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率均衡加热型热气产生桶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52306发布日期:2019-05-15 21:33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燃烧加热蒸汽桶内胆技术类,特别是一种高效率均衡加热型热气产生桶胆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的蒸汽桶的内胆,存在燃气在燃烧室内的燃烧面积有限,燃气所产生的火焰、热量不能在燃烧加热装置内形成循环等问题,既浪费资源,也产生大量的废气,污染环境。

同时,现有技术的蒸汽桶的内胆大多由包括燃烧室、热交换管组成,且燃烧室与内胆之间为分离结构,燃烧器产生的火焰只能在燃烧室内燃烧,热交换管内几乎不能接触到火焰,内胆中就只能底部燃烧加热。这就导致燃烧、加热效率不高等问题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而提供的一种高效率均衡加热型热气产生桶胆。

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率均衡加热型热气产生桶胆,包括风机筒一、燃烧室、燃烧筒、主加热管、风机筒二、弧形管一、弧形管二、内胆体,其中,所述内胆体为中空结构的圆柱体型,所述燃烧室为中空结构的圆柱体型,所述燃烧室水平设置于内胆体内的下部,且燃烧室的外壁与内胆体的内壁相密封焊接;

所述风机筒一穿过内胆体水平设置于燃烧室的右端,且风机筒一与燃烧室相连通;所述燃烧筒穿过内胆体竖直设置于燃烧室的左部的底面,且所述燃烧筒与燃烧室相连通;所述主加热管垂直设于燃烧室上面的中部,且所述主加热管与燃烧室相连通,所述主加热管位于内胆体内的中部;所述风机筒二穿过内胆体竖直设置于主加热管上端的中部,且所述风机筒二与主加热管相连通;

所述主加热管、弧形管一、弧形管二均为中空结构的圆弧体型,所述主加热管、弧形管一、弧形管二的横切面均呈圆形;所述弧形管一设置于主加热管的右侧,且所述弧形管一与主加热管相连通;所述弧形管二设置于主加热管的左侧,且所述弧形管二与主加热管相连通;所述弧形管一、弧形管二均位于内胆体的内部;所述弧形管一、弧形管二的设置数量相同。

优选的,所述内胆体包括主蒸汽出管、次蒸汽出管,所述主蒸汽出管、次蒸汽出管均呈l形,所述主蒸汽出管设置于内胆体上面的左端,所述次蒸汽出管设置于内胆体上面的右端,且所述主蒸汽出管、次蒸汽出管均与内胆体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主蒸汽出管包括主蒸汽阀门,所述主蒸汽阀门设置于主蒸汽出管上;所述次蒸汽出管包括次蒸汽阀门,所述次蒸汽阀门设置于次蒸汽出管上;所述次蒸汽出管的内径为主蒸汽出管内径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优选的,所述内胆体还包括排水管、排水阀门,所述内胆体的下部左侧还水平设置有一根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内胆体相连通,且所述排水管位于燃烧室的上方,所述排水阀门设置于排水管上。

优选的,所述内胆体还包括进水管、进水阀门,所述内胆体的中部右侧还设置有一根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内胆体相连通;所述进水管呈l形,所述进水阀门设置于进水管上。

优选的,所述燃烧筒包括补充燃气管、补气管阀门,所述补充燃气管穿过内胆体下部的左侧与燃烧筒中部的左侧相连接通,所述补气管阀门设置于补充燃气管上。

优选的,所述燃烧室包括空气进管,所述燃烧室的底面竖直连通有三根以上的空气进管,且所述空气进管的下端穿过内胆体的底面。从空气进管进入空气,以供燃烧时的空气需求。

优选的,风机筒一包括风机一,所述风机筒一内安装有风机一;风机筒二包括风机二,所述风机筒二内安装有风机二;所述燃烧筒还包括电气化炉头,所述燃烧筒内安装有电气化炉头。

优选的,所述风机一的功率为40w-60w;所述风机二的功率为120w-200w。

优选的,所述主加热管右侧连通有一根及以上的弧形管一,所述弧形管一的设置数量为一根至三根。

优选的,所述主加热管左侧连通有一根及以上的弧形管二,所述弧形管一的设置数量为一根至三根。

优选的,所述风机筒一、燃烧筒、风机筒二均为中空结构的圆柱体型。

优选的,所述主加热管的直径为内胆体直径的六分之一到五分之一,所述弧形管一、弧形管二的直径相同,所述弧形管一的直径为主加热管直径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优选的,所述燃烧室、风机筒一、燃烧筒、风机筒二、主加热管、弧形管一、弧形管二、内胆体均由不锈钢制成。

下面为本发明的实现过程及原理:

首先,将所述的新型燃气燃烧加热式蒸汽桶内胆,安装到现有技术的蒸汽桶框架内;

其次,将电气化炉头装入燃烧筒内,风机一、风机二分别装入风机筒一、风机筒二内,且选用的风机二的功率在40w-60w之间,风机二的功率在120w-200w之间;

再次,将主蒸汽出管、次蒸汽出管用管道接通到需要用蒸汽的设备上;再将进水管用管道接通到自来水等水源上,将排水管用管道接通到可排水处或排水管道上,将补充燃气管通过管道接通到天然气等燃气管道上;

然后,打开进水阀门通过进水管将内胆体内灌入所需的水,再依次打开电气化炉头、风机一、风机二以及补气管阀门;风机一将燃气吸引到燃烧室的每一处,使燃气在燃烧室内充分燃烧;同时,风机二将燃气吸引到主加热管的上面,使燃气在主加热管内充分燃烧;弧形管一、弧形管二的设置,可加大受热燃烧面,风机一、风机二的配合使用,可使燃气所产生的火焰、热量在燃烧室、主加热管、弧形管一、弧形管二之间形成循环,风机一、风机二还可排出燃烧所产生的烟雾,由于风机一的功率比风机二的小,故可防止燃气不均的问题产生,而通过补充燃气管可进一步往燃烧筒、燃烧室内填充燃气,使燃烧更旺盛,加快出蒸汽的效率;

最后,打开主蒸汽阀门,通过主蒸汽出管就可为需要蒸汽的设备提供蒸汽,也可同时打开次蒸汽阀门,通过主蒸汽出管、次蒸汽出管就可增加蒸汽的排出量;另外,当主蒸汽出管发生损坏或堵塞,次蒸汽出管就可作为备用,继续排出蒸汽。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只需打开进水阀门通过进水管将内胆体内灌入所需的水,再依次打开电气化炉头、风机一、风机二以及补气管阀门;风机一将燃气吸引到燃烧室的每一处,使燃气在燃烧室内充分燃烧;同时,风机二将燃气吸引到主加热管的上面,使燃气在主加热管内充分燃烧;弧形管一、弧形管二的设置,可加大受热燃烧面,风机一、风机二的配合使用,可使燃气所产生的火焰、热量在燃烧室、主加热管、弧形管一、弧形管二之间形成循环,风机一、风机二还可排出燃烧所产生的烟雾,由于风机一的功率比风机二的小,故可防止燃气不均的问题产生,而通过补充燃气管可进一步往燃烧筒、燃烧室内填充燃气,使燃烧更旺盛,加快出蒸汽的效率;打开主蒸汽阀门,通过主蒸汽出管就可为需要蒸汽的设备提供蒸汽,也可同时打开次蒸汽阀门,通过主蒸汽出管、次蒸汽出管就可增加蒸汽的排出量;另外,当主蒸汽出管发生损坏或堵塞,次蒸汽出管就可作为备用,继续排出蒸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风机筒一,2.燃烧室,3.燃烧筒,4.主加热管,5.风机筒二,6.弧形管一,7.弧形管二,8.风机一,9.电气化炉头,10.风机二,11.内胆体,12.空气进管,13.主蒸汽管,13-1.主蒸汽阀门,14.次蒸汽出管,14-1.次蒸汽阀门,15.排水管,15-1.排水阀门,16.进水管,16-1.进水阀门,17.补充燃气管,17-1.补气管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风机筒一1、燃烧室2、燃烧筒3、主加热管4、风机筒二5、弧形管一6、弧形管二7、内胆体11,其中,所述内胆体11为中空结构的圆柱体型,所述燃烧室2为中空结构的圆柱体型,所述燃烧室2水平设置于内胆体11内的下部,且燃烧室2的外壁与内胆体11的内壁相密封焊接。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风机筒一1穿过内胆体11水平设置于燃烧室2的右端,且风机筒一1与燃烧室2相连通;所述燃烧筒3穿过内胆体11竖直设置于燃烧室2的左部的底面,且所述燃烧筒3与燃烧室2相连通;所述主加热管4垂直设于燃烧室2上面的中部,且所述主加热管4与燃烧室2相连通,所述主加热管4位于内胆体11内的中部;所述风机筒二5穿过内胆体11竖直设置于主加热管4上端的中部,且所述风机筒二5与主加热管4相连通。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主加热管4、弧形管一6、弧形管二7均为中空结构的圆弧体型,所述主加热管4、弧形管一6、弧形管二7的横切面均呈圆形;所述弧形管一6设置于主加热管4的右侧,且所述弧形管一6与主加热管4相连通;所述弧形管二7设置于主加热管4的左侧,且所述弧形管二7与主加热管4相连通;所述弧形管一6、弧形管二7均位于内胆体11的内部;所述弧形管一6、弧形管二7的设置数量相同。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内胆体11包括主蒸汽出管13、次蒸汽出管14,所述主蒸汽出管13、次蒸汽出管14均呈l形,所述主蒸汽出管13设置于内胆体11上面的左端,所述次蒸汽出管14设置于内胆体11上面的右端,且所述主蒸汽出管13、次蒸汽出管14均与内胆体11相连通。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主蒸汽出管13包括主蒸汽阀门13-1,所述主蒸汽阀门13-1设置于主蒸汽出管13上;所述次蒸汽出管14包括次蒸汽阀门14-1,所述次蒸汽阀门14-1设置于次蒸汽出管14上;所述次蒸汽出管14的内径为主蒸汽出管13内径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内胆体11还包括排水管15、排水阀门15-1,所述内胆体11的下部左侧还水平设置有一根排水管15,所述排水管15与内胆体11相连通,且所述排水管15位于燃烧室2的上方,所述排水阀门15-1设置于排水管15上。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内胆体11还包括进水管16、进水阀门16-1,所述内胆体11的中部右侧还设置有一根排水管15,所述排水管15与内胆体11相连通;所述进水管16呈l形,所述进水阀门16-1设置于进水管16上。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燃烧筒3包括补充燃气管17、补气管阀门17-1,所述补充燃气管17穿过内胆体11下部的左侧与燃烧筒3中部的左侧相连接通,所述补气管阀门17-1设置于补充燃气管17上。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燃烧室2包括空气进管12,所述燃烧室2的底面竖直连通有三根以上的空气进管12,且所述空气进管12的下端穿过内胆体11的底面。从空气进管12进入空气,以供燃烧时的空气需求。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风机筒一1包括风机一8,所述风机筒一1内安装有风机一8;风机筒二5包括风机二10,所述风机筒二5内安装有风机二10;所述燃烧筒3还包括电气化炉头9,所述燃烧筒3内安装有电气化炉头9。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风机一8的功率为40w-60w;所述风机二10的功率为120w-200w。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主加热管4右侧连通有一根及以上的弧形管一6,所述弧形管一6的设置数量为一根至三根。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主加热管4左侧连通有一根及以上的弧形管二7,所述弧形管一6的设置数量为一根至三根。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风机筒一1、燃烧筒3、风机筒二5均为中空结构的圆柱体型。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主加热管4的直径为内胆体11直径的六分之一到五分之一,所述弧形管一6、弧形管二7的直径相同,所述弧形管一6的直径为主加热管4直径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在各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燃烧室2、风机筒一1、燃烧筒3、风机筒二5、主加热管4、弧形管一6、弧形管二7、内胆体11均由不锈钢制成。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具体来说,本发明使用过程及原理如下:

首先,将所述的新型燃气燃烧加热式蒸汽桶内胆,安装到现有技术的蒸汽桶框架内;

其次,将电气化炉头9装入燃烧筒3内,风机一8、风机二10分别装入风机筒一1、风机筒二5内,且选用的风机二10的功率在40w-60w之间,风机二10的功率在120w-200w之间;

再次,将主蒸汽出管13、次蒸汽出管14用管道接通到需要用蒸汽的设备上;再将进水管16用管道接通到自来水等水源上,将排水管15用管道接通到可排水处或排水管15道上,将补充燃气管17通过管道接通到天然气等燃气管道上;

然后,打开进水阀门16-1通过进水管16将内胆体11内灌入所需的水,再依次打开电气化炉头9、风机一8、风机二10以及补气管阀门17-1;风机一8将燃气吸引到燃烧室2的每一处,使燃气在燃烧室2内充分燃烧;同时,风机二10将燃气吸引到主加热管4的上面,使燃气在主加热管4内充分燃烧;弧形管一6、弧形管二7的设置,可加大受热燃烧面,风机一8、风机二10的配合使用,可使燃气所产生的火焰、热量在燃烧室2、主加热管4、弧形管一6、弧形管二7之间形成循环,风机一8、风机二10还可排出燃烧所产生的烟雾,由于风机一8的功率比风机二10的小,故可防止燃气不均的问题产生,而通过补充燃气管17可进一步往燃烧筒3、燃烧室2内填充燃气,使燃烧更旺盛,加快出蒸汽的效率;

最后,打开主蒸汽阀门13-1,通过主蒸汽出管13就可为需要蒸汽的设备提供蒸汽,也可同时打开次蒸汽阀门14-1,通过主蒸汽出管13、次蒸汽出管14就可增加蒸汽的排出量;另外,当主蒸汽出管13发生损坏或堵塞,次蒸汽出管14就可作为备用,继续排出蒸汽。

当然,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