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蒸汽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5307发布日期:2019-05-31 21:39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立式蒸汽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式蒸汽发生器。



背景技术:

蒸汽发生器是利用燃料或其他能源的热能把水加热成蒸汽的机械设备。具有升温快,体积小,安装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现有蒸汽发生器按燃料一般分为五种类型,燃汽蒸汽发生器、燃油蒸汽发生器、电加热蒸汽发生器、燃煤蒸汽发生器和生物质蒸汽发生器。其中,燃汽蒸汽发生器是使用范围线较广的一种, 国内生产的燃汽蒸汽发生器差异性很大,辅机配套也不能达到使用的要求。在燃汽蒸汽发生器制造过程中由于厂家不同,原材料,产品结构,辅机配置和制造过程中人为缺陷的因素太多,存在以下的问题:(1)现有蒸汽发生器结构较简单,不仅影响燃汽蒸汽发生器的运行,而且容易造成缺水,爆管的现象,严重影响燃汽蒸汽发生器的正常使用,蒸汽生产的效率低;(2)现有蒸汽发生器的烟汽温度高,蒸汽纯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汽产生的纯度高、温度合适、蒸汽发生效率高的立式蒸汽发生器。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立式蒸汽发生器,包括立式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加热室和集汽室,壳体外部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为加热室提供热量的燃烧器,所述加热室内设置有多个填充有蒸汽水的水能管,所述集汽室设置在加热室的上部,所述水能管顶部的出口与集汽室连通,所述集汽室的上部还设置有与加热室连通的节能器,所述节能器内设置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入口连接有补水箱,所述换热管的出口向下延伸并通过水泵与水能管连通。

优选的,所述多个水能管呈三层环状设计,最里面一层相邻的两个水能管之间均设置有隔热铁片,所述与燃烧器连接入口处设置有用于将热量导入最内层水能管的引导铁片,所述燃烧器的热量经由所述的引导铁片和隔热铁片绕最内层水能管环状移动之后进入其余的水能管所在空间。

优选的,所述隔热铁片设置为圆弧状,所述圆弧状的隔热铁片的两侧固定焊接在最内层水能管的远离中心的一侧的管壁上。

优选的,所述集汽室与所述的多个水能管的顶部连通,所述集汽室的形状呈环状设置,所述集汽室的顶部设置有多个安全阀。

优选的,所述换热管设置为多个且分层排列,所述换热管设置为四层,所述上面两层的换热管与下面两层的换热管呈十字交叉延伸排列。

优选的,所述集汽室的顶部设置有主汽阀,所述主汽阀上设置有汽水分离器。

优选的,所述汽水分离器包括汽水分离管,汽水分离管内设置有边缘与汽水分离管密封连接的汽水分离板,所述汽水分离板上远离中心处设置有用于蒸汽通过的汽孔,所述汽水分离板的上下表面设置有锯齿。

优选的,所述加热室的下部设置有储水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立式蒸汽发生器通过对余热的回收利用,水首先经节能器预热之后再进行加热生产镁蒸汽发生的速度快;利用汽水分离器将蒸汽中的水分分离,避免蒸汽中含水量过大对蒸汽使用设备的腐蚀,提高了蒸汽的纯度;燃烧器的热量首先对水能管的内层加热,内层的水能管内的蒸汽温度较高,外层水能管的蒸汽温度低,相互中和之后蒸汽的温度合适,蒸汽的纯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式蒸汽发生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汽水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水能管,2-集汽室,3-压力表,4-烟汽出口,5-节能器,51-换热管8-安全阀,7-补水箱,6-汽水分离器,9-主汽阀,10-排污阀,11-进水口,12-燃烧器,13-节能器出水口,14-水能管进水口,15-水泵,65-汽水分离管,66-汽水分离板,67-汽孔,68-锯齿,100-壳体,102-加热室,104-隔热铁片,105-引导铁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立式蒸汽发生器,如图1-3所示,包括立式的壳体100,所述壳体100内设置有加热室102和集汽室2,壳体100外部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为加热室102提供热量的燃烧器12,所述加热室102内设置有多个填充有蒸汽水的水能管1,所述集汽室2设置在加热室102的上部,所述水能管1顶部的出口与集汽室2连通,所述集汽室2的上部还设置有与加热室102连通的节能器5,所述节能器5内设置有换热管51,所述换热管51的入口连接有补水箱7,所述换热管51的出口向下延伸并通过水泵15与水能管1连通。

集汽室2的上部设置有安全阀8和压力表4。

节能器5的顶部设置有烟气出口4。

工作原理为:常温的水由节能器5内的换热管进入,由于节能器5与加热室102连通,对加热室102的水能管进行加热之后的预热进入到节能器5内对换热管51内的水进行戳手上的预热,之后,预热之后的水经由水泵15进入到水能管1内,壳体100的外部安装燃烧器12,燃烧器12的直接对加热室102进行加热,热量作用于水能管1上,通过加热室102对水能管1加热产生蒸汽,蒸汽位于集汽室2内收集,利用集汽室2内的主汽阀控制。

实施例2: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了:所述多个水能管1呈三层环状设计,最里面一层相邻的两个水能管1之间均设置有隔热铁片104,所述与燃烧器12连接入口处设置有用于将热量导入最内层水能管的引导铁片105,所述燃烧器12的热量经由所述的引导铁片105和隔热铁片104绕最内层水能管1环状移动之后进入其余的水能管所在空间。燃烧器12产生的热量首先在水能管1的内层加热,内层的水能管1内的蒸汽温度较高,外层水能管1的蒸汽温度低,相互中和之后蒸汽的温度合适,蒸汽的纯度高。

实施例3:

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了:如图3所示,所述隔热铁片104设置为圆弧状,所述圆弧状的隔热铁片104的两侧固定焊接在最内层水能管1的远离中心的一侧的管壁上。隔热铁片为竖条的圆弧状,其两侧与相邻的两个水能管1焊接固定,用于避免热量导入到第二层水能管所在的空间,这样能够避免水泵管直接受热,蒸汽温度过高时蒸汽纯度低的问题。

实施例4:

实施例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了:所述集汽室2与所述的多个水能管1的顶部连通,所述集汽室2的形状呈环状设置,所述集汽室2的顶部设置有多个安全阀6。集汽室2的上部设置有排污阀10。集汽室2呈一个环状与水能管顶部的蒸汽出口密封连接,集汽室的空间可以设置为较大尺寸,用于将蒸汽收集混合。

实施例5:

实施例5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了:所述换热管51设置为多个且分层排列,所述换热管51设置为四层,所述上面两层的换热管51与下面两层的换热管51呈十字交叉延伸排列。换热管51的上面两侧与下面两侧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这样能够延长余热在节能器5中停留的时间,增加预热与换热管51的接触面积,节约资源,且能够加热换热管51内的水,提高热量利用率。

实施例6:

实施例6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了:所述集汽室2的顶部设置有主汽阀9,所述主汽阀9上设置有汽水分离器6。汽水分离器6用于对蒸汽中的水分进行分离,避免蒸汽中水分含量太高,降低蒸汽纯度。

实施例7:

实施例7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了:如图4所示,所述汽水分离器6包括汽水分离管65,所述汽水分离管65内设置有边缘与汽水分离管65密封连接的汽水分离板66,所述汽水分离板66上远离中心处设置有用于蒸汽通过的汽孔67,所述汽水分离板66的上下表面设置有锯齿68。汽水分离管66内设置汽水分离板,在蒸汽通过汽水分离管65的时候利用汽水分离板66将正其中的水分通过汽水分离板冷凝滴回预热管中,蒸汽则通过汽水分离板66上的汽孔向上移动用于后续的使用。

实施例8:

实施例8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了:所述加热室102的下部设置有储水箱。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