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锅炉氧含量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42850发布日期:2022-01-12 02:47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检测锅炉氧含量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检测锅炉氧含量的装置。


背景技术:

2.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器,它是利用燃料燃烧释放的热能或其他热能将工质水或其他流体加热到一定参数的设备。在锅炉给水处理工艺过程中,除氧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氧是锅炉给水系统的主要腐蚀性物质,给水系统中的氧应当迅速得到清除,否则它会腐蚀锅炉的给水系统和部件,腐蚀性物质氧化铁会进入锅炉内,沉积或附着在锅炉管壁和受热面上,形成难溶而传热不良的铁垢,腐蚀的铁垢会造成管道内壁出现点坑,阻力系数增大。管道腐蚀严重时,甚至会发生管道爆炸事故。国家规定蒸发量大于等于2吨每小时的蒸汽锅炉和水温大于等于95℃的热水锅炉都必须除氧。
3.目前,大多数锅炉为了除去水中所含的氧,保证给水品质,使锅炉、汽轮机的通流部分及回热系统的管路和设备免受腐蚀,延长使用寿命,从而配置了除氧器。
4.现有技术中,经过除氧器的水直接进入锅炉中,无法监测到除氧器的除氧效果,当除氧器产生故障时不能及时发现,并且由于锅炉在加热过程中会使一部分水蒸发为气体,然后直接排出锅炉,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锅炉氧含量的装置,能够检测锅炉给水在进入锅炉前的含氧量,对除氧器的除氧效果进行有效监测,并能够使被蒸发掉的水重新回收利用。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检测锅炉氧含量的装置,包括炉体、燃烧室、给水系统和水回收系统,所述炉体的顶部设有排气口和进水口;所述炉体的底部设有燃烧室;所述给水系统包括储水箱、液体传输管、软化器、除氧器和溶氧仪,所述液体传输管的一端与储水箱的侧壁连通,所述液体传输管的另一端依次通过软化器、除氧器与进水口相连;所述溶氧仪安装于液体传输管的内侧壁,且所述溶氧仪位于除氧器与进水口之间;所述水回收系统包括气体传输管和冷凝器,所述气体传输管的一端与排气口相连,所述气体传输管的另一端通过冷凝器与储水箱的顶部连通,且所述冷凝器靠近储水箱。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该检测锅炉氧含量的装置时,通过炉体放置所需处理的水;通过排气口,便于排出锅炉加热过程中由于水蒸发所产生的气体;通过进水口向炉体内部导入所需处理的水;通过燃烧室,便于进行燃料燃烧;通过给水系统,便于向锅炉提供水;通过储水箱,便于储存将要导入炉体内部的水;通过液体传输管,便于将储水箱中的水传输至炉体;通过软化器,便于对水进行软化处理,以免发生锅炉结垢;通过除氧器,便于除去锅炉给水中的氧气及其他气体,以免水中的腐蚀性物质进入锅炉内形成铁垢;通过溶氧仪,便于检测将要进入炉体的水的氧含量;通过水回收系统,便于将被蒸发掉的水进行
回收;通过气体传输管,便于将排气口排出的气体传输至冷凝器;通过冷凝器,便于将气体转化为液体,从而实现将被蒸发掉的水回收进储水箱;通过由炉体、燃烧室、给水系统和水回收系统组成的检测锅炉氧含量的装置,能够检测锅炉给水在进入锅炉前的含氧量,对除氧器的除氧效果进行有效监测,并能够使被蒸发掉的水重新回收利用。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燃烧室侧壁设有燃烧室观察窗。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燃烧室观察窗,便于观察燃烧室内燃料的燃烧情况。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燃烧室的外侧壁安装有送风机。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送风机,便于为燃烧室提供燃料燃烧所需要的空气。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燃烧室的外侧壁安装有吸风机,所述吸风机固定连接有废料收集仓。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废料收集仓,便于将燃烧室的燃烧废料统一进行收集处理;通过吸风机,便于将燃烧室的燃烧废料吸入废料收集仓。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液体传输管上设有自动调节泵,且所述自动调节泵靠近进水口。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自动调节泵,便于根据锅炉给水的氧含量控制给水是否进入炉体。
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炉体放置所需处理的水;通过排气口,便于排出锅炉加热过程中由于水蒸发所产生的气体;通过进水口向炉体内部导入所需处理的水;通过燃烧室,便于进行燃料燃烧;通过给水系统,便于向锅炉提供水;通过储水箱,便于储存将要导入炉体内部的水;通过液体传输管,便于将储水箱中的水传输至炉体;通过软化器,便于对水进行软化处理,以免发生锅炉结垢;通过除氧器,便于除去锅炉给水中的氧气及其他气体,以免水中的腐蚀性物质进入锅炉内形成铁垢;通过溶氧仪,便于检测将要进入炉体的水的氧含量;通过水回收系统,便于将被蒸发掉的水进行回收;通过气体传输管,便于将排气口排出的气体传输至冷凝器;通过冷凝器,便于将气体转化为液体,从而实现将被蒸发掉的水回收进储水箱;通过由炉体、燃烧室、给水系统和水回收系统组成的检测锅炉氧含量的装置,能够检测锅炉给水在进入锅炉前的含氧量,对除氧器的除氧效果进行有效监测,并能够使被蒸发掉的水重新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炉体;2、燃烧室;3、给水系统;4、水回收系统;5、排气口;6、进水口;7、储水箱;8、液体传输管;9、软化器;10、除氧器;11、溶氧仪;12、自动调节泵;13、气体传输管;14、冷凝器;15、送风机;16、燃烧室观察窗;17、吸风机;18、废料收集仓。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结合附图1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0.实施例:一种检测锅炉氧含量的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炉体1、燃烧室2、给水系统3和水回收系统4,炉体1的顶部设有排气口5和进水口6;炉体1的底部设有燃烧室2;给水系统3包括储水箱7、液体传输管8、软化器9、除氧器10和溶氧仪11,液体传输管8的一端与储水箱
7的侧壁连通,液体传输管8的另一端依次通过软化器9、除氧器10与进水口6相连;溶氧仪11安装于液体传输管8的内侧壁,且溶氧仪11位于除氧器10与进水口6之间;水回收系统4包括气体传输管13和冷凝器14,气体传输管13的一端与排气口5相连,气体传输管13的另一端通过冷凝器14与储水箱7的顶部连通,且冷凝器14靠近储水箱7。
21.在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该检测锅炉氧含量的装置时,通过炉体1放置所需处理的水;通过排气口5,便于排出锅炉加热过程中由于水蒸发所产生的气体;通过进水口6向炉体1内部导入所需处理的水;通过燃烧室2,便于进行燃料燃烧;通过给水系统3,便于向锅炉提供水;通过储水箱7,便于储存将要导入炉体1内部的水;通过液体传输管8,便于将储水箱7中的水传输至炉体1;通过软化器9,便于对水进行软化处理,以免发生锅炉结垢;通过除氧器10,便于除去锅炉给水中的氧气及其他气体,以免水中的腐蚀性物质进入锅炉内形成铁垢;通过溶氧仪11,便于检测将要进入炉体1的水的氧含量;通过水回收系统4,便于将被蒸发掉的水进行回收;通过气体传输管13,便于将排气口5排出的气体传输至冷凝器14;通过冷凝器14,便于将气体转化为液体,从而实现将被蒸发掉的水回收进储水箱7;通过由炉体1、燃烧室2、给水系统3和水回收系统4组成的检测锅炉氧含量的装置,能够检测锅炉给水在进入锅炉前的含氧量,对除氧器10的除氧效果进行有效监测,并能够使被蒸发掉的水重新回收利用。
22.燃烧室2侧壁设有燃烧室2观察窗。
2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燃烧室2观察窗,便于观察燃烧室2内燃料的燃烧情况。
24.燃烧室2的外侧壁安装有送风机15。
2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送风机15,便于为燃烧室2提供燃料燃烧所需要的空气。
26.燃烧室2的外侧壁安装有吸风机17,吸风机17固定连接有废料收集仓18。
27.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废料收集仓18,便于将燃烧室2的燃烧废料统一进行收集处理;通过吸风机17,便于将燃烧室2的燃烧废料吸入废料收集仓18。
28.液体传输管8上设有自动调节泵12,且自动调节泵12靠近进水口6。
29.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溶氧仪11测定的给水氧含量的结果,通过自动调节泵12,控制给水是否进入炉体1。
30.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检测锅炉氧含量的装置时,通过炉体1放置所需处理的水;通过排气口5,便于排出锅炉加热过程中由于水蒸发所产生的气体;通过进水口6向炉体1内部导入所需处理的水;通过燃烧室2,便于进行燃料燃烧;通过给水系统3,便于向锅炉提供水;通过储水箱7,便于储存将要导入炉体1内部的水;通过液体传输管8,便于将储水箱7中的水传输至炉体1;锅炉给水先通过软化器9,便于对水进行软化处理,以免发生锅炉结垢,然后通过除氧器10,便于除去锅炉给水中的氧气及其他气体,以免水中的腐蚀性物质进入锅炉内形成铁垢;通过溶氧仪11,便于检测将要进入炉体1的水的氧含量;通过水回收系统4,便于将被蒸发掉的水进行回收;通过气体传输管13,便于将排气口5排出的气体传输至冷凝器14;通过冷凝器14,便于将气体转化为液体,从而实现将被蒸发掉的水回收进储水箱7;通过由炉体1、燃烧室2、给水系统3和水回收系统4组成的检测锅炉氧含量的装置,能够检测锅炉给水在进入锅炉前的含氧量,对除氧器10的除氧效果进行有效监测,并能够使被蒸发掉的水重新回收利用。
31.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
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