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速恒温循环模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37930发布日期:2022-11-03 04:07阅读:44来源:国知局
恒速恒温循环模块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具体为恒速恒温循环模块装置。


背景技术:

2.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锅炉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锅的原义指在火上加热的盛水容器,炉指燃烧燃料的场所,锅炉包括锅和炉两大部分,锅炉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直接为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所需热能,也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或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提供热水的锅炉称为热水锅炉,主要用于生活,工业生产中也有少量应用,产生蒸汽的锅炉称为蒸汽锅炉,常简称为锅炉,多用于火电站、船舶、机车和工矿企业。
3.现有的锅炉的蒸汽产量过剩时,无法对其热量进行回收使用,造成热量损失,使得资源浪费,为此,我们发明恒速恒温循环模块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恒速恒温循环模块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5.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恒速恒温循环模块装置,能够解决上述提出现有锅炉的蒸汽产量过剩时,无法对其热量进行回收使用,造成热量损失,使得资源浪费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7.恒速恒温循环模块装置,其包括:底盘和固定安装在底盘顶端的箱体,还包括安装在箱体内的循环换热装置;
8.所述循环换热装置包括补水组件和换热组件,所述补水组件的输出端与换热组件连接,所述换热组件的一组输入端与蒸汽传输管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恒速恒温循环模块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换热组件包括高温循环水泵、板式换热器、管壳换热器,所述高温循环水泵固定安装在箱体内,所述高温循环水泵的输入端连接有冷却循环水入水管,所述冷却循环水入水管一侧与补水组件的输出端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恒速恒温循环模块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管壳换热器上设有两组输入端和两组输出端,分别为设有输入端一、输入端二、输出端一、输出端二,所述板式换热器上设有两组输入端和两组输出端,分别为输入端三、输入端四、输出端三、输出端四。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恒速恒温循环模块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高温循环水泵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管壳换热器的输入端一连接并相通,所述管壳换热器的输入端二与蒸汽传输管连接,所述管壳换热器的输出端一通过管道与板式换热器的输入端一连接,所述管壳换热器的输入端二与排水管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恒速恒温循环模块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板式换热器的输出端三通过管道与冷却循环水入水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输入端三与使用水源进行连接,使得使用水通过板式换热器与冷却循环水进行换热,换热后的使用水通过板式换热器的输出端四排出。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恒速恒温循环模块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补水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箱体内的水箱,所述水箱的输出端连接有补水泵。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恒速恒温循环模块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补水泵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冷却循环水入水管的一侧连接并相通,所述补水泵的输出端连接的管道上安装有阀门。
15.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恒速恒温循环模块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箱体的外壁上方开设有溢流口,所述箱体外壁底端开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外侧连接有排污管,所述溢流口的外侧通过管道与排污管连接。
16.与现有技术相比:
17.通过高温循环水泵将冷却水通过管道传输至管壳换热器的输入端一,导入管壳换热器内与热蒸汽进行换热,加热后的冷却水通过管壳换热器的输出端一再由管道传输至板式换热器的输入端三,再将需要加热的使用水通过输入端四导入板式换热器内,与冷却水进行换热,从而对使用水进行加热,加热后的使用水由输出端四连接的管道排出,与使用水换热后的冷却水通过输出端三和输出端三连接的管道传输至冷却循环水入水管,使其内循环,节省能源,对多余的热量进行回收再利用,提高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前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流程图。
22.图中:底盘1、箱体2、电器智能控制柜3、补水泵51、水箱52、阀门53、补水进水管54、溢流口55、排污管56、冷却循环水入水管71、高温循环水泵72、管壳换热器73、输入端一74、输入端二75、输出端一76、输出端二77、板式换热器78、输入端三79、输入端四710、输出端三711、输出端四712。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24.本实用新型提供恒速恒温循环模块装置,具有使用方便、节省能源、提高效率的优点,请参阅图1-4,包括底盘1和固定安装在底盘1顶端的箱体2,还包括安装在箱体2内的循环换热装置;
25.所述循环换热装置包括补水组件和换热组件,所述补水组件的输出端与换热组件连接,所述换热组件的一组输入端与蒸汽传输管连接。
26.所述换热组件包括高温循环水泵72、板式换热器78、管壳换热器73,所述高温循环
水泵72固定安装在箱体2内,所述高温循环水泵72的输入端连接有冷却循环水入水管71,所述冷却循环水入水管71一侧与补水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管壳换热器73上设有两组输入端和两组输出端,分别为设有输入端一74、输入端二75、输出端一76、输出端二77,所述板式换热器78上设有两组输入端和两组输出端,分别为输入端三79、输入端四710、输出端三711、输出端四712,所述高温循环水泵72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管壳换热器73的输入端一74连接并相通,所述管壳换热器73的输入端二75与蒸汽传输管连接,所述管壳换热器73的输出端一76通过管道与板式换热器78的输入端一74连接,所述管壳换热器73的输入端二75与排水管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78的输出端三711通过管道与冷却循环水入水管7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78的输入端三79与使用水源进行连接,使得使用水通过板式换热器78与冷却循环水进行换热,换热后的使用水通过板式换热器78的输出端四712排出,输入端一74与输出端一76相通,输入端二75与输出端二77相通,输入端三79与输出端三711相通,输入端四710与输出端四712相通,通过高温循环水泵72将冷却水通过管道传输至管壳换热器73的输入端一74,导入管壳换热器73内与热蒸汽进行换热,冷却后的热蒸汽凝结成水珠后通过输出端二77排出,加热后的冷却水通过管壳换热器73的输出端一76再由管道传输至板式换热器78的输入端三79,再将需要加热的使用水通过输入端四710导入板式换热器78内,与冷却水进行换热,从而对使用水进行加热,加热后的使用水由输出端四712连接的管道排出,与使用水换热后的冷却水通过输出端三711和输出端三711连接的管道传输至冷却循环水入水管71,使其内循环后,关闭补水泵51输出端连接的传输管上的阀门53,节省能源,对多余的热量进行回收再利用,提高使用效率。
27.所述补水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箱体2内的水箱52,所述水箱52的输出端连接有补水泵51,所述补水泵51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冷却循环水入水管71的一侧连接并相通,所述补水泵51的输出端连接的管道上安装有阀门53,所述箱体2的外壁上方开设有溢流口55,所述箱体2外壁底端开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外侧连接有排污管56,所述溢流口55的外侧通过管道与排污管56连接,将冷却水源通过管道与补水进水管54连接,将补充的冷却水传输至箱体2内,将锅炉的热蒸汽与管壳换热器73输入端二75连接,同时控制补水泵51将冷却水传输至冷却循环水入水管71,打开高温循环水泵72,通过高温循环水泵72将冷却水通过管道传输,使得换热组件内的冷却水壳内循环后,关闭补水泵51输出端连接的传输管上的阀门53,节省能源,对多余的热量进行回收再利用,提高使用效率。
28.在具体使用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冷却水源通过管道与补水进水管54连接,将补充的冷却水传输至箱体2内,将锅炉的热蒸汽与管壳换热器73输入端二75连接,同时控制补水泵51将冷却水传输至冷却循环水入水管71,打开高温循环水泵72,通过高温循环水泵72将冷却水通过管道传输至管壳换热器73的输入端一74,导入管壳换热器73内与热蒸汽进行换热,冷却后的热蒸汽凝结成水珠后通过输出端二77排出,加热后的冷却水通过管壳换热器73的输出端一76再由管道传输至板式换热器78的输入端三79,再将需要加热的使用水通过输入端四710导入板式换热器78内,与冷却水进行换热,从而对使用水进行加热,加热后的使用水由输出端四712连接的管道排出,与使用水换热后的冷却水通过输出端三711和输出端三711连接的管道传输至冷却循环水入水管71,使其内循环后,关闭补水泵51输出端连接的传输管上的阀门53,节省能源,对多余的热量进行回收再利用,提高使用效率。
29.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
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