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力除氧器的余气回收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7371发布日期:2020-05-20 02:39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力除氧器的余气回收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力除氧设备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热力除氧器的余气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锅炉给水中往往溶解有氧、氮、二氧化碳等气体,其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存在,对于锅炉就易于发生腐蚀。尤其是氧气,他是很活泼的气体,能跟很多非金属直接化合,当其与非金属或金属化合后,往往形成稳定的氧化物,或产生沉淀,对锅炉起腐蚀作用,需对锅炉给水进行除氧,常用的设备就是热力除氧器。

热力除氧器包括除氧头和设置在除氧头下方并与所述除氧头相来连接的除氧水箱,所述除氧头结构是一带有进出水口、进汽口和排气口的筒体,在筒体的上部设有喷嘴或起膜器,中部设有填料层,下部设喷汽管,由筒体上部的进水口流入的软化水,经喷嘴雾化或起膜器形成水膜后,与从筒体下部进汽口进入的蒸汽进行热交换,使软水沸腾达到除氧目的。水中溶解的气体和蒸汽从筒体顶部的排气口排出,除氧水从筒体下部流入除氧水箱待用。

但现有的热力除氧器在用蒸汽加热除氧后,剩余蒸汽及氧气被直接排入大气,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及热量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力除氧器的余气回收利用装置,将除氧器除氧后的剩余蒸汽回收利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热力除氧器的余气回收利用装置,其与除氧头的排气口相连接,包括与所述除氧头相连通的通气管,以及用以存放软化水的储水箱,所述储水箱内设置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沿储水箱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换热管两端皆位于储水箱外部,且所述换热管一端与所述通气管相连通、另一端通过连接管连接有循环水箱,所述循环水箱与所述储水箱的进水端通过循环管相连通,所述换热管与连接管的连接口靠近储水箱进水端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将除氧器除氧后的剩余蒸汽通过通气管运输至换热管内,从而使得蒸汽与储水箱内的软化水进行热交换,实现对其剩余蒸汽的冷却回收,以及用以加热储水箱内的软化水,初步提高软化水的水温,用以降低软化水内的含氧量。

同时,当软化水进入至热力除氧器内时,其由于本身的温度提高,使得其上升至100℃的时间缩短,但由于软化水与蒸汽的接触时间不变,从而提高了软化水的除氧效果。

冷却后的剩余蒸汽通过连接管被运输至循环水箱内,进行收集,便于之后的回收利用。

循环水箱内的水可以通过循环管内运输至储水箱内,进行再次利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换热管沿储水箱长度方向螺旋延伸设置,且相邻两螺圈之间相接触,螺旋状设置的换热管中间形成有供水通过的供水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换热管螺旋设置,增加气体的运行路程,从而增加气体与软化水的接触时间,提高蒸汽与软化水的换热效果和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换热管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阻挡板和第二阻挡板,所述第一阻挡板靠近储水箱进水端设置,且所述储水箱进水端穿过所述第一阻挡板并位于所述供水通道内;

所述第二阻挡板靠近通气管设置,且所述第二阻挡板上设置有出水孔,所述储水箱出水端设置在供水通道外部并设置在储水箱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软化水通过进水端进入到供水通道内,并沿供水通道长度方向向上运动,通过设置在第二阻挡板上的出水孔从供水通道内出来进入到供水通道外部,然后沿储水箱长度方向向下运动,从设置在储水箱底部的出水端运输到热力除氧器内。

通过上述设置,增加了软化水的运行路程,从而增加了软化水和换热管的接触时间,达到提高蒸汽与软化水的换热效果和效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换热管上设置有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位于供水通道内,所述第二散热片位于供水通道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软化水与换热管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蒸汽与软化水的换热效果和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散热片沿供水通道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并与所述供水通道相适配,所述第一散热片与所述储水箱同轴设置;

所述第一散热片靠近其边侧的任意一端设置有通水槽,且相邻两第一散热片之间的通水槽交错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以阻挡软化水的运行速度,增长软化水与换热管的接触时间,从而提高蒸汽与软化水的换热效果和效率,使得蒸汽内的热能被尽可能的回收利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散热片弧形设置,且相邻两第一散热片之间的弧形朝向相反,即其中一第一散热片朝向第一阻挡板凹陷设置,另一第一散热片朝向第一挡板凸起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设置的第一散热片可以对向上运行的软化水进行一定的导向和阻挡,从而提高蒸汽与软化水的换热效果和效率。例如,朝向第一阻挡板凹陷设置的第一散热片会对向上运行的软化水产生一个使其做靠近第一阻挡板的力,且使软化水聚集在第一散热片中间,用以阻挡向上运行的软化水,增加软化水与换热管的接触时间,从而提高蒸汽与软化水的换热效果和效率。

朝向第一阻挡板凸起设置的第一散热片与朝向第一阻挡板凹陷设置的第一散热片配合使用,且朝向第一阻挡板凸起设置的第一散热片位于上方,当软化水向上运行时,由于两第一散热片最中间的距离较小,会阻碍软化水向上运行,达到阻挡软化水向上运行的目的,增加软化水与换热管的接触时间,从而提高蒸汽与软化水的换热效果和效率。

同时,弧形设置的第一散热片可以将向上运行的软化水对其的冲击力分散到换热管上,防止第一散热片由于软化水对其的冲击力过大,而影响第一散热片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散热片外径与所述储水箱内径相适配,且所述第二散热片与所述储水箱同轴设置,所述第二散热片上设置有透水孔,相邻两第二散热片上的透水孔交错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以阻挡软化水的运行速度,增长软化水与换热管的接触时间,从而提高蒸汽与软化水的换热效果和效率,使得蒸汽内的热能被尽可能的回收利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水孔内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所述透水孔内径相适配,且所述转动轴外表面上设置有搅拌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叶会阻挡向下运动的软化水,从而增长软化水与换热管的接触时间,提高蒸汽与软化水的换热效果和效率。同时,向下运动的软化水会冲击搅拌叶,从而带动搅拌叶转动,用以搅拌软化水,均衡软化水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气管外设置有保温隔热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以阻隔热量的散发,防止蒸汽在运输过程中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造成资源的浪费,且会造成周围环境温度的上升,影响工人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循环水箱上设置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内设置有透气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气体的排出,且使得空气中的粉尘和细菌不会进入到循环水箱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通过设置有余气回收利用装置,用以将除氧器除氧后的剩余蒸汽回收利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通过换热管螺旋设置,用以增加气体的运行路程,从而增加气体与软化水的接触时间,提高蒸汽与软化水的换热效果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储水箱的平面剖视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00、除氧头;110、排气口;120、通气管;200、储水箱;210、进水端;220、出水端;300、换热管;310、供水通道;320、第一阻挡板;330、第二阻挡板;331、出水孔;340、第一散热片;341、通水槽;350、第二散热片;351、透水孔;352、转动轴;353、搅拌叶;400、循环水箱;410、连接管;420、循环管;430、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参照图1,一种热力除氧器的余气回收利用装置,其与除氧头100的排气口110相连接,其包括与除氧头100相连通的通气管120,以及用以存放软化水的储水箱200。在本实施例中,通气管120外粘贴设置有保温隔热层(图中为标示),用以防止热量的散失。

参照图1和图2,储水箱200内设置有换热管300,换热管300沿储水箱200长度方向设置,且换热管300两端皆位于储水箱200外部。换热管300一端与通气管120相连通、另一端通过连接管410连接有循环水箱400。循环水箱400与储水箱200的进水端210通过循环管420相连通,换热管300与连接管410的连接口靠近储水箱200进水端210设置。

参照图1和图2,循环水箱400上开设有透气孔430,透气孔430内粘贴有透气膜(图中为标示)。在本实施例中,透气膜采用东莞市安众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所销售的az-838-10防水透气膜。

参照图2和图3,换热管300沿储水箱200长度方向螺旋延伸设置,且相邻两螺圈之间相接触,螺旋状设置的换热管300中间形成有供水通过的供水通道310。

参照图2,换热管300两端分别焊接有第一阻挡板320和第二阻挡板330,第一阻挡板320靠近储水箱200进水端210设置,且储水箱200进水端210穿过第一阻挡板320并位于供水通道310内。第二阻挡板330靠近通气管120设置,且第二阻挡板330上开设有出水孔331。储水箱200出水端220设置在供水通道310外部,并设置在储水箱200底部,从而增长软化水的运行路程,增加软化水与换热管300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软化水与换热管300的换热效果。

参照图2,换热管300上焊接有第一散热片340和第二散热片350,第一散热片340位于供水通道310内,第二散热片350位于供水通道310外。

参照图2和图3,第一散热片340沿供水通道310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并与供水通道310相适配,且第一散热片340与储水箱200同轴设置。第一散热片340靠近其边侧的任意一端开设有通水槽341,且相邻两第一散热片340之间的通水槽341交错设置。

参照图2和图3,第一散热片340弧形设置,且相邻两第一散热片340之间的弧形朝向相反,即其中一第一散热片340朝向第一阻挡板320凹陷设置,另一第一散热片340朝向第一挡板凸起设置。

参照图2,第二散热片350外径与储水箱200内径相适配,且第二散热片350与储水箱200同轴设置。

参照图2和图3,第二散热片350上开设有透水孔351,相邻两第二散热片350上的透水孔351交错设置。且透水孔351内设置有转动轴352,转动轴352与透水孔351内径相适配,且转动轴352外表面上设置有搅拌叶353。在本实施例中,转动轴352两端皆焊接在透水孔351内,搅拌叶353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转动轴352上。

工作过程:

工作时,将除氧器除氧后的剩余蒸汽通过通气管120运输至换热管300内,经过与软化水的热交换后,通过连接管410被输送至循环水箱400内进行收集。位于循环水箱400内的气体,经过透气膜分离后,通过透气孔430被排入空气中。

冷却水还可通过循环管420将循环水箱400内的冷凝水运输至储水箱200的进水端210处,使得冷凝水和软化水一起通过储水箱200的进水端210进入至供水通道310内,并经过设置在供水通道310内的第一散热片340导向和阻挡后,通过设置在第二阻挡板330上的出水孔331进入至供水通道310外部。

接着软化水沿储水箱200长度方向向下运动,经过设置在供水通道310外的第二散热片350导向和阻挡后,通过设置在储水箱200底部的出水端220被运输至除氧头100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