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的毛细组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0859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管的毛细组织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毛细组织的热 管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目前所见的电子产品,在技术不断提升下,并配合新型材料 的开发,在功能的整合上已经有十足的成长,同时,电子产品的结构 与外观也渐渐符合使用者的需要及方便性,将更朝向轻薄短小的设计 作为主要导向。然而,在电子产品追求轻薄化的同时,由于功能多元 化的影响下,各种组件也日益增加,相对所产生的发热量也日益提升, 因此为了使电子产品能在正常的工作温度运作,避免温升环境而缩减 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适度的散热对策成为发展的关键所在之一。因此具有热管的散热结构成了最佳的散热选择,由于热管内部设 有用来传导热量的毛细组织及工作流体,通过热交换作用后致使工作 流体转换成气相状态,将热量快速传导至散热体上后,将所吸收的热 量交换至所连接的散热体后,再转换回液相状态,最后再通过毛细组 织作用回流至原处,以进行循环式导热。由于热管的结构具有轻型化 的优势,相当适合作为以轻薄化为主轴的电子产品的散热对策。由于热管的导热效率是建立在毛细组织与工作流体的相互配合, 特别是在毛细组织,提供工作流体产生毛细现象,以使工作流体在热 管内部在释放热量后凝结成液态后,通过毛细现象再重新循环,因此 毛细现象的强弱攸关该热管的导热效率。而过去现有技术将金属粉末烧结在热管管体内壁,以形成多孔性 的毛细组织结构,然而利用金属粉末所构成的毛细组织虽然可以提供 工作流体较佳的毛细力以加快工作流体的回流,但相对因其金属粉末 所形成的毛细组织结构也产生较大的热阻效应,削弱了热管的导热效6匕 Bb。因此后来现有^t术采用编织网结构来作为热管内部的毛细组织, 以改善前述金属粉末高热阻的缺点,但编织网的网状孔洞较大,所产 生的毛细力却不如金属粉末所产生的结构,仍然无法达到最佳的导热 效果。而另一种利用在热管内部以沟槽形成毛细组织来加强热管的毛 细力,但以沟槽形成的毛细结构容易在热管的弯管或压扁的成型加工 过程中破坏其沟槽的毛细力,特别是在较长的热管上更为明显。因此, 如何同时改善前述两种结构的缺陷,又能兼顾两者的优势,成为熟悉 此技术的技术人员欲待解决的问题所在。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结构 的毛细组织,通过将多个纤维束设在具有多个沟槽的管体内壁上,通 过各纤维束间以及纤维束与管壁间具有间隙以形成多孔性结构,并以 支撑体固定在该管体内部,除了方便制作外,还可提升该毛细组织的 毛细力,增进该热管的导热效率。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管的毛细组织结构, 设在热管的管体内壁面位置,该结构包括多个纤维束及支撑体,其中 该管体内壁具有多个轴向长形沟槽,该纤维束均匀分布在该管体的内 壁表面及沟槽内部以提供管体轴向的长距离毛细力,在支撑体上设有 多个穿槽,贴抵在该热管管体内壁面,将纤维束固定在该管体内壁面 与支撑体间,并使各纤维束及纤维束与管壁间紧密贴合形成多孔性结 构,由此提升对工作流体的毛细力,以提升该热管的导热效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完成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热管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热管局部放大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体的另一实施例剖4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纤维束的另 一实施例剖视示意图。在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管体1 沟槽11毛细组织2 纤维束21 支撑体22 穿槽2具体实施方式
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配合附图加以说明。图1及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分解图及组合完成图。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包括热管管体1及毛细组织2,其中毛细组织2 设在热管管体1的内壁面位置,在热管管体1内壁面上设有多个轴向 的长形沟槽ll,致使该热管管体1的横切面呈线锯齿状。另外,毛细 组织2包括多个纤维束21及支撑体22所组成,其中该多个纤维束21 均匀且紧密散布在该热管管体1内壁面的局部表面及沟槽11内部(如 图3的剖视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纤维束21由金属所构成,如铜 金属,该纤维束21也可由碳纤维所构成。另外,该多个纤维束21也 可如图6所示,可完全散布在该热管管体1整个内壁面的表面及沟槽 11内部。支撑体22为片体,在本实施例中为编织网,沿着管体1内 壁面利用首尾相接的方式以环贴在该热管管体1内壁面上,且将该局 部设置的多个纤维束21固定在该内壁面与支撑体22之间,另外,在 该支撑体22上设有多个贯穿支撑体22片体的穿槽221,在本实施例 中该穿槽221呈长形且平行于轴向,用以工作流体成为蒸汽后的流道。 最后,在该热管管体1加入工作流体(图未明示)并使管体1内部形 成真空状态后,完成该热管的结构。图3及图4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热管剖视图及局部放大图。从图 中可以看出,当毛细组织2中的支撑体22将局部设置的多个纤维束 21固定在该管体1内壁表面及沟槽11内部,由于多个纤维束21彼此 紧密接合,使各纤维束21间以及纤维束21与沟槽11间形成微形间隙,A/v剖面7见察犹如形成多孔性结构,如图4的局部方文大图所示,致4吏该 热管结构在运作时,通过该多个纤维束21所形成的多孔性结构,大幅 提升对于工作流体作用的毛细力,加快工作流体的回流速度,同时配合该支撑体22所开设的多个穿槽221,以作为工作流体吸收热量后蒸 发成气态后的流道,提升热管整体的导热效率。图5及图6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支撑体22的另两种实施方式,从图 中可以看出,该支撑体22上的穿槽221设计除了以上所述的平行轴向 的长形外,也可如图5所示,该多个穿槽221以螺旋形开设在该支撑 体22上。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是较佳的实施实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 并不限于此,依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或 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热管的毛细组织结构,设在热管的管体内壁面,所述内壁面具有多个轴向长形沟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的毛细组织结构包括多个纤维束,紧密设在所述管体内壁面的表面及多个所述沟槽内部,且各纤维束间及所述纤维束与所述管体内壁面及所述沟槽壁面间形成微形间隙;支撑体,贴抵在所述管体内壁面,以固定所述纤维束的位置,在所述支撑体上设有多个穿槽,以作为蒸汽流道。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组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 为编织网。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组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束 由金属或碳纤维构成。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组织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体 内壁面的表面及沟槽内部局部地设有所述纤维束。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组织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体 内壁面的表面及沟槽内部均设有所述纤维束。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组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长 形沟槽的横切面呈锯齿状。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组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 的穿槽呈长形,且平行轴心方向。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组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 的穿槽呈螺旋形。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组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 沿着所述内壁面以首尾相接贴抵在所述管体内壁面。
10. —种具有毛细组织的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体,在其内壁面上设有多个轴向的长形沟槽; 多个纤维束,设在所述管体内壁面及多个所述沟槽内部,且各所述纤维束及所述纤维束与所述沟槽壁面形成微形间隙;支撑体,贴抵在所述管体内壁,用以固定多个所述纤维束的位置,在所述支撑体上设有多个穿槽,以作为蒸汽流道;以及 工作流体,流动在所述管体内部。
专利摘要一种热管的毛细组织结构,设在热管的管体内壁面位置,该结构包括多个纤维束及支撑体,其中在该管体内壁设有多个轴向的长形沟槽,该纤维束均匀分布在该管体的内壁表面及沟槽内部,该支撑体为片体,其上设有多个穿槽,以作为蒸汽通道,该支撑体首尾相接以贴抵在该管体内壁面,且将纤维束固定在该管体内壁面与支撑体间,并在各纤维束间以及纤维束与管壁间具有间隙以形成多孔性结构,由此该多孔性的毛细组织提升对于工作流体的毛细力,以提升该热管的导热效率。
文档编号F28D15/04GK201025436SQ20072000352
公开日2008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5日
发明者徐惠群 申请人:捷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