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纯燃高钠煤两级中温分离循环流化床饱和蒸汽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68899发布日期:2018-06-12 19:34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特别涉及一种纯燃高钠煤两级中温分离循环流化床饱和蒸汽锅炉,属于锅炉燃烧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循环流化床锅炉普遍对新疆准东地区高钠煤适应性差,已运行的锅炉一般是参烧部分高钠煤,而且普遍结焦积灰严重,钠、钾高温腐蚀,造成锅炉故障和排烟温度高。准东高钠煤特点是:低灰份、低硫、低中灰熔点,高水份、高挥发份、中高热值,高钠、钾、钙,强结焦性、强沾污性,但着火燃尽性能优良。燃烧高钠煤主要从根本上要解决结焦积灰严重现象,应严格控制燃烧温度,对最易沾污的850-530℃受热面进行降低沾污设计和避免钠、钾高温腐蚀,因此对炉膛燃烧和受热面传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纯燃高钠煤两级中温分离循环流化床饱和蒸汽锅炉,它是通过在炉膛出口设置第一和第二两个水冷膜式壁空腔,受热面内表面保温隔离,多空腔膜式壁和受热面在飞灰循环回路中,灰浓度高,既增强了传热又提高了自清洁能力,严格控制燃烧温度,对最易沾污的850-530℃受热面进行降低沾污设计和避免钠、钾高温腐蚀,解决了结焦积灰严重的现象,彻底解决了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纯燃高钠煤两级中温分离循环流化床饱和蒸汽锅炉,它包括低速床炉膛,所述低速床炉膛下方通过小风帽布风板与等压风室连通,低速床炉膛下部设置有进料管和埋管及返料口;低速床炉膛的出口拐弯下行连接第一水冷腔,第一水冷腔下部逐渐缩小下行拐弯后变大,连接一级加速沉降分离器,所述一级加速沉降分离器的低部连接有沉降槽,所述沉降槽的底部与返料口连接;一级加速沉降分离器上部另一端与第二水冷腔连接,所述第二水冷腔的上部布置膜式壁水冷隔屏,第二水冷腔出口分别串联有二级蜗壳旋风分离器、若干组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烟气处理设备;二级蜗壳旋风分离器的底部并联有螺旋排灰机和U型阀,所述U型阀出口管穿过沉降槽与炉膛连接。

所述低速床炉膛为上小下大全膜式壁结构,低速床炉膛内部烟气出口以下向火面敷设有卫燃带,所述卫燃带为间隔设置。低速床炉膛上每隔2米设置测温点。

所述第一水冷腔为全膜式壁结构,其截面结构形式为上大下小,下部逐渐缩小,上部向火面全部裸露,第一水冷腔上部内悬吊有膜式壁水冷屏,其屏宽为400-600mm,屏间距为200-400mm。

所述小风帽布风板的风帽直径为50mm,风帽上的透风孔直径为4.5-5.2mm,相邻风帽间间距为70-75mm。

所述一级加速沉降分离器的向火面敷设有防磨层。

所述沉降槽膜式壁向火面裸露。

所述第二水冷腔为全膜式壁结构,上部内布置有膜式壁水冷隔屏,所述膜式壁水冷隔屏屏间距为500-800mm,第二水冷腔膜式壁向火面底部敷设防磨层。

所述二级蜗壳旋风分离器为绝热型,进口稳流段长为2000~2500mm。

所述空气预热器为顺列大节距、大管排间距结构形式,在空气预热器、省煤器和膜式壁水冷隔屏之间每级配置有吹灰器,在空气预热器与等压风室之间用风管连接,在风管上设有烟气加入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如下:

通过发挥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温度低的优势,降低碱金属及其化合物气化释放量。

(1)本实用新型的炉膛采用低速床,密相区燃烧份额高,因为高钠煤热值高且着火燃尽性能优良,通过加大埋管面积20%和采用中温返料冷却调节,可以控制燃烧温度在高钠煤熔融性结渣温度以下。

(2)本实用新型的炉膛采用低速床,稀相区燃烧份额低,水冷壁面积大所以向火面敷设卫燃带,但间隔裸露可调整,间隔预设低强度卫燃带可塑料,每隔2米设置测温点,根据运行温度确定打掉量。可以控制燃烧温度在高钠煤熔融性结渣温度以下,因为中温返料入炉后需要增加预热时间,所以将炉膛流程时间多延长约1s设计。

(3)本实用新型对最易沾污的850-530℃受热面,采用第一和第二两个水冷膜式壁空腔,增设双面曝光水冷屏,受热面积大。多空腔膜式壁在飞灰循环回路中,速度低但灰浓度高,既增强了传热又提高了自清洁能力。第一空腔灰浓度与炉膛一致,烟气下行不会积灰。第二空腔灰浓度低于第一空腔,烟气上行,烟速提高1m/s,利于传热不易积灰,还加装了伸缩吹灰器。

(4)本实用新型一级加速沉降分离器工作温度600-650℃,飞灰在沉降槽中还可继续冷却。二级蜗壳旋风分离器工作温度500-530℃,针对低灰煤将进口稳流段加长400mm。循环系统安全可靠,避免了高温分离因高钠煤灰熔点低带来循环系统结焦的风险。

(5)本实用新型通过向风室内加入0-30%尾部烟气,既维持床内流化均匀稳定,又控制过量空气系数,下部缺氧和均匀稳定燃烧抑制了NOX的产生;通过两级分离返料,炉膛上部含碳细灰浓度高,间隔敷设卫燃带保证上部温度约850℃均匀不降低(也是炉内脱硫剂最佳工作温度),炉膛上部高浓度炽热炭粒形成了对NOX的强还原性条件,并扩展了高度,同时炉膛流程按时间多延长约1s设计,还原反应降低了NOX排放。

所以说,本实用新型适用高钠煤燃料,燃烧效率高;炉膛不易结焦,返料循环系统可靠,受热面不易沾污;NOX排放低(<200mg/m3),便于SNCR和SCR达到超低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识:1-低速床炉膛,2-小风帽布风板,3-等压风室,4-进料口,5-埋管,6-返料口,7-第一水冷腔,8-膜式壁水冷屏,9-第二水冷腔,10-膜式壁水冷隔屏,11-二级蜗壳旋风分离器,12-U型阀,13-沉降槽,14-一级加速沉降分离器,15-省煤器,16-空气预热器,17-吹灰器 ,18-烟气加入口,19-螺旋排灰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参照本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如附图1所示,一种纯燃高钠煤两级中温分离循环流化床饱和蒸汽锅炉,它包括低速床炉膛1,所述低速床炉膛1下方通过小风帽布风板2与等压风室3连通,低速床炉膛1下部设置有进料管4和埋管5及返料口6;低速床炉膛1的出口拐弯下行连接第一水冷腔7,第一水冷腔7下部逐渐缩小下行拐弯后变大,连接一级加速沉降分离器14,所述一级加速沉降分离器14的低部连接有沉降槽13,所述沉降槽13的底部与返料口6连接;一级加速沉降分离器14上部另一端与第二水冷腔9连接,所述第二水冷腔9的上部布置膜式壁水冷隔屏10,第二水冷腔9出口分别串联有二级蜗壳旋风分离器11、若干组省煤器15、空气预热器16、烟气处理设备;二级蜗壳旋风分离器11的底部并联有螺旋排灰机19和U型阀12,所述U型阀12出口管穿过沉降槽13与低速床炉膛1连接。

进一步的,低速床炉膛1为上小下大全膜式壁结构,低速床炉膛1内部烟气出口以下向火面敷设有卫燃带,所述卫燃带为间隔设置。低速床炉膛上每隔2米设置测温点。

进一步的,第一水冷腔7为全膜式壁结构,其截面结构形式为上大下小,下部逐渐缩小,上部向火面全部裸露,第一水冷腔7上部内悬吊有膜式壁水冷屏8,其屏宽为400-600mm,屏间距为200-400mm。

进一步的,小风帽布风板2的风帽直径为50mm,风帽上的透风孔直径为4.5-5.2mm,相邻风帽间间距为70-75mm。

进一步的,一级加速沉降分离器14的向火面敷设有防磨层。

进一步的,沉降槽13膜式壁向火面裸露。

进一步的,第二水冷腔9为全膜式壁结构,上部内布置有膜式壁水冷隔屏10,所述膜式壁水冷隔屏10屏间距为500-800mm,第二水冷腔9膜式壁向火面底部敷设防磨层。

进一步的,二级蜗壳旋风分离器11为绝热型,进口稳流段长为2000~2500mm,比一般的稳流段加长了400~500 mm,提高了灰的分离效果。

进一步的,空气预热器16为顺列大节距、大管排间距结构形式,在空气预热器16、省煤器15和膜式壁水冷隔屏10之间每级配置有吹灰器17,在空气预热器16与等压风室3之间用风管连接,在风管上设有烟气加入口18。

一种纯燃高钠煤两级中温分离循环流化床饱和蒸汽锅炉的操作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空气经空气预热器16预热到120~130℃后,用风管送入到等压风室3中,经小风帽布风板2的风帽进行均匀分配后,进入到低速床炉膛1中形成流化风,与进料管4及返料口6中送入的煤粒进行燃烧,形成烟气向上流动;

b、低速床炉膛1下部烟气流速为3~4m/s,上部烟气流速为4~4.5m/s,在低速床炉膛1内的烟气流程为6~7s;

c、小风帽布风板2的流化风为新鲜空气掺入0~30%的尾部烟气;

d、烟气从低速床炉膛出来后,温度为850~860℃,进入到第一水冷腔7内;

e、第一水冷腔7上部烟气下行流速为5~6m/s,下部出口烟气流速为8m/s,进入第二水冷腔9内;

f、第二水冷腔9内的烟气上行流速6~7m/s,经膜式壁水冷隔屏10降温后进入二级蜗壳旋风分离器11分离,二级蜗壳旋风分离器11的工作温度为500~530℃;

g、从二级蜗壳旋风分离器11分离后的烟气经省煤器15和空气预热器16进一步降温后进入烟气处理设备处理后经烟囱排入大气;

h、经二级蜗壳旋风分离器11分离后,未燃尽的高钠飞灰通过U型阀12及返料口6返回炉膛燃烧,小部分飞灰通过螺旋排灰机19排放,起调节炉膛差压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简述如下:

高钠煤燃料从进料口4加入炉膛1下部密相区,由新鲜空气掺混0-30%尾部烟气进行流化沸腾燃烧,大于2mm粗颗粒在密相区燃烧。细颗粒被吹入炉膛1上部稀相区,经6-7s时间燃烧后出炉膛1。高温烟气下行进入第一水冷腔7冷却到650-600℃,拐弯后上行进入第二水冷腔9冷却到530-500℃,经过二级蜗壳旋风分离器11后再顺入省煤器15、空气预热器16,通过尾部环保处理设备达标排放。

烟气在经过第一水冷腔7下部时加速,拐弯后上行进入第二水冷腔9,其中灰粒因为加速沉降分离,此部分(40-60%)灰粒收集到沉降槽13中返回炉膛燃烧,形成第一级中温分离回送系统。烟气在经过二级蜗壳旋风分离器11时,其中灰粒因为旋风离心力分离,此部分(90-95%)灰粒收集到立管中由U型阀12部分经斜管返回炉膛燃烧,形成第二级中温分离回送系统,部分通过螺旋排灰机19排放。对于不被二级分离器拦截下的灰粒,因为其粒径很小,又有炉膛6-7s的燃烧时间,颗粒基本能燃尽。

通过向等压风室3内加入0-30%尾部烟气,既维持床内流化均匀稳定,又控制过量空气系数,下部缺氧和均匀稳定燃烧抑制了NOX的产生;通过两级分离返料,炉膛1上部含碳细灰浓度高,间隔敷设卫燃带保证上部温度约850℃均匀不降低(也是炉内脱硫剂最佳工作温度),炉膛1上部高浓度炽热炭粒形成了对NOX的强还原性条件,并扩展了高度,同时炉膛1流程按时间多延长约1s设计,还原反应降低了NOX排放。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