧或平衡 通风,漏风系数大,降低锅炉效率,电耗功率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在锅炉制造厂内进 行装配、钢耗小、热效率高的三锅筒结构快装水管锅炉。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三锅筒结构快装水管锅炉,其
特征在于所述锅炉整体采用三锅筒纵置式"D"型布置结构,包括省煤器、 下降管、顶置锅筒、上升管和锅炉本体,
所述顶置锅筒位于锅炉本体的上方,由上升管支撑,省煤器位于锅炉 本体的左侧,
所述锅炉本体包括中间锅筒、下锅筒、对流管束、炉膛、所述中间锅 筒和下锅筒上下布置,对流管束连接于中间锅筒与下锅筒之间,中间锅筒、 对流管束和下锅筒的右侧是炉膛,
所述炉膛由左膜式壁、右膜式壁、前膜式壁和后膜式壁围成,左膜式 壁和右膜式壁直接与中间锅筒和下锅筒相连通,所述前膜式壁和后膜式壁 由上集箱和下集箱汇集连通,
所述上集箱与中间锅筒相连通,下集箱与下锅筒相连通,
所述顶置锅筒与下锅筒之间由下降管相连通,顶置锅筒与中间锅筒之 间由上升管相连通,顶置锅筒与过热器相连通。
水先经过省煤器、对流管束及炉膛的加热成为饱和蒸汽,经过热器进 一步加产生过热蒸汽供给外界。锅炉本体全膜式壁密封,实现微正压燃烧, 以极紧凑的结构实现中压燃油气锅炉的快装出厂。
该锅炉与原有散装中压燃油气水管锅炉比较有以下优点
1、 分锅炉本体、顶置锅筒、省煤器、上升管系、下降管系五大部分快 装出厂,安装周期短;
2、 锅炉制造厂内完成大部分装配,现场工作量小,锅炉质量有保证;3、 全部受热面密封采用钢密封,不采用炉墙密封,结构紧凑,无漏风;
4、 不设引风机,锅炉正压燃烧,热效率高,热损失小。

图1为以往的散装结构锅炉实施例一示意图。
图2为以往的散装结构锅炉实施例二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三锅筒结构快装水管锅炉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旋转180°图。
图5为本发明的汽水系统流程图。
图中支架l.l、炉膛1.2、锅筒1.3、横梁1.4、吊杆1.5、过热器1.6、 炉墙1.7、省煤器1.8、空预器1.9;
支架2.1、炉膛2.2、过热器2.3、横梁2.4、锅筒2.5、对流管束2.6、 炉墙2.7、省煤器2.8、空预器2.9;
省煤器3.1、下降管3.2、顶置锅筒3.3、上升管3.4、锅炉本体3.5、中 间锅筒3.6、上集箱3.7、下锅筒3.8、下集箱3.9、对流管束3.10、炉膛3.11、 前膜式壁3.12、左膜式壁3.13、右膜式壁3.14、后膜式壁3.15、过热器3.16、 燃烧器3.17。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3 4,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三锅筒结构快装水管锅炉,锅炉整体 采用三锅筒纵置式"D"型布置结构。主要由省煤器3.1、下降管3.2、顶 置锅筒3.3、上升管3.4和锅炉本体3.5五大部分组成。
所述顶置锅筒3.3位于锅炉本体3.5的上方,由上升管3.4支撑,省煤器3.1位于锅炉本体3.5的左侧,
所述锅炉本体3.5包括中间锅筒3.6、下锅筒3.8、对流管束3.10、过 热器3.16、炉膛3.U、上集箱3.7和下集箱3.9,所述中间锅筒3.6和下锅 筒3.8上下布置,对流管束3.10连接于中间锅筒3.6与下锅筒3.8之间,中 间锅筒3.6由对流管束支撑,中间锅筒重量由对流管束传递至下锅筒。中 间锅筒3.6、对流管束3.10和下锅筒3.8的右侧是炉膛3.11 ,
所述炉膛3.11由左膜式壁3.13、右膜式壁3.14、前膜式壁3.12和后膜 式壁3.15围成,左膜式壁3.13和右膜式壁3.14直接与中间锅筒3.6和下锅 筒3.8相连通,所述前膜式壁3.12和后膜式壁3.15由上集箱3.7和下集箱 3.9汇集连通。
所述上集箱3.7与中间锅筒3.6相连通,下集箱3.9与下锅筒3.8相连
通,
所述顶置锅筒3.3与下锅筒3.8之间由下降管3.2相连通,顶置锅筒3.3 与中间锅筒3.6之间由上升管3.4相连通,顶置锅筒重量由上升管传递至中 间锅筒。顶置锅筒3.3与过热器3.16相连通。
烟风系统流程
燃烧器燃烧后产生的烟气依次经过炉膛、对流管束、过热器、对流管 束、省煤器,降到16(TC左右排入大气。烟气在锅炉本体内只有两个流程。 汽水系统流程
参见图5,汽水系统为自然循环,汽水利用密度差在锅炉内循环流动。 锅炉给水先进入省煤器,吸收尾部烟气中的热量,得到加热;进入顶置锅筒;顶置锅筒内的水由下降管进入下锅筒,水吸收烟气中的部分热量,得 到加热;进入下锅筒的水在对流管束及炉膛膜式壁内进一步加热,成为汽 水混合物;汽水混合物汇集于中间锅筒,由上升管引至顶置锅筒,汽水在 顶置锅筒内进行分离,经过热器进一步加热产生过热蒸汽供向外界。
权利要求1、一种三锅筒结构快装水管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整体采用三锅筒纵置式“D”型布置结构,包括省煤器(3.1)、下降管(3.2)、顶置锅筒(3.3)、上升管(3.4)和锅炉本体(3.5),所述顶置锅筒(3.3)位于锅炉本体(3.5)的上方,由上升管(3.4)支撑,省煤器(3.1)位于锅炉本体(3.5)的左侧,所述锅炉本体(3.5)包括中间锅筒(3.6)、下锅筒(3.8)、对流管束(3.10)、炉膛(3.11)、上集箱(3.7)和下集箱(3.9),所述中间锅筒(3.6)和下锅筒(3.8)上下布置,对流管束(3.10)连接于中间锅筒(3.6)与下锅筒(3.8)之间,中间锅筒(3.6)、对流管束(3.10)和下锅筒(3.8)的右侧是炉膛(3.11),所述炉膛(3.11)由左膜式壁(3.13)、右膜式壁(3.14)、前膜式壁(3.12)和后膜式壁(3.15)围成,左膜式壁(3.13)和右膜式壁(3.14)直接与中间锅筒(3.6)和下锅筒(3.8)相连通,所述前膜式壁(3.12)和后膜式壁(3.15)由上集箱(3.7)和下集箱(3.9)汇集连通,所述上集箱(3.7)与中间锅筒(3.6)相连通,下集箱(3.9)与下锅筒(3.8)相连通,所述顶置锅筒(3.3)与下锅筒(3.8)之间由下降管(3.2)相连通,顶置锅筒(3.3)与中间锅筒(3.6)之间由上升管(3.4)相连通,顶置锅筒(3.3)与过热器(3.16)相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锅筒结构快装水管锅炉,锅炉整体采用三锅筒纵置式“D”型布置结构,包括省煤器(3.1)、下降管(3.2)、顶置锅筒(3.3)、上升管(3.4)和锅炉本体(3.5),锅炉本体(3.5)包括中间锅筒(3.6)、下锅筒(3.8)、对流管束(3.10)、炉膛(3.11)、上集箱(3.7)和下集箱(3.9),所述炉膛(3.11)由左膜式壁(3.13)、右膜式壁(3.14)、前膜式壁(3.12)和后膜式壁(3.15)围成,左膜式壁(3.13)和右膜式壁(3.14)直接与中间锅筒(3.6)和下锅筒(3.8)相连通,所述前膜式壁和后膜式壁由上集箱和下集箱汇集相通,上集箱与中间锅筒相连通,下集箱与下锅筒相连通,顶置锅筒与下锅筒之间由下降管相连通,顶置锅筒与中间锅筒之间由上升管相连通。本实用新型锅炉分为五大部分出厂,正压燃烧,实现了中压燃油气锅炉的快装出厂。
文档编号F22B21/04GK201221839SQ20082003806
公开日2009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11日
发明者张世萍, 张方君, 坚 徐, 殷陈曦, 澄 汤, 汪新球, 董黎明, 赵建龙, 钱晓峰, 雷钦祥, 高泽华, 黄仁龙 申请人:江苏双良锅炉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