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余热发电用补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89914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低温余热发电用补燃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补燃装置,特别是一种低温余热发电用的补燃装置,属于余热发电辅助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为了充分利用烟气余热,节约能源,普遍将具有一定温度的烟气收集后送余热锅炉,以便利用烟气余热辅助加热锅炉,再利用锅炉产生的蒸汽推动汽轮机发电。对于高温余热锅炉来说,因收集并利用的是流量大且稳定的高温烟气,因此,可保证发电机组的高效率运行。但对于低温余热锅炉发电机组而言,因存在热风流量不稳定、热风温度偏低且波动较大等问题,导致蒸汽产量低,流量波动大,直接影响发电机组的运行效率,使发电机组的发电量大幅减少。为克服低温余热锅炉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有技术是通过在余热锅炉中设置燃烧区来改善热风量不稳定及热风温度不足的问题,以提高发电机组的运 行效率。但这种方式对于已建成使用的低温余热锅炉来说并不适用,如果要在锅炉中设置燃烧区,势必要重新设计并建造余热锅炉,这样会造成现有设备的浪费,而且投资成本也将大大增加。因此,完全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为解决现有低温余热锅炉因热风流量不稳定,热风温度低,导致所产蒸汽量不足,致使发电机组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温余热发电用补燃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完成一种低温余热发电用补燃装置,包括与低温热风输送管相连的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低温热风输送管通过高温气管与补燃炉相连,补燃炉分别与高炉煤气管、焦炉煤气管、氮气管、鼓风机相连,以便以高炉煤气作为主燃烧用气,以焦炉煤气作为辅助燃烧用气,以空气作为助燃用气,使煤气在补燃炉内燃烧产生高温气后,送入低温热风输送管内,以向余热锅炉输送温度高、流量大且稳定的热风,确保余热锅炉正常产生高温蒸汽,促进发电机组的高效率运行,另外还能以氮气作为放散吹扫的保护性用气,保障补燃炉安全生产。所述高炉煤气管通过主燃烧嘴与补燃炉相连,且在高炉煤气管上设有第一快速切断阀及第一控制阀,以构成主燃烧供气机构。所述焦炉煤气管通过辅燃烧嘴与补燃炉相连,且在焦炉煤气管上设有第二快速切断阀及第二控制阀,以构成辅助燃烧供气机构。所述氮气管通过阀门分别与高炉和焦炉煤气管相连,以构成放散吹扫保护机构。所述鼓风机通过空气管及其上的第三控制阀分别与主燃烧嘴和辅燃烧嘴相连,以构成助燃机构,从而分别通过主、辅燃烧嘴向补燃炉提供助燃空气。所述高炉和焦炉煤气管上分别设有第一、第二放散阀,以便根据需要适时进行煤气放散,以保障煤气输送安全。所述高温气管上设有第三放散阀,以便根据需要适时进行高温气的放散,以保障热风输送安全。所述高温气管上设有残氧检测仪,以检测高温气含氧量,以便通过控制器适时控制煤气与空气的供入量,确保燃烧完全。所述与余热锅炉相连的混合燃气管上设有温度检测仪,以检测混合气温度,以便通过控制器适时控制高温气体的补入量。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控制阀,以及残氧检测仪、温度检测仪均通过导线与自动控制器相连,以便将残氧检测仪、温度检测仪检测到的信号送自动控制器识别、处理后,再通过自动控制器控制第一、第二、第三控制阀中的一个或几个工作,以实现煤气、空气供入量的自动控制,确保补燃炉的燃烧效率及高温气的输送,满足余热锅炉正常生产蒸汽的要求。所述补燃炉为常规煤气燃烧炉,其顶部设高温气出口,下部设主煤气(高炉煤气)入口、辅煤气(焦炉煤气)入口,并在主煤气入口处设主燃烧嘴,在辅煤气入口处设辅燃烧·嘴,同时还设有点火器,且燃烧嘴及点火器均为市购产品。所述自动控制器,第一、第二、第三控制阀,第一、第二、第三放散阀,第一、第二快速切断阀,残氧检测仪,温度检测仪等,均为市购产品。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采用上述方案,即通过在余热锅炉和低温热风输送管之间增设补燃炉,可将补燃炉燃烧产生的高温气补入低温热风输送管中,以确保送入余热锅炉内的热风温度及流量,使其产出稳定的高温、大流量蒸汽,保障发电机的高效运行。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的低温余热锅炉前,只需要增加补燃炉及连接管路,即可向低温热风输送管补充高温气,无需另外购置燃气发生器等重大设备,具有投资省,运行可靠、安全,成本低等特点,实为一理想的补燃装置。

图I为本实用新型之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低温余热发电用补燃装置,包括与低温热风输送管9相连的余热锅炉15,低温热风输送管9通过高温气管11及其上的控制阀12与补燃炉14相连,高温气管11上的控制阀12为第三放散阀,补燃炉14分别与高炉煤气管3、焦炉煤气管2、氮气管I、鼓风机6相连,具体是高炉煤气管3通过主燃烧嘴21与补燃炉14第一进气口相连,且在高炉煤气管3上设有第一快速切断阀4及第一控制阀23 ;焦炉煤气管2通过辅燃烧嘴19与补燃炉14第二进气口相连,且在焦炉煤气管2上设有第二快速切断阀27及第二控制阀25 ;氮气管I通过第一阀门22与高炉煤气管3相连,再通过第二阀门24与焦炉煤气管2相连;鼓风机6通过空气管8及其上的第三控制阀7分别与主燃烧嘴21和辅燃烧嘴19相连;高炉煤气管3上设有第一放散阀5,焦炉煤气管2上设有第二放散阀26,另在高温气管11上设有残氧检测仪10,并在与余热锅炉15相连的混合燃气管上设有温度检测仪13,第一控制阀23、第二控制阀25、第三控制阀7,以及残氧检测仪10、温度检测仪13均通过导线与自动控制器相连。余热锅炉15通过管道17与抽风机18及烟囱16相连,以将废气排空。所述补燃炉14为常规煤气燃烧炉,其顶部设高温气出口,下部设主煤气(高炉煤气)Λ 口、辅煤气(焦炉煤气)入口,并在主煤气入口处设主燃烧嘴21,在辅煤气入口处设辅燃烧嘴19,同时还设有点火器20,且燃烧嘴19、21及点火器20均为市购产品。所述自动控制器,第一、第二、第三控制阀23、25、7,第一、第二、第三放散阀5、26、12,第一、第二快速切断阀4、27,残氧检测仪10,温度检测仪13等,均为市购产品。本实用新型以高炉煤气作为主燃烧用气,以焦炉煤气作为辅助燃烧用气,以空气 作为助燃用气,使煤气在补燃炉14内燃烧并产生高温气后,送入低温热风输送管内,以向余热锅炉15输送温度高、流量大且稳定的热风,确保余热发电机组的高效率运行,另外还能以氮气作为放散吹扫的保护性用气,保障补燃炉安全生产。
权利要求1.一种低温余热发电用补燃装置,包括与低温热风输送管相连的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低温热风输送管通过高温气管与补燃炉相连,补燃炉分别与高炉煤气管、焦炉煤气管、氮气管、鼓风机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低温余热发电用补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炉煤气管通过主燃烧嘴与补燃炉相连,且在高炉煤气管上设有第一快速切断阀及第一控制阀,第一控制阀通过导线与自动控制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低温余热发电用补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焦炉煤气管通过辅燃烧嘴与补燃炉相连,且在焦炉煤气管上设有第二快速切断阀及第二控制阀,第二控制阀通过导线与自动控制器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低温余热发电用补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气管通过阀门分别与高炉煤气管和焦炉煤气管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低温余热发电用补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机通过空气管及其上的第三控制阀分别与主燃烧嘴和辅燃烧嘴相连,第三控制阀通过导线与自动控制器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低温余热发电用补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炉煤气管和焦炉煤气管上分别设有第一、第二放散阀。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低温余热发电用补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气管上设有第三放散阀。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低温余热发电用补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气管上设有残氧检测仪;与余热锅炉相连的混合燃气管上设有温度检测仪,残氧检测仪、温度检测仪通过导线与自动控制器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低温余热发电用补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燃炉顶部设高温气出口,下部设主煤气入口、辅煤气入口,并在主煤气入口处设主燃烧嘴,在辅煤气入口处设辅燃烧嘴,同时还设有点火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温余热发电用补燃装置,包括与低温热风输送管相连的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低温热风输送管通过高温气管与补燃炉相连,补燃炉分别与高炉煤气管、焦炉煤气管、氮气管、鼓风机相连。以高炉煤气作为主燃烧用气,以焦炉煤气作为辅助燃烧用气,以空气作为助燃用气,使煤气在补燃炉内燃烧产生高温气后,送入低温热风输送管内,确保送入余热锅炉内的热风温度及流量,使其产出稳定的高温、大流量蒸汽,保障发电机的高效运行。本实用新型投资省,运行可靠、安全,成本低。
文档编号F22B35/00GK202581787SQ20122001408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3日
发明者周庆华, 龚贵君, 刘成, 何锋, 常骏 申请人:云南泛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