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的冷凝水排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62767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交换器的冷凝水排出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交换器的冷凝水排出结构。
背景技术
参阅图1、图2、图3所示,现有热交换器由以下部分构成,即位于对应于下部集管(1)的上方的上部集管(2);位于上述上部集管(2)与下部集管(1)之间的多个支管(3);安装在上述各个支管(3)之间的散热片(6)。上述下部集管(1)呈中空的圆筒状,其外周部分的一侧形成了多个用来插入并固定支管(3)的集管孔(4),这些集管孔(4)沿着下部集管(1)的长度方向相距相同的间隔。
相对应地位于下部集管(1)上方的上部集管(2)具有与上述下部集管(1)相同的形状。各个支管(3)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述各个集管孔(4)内,因而各个支管(3)沿集管(1、2)的长度方向并排排列。
另一方面,气流的流动方向是朝着由两个集管(1、2)轴线构成的平面并与该平面成一定倾斜角度。因而,可以流过各个支管(3)与两个集管(1、2)的间隙。上述支管(3)具有一定的长度、厚度和宽度,其中长度是指它的固定在两个集管(1、2)上的两端之间的距离,厚度是指它在与气流的流动方向保持垂直的方向上的距离,宽度是指它在与气流的流动方向保持平行的方向上的距离。上述支管(3)呈直角四边形的板状,它具有能够插入到两个集管(1、2)内的宽度和很薄的厚度,并且它的内部形成了多条中空的管道(channel)(5)。
另外,上述各个支管(3)以在宽度方向上与气流的流动方向保持平行的方式固定在两个集管(1、2)上。在各个支管(3)上形成的多条管道(5)在与支管(3)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具有微小的截面积,而沿着支管(3)的长度方向则具有一定的长度,并且它们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顺序排列。
由于具有上述结构的支管(3)的两侧末端固定在两个集管(1、2)上,因而上述支管(3)与在集管(1、2)内部形成的中空空间相连通。并且在上述各个支管(3)的间隙,为了形成供空气流动的空间而安装了各个散热片(6)。即上述各个散热片(6)由于呈很薄的板状,因此可以弯折成多个“之”字形地安装在各个支管(3)之间。虽然上述散热片(6)可以以多种形状而固定安装,但一般来说最好是它所形成的空间能够使气流的流动阻抗达到最小。
如图4所示,在采用现有的超细管道热交换器中,安装在各个支管(3)之间的散热片(6)从上部集管(2)开始至下部集管(1)为止,其安装间隔是一定的,在各个散热片(6)的表面生成的冷凝水(7)会聚集在下方,特别是在最下方的散热片(6)处所有的冷凝水(7)都会集结并滞留在此。
此时,当在散热片(6)的间隙流动的空气流过靠近上部集管(2)的散热片(6)时,由于不会产生特别的流动阻抗,因而气流能够与散热片(6)之间实现有效的热交换。但流过靠近下部集管(1)的散热片(6)的气流则会受到较大的流动阻抗的影响,这是因为靠近下部集管(1)的散热片(6)的周边有冷凝水(7)从上方渐渐流下,从而集结并滞留在此,因而会形成较大的流动阻抗。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流动阻抗的增加,气流不能与散热片(6)实现有效的热交换,因而存在使热交换器的性能变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热交换器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的冷凝水排出结构,通过在超细管道热交换器的垂直制冷剂管的表面安装排水板,从而使凝结在散热片表面的冷凝水顺利排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热交换器的冷凝水排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供制冷剂流过的中空水平集管;多个垂直制冷剂管,它们插在所述水平集管内,使在所述水平集管内流动的制冷剂得到分配;排水板,是安装在所述垂直制冷剂管的表面;散热片,是安装在所述排水板上。
所述的热交换器的冷凝水排出结构,其中排水板是一种多孔性材质制成的薄板。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现有热交换器的外观侧视2为现有热交换器的分解结构示意3为图2所示支管的截面4为现有技术中的散热片安装在支管上的侧视5a为本发明连接排水板的状态侧视5b为图5a所示排水板的外观侧视中标号说明1下部集管(header) 2上部集管 3支管(tube)4集管孔5管道(channel)6散热片(pin)7冷凝水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的冷凝水排出结构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详细说明。
参阅图5a、图5b所示,本发明具有以下特征,即在插入在水平集管内从而使在上述水平集管内流动的制冷剂得到分配的多个垂直制冷剂管(3)的表面装有排水板(8),排水板(8)的表面装有散热片(6)。上述排水板(8)最好是一种用具有多孔材质制成的薄板。
上述散热片(6)的表面形成的冷凝水从左右流出,这样流出来的冷凝水会碰到与散热片(6)保持接触的排水板(8),然后被在上述排水板(8)上形成的众多的孔吸收,从而使凝结在散热片(6)表面上的冷凝水能够顺利排出。另排水板(8)所吸收的冷凝水会越积越多,最后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流动,进而排出。
发明的效果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的冷凝水排出结构能够达到以下效果,即能够将从制冷剂管的上部流下来的冷凝水更加顺利地排出。
本发明所能够达到的另一效果是能够减小在风扇的作用下气流的气压损失,并且可以防止导热量减少。
权利要求
1.一种热交换器的冷凝水排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供制冷剂流过的中空水平集管;多个垂直制冷剂管,它们插在所述水平集管内,使在所述水平集管内流动的制冷剂得到分配;排水板,是安装在所述垂直制冷剂管的表面;散热片,是安装在所述排水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的冷凝水排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板是一种多孔性材质制成的薄板。
全文摘要
一种热交换器的冷凝水排出结构,包括供制冷剂流过的中空水平集管;多个垂直制冷剂管,它们插在水平集管内,使在水平集管内流动的制冷剂得到分配;排水板,是安装在垂直制冷剂管的表面;散热片,是安装在排水板上;热交换器的冷凝水排出结构,其中排水板是一种多孔性材质制成的薄板。本发明通过在超细管道热交换器的垂直制冷剂管的表面安装排水板,从而使凝结在散热片表面的冷凝水顺利排出。
文档编号F28D1/02GK1611905SQ20031010685
公开日2005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30日
发明者吴世基, 吴世允, 高喆洙, 史容澈, 长东延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