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排挡板风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66067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排挡板风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排挡板风门,特别适用于在燃煤火力发电厂的烟、风系统及湿法脱硫系统中使用,属燃烧设备烟、风管道风门技术的改进。
目前国内火电厂机组的风门大多是采用美国CE技术,CE技术应用的较早也较为广泛,但由于原理及制造上的原因,普遍存在漏风量大、开关时间过长和国产执行器可靠性差的问题,影响了大型火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CE技术的风门是通轴结构,门板数目一般是三片或五片,通轴结构由于密封面长,轴和门板在风压作用下变形扰度大,门板易翘曲,所以漏风量很大,密封效果不好。CE风门虽有钢管支撑加强措施,但由于门框是由薄钢板制成,运输、安装过程中易发生变形,造成门板与门框分离。CE风门的门板间密封是靠门板边缘的钢片与相邻门板及门框的弹性挤压密封,由于门框及门板的变形,造成缝隙漏风,另外,执行器质量差,调节、限位不准确,也造成大量漏风。上述现有技术在使用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能令人满意之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而提出的一种具较高强度和刚度,使用中不变形,运转灵活,限位、定位准确,开关迅速,安全不泄漏的双排挡板风门。
本实用新型双排挡板风门由风门本体和密封风系统包括密封风机、管路、截止阀、调节阀和测压管等组成,其特征是风门本体由在前、后带联接法兰的矩形框架体门框中设置至少双排、每排至少一堆挡板组件组成。实际使用中风门本体被串接在燃烧设备烟、风管道之间,其前端联接法兰与烟、风管道的来流方向管道相联接,其后端联接法兰则与该烟、风管道的下游方向管道相联接,风门挡板在矩形框架体门框中沿垂直于流道方向密封设置,其风门挡板即可以沿水平轴转动开关设置;也可以沿竖直轴转动开关设置。本实用新型的双排挡板风门的具体实施方案将在下面的实施例中具体给出。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俯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左视图。
实施例HG-2008/18.2-HM3型煤粉机热风管道用双排8挡板风门本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在火电厂HG-2008/18.2-HM3型煤粉机热风管道中应用的一种实施方案,本实施例双排8挡板风门由风门本体和密封风系统包括密封风机、连接管道、截止阀、调节阀和测压管等组成,其特征是所述风门本体具一前、后两端带有联接法兰的矩形框架体门框(1)、门框周边外侧面上焊接有加强筋(11)、在门框内与孔道相垂直的一前、一后两平面内均分、间隔各设置有一水平支撑框(22)和一垂直支撑框(23)形成一前、一后两个四通道框架、在上述前后两个四通道框架内的上下、对中各分别贯穿设置共有四个水平转轴、并转动支撑在框架体门框(1)左、右两侧面壁上,其中处同一铅垂面上两相接通道框架内的转轴轴线在同一水平线上,为一体设置,在前述四通道共8个框架内的水平转轴上各由4个焊接在转轴上的挡板支撑(25),经用螺栓紧固共设置有8个挡板(2),每个挡板(2)上还焊接有加强筋(26),在以转轴为对称分界的每个挡板的前面上半部周边边缘处和后面下半部周边边缘处都焊接有不锈钢密封条(27),上述挡板在竖直关闭状态位置处,其上、下周边密封条(27)对应位置处的框架周边上,分别对应焊有角钢密封条(24)与挡板上、下的密封条(27)对应贴接弹性密封设置;在框架体门框(1)右侧壁伸出转轴端处用盲孔状封盖(15)封罩密封,在左侧壁伸出转轴端处由轴承座(18)转动支撑,其中主动转轴(4)经主动转轴支架(7);其余联动转轴(3)经联动转轴支架(8)相承接与框架体门框左侧壁相固接,在左侧壁的四个伸出轴端处由联接其上的杆系传动组件组成一下方开口的环形传动链,其间,传动链中间部位的两伸出轴端处分别各固接有一按直角相交制成一体的“V”型双曲拐件(16),前述两“V”型双曲拐件按相位差90°设置且开口向外,在传动链开口处右侧端主传动轴(4)伸出轴端处与该轴线相垂直固接有一曲拐件(28),该曲拐件(28)悬置端处还开有一通孔,在曲拐件(28)外侧的主传动轴端处还经联轴器(13)与由电机座(20)支撑的电机(19)相连接,在传动链开口处左侧端联动轴(3)伸出端处,也固接有一与转轴相垂直的曲拐件(29),其上悬置端处也开有一通孔,并令传动链上四个转轴伸出轴端处的两两相邻曲拐件两两相互平行的设置在同一铅垂面上,在两相邻曲拐件悬置端处的孔内径螺钉分别铰接有垂直拉杆(6)和水平拉杆(5),在环形传动链开口处左端联动轴伸出轴端处还设置有指针(21),在框架体门框(1)的上部还对称设置有密封风管道联接法兰(9、10)和侧压管(14),在主传动转轴(4)伸出轴端处还设置有限位支架(17),用以调节和限定挡板的开关位置,测压管(14)固接在框架体门框(1)上并与门框内通道相通联,可以检测风门内压力,其检测值可以同设置在烟、风管道内的测压管检测值相比较,从而可以了解风门的工作状态。本实施例前、后两排挡板在设置时的间距以挡板开关自如、无干涉为准,应尽量减少体积以节约资金,安装时先将本实施例双排8挡板风门框架体门框串接在HG-2008/18.2-HM3型煤粉机热风管道之间,用在门框前、后两端的沿前、后两方向延伸的四边框架(12)与热风管道前、后段相插接,定位联接并密封紧固,再将门框上部的密封风管道联接法兰与密封风系统管道相联接,即可进行调试工作,首先启动电机经开口环形传动链的联动作用,带动回转轴转动到挡板关闭位置,这时亦同时启动密封风机,通过调节密封风调节阀使风门关闭后的内、外静压差不小于150Pa,并固定好调节阀的位置,即可完成调试工作,投入正常使用。
正常工作时,本实施例双排8挡板风门同时开启,这时密封风机也应同时联动关闭,这时热风管道正常通风作业,当一旦出现异常或当设备进行检修时,则可联动关闭挡板和开启密封风机,由于风门中保持有大于热风管道中约150Pa的压力差,这样就可以在此动态密封中将热风管道与外界完全隔绝而无任何泄漏。
本实施例双排8挡板风门在使用中可充分证明本实用新型双排挡风门具如下优点由于双排挡风门设计巧妙,结构合理,制造容易,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所以使用中不变形,密封可靠,且其运转灵活,开关迅速,限位、定位十分精确,操作容易,特别是采用加入了密封风这一动密封的巧妙设计,使本实用新型双排挡板风门可以实现无泄漏密封,使该技术能够很好的满足现代大型火电厂湿法脱硫系统及制粉系统日益提高的经济和安全性的要求,使本技术可在300MW、600MW或更大火电机组锅炉的送风机、引风机和一次风机出入口风门或煤粉管道风门中得到广泛应用。
权利要求1.一种双排挡板风门,由风门本体和密封风系统包括密封风机、管路、截止阀、调节阀和测压管等组成,其特征是风门本体由在前、后带联接法兰的矩形框架体门框中设置至少双排、每排至少一堆挡板组件组成。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挡板风门,其特征是其风门挡板即可以沿水平轴转动开关设置;也可以沿竖直轴转动开关设置。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挡板风门,其特征是所述风门本体具一前、后两端带有联接法兰的矩形框架体门框(1)、门框周边外侧面上焊接有加强筋(11)、在门框内与孔道相垂直的一前、一后两平面内均分、间隔各设置有一水平支撑框(22)和一垂直支撑框(23)形成一前、一后两个四通道框架、在上述前后两个四通道框架内的上下、对中各分别贯穿设置共有四个水平转轴、并转动支撑在框架体门框(1)左、右两侧面壁上,其中处同一铅垂面上两相接通道框架内的转轴轴线在同一水平线上,为一体设置,在前述四通道共8个框架内的水平转轴上各由4个焊接在转轴上的挡板支撑(25),经用螺栓紧固共设置有8个挡板(2),每个挡板(2)上还焊接有加强筋(26),在以转轴为对称分界的每个挡板的前面上半部周边边缘处和后面下半部周边边缘处都焊接有不锈钢密封条(27),上述挡板在竖直关闭状态位置处,其上、下周边密封条(27)对应位置处的框架周边上,分别对应焊有角钢密封条(24)与挡板上、下密封条(27)对应贴接弹性密封设置;在框架体门框(1)右侧壁伸出转轴端处用盲孔状封盖(15)封罩密封,在左侧壁伸出转轴端处由轴承座(18)转动支撑,其中主动转轴(4)经主动转轴支架(7);其余联动转轴(3)经联动转轴支架(8)相承接与框架体门框左侧壁相固接,在左侧壁的四个伸出轴端处由联接其上的杆系传动组件组成一下方开口的环形传动链,其间,传动链中间部位的两伸出轴端处分别各固接有一按直角相交制成一体的“V”型双曲拐件(16),前述两“V”型双曲拐件按相位差90°设置且开口向外,在传动链开口处右侧端主传动轴(4)伸出轴端处与该轴线相垂直固接有一曲拐件(28),该曲拐件(28)悬置端处还开有一通孔,在曲拐件(28)外侧的主传动轴端处还经联轴器(13)与由电机座(20)支撑的电机(19)相连接,在传动链开口处左侧端联动轴(3)伸出端处,也固接有一与转轴相垂直的曲拐件(29),其上悬置端处也开有一通孔,并令传动链上四个转轴伸出轴端处的两两相邻曲拐件两两相互平行的设置在同一铅垂面上,在两相邻曲拐件悬置端处的孔内径螺钉分别铰接有垂直拉杆(6)和水平拉杆(5),在环形传动链开口处左端联动轴伸出轴端处还设置有指针(21),在框架体门框(1)的上部还对称设置有密封风管道联接法兰(9、10)和侧压管(14),在主传动转轴(4)伸出轴端处还设置有限位支架(1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双排挡板风门,由风门本体和密封风系统,其中风门本体由在门框架中设置至少双排每排至少一堆挡板组成,其串接在大型火电机组湿法脱硫系统和制粉系统锅炉的送风机、引风机和一次风机出入口风门中使用,可实现无泄漏密封,使用安全、可靠,经济效益显著。
文档编号F23L13/00GK2453249SQ0025273
公开日2001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00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00年11月6日
发明者李振中, 冯兆兴, 云涌, 刘晓东 申请人:国家电站燃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辽宁东电燃烧设备有限公司, 辽宁省燃烧工程技术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