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自混式工业炉吹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65342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燃气自混式工业炉吹灰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炉换热器表面吹灰的装置,尤其是在燃气与空气混合成可燃混合气体时不需要压缩空气泵,从根本上排除了可燃混合气体在密闭管道中发生爆炸的危险性,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燃气吹灰器是由燃气瓶、压缩空气泵、气体连接管道、混合罐、点火罐、层分配器、火焰输送管道、阻燃器、冲击波发生器、电动阀门等组成。在这种吹灰器中,燃气与助燃空气要先在混合罐中混合,再沿着输送管道送到层分配器中,经过层分配器后,再送到冲击波发生管中。在燃气配气过程中,与空气混合好的可燃气体始终充满整个系统管道系统,不但浪费了燃气,而且存在着发生封闭爆炸的危险性;在点火过程中,要先在点火罐中点火,点燃后的燃气燃烧火焰前沿面沿管道经过层分配器传到冲击波发生罐中,点燃其中的混合燃气,产生爆燃,这时,如果管道末端的阀门因故障没有及时打开,点燃的混合可燃气体将在封闭的输送管道中产生爆炸。另外,这种燃气吹灰器的管道布置复杂,安装工程量大,故障率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燃气吹灰器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气自混式工业炉吹灰器,该吹灰器取消了压缩空气泵、气体连接管道、混合罐、点火罐、层分配器、火焰输送管道、阻燃器,从根本上消除了可燃混合气体在封闭管道中发生爆炸的危险性,而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操作容易,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冲击波发生罐上设计有助燃空气阀,利用工业炉换热器烟道具有的负压特性,自动更新冲击波发生罐中所需的助燃空气,取消了空气压缩泵;在冲击波发生罐上设计有燃气空气混合管,燃气空气混合管内部一端有燃气喷嘴和助燃空气入口,另一端有火花塞,燃气空气混合管的中轴线与冲击波发生罐的中轴线为并行,利用燃气喷射的高压,运用喷射器原理自动引射冲击波发生罐中的助燃空气,并与助燃空气充分混合,取消了单独的混合罐和层分配器;在燃气空气喷射混合管上设计了点火火花塞,取消了单独的点火罐和复杂的火焰输送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从根本上消除了可燃混合气体在封闭管道中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取消了压缩空气泵、气体连接管道、混合罐、点火罐、层分配器、火焰输送管道、阻燃器,简化了整个设备的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吹灰器的安全性和设备操作的方便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原理示意图。
图1中,1、冲击波发生罐,2、燃气阀,3、燃气瓶,4、助燃空气阀,5、火化塞,6、控制柜,7、工业炉墙,8、燃气空气混合管。
具体实施方案工业炉吹灰器工作时,燃气由燃气瓶(3)经过燃气阀(2)进入到燃气空气混合管(8)中,引射冲击波发生罐(1)中的助燃空气,并在燃气空气混合管(8)中混合,混合后的可燃气体进入到冲击波发生罐(1)中进一步混合,当燃气混合工作结束时,自动关闭燃气阀(2)。
火花塞(5)工作,点燃燃气空气混合管(8)中的混合燃气,被点燃的混合燃气经燃气空气混合管进入冲击波发生罐(1)中,点燃冲击波发生罐(1)中的混合燃气,产生爆燃,爆燃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经过调制后,由喷口喷入工业炉炉墙(7)内,形成一道冲击波,对墙内的积灰面进行吹灰。
爆燃结束后,打开助燃空气阀(4),利用冲击波发生罐喷口的炉内负压,吸入外部空气经过助燃空气阀(4)进入冲击波发生罐(1)中,并将冲击波发生罐(1)中的残气吸入炉内,更新冲击波发生罐(1)中的助燃空气,然后关闭助燃空气阀(4),为下次吹灰做准备。
所有的控制过程由控制柜(6)来自动完成。
权利要求1.燃气自混式工业炉吹灰器,由冲击波发生罐、助燃空气阀、燃气阀、燃气空气混合管、火花塞组成,其特征是在冲击波发生罐的顶部安装助燃空气阀,在冲击波发生罐罐外的侧部安装燃气空气混合管,在燃气空气混合管上安装火花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自混式工业炉吹灰器,其特征是燃气空气混合管内部一端有燃气喷嘴和助燃空气入口,另一端有火花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自混式工业炉吹灰器,其特征是燃气空气混合管的中轴线与冲击波发生罐的中轴线为并行。
专利摘要一种工业炉吹灰器,用于各种工业炉窑尾部热交换面上的不停炉有效吹灰。该燃气自混式工业炉吹灰器由冲击波发生罐、燃气阀、助燃空气阀、燃气空气混合管、火花塞组成。冲击波发生罐为一圆柱形罐体,其上面有燃气和助燃空气进口,下面有燃气爆燃气出口;燃气空气混合管为一圆管,利用喷射原理将燃气与助燃空气充分混合;火花塞在冲击波发生罐上,用于点燃可燃气体。本吹灰器本体设计为开口容器,从根本上消除了可燃混合气体在封闭罐中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吹灰器能量大小的调节灵活准确,整个吹灰器系统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操作容易,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F23D14/02GK2921610SQ20052012981
公开日2007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18日
发明者赵红 申请人:赵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