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板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67478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肋板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肋板式换热器,这种肋板式换热器可以被用于制冷和热泵循环中的冷凝器和蒸发器等换热器以及各种介质的相互换热。
背景技术
目前在介质的冷凝、蒸发和相互换热的过程中,经常会采用板式换热器或板翅式换热器。
现有的板式换热器是用若干片换热板片叠放在一起,在换热板片周边有密封斜面,在换热板片的两端有角孔,在换热板片两端的角孔之间有用波纹构成的换热结构。
上述板式换热器的不足之处在于;当各换热板片被相互叠放并连接密封在一起时,各层换热结构之间的支撑以及抵御工作压力等产品的机械性能是靠波纹之间有限的相互接触点和接触点之间连接物质的性质所体现的,这些接触点的形状、数量和分布状态不光取决于满足换热介质的需要,还将取决于换热板片所用的材料等材料机械性能,面对必须使用具有特殊性质的某些材质较软,各项机械性能较低的材料制作换热板片时,以及必须使用某些具有特殊性质的连接密封物质时,这类板式换热器在各换热结构之间由于接触点较少,将使这类板式换热器不能满足抗破坏压力和抗疲劳寿命等各方面的使用要求。
上述这种板式换热器的不足之处还在于;各换热板片上的波纹换热结构是用固定的模具液压成形的,模具制造完成后换热板片上的波纹换热结构是不能改变的,这样的换热板片在面对各种不同换热介质时只能采用同样的波纹换热结构进行换热,其结果当然是不能很好的满足各种换热介质的不同换热要求,为此现有板式换热器采用制造各种具有不同波纹换热结构的换热板片来面对不同换热介质的要求,但是这将加大产品的制造成本。
目前在介质的冷凝、蒸发以及相互换热过程中,还会经常采用一种具有层叠结构的板翅式换热器,其外形与板式换热器类似,各换热板片同样是采用周边斜面密封,在换热板片的两端有角孔,在角孔处一般是采用密封块对角孔进行密封,在这些密封块之外的各处空间包括在可以流通换热介质的角孔周边均是用翅片填充的,这种具有层叠结构的板翅式换热器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角孔处的密封块在换热板片上不易准确定位,所以这种用密封块对角孔进行密封的具有层叠结构的板翅式换热器在制造方面的合格率较低,另外无论将该产品竖立或横卧使用,在角孔下方和角孔密封块之下都会有翅片存在,此处的翅片将会滞留换热介质并沉积杂质,一旦将该产品用于制冷及热泵循环的换热器时很容易在此处形成冰胀从而破坏角孔密封块与换热板片之间的密封并造成内漏使产品报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肋板式换热器,该肋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结构采用在换热板片上加有肋片的方式,由此在各层换热结构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当各换热板片叠装在一起并连接密封后,产品可以抵御较大的抗破坏压力并具有较强的抗疲劳能力。
这种肋板式换热器还可以在换热板片上通过选择不同形式的肋片满足不同的换热要求,以此在满足不同换热需求的前提下降低换热器的制造成本。
这种肋板式换热器的角孔密封形式将有利于密封定位和制造加工并提高成品合格率,同时在角孔密封结构之间的空间里将加强换热介质在此的冲刷和流动能力,避免或减少换热介质在角孔周边的空间里滞留和沉积杂质。
肋板式换热器是采用以下方案实现的;肋板式换热器结构包括换热板片,在换热板片周边有密封斜面,在换热板片的两端有角孔,由若干片换热板片相互连接密封在一起构成换热芯体,其特征在于换热板片两端具有高低不同层位的角孔密封面,该角孔密封面与换热板片周边的密封斜面相连接,在具有高低不同层位的角孔密封面上分别设置有完整的凹边泡和凸边泡,换热板片上的换热结构采用换热板片与肋片相互连接在一起并进行换热。
当肋板式换热器被用于一般介质相互换热的换热器时,换热芯体是由外形尺寸相同,周边密封斜面形式相同,角孔密封面形式相同以及所有角孔口径大致相同的各换热板片相互平面旋转180°交替依次叠装在一起并连接密封构成的。在该换热芯体上可以采用带有斜面密封的外挡板,可以采用平板式的外挡板,也可以采用有角孔或无角孔的换热板片作为外挡板。
当肋板式换热器被用于制冷及热泵循环的换热器时,在各换热板片上至少在一个角孔密封面中可以设置有介质均分器,在介质均分器内有角孔,在该角孔外边有内斜面和外斜面,在内、外斜面上的不同位置中开有用于均分换热介质的小孔,在介质均分器内的角孔和内、外斜面之间有内平面、中间平面和外平面,当各换热板片相互连接密封在一起时,由上述内斜面和外斜面以及内平面、中间平面和外平面共同构成换热介质的均分流道,被均分的换热介质从上述内斜面上的小孔处流入均分流道内并从外斜面上的小孔处流出,从而达到换热介质被均分的目的。
当肋板式换热器被用于制冷及热泵循环的换热器时,换热芯体是由外形尺寸相同,周边密封斜面形式相同,角孔密封面形式相同的A、B两种换热板片交替依次叠装在一起并连接密封构成的,A型换热板片是指在该换热板片两端相对位于高位层面的角孔密封面中至少在一个角孔密封面中设置有介质均分器,B型换热板片是指在换热板片两端相对位于低位层面的角孔密封面中至少在一个角孔密封面中设置有介质均分器,A、B换热板片上各介质均分器内的角孔口径大致相同,在将A、B两种换热板片交替依次叠装在一起后,各A、B换热板片上介质均分器内的角孔将组装在一起构成一个角孔流道。在该换热芯体上可以采用带有斜面密封的外挡板,可以采用平板式的外挡板,也可以采用有角孔或无角孔的换热板片作为外挡板。
在以上所述的肋板式换热器中,在换热板片周边的直线段密封斜面上设有翻边结构。
在以上所述的肋板式换热器中,换热结构中的肋片是由换热肋片和导流肋片构成的。
在以上所述的肋板式换热器中,换热结构中的肋片形式采用锯齿型、平直型、多孔型、波纹型和百叶窗型这五种类型中的一种,以及这五种不同类型的肋片按换热介质的性质和换热要求相互组合。
在以上所述的肋板式换热器中,各换热板片密封斜面与具有高低不同层位角孔密封面相连接的地方分别可以有凹坑和凸台相互支撑。
在以上所述的肋板式换热器中,在各种换热板片周边的密封斜面之间、各角孔密封面之间、各种换热板片与肋片之间以及各层换热结构之间可以采用焊接或钎焊或粘接或采用密封条进行连接和密封。
在以上所述的肋板式换热器中,对换热介质可以实施同侧流或对角流,可以实施单流程或多流程。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1、在以上所述的肋板式换热器中,由于角孔密封面是液压成形的具有高低不同层位的平面并与换热板片周边密封斜面直接相连,当各换热板片叠放并连接密封在一起时,将在角孔流道与换热结构之间形成两倍于换热结构肋片高度的角孔流道空间,这样的角孔流道空间将增强换热介质在该空间的扰动和冲刷作用,可以避免或减缓换热介质在角孔周边的滞留和沉积杂质,同时这样的角孔流道空间亦将有利于使换热介质均匀分配到各层换热结构之中并可以降低流体的阻力。
2、在以上所述的肋板式换热器中,由于在角孔流道与换热结构之间具有两倍于换热结构肋片高度的角孔流道空间,使同一角孔流道中的所有空间各处压力相等,这样的压力分布形式将有利于产品的抗疲劳性能并可以增强产品抗破坏压力的要求。
3、在以上所述的肋板式换热器中,由于肋片与换热板片之间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使产品具有较高的抗破坏压力和较好的抗疲劳能力。
4、在以上所述的肋板式换热器中,由于在换热板片中的所有肋片形式均可以按换热介质的性质和换热要求进行选择,所以该产品可以适用于更多的换热介质和换热工况。
5、在以上所述的肋板式换热器中,由于换热结构中的肋片是由换热肋片和导流肋片组成的,所以换热介质在该产品的各层换热结构中具有较均匀的分布形态。
6、在以上所述的肋板式换热器中,在各角孔密封面中可以分别添加完整的凹凸边泡,该完整的凹凸边泡不光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可以使角孔密封面相互贴紧保证密封,在该肋板式换热器处于换热的工作过程中,该边泡还可以增强角孔密封面的抗震和抗疲劳性能。
7、在以上所述的肋板式换热器中,在各换热板片上至少在一个角孔密封面中可以设置有介质均分器,当该肋板式换热器被用于制冷及热泵循环的换热器时,可以使冷媒介质通过各介质均分器的组合结构和组合后所产生的均分流道均匀的流入每层换热结构之中。
8、在以上所述的肋板式换热器中,在换热板片周边设有密封斜面,在换热板片周边的直线段密封斜面上设有翻边结构,由此可以使各换热板片在组装和密封过程中保持周边斜面形状不被破坏和损伤,同时在连接密封过程中随着重力和夹紧力以及密封物质的流动可以使换热板片均匀平行的移动并始终相互贴紧密封,从而可以提高产品的成品合格率。
9、面对具有不同腐蚀性质和工作压力要求的换热介质,该肋板式换热器可以利用具有不同抗腐蚀性能,具有不同机械性能的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制作。
10、该种肋板式换热器可以采用各种焊接方法和各种钎焊工艺,可以使用各种黏结剂进行粘接并可以使用密封胶条等各种连接和密封的方法进行连接和密封。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肋板式换热器外形示意图。
图2是肋板式换热器被用于一般介质相互换热的换热器时换热板片上的结构及组装示意图。
图3是肋板式换热器被用于制冷及热泵循环的换热器时换热板片上的结构及组装示意图。
图4是肋板式换热器按附图3和附图5中G-G表示的位置在角孔处的纵向剖视图。
图5是对附图4局部放大的示意图。
图6是对附图3局部放大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1示意了肋板式换热器的外形,其中编号(1)表示了换热芯体在四个圆角处的形态,(2)表示了换热芯体在四个直线段斜面上有翻边结构的形态,(3)表示了一种换热介质的出口管嘴,(4a)、(4b)表示组成换热芯体的换热板片,(5)表示换热芯体上的外挡板,(6)表示了一种换热介质的进口管嘴。
在附图1中有一条G-G剖面线,剖开后的剖视图将在附图4和附图5中表示。
附图2表示了当肋板式换热器被用于一般介质相互换热的换热器时换热板片上的结构及组装示意,其中编号(1a)表示了在换热板片(4)周边及四个圆角处设有密封斜面,(2a)表示了在换热板片(4)周边的直线段密封斜面上设有翻边结构,(4)表示了四个角孔口径相同、密封斜面(1a)与具有高低不同层位角孔密封面(10)、(16)直接连在一起并在换热结构中呈底平面形式的换热板片,(7)表示了在低位层面的角孔密封面(10)中的角孔,(8)表示换热肋片,(9)表示导流肋片,(10)表示了在换热板片(4)上相对位于低位层面的角孔密封面,(11)表示了在低位层面的角孔密封面(10)中有完整的凸边泡,(12)表示了密封斜面(1a)与低位层面的角孔密封面(10)之间的凸台,(13)表示了在换热板片(4)两端具有相对高位层面的角孔密封面(16)与具有低位层面的角孔密封面(10)之间的过渡斜面,同时还表示了在换热板片(4)两端具有相对高位层面的角孔密封面(16)与换热结构中换热板片(4)中部底平面之间的过渡斜面,(14)表示了在相对位于高位层面的角孔密封面(16)中有完整的凹边泡,(15)表示了在相对位于高位层面的角孔密封面(16)中的角孔,(16)表示了相对位于高位层面的角孔密封面,(17)表示了密封斜面(1a)与相对高位层面的角孔密封面(16)之间的凹坑。
从附图2中可以看出,换热肋片(8)和导流肋片(9)与换热板片(4)构成的换热结构与现有板式换热器由波纹构成的换热结构有很大的不同,由于换热肋片(8)和导流肋片(9)与换热板片(4)之间具有充分且丰富的接触面积,由此制造出来的肋板式换热器可以满足较大的工作压力并可以具有较强的抗疲劳能力。
从附图2中还可以看出,换热板片(4)周边的密封斜面(1a)与具有高低不同层位的角孔密封面(16)、(10)直接连在一起,这一点与现有层叠结构板翅式换热器的换热板片有很大的不同,由于在换热板片(4)两端具有高低不同层位的角孔密封面(16)、(10),换热介质在分别流经角孔(7)、(15)时其流体阻力很小,换热介质通过导流肋片(9)可以较均匀的分布在换热肋片(8)之中,由于在具有高低不同层位的角孔密封面(16)、(10)中分别有完整的凹凸边泡(14)、(11)结构,角孔密封面(16)、(10)在各换热板片(4)叠装并连接在一起时能够更加可靠的相互贴紧并相互密封,由于在各换热板片密封斜面(1a)与具有高低不同层位角孔密封面(16)、(10)相连接的地方分别可以有凹坑(17)和凸台(12)相互支撑,所以在肋板式换热器的制造过程中,在各换热板片连接和密封时可以相互传递重力和夹紧力,可以使各换热板片相互平行的移动并始终贴紧。
按附图2的组装示意,可以看出其换热芯体是用相同的两片换热板片(4)相互旋转180°叠装在一起并连接密封后构成的,在该换热芯体上可以采用带有斜面密封的外挡板(5)、(25)、(29),可以采用平板式的外挡板(5)、(25)、(29),也可以采用有角孔或无角孔的换热板片(4)作为外挡板(5)、(25)、(29)。
附图3表示了当肋板式换热器被用于制冷及热泵循环的换热器时换热板片上的结构及组装示意,其中编号(1b)表示了在换热板片(4a)、(4b)周边及四个圆角处设有密封斜面,(2b)表示了在换热板片(4a)、(4b)周边的直线段密封斜面上设有翻边结构,(4a)表示了在相对高位层面的角孔密封面(16a)中设有介质均分器(18)、密封斜面(1b)与具有高低不同层位角孔密封面(10)、(16)、(16a)直接连在一起并在换热结构中呈底平面形式的换热板片,同时该换热板片(4a)在附图3中也被表示为A型换热板片,(9a)表示了一种导流肋片的形式,(12a)表示了在密封斜面(1b)与低位层面的角孔密封面(10)、(10a)之间的一种凸台形式,(13a)表示了在换热板片(4a)、(4b)两端具有相对高位层面的角孔密封面(16)、(16a)与具有相对低位层面的角孔密封面(10)、(10a)之间的过渡斜面,同时还表示了在换热板片(4a)、(4b)两端具有相对高位层面的角孔密封面(16)、(16a)与换热结构中换热板片(4a)、(4b)中部底平面之间的过渡斜面,(16a)表示了在换热板片(4a)上相对位于高位层面的角孔密封面,同时该角孔密封面(16a)也是介质均分器(18)的外平面,(17a)表示了在密封斜面(1b)与相对高位层面的角孔密封面(16)、(16a)之间的一种凹坑形式,(18)表示了位于相对高位层面的角孔密封面(16a)中的介质均分器,(19)表示位于介质均分器(18)内的角孔,该角孔(19)的层位与相对高位层面的角孔密封面(16a)平齐。
在附图3中编号(4b)表示了在相对低位层面的角孔密封面(10a)中设有介质均分器(18a)、密封斜面(1b)与具有高低不同层位角孔密封面(10)、(10a)、(16)直接连在一起并在换热结构中呈底平面形式的换热板片,同时该换热板片(4b)在附图3中也被表示为B型换热板片,(10a)表示了在换热板片(4b)上相对位于低位层面的角孔密封面,同时该角孔密封面(10a)也是介质均分器(18a)的外平面,(18a)表示了位于相对低位层面的角孔密封面(10a)中的介质均分器,(19a)表示位于介质均分器(18a)内的角孔,该角孔(19a)的层位与相对低位层面的角孔密封面(10a)平齐。
从附图3中可以看出,A型换热板片(4a)与B型换热板片(4b)外形尺寸相同,周边斜面(1b)密封形式相同,角孔密封面(10)、(10a)、(16)、(16a)形式相同,不同的是A型换热板片(4a)上的介质均分器(18)是在相对位于高位层面的角孔密封面(16a)中,B型换热板片(4b)上的介质均分器(18a)是在相对位于低位层面的角孔密封面(10a)中,A、B换热板片(4a)、(4b)上各介质均分器(18)、(18a)内的角孔(19)、(19a)口径相同,按附图3的组装示意,可以看出其换热芯体是用A、B型两种换热板片(4a)、(4b)交替依次叠装在一起的并连接密封后构成的,各A、B型换热板片(4a)、(4b)上介质均分器(18)、(18a)内的角孔(19)、(19a)被组装在一起,在该换热芯体上可以采用带有斜面密封的外挡板(5)、(25)、(29),可以采用平板式的外挡板(5)、(25)、(29),也可以采用有角孔或无角孔的换热板片(4)作为外挡板(5)、(25)、(29)。
在附图3中的A、B型换热板片(4a)、(4b)上均有一条G-G剖面线,剖开后的剖视图将在附图4和附图5中表示。
附图4表示了肋板式换热器按附图1和附图3中G-G表示的位置在角孔处的纵向剖视,其中编号(20)表示了两种换热板片(4a)、(4b)在角孔(19)、(19a)周边的密封形态同时也表示了介质均分器(18)、(18a)各外平面(10a)、(16a)之间的密封形态,(21)表示了在介质均分器(18)、(18a)上的中间平面,(22)表示了在介质均分器(18)、(18a)上的内平面,(23)表示了由角孔(19)、(19a)组成的角孔通道,(24)表示后加强板,(25)表示外挡板的一种形式,在附图4中外挡板(25)是采用周边密封斜面的形式,外挡板(25)也可以采用非斜面密封的平板形式,外挡板(25)还可以采用有孔或无孔的换热板片(4a)、(4b)来承担。编号(26)表示了用角孔(7)、(15)构成的角孔通道,(20a)表示了两种换热板片(4a)、(4b)在角孔(7)、(15)周边的密封形态,(27)表示了当换热板片(4a)、(4b)相互连接密封时各角孔密封面(10)、(10a)、(16)、(16a)上的完整凹凸边泡(11)、(14)相互支撑的形态,(28)表示了当换热板片(4a)、(4b)相互连接密封时各换热板片(4a)、(4b)上的凹坑(17a)与凸台(12a)相互支撑的形态,(29)表示外挡板的另一种形式,在附图4中外挡板(29)是采用周边密封斜面的形式,外挡板(29)也可以采用非斜面密封的平板形式,外挡板(29)还可以采用有孔或无孔的换热板片(4a)、(4b)来承担。编号(30)表示某一流道中的肋片类型,(31)表示另一流道中的肋片类型,肋片(30)、(31)均是换热肋片(8)的剖面形式,它们可以是相同的类型和规格,也可以是不相同的类型和规格,(32)表示了导流肋片(9a)在该剖视图中的存在形式,(33)表示了当各换热板片(4a)、(4b)相互叠装并连接密封在一起后,由各介质均分器(18)、(18a)构成的的介质均分流道,(34)表示了在介质均分器(18)、(18a)中的内斜面,(35)表示了在介质均分器(18)、(18a)中的外斜面,(36)表示了在内、外斜面(34)、(35)上开有用于均分换热介质的小孔。
通过附图4的显示,可以看出换热介质从换热结构中的肋片(30)、(31)和导流肋片(32)流向角孔通道(26)的过程中其空间高度由一个肋片高度变为两个肋片高度,这样的空间结构将有利于降低换热介质的流体阻力。
通过附图4还显示了当换热板片(4a)、(4b)相互连接密封时,各换热板片(4a)、(4b)上有完整的凹凸边泡(11)、(14)相互支撑以及有相互支撑形态(27)存在于角孔周边具有两个肋片高度的空间之中,这样的凹凸边泡(11)、(14)和相互支撑的形态(27),不光有利于在制造过程中使各换热板片(4a)、(4b)之间的角孔密封面(10)、(10a)、(16)、(16a)可以可靠的相互贴紧并进行密封,还将有利于产品在使用工作中增强产品的抗冲击、抗震和抗疲劳的能力。
附图5是对附图4的局部放大。
附图6是对附图3的局部放大并对介质均分器(18)(18a)的结构进行了编号标注。
实施例肋板式换热器是采用以下方案实现的;肋板式换热器结构包括换热板片,在换热板片周边有密封斜面,在换热板片的两端有角孔,由若干片换热板片相互连接密封在一起构成换热芯体,其特征在于换热板片(4)、(4a)、(4b)两端具有高低不同层位的角孔密封面(10)、(10a)、(16)、(16a),该角孔密封面(10)、(10a)、(16)、(16a)与换热板片(4)、(4a)、(4b)周边的密封斜面(1a)、(1b)相连接,在具有高低不同层位的角孔密封面(10)、(10a)、(16)、(16a)上分别设置有完整的凹边泡(14)和凸边泡(11),换热板片(4)、(4a)、(4b)上的换热结构采用换热板片(4)、(4a)、(4b)与肋片(9)、(9a)、(9)、(30)、(31)、(32)相互连接在一起并进行换热。
当肋板式换热器被用于一般介质相互换热的换热器时,换热芯体是由外形尺寸相同,周边密封斜面(1a)形式相同,角孔密封面(10)、(16)形式相同以及所有角孔(7)、(15)口径大致相同的各换热板片(4)相互平面旋转180°交替依次叠装在一起并连接密封构成的。在该换热芯体上可以采用带有斜面密封的外挡板(5)、(25)、(29),可以采用平板式的外挡板(5)、(25)、(29),也可以采用有角孔或无角孔的换热板片作为外挡板(5)、(25)、(29)。
当肋板式换热器被用于制冷及热泵循环的换热器时,在各换热板片(4a)、(4b)上至少在一个角孔密封面中可以设置有介质均分器(18)、(18a),在介质均分器(18)、(18a)内有角孔(19)、(19a),在该角孔(19)、(19a)外边有内斜面(34)和外斜面(35),在内、外斜面(34)、(35)上的不同位置中开有用于均分换热介质的小孔(36),在介质均分器(18)、(18a)内的角孔(19)、(19a)和内、外斜面(34)、(35)之间有内平面(22)、中间平面(21)和外平面(10a)、(16a),当各换热板片(4a)、(4b)相互连接密封在一起时,由上述内斜面(34)和外斜面(35)以及内平面(22)、中间平面(21)和外平面(10a)、(16a)共同构成换热介质的均分流道(33),被均分的换热介质从上述内斜面(34)上的小孔(36)处流入均分流道(33)内并从外斜面(35)上的小孔(36)处流出,从而达到换热介质被均分的目的。
当肋板式换热器被用于制冷及热泵循环的换热器时,换热芯体是由外形尺寸相同,周边密封斜面(1b)形式相同,角孔密封面(10)、(10a)、(16)、(16a)形式相同的A、B两种换热板片(4a)、(4b)交替依次叠装在一起并连接密封构成的,A型换热板片(4a)是指在该换热板片(4a)两端相对位于高位层面的角孔密封面(16)、(16a)中至少在一个角孔密封面(16a)中设置有介质均分器(18),B型换热板片(4b)是指在换热板片(4b)两端相对位于低位层面的角孔密封面(10)、(10a)中至少在一个角孔密封面(10a)中设置有介质均分器(18a),A、B换热板片(4a)、(4b)上各介质均分器(18)、(18a)内的角孔(19)、(19a)口径大致相同,在将A、B两种换热板片(4a)、(4b)交替依次叠装在一起后,各A、B换热板片(4a)、(4b)上介质均分器(18)、(18a)内的角孔(19)、(19a)将组装在一起构成一个角孔流道(23),在该换热芯体上可以采用带有斜面密封的外挡板(5)、(25)、(29),可以采用平板式的外挡板(5)、(25)、(29),也可以采用有角孔或无角孔的换热板片(4a)、(4b)作为外挡板(5)、(25)、(29)。
在以上所述的肋板式换热器中,在换热板片(4)、(4a)、(4b)周边的直线段密封斜面(1a)、(1b)上设有翻边结构(2a)、(2b)。
在以上所述的肋板式换热器中,换热结构中的肋片是由换热肋片(8)、(30)、(31)和导流肋片(8)、(9a)、(32)构成的。
在以上所述的肋板式换热器中,换热结构中的肋片(8)、(30)、(31)、(9)、(9a)、(32)形式有锯齿型、平直型、多孔型、波纹型和百叶窗型这五种类型,按不同材料厚度和尺寸要求,每种类型的肋片形式还有许多不同的规格,在肋板式换热器中可以使用一种类型和规格的肋片或将这五种不同类型以及各种规格的肋片按换热介质的性质和换热要求在肋板式换热器内相互组合。
在以上所述的肋板式换热器中,各换热板片(4)、(4a)、(4b)密封斜面(1a)、(1b)与具有高低不同层位角孔密封面(10)、(10a)、(16)、(16a)相连接的地方分别可以有凹坑(17)、(17a)和凸台(12)、(12a)相互支撑。
在以上所述的肋板式换热器中,在各种换热板片(4)、(4a)、(4b)周边的密封斜面(1a)、(1b)之间、各角孔密封面(10)、(10a)、(16)、(16a)之间、各种换热板片(4)、(4a)、(4b)与肋片(8)、(30)、(31)、(9)、(9a)、(32)之间以及各层换热结构之间可以使用焊接或钎焊或粘接或使用密封条进行连接和密封。
在以上所述的肋板式换热器中,对换热介质可以实施同侧流或对角流,可以实施单流程或多流程。
权利要求1.一种肋板式换热器,包括换热板片,在换热板片周边有密封斜面,在换热板片的两端有角孔,由若干片换热板片相互连接密封在一起构成换热芯体,其特征在于换热板片两端具有高低不同层位的角孔密封面,该角孔密封面与换热板片周边的密封斜面相连接,在具有高低不同层位的角孔密封面上分别设置有完整的凹边泡和凸边泡,换热板片上的换热结构采用换热板片与肋片相互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肋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芯体是由外形尺寸相同,周边密封斜面形式相同,角孔密封面形式相同以及所有角孔口径大致相同的各换热板片相互平面旋转180°交替依次叠装在一起并连接密封构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肋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各换热板片上至少在一个角孔密封面中可以设置有介质均分器,在介质均分器内有角孔,在该角孔外边有内斜面和外斜面,在内、外斜面上的不同位置中开有用于均分换热介质的小孔,在介质均分器内的角孔和内、外斜面之间有内平面、中间平面和外平面,当各换热板片相互连接密封在一起时,由上述内斜面和外斜面以及内平面、中间平面和外平面共同构成换热介质的均分流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肋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芯体是由外形尺寸相同,周边密封斜面形式相同,角孔密封面形式相同的A、B两种换热板片交替依次叠装在一起并连接密封构成的,A型换热板片是指在该换热板片两端相对位于高位层面的角孔密封面中至少在一个角孔密封面中设置有介质均分器,B型换热板片是指在换热板片两端相对位于低位层面的角孔密封面中至少在一个角孔密封面中设置有介质均分器,A、B换热板片上各介质均分器内的角孔口径大致相同,在将A、B两种换热板片交替依次叠装在一起后,各A、B换热板片上介质均分器内的角孔将组装在一起构成一个角孔流道。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说的肋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该换热芯体上采用带有斜面密封的外挡板,或采用平板式的外挡板,或采用有角孔或无角孔的换热板片作为外挡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肋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换热板片周边的直线段密封斜面上设有翻边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肋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换热结构中的肋片是由换热肋片和导流肋片构成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肋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换热结构中的肋片形式采用锯齿型、平直型、多孔型、波纹型和百叶窗型这五种类型中的一种,以及这五种不同类型的肋片按换热介质的性质和换热要求相互组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肋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各换热板片密封斜面与具有高低不同层位角孔密封面相连接的地方分别有凹坑和凸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肋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各种换热板片周边的密封斜面之间、各角孔密封面之间、各种换热板片与肋片之间以及各层换热结构之间采用焊接或钎焊或粘接或采用密封条进行连接和密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肋板式换热器,这种肋板式换热器可以被用于制冷和热泵循环中的冷凝器和蒸发器等换热器以及各种介质的相互换热。肋板式换热器结构包括换热板片,在换热板片周边有密封斜面,在换热板片的两端有角孔,由若干片换热板片相互连接密封在一起构成换热芯体,其特征在于换热板片两端具有高低不同层位的角孔密封面,该角孔密封面与换热板片周边的密封斜面相连接,在具有高低不同层位的角孔密封面上分别设置有完整的凹边泡和凸边泡,在各换热板片上至少在一个角孔密封面中可以设置有介质均分器,换热板片上的换热结构采用换热板片与肋片相互连接在一起并进行换热。
文档编号F28D1/02GK2884067SQ200620070008
公开日2007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9日
发明者缪志先, 凌祥, 钮法清 申请人:缪志先, 凌祥, 钮法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