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芯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66845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燃烧芯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芯头结构,尤其是一种兼具使用安全考虑且不致阻碍催化性燃烧的燃烧芯头结构。
背景技术
陶制品具有吸水性,乃其先天物理特性所致,所以陶制品本来就具有多孔性与吸水性,凡是磁砖、红砖等产品的采购规范中也订出吸水率不得超过多少范围,显见陶制品的该特性乃为公众所皆知。
如现有“多孔材料催化性燃烧喷嘴”,其主要是在喷嘴上设有开放通道,并使该通道通过喷嘴内部的中空部位而与大气相通,以不致阻碍催化性燃烧。然而,这样的结构容易在使用者不慎打翻香精油等燃烧装置时,使其内部的燃烧液由该通道流到外部,而随着燃烧液的流出,还可能酿起火灾等危险事故;且在使用时,由于燃烧液内含的异丙醇因受热后无法完全燃烧,所以将从开放通道逸出而被人吸入体内,不仅不具使用上的安全性,还严重影响健康。
鉴于此,本设计人为改善并解决上述的缺失,于是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燃烧芯头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燃烧芯头结构,其可以在不影响催化性燃烧的正常功能运作下,兼具安全使用的考虑,以避免使用者在不慎打翻该燃烧装置时可能造成的火灾事件,大大降低了燃烧芯头的使用危险性,同时可有效改善燃烧液燃烧不完全的情况,以避免燃烧后所排出的异丙醇被人吸入体内而影响健康。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烧芯头结构,其包括上半部与下半部,该上半部外径大于该下半部,且该下半部底面开设有嵌合孔,用以嵌入连接芯棉线的端部;其中,该嵌合孔顶部还进一步凹设有蒸发区,该蒸发区与该上半部顶处之间具有厚度较厚的多孔区,并在该多孔区上至少形成一个厚度较薄的通气区。
优选地,所述上半部与所述下半部之间形成缩颈部。
优选地,所述嵌合孔为盲孔。
优选地,所述通气区由所述上半部顶面相对于所述蒸发区处向下凹入至少一个凹部而形成。
优选地,所述通气区由所述蒸发区顶面向上凹入至少一个凹部而形成。
优选地,所述通气区由所述上半部与所述蒸发区顶面各凹入至少一凹部而形成。
优选地,所述凹部为凹槽或盲孔。


图1是本实用新型燃烧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燃烧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燃烧芯头第一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燃烧芯头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燃烧芯头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燃烧芯头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燃烧芯头第四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燃烧装置1燃烧芯头10 上半部100下半部 101缩颈部102嵌合孔 103蒸发区104多孔区 105通气区106凹部107
瓶体 11瓶口帽12耐热环13芯棉线1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贵审查委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用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请参阅图1及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燃烧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及局部剖视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烧芯头结构,该燃烧芯头10用以设置在燃烧装置1(如香精油灯等)上,该燃烧装置1大致包括内呈中空的瓶体11、设于该瓶体11瓶口110上的瓶口帽12、架设于该瓶口帽12顶部的耐热环13、以及燃烧芯头10。该燃烧芯头10被承载在耐热环13上,并由该耐热环13将燃烧芯头10承置在瓶口帽12顶部而露出于外,且该燃烧芯头10下方与芯棉线14的两端相嵌合,以使该芯棉线14悬置于瓶体11内部,而使瓶体11内部的燃烧液(如香精油,图中未示出)可通过该芯棉线14的吸附而被导引至燃烧芯头10处。
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该燃烧芯头10为陶瓷体,并包括上半部100与下半部101,且上半部100外径大于下半部101,而该上半部100与下半部101之间则形成缩颈部102,以便于该燃烧芯头10可承载在上述耐热环13上。该燃烧芯头10在其下半部101底面开设有嵌合孔103,该嵌合孔103为盲孔,用以嵌入连接上述芯棉线14的端部。该嵌合孔103顶部还进一步凹设有蒸发区104,该蒸发区104与上半部100顶处之间具有厚度较厚的多孔区105,并在该多孔区105上至少形成一个厚度较薄的通气区106。
而在本实施例中,该通气区106的形成,主要是由上半部100顶面相对于蒸发区104处向下凹入一凹部107,该凹部107可为圆形凹槽或盲孔,用以缩减通气区106的厚度,使该多孔区105在通气区106处的厚度较薄,由此通过较薄厚度的特性,使外界的空气仍可由该通气区106进入蒸发区104内,而不致阻碍催化性燃烧。同时,也由于通气区106的形成,当使用者不慎打翻燃烧装置1时,通气区106可阻止瓶体11内部的燃烧液溢出,不致造成溢出的燃烧液被燃烧,从而可实现安全使用的效果。
再者,如图5所示,通气区106也可由蒸发区104顶面向上凹入上述凹部107而形成。而如图6所示,通气区106也可同时由上半部100与蒸发区104顶面各凹入所述凹部107而形成。另外如图7所示,该通气区106甚至可同时凹入多个所述凹部107而形成。
通过上述的构造组成,即可得到本实用新型燃烧芯头结构。
因此,本实用新型燃烧芯头结构,其在不影响催化性燃烧的正常功能运作下,兼具安全使用的考虑,以避免使用者在不慎打翻该燃烧装置时可能造成的火灾事件,大大降低了燃烧芯头的使用危险性,同时可有效改善燃烧液燃烧不完全的情况,以避免燃烧后所排出的异丙醇被人吸入体内而影响健康。
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进行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皆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燃烧芯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括上半部与下半部,所述上半部外径大于所述下半部,且所述下半部底面开设有嵌合孔,嵌入连接芯棉线的端部;其中,所述嵌合孔顶部还进一步凹设有蒸发区,所述蒸发区与所述上半部顶处之间设有厚度较厚的多孔区,并在所述多孔区上至少形成一个厚度较薄的通气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芯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芯头为陶瓷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芯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部与所述下半部之间形成缩颈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芯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孔为盲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芯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区由所述上半部顶面相对于所述蒸发区处向下凹入至少一个凹部而形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芯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区由所述蒸发区顶面向上凹入至少一个凹部而形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芯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区由所述上半部与所述蒸发区顶面各凹入至少一凹部而形成。
8.如权利要求5、6或7所述的燃烧芯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为凹槽或盲孔。
专利摘要一种燃烧芯头结构,其由上半部与下半部所构成,该上半部外径大于该下半部,且该下半部底面开设有嵌合孔,用以嵌入连接芯棉线的端部;其中,该嵌合孔顶部还进一步凹设有蒸发区,该蒸发区与该上半部顶处之间具有厚度较厚的多孔区,并在该多孔区上至少形成一个厚度较薄的通气区。
文档编号F23D3/00GK2876562SQ20062000442
公开日2007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21日
发明者陈国栋 申请人:陈国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