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瓶水热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35964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饮料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冷瓶水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在饮料生产过程中,冷瓶机和超高温瞬时灭菌工艺(简称UHT)均被广泛应用。冷瓶机水槽中水温过高,会导致涨瓶影响品质,需要不断补充冷水以降低水温,保证冷瓶效果;而UHT工艺会产生大量冷凝水,需要用锅炉加热至90度,二者均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瓶水热回收系统,冷瓶水与UHT冷凝水进行换热,降低冷瓶机水槽中的水温,保证冷瓶效果;同时,充分再利用冷瓶水的热能,可提升冷凝水的温度,降低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所述的冷瓶水热回收系统包括冷瓶机1、储水箱2、过滤器3、换热器4、冷凝水收集箱5、锅炉6、冷凝水主管7、支路管道Ⅰ8、支路管道Ⅱ9、阀门Ⅰ10、水泵11、阀门Ⅱ12、阀门Ⅲ13、阀门Ⅳ14,所述冷瓶机1的溢流口通过管道与储水箱2的进水口连接,储水箱2的出水口与过滤器3连接的管道上设有阀门Ⅰ10、水泵11,所述过滤器3与换热器4的冷瓶水进水口连接的管道上设有阀门Ⅱ12,换热器4的冷瓶水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冷瓶机1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冷凝水主管7设于冷凝水收集箱5的出水口与锅炉6的进水口之间,冷凝水主管7上设有支路管道Ⅰ8, 且支路管道Ⅰ8与换热器4的冷凝水进水口连接,换热器4的冷凝水出水口与冷凝水主管7之间设有支路管道Ⅱ9,所述支路管道Ⅰ8、冷凝水主管7上设有阀门Ⅲ13、阀门Ⅳ14。

作为优选,所述过滤器3、阀门Ⅰ10、水泵11、阀门Ⅲ13、阀门Ⅳ14均与控制电路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冷凝水收集箱5内设有液位传感器15,液位传感器15与控制电路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过滤器3为压差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换热器将冷瓶水与UHT冷凝水进行换热,降低了冷瓶机水槽中的水温,减少涨瓶情况的发生,保证了冷瓶效果。同时,充分再利用冷瓶水的热能,对冷凝水进行初次加热,然后再通过锅炉进行二次加热,这样可降低锅炉的资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冷瓶机、2-储水箱、3-过滤器、4-换热器、5-冷凝水收集箱、6-锅炉、7-冷凝水主管、8-支路管道Ⅰ、9-支路管道Ⅱ、10-阀门Ⅰ、11-水泵、12-阀门Ⅱ、13-阀门Ⅲ、14-阀门Ⅳ、15-液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如图1所示,所述的冷瓶水热回收系统包括冷瓶机1、储水箱2、过滤器3、换热器4、冷凝水收集箱5、锅炉6、冷凝水主管7、支路管道Ⅰ8、支路管道Ⅱ9、阀门Ⅰ10、水泵11、阀门Ⅱ12、阀门Ⅲ13、阀门Ⅳ14。

所述冷瓶机1的溢流口通过管道与储水箱2的进水口连接,储水箱2的出水口与过滤器3连接的管道上设有阀门Ⅰ10、水泵11,所述过滤器3与换热器4的冷瓶水进水口连接的管道上设有阀门Ⅱ12,换热器4的冷瓶水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冷瓶机1的进水口连接。冷瓶水一般采用自来水,水中的沉淀物质通过过滤器3过滤,再通入换热器4中进行换热,可避免杂质堵塞换热器4。为达到一定的过滤效果,所述过滤器3采用压差过滤器,当过滤器3前后压差达到一定范围时,过滤器3自动冲洗排污。

所述冷凝水主管7设于冷凝水收集箱5的出水口与锅炉6的进水口之间,冷凝水主管7上设有支路管道Ⅰ8, 且支路管道Ⅰ8与换热器4的冷凝水进水口连接,换热器4的冷凝水出水口与冷凝水主管7之间设有支路管道Ⅱ9,所述支路管道Ⅰ8、冷凝水主管7上设有阀门Ⅲ13、阀门Ⅳ14。所述冷凝水收集箱5内设有液位传感器15,当冷凝水过多时,可开启阀门Ⅳ14,使冷凝水直接通至锅炉6,避免冷凝水从冷凝水收集箱5中溢出。

进一步改进使冷瓶水的热回收过程完全实现自动化,所述过滤器3、阀门Ⅰ10、水泵11、阀门Ⅲ13、阀门Ⅳ14、液位传感器15均与控制电路连接。

改进之前,冷瓶机水槽温度为54.2度,冷瓶效果不佳,易涨瓶影响品质。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换热器将冷瓶水与UHT冷凝水进行换热,降低了冷瓶机水槽中的水温,减少涨瓶情况的发生,保证了冷瓶效果。

同时,采用冷瓶水热回收系统后,通过换热器对冷瓶水的热量回收用以对冷凝水的初次加热,冷凝水的温度从22.7度提高至42.5度,则平均每天冷凝水吸收热量约为9.13×109 J;1KG蒸汽所含热量为2.98×106 J,则转换为蒸汽3284KG;锅炉综合蒸汽成本为207元/吨,每月生产22天,则一年节省17.95万元以上的经济开支,大大的降低了能耗和生产成本,创造了巨大的能源效益与经济效益。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