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换热器衬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4887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板式换热器衬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述部分的板式换热器衬垫。
背景技术
板式换热器包括多个换热板,其中第一流体沿一个换热板的一侧流动,第二流体 沿该换热板的相反侧流动,从而通过换热板实现从较热流体到较冷流体的热传递。这需要 流体彼此不接触。因此,在相邻的换热板之间提供衬垫,并且换热板提供有针对不同流体的 单独的进口和出口。衬垫围绕针对一种流体的进口和出口,但不围绕针对另一流体的进口 和出口 。此外,衬垫限定两个相邻的换热板之间的空间,流体被设定在该空间中流动。
需要提供不同尺寸的板式换热器,以使尺寸适应预计使用板式换热器的设备的需 求。改变尺寸的一种选择是增加换热板的数量以得到较大的板式换热器。但是,由于板式 换热器的可用空间和/或性能,因而导致在实践中换热板的数量受到限制。改变板式换热 器尺寸的另一种选择是增加换热板和相应的板式换热器衬垫沿换热板平面的一个方向或 两个方向的尺寸。 整体式衬垫被用于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领域的技术人员不会想到使用分段式 衬垫,即,分段制造的衬垫被彼此连接,但没有被永久熔合在一起,以获得一件式衬垫作为 板式换热器衬垫。 美国专利2, 768, 036公开了一种分段式流体密封器,用于提供气动马达的两个可 纵向移动构件之间的流体紧密连接。摩擦使得该密封器扭曲。为了避免对密封器的损害,该 密封器的各个部件能够围绕它们自身的纵向中心线独立旋转。在这些部件的端部,提供有 球状物和相应的承窝。由于在板式换热器中使用的衬垫被提供在两个固定的换热板之间,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不会考虑将这种分段式流体密封器用于板式换热器。因此,扭转力不 会被施加到板式换热器衬垫上,且因为该原因而撕裂衬垫(即,为了使得衬垫的各个部件 能够围绕它们各自的纵向中心线独立旋转)不是必然的。 根据美国专利4, 572, 522及其中引用的在先技术,可以得知提供分段构成的衬垫 来获得较大尺寸的衬垫。美国专利4, 572, 522中公开的衬垫由衬垫分段构成,衬垫分段在 该分段的每端的最末端具有扣形物,以配合到相邻分段的相应开口中,从而与相邻分段连 接。其缺点在于,由于扣形物处于分段的最末端位置,所以处于最末端的扣形物可被损坏, 从而导致不希望的泄漏和/或与组装衬垫有关的问题。为了加强扣形物的稳定性,提供有 延伸到扣形物中的刚性芯。本领域技术人员不会考虑在不将这些分段永久地熔合到一起以 便得到一件式衬垫的情况下,将这样的衬垫用于板式换热器。 美国专利1, 968, 465公开了一种用于油浸变压器的衬垫,以在储油器部分和储油 盖之间密封。明显地,这需要提供一件式衬垫来提供最佳的潜在密封效果。但是,对于一些 较大的油浸变压器,需要长度超过50英尺的衬垫,而制造或处理这样的大型衬垫是不切实 际的。美国专利1,968,465提供了一种衬垫,其具有隔开的轮廓变化件和连接该隔开的轮 廓变化件的端部的填充条。本领域技术人员不会考虑在不将这些分段永久地熔合到一起以便得到一件式衬垫的情况下,将这样的衬垫用于板式换热器。 众所周知,为了制造不同尺寸的板式换热器衬垫和换热板,需要针对每种尺寸提 供不同的工具。这些工具分别用于模制希望的衬垫并将希望的图案压入换热板。因为,针 对每种工具的话所需的费用很高,所以希望减少工具的数量。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优选 改变板的数量,而不是改变各个板式换热器衬垫和换热板的尺寸,以便实现希望的板式换 热器的能力。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能够用低制造成本生产为不同尺寸的板式换热器 衬垫和相应的换热板,由此衬垫可容易地分别组装到换热板上和板式换热器中,而不需要 将衬垫的分段和/或部件永久地熔合在一起。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和/或权利要求2的特征的板式换热器衬垫实 现。 优选的实施例被公开在从属权利要求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板式换热器衬垫,其设置在板式换热器的两个 相邻的换热板之间,所述板式换热器衬垫具有至少两个侧部分段和第一端部分段及第二端 部分段,所述至少两个侧部分段用于密封两个相邻的换热板之间的流体流动空间,所述第 一端部分段及第二端部分段各自包括相应的开口孔部分和相应的密封孔部分,所述相应的 开口孔部分用于将所述换热板的相应的开口孔与外界密封,并用于为限定在所述两个相邻 的换热板之间的所述空间保留通路,所述相应的密封孔部分用于将所述换热板的相应的密 封孔与外界及所述两个相邻的换热板之间限定的所述空间密封,其中所述第一端部分段和 所述第二端部分段为所述衬垫的单独的部件,和/或其中所述第一端部分段、所述第二端 部分段及所述侧部分段包括至少一对配合的连接端部,其中所述一对配合的连接端部优选 包括凸形连接端部和配合的凹形连接端部。 根据本发明,所述侧部分段和所述端部分段可各自在其相应的端部包括与所述板 式换热器衬垫的端部分段或侧部分段的另一端部连接的相应的连接端部,用于将所述侧部 分段或所述端部分段的端部连接到所述板式换热器衬垫的另一端部分段或侧部分段的对 应的端部。 根据本发明,所述板式换热器衬垫可进一步在其每个侧部包括多个侧部分段,其 中在所述板式换热器衬垫的各个侧部的侧部分段的数量和各个侧部分段的长度优选相同。
优选地,所述多个侧部分段的在所述板式换热器衬垫一侧的侧部分段通过配合的连接端部互连。 根据本发明,所述端部分段可由具有连接端部的至少两个子分段组成。优选地,所 述板式换热器衬垫可进一步包括提供在一个端部分段的所述子分段之间并具有连接端部 的至少一个延伸分段。此外,每个端部分段可包括多个延伸分段,其中延伸分段的在所述板 式换热器衬垫的各个端部分段的数量和各个延伸分段的长度优选相同。因此,所述板式换 热器衬垫的一个端部分段的延伸分段可通过配合的连接端部互连。 根据本发明,所述端部分段各自可包括孔密封部分。此外,所述端部分段各自可包 括第二密封部分。
根据本发明,所述凸形连接端部可包括至少两个连接构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构 件被设置为比所述第二连接构件更接近所述凸形连接端部的最末端,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连 接构件是基本垂直于所述衬垫的平面从所述衬垫伸出的凸部。 在本说明书中,"衬垫的平面"是指与使用该衬垫的换热板的平面基本平行的平
面,和/或与使用时将该衬垫配合于其间的两个换热板的平面基本平行的平面。 根据本发明,所述凸形连接端部可包括三个连接构件,即包括第一连接构件、第二
连接构件和第三连接构件,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构件沿所述衬垫的纵向位于所述凸形连接端
部的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三连接构件之间,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构件是基本垂直于所述衬
垫的平面从所述衬垫伸出的凸部。 根据本发明,所述凹形连接端部可适于并被布置成与所述凸形连接端部配合,其 中所述凹形连接端部优选包括至少两个连接构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构件被设置为比所述 第二连接构件更接近所述凸形连接端部的最末端,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构件是基本垂直 于所述衬垫的平面延伸到所述衬垫里的凹部。 根据本发明,所述凹形连接端部可包括三个连接构件,即包括第一连接构件、第二 连接构件和第三连接构件,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构件沿所述衬垫的纵向位于所述凹形连接端 部的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三连接构件之间,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构件是基本垂直于所述衬 垫的平面延伸到所述衬垫里的凹部。 根据本发明,所述凸形连接端部和/或所述凹形连接端部的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和 /或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可包括相应的凸部或凹部,该凸部或凹部优选为U形。
根据本发明,所述凸形连接端部和/或凹形连接端部可包括相应的表面,其中所 述表面优选为H形、十字形和/或Y形。 根据本发明,所述凸形连接端部和凹形连接端部的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可分别基本 上位于其凸形连接端部和凹形连接端部的相应的表面的中心。这种设置的优点在于,所述 第二连接构件的凸部可被设置在距所述连接端部的最末端一距离处,因此对其提供更大的 强度并限制潜在的损坏。因此,通常不需要提供加固物,例如在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区域中 将纤维加入衬垫材料。但是,明显的是仍然可以提供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诸如纤维或任 何其他机构的加固物。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凸形连接端部和所述凹形连接端部的所述第一连接构 件、第二连接构件和/或第三连接构件的所有凸部均可提供有凸圆边。此外,相应的凹部可 提供有相应的凹部以便容纳所述凸圆边。尺寸优先选择为实现挤压配合。
根据本发明,配合的凸形连接端部和凹形连接端部也可彼此粘合、固化、焊接、铜 焊和/或硫化。这通常不是必须的,因为所述连接提供了足够的机械固定。但是,并不意味 着排除额外的固定,例如在这里提及的固定。 根据本发明,所述板式换热器衬垫可优选由橡胶制成。此外,可以使用可用于板式 换热器衬垫的任何材料。 根据本发明,在所述板式换热器衬垫的所述端部分段和/或所述侧部分段可设置 固定元件,以将所述分段机械地固定到所述衬垫将被固定的换热板上。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特征任一项的用于板式换热器衬垫的侧部分段 和/或端部分段,其具有根据与其相关的上述特征的凸形连接端部和/或凹形连接端部。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多个板式换热器衬垫的板式换热器。此外, 所述板式换热器可进一步包括换热板,其具有带有图案的至少一个模块,其中侧部分段的 长度与所述换热板的模块的延伸量一致,其中所述换热板优选包括具有相同延伸量的多个 模块,且其中所述板式换热器衬垫具有相同数量的侧部分段,该侧部分段具有与该模块的 延伸量相同的长度,其中所述侧部分段的长度优选相同。


在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衬垫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衬垫的两个分段的连接部分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具有三个模块的换热板的示意图,该换热板包括根 据本发明 一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衬垫。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具有两个模块的换热板的示意图,该换热板包括根 据本发明 一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衬垫。 图5a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衬垫的两个分段的连接部分的示意 图。 图5b是图5a的板式换热器衬垫的示意正视图。 图5c是图5a的板式换热器衬垫的示意俯视图。 图5d是沿图5c的Vd-Vd线的示意剖视图。 图5e是沿图5a的Ve-Ve线的示意剖视图。 图6a是图5a的板式换热器衬垫的凹形连接部分的示意侧视图。 图6b是图6a的凹形连接部分的示意正视图。 图6c是图6a的凹形连接部分的示意俯视图。 图6d是沿图6c的VId-VId线的示意剖视图。 图6e是沿图6b的VIe-VIe线的示意剖视图。 图7a是图5a的板式换热器衬垫的凸形连接部分的示意侧视图。 图7b是图7a的凹形连接部分的示意正视图。 图7c是图7a的凹形连接部分的示意俯视图。 图7d是沿图7c的VIId-VIId线的示意剖视图。 图7e是沿图7b的VlIe-VIIe线的示意剖视图。 参照附图,将进一步详细解释本发明,其中,下列附图标记被使用 1换热禾反 3针对第一流体的入口孔 4针对第一流体的出口孔 5针对第二流体的入口孔 6针对第二流体的出口孔 10板式换热器衬垫 ll第一端部分段 lll开口孔部分
112密封孔部分113孔密封部分114第二密封部分115袋形结构116第二袋形结构形成构件117第二袋形结构形成构件12第二端部分段121开口孔部分122密封孔部分123孔密封部分124第二密封部分125袋形结构126第二袋形结构形成构件127第二袋形结构形成构件13侧部分段14侧部分段20凸形连接端部21第一连接构件(U形凹部或凸部)22第二连接构件(凸部)23第三连接构件(U形凹部或凸部)24表面(H形或十字形)25完整截面部分30凹形连接端部31第一连接构件(U形凹部或凸部)32第二连接构件(凸部)33第三连接构件(U形凹部或凸部)34表面(H形或十字形)35完整截面部分40固定元件51第一模块52第二模块53第三模块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衬垫10的示意图。该分段的板式换热 器衬垫10分别包括第一端部分段11、第二端部分段12和两个侧部分段13和14。端部分 段11、12及侧部分段13、14是单独的部件,其每一个均包括连接端部20、30,该连接端部可 被连接到衬垫10的另一分段11、12、13、14的配合的连接端部20、30。所使用的不同连接端 部的详细示例分别示于图2及图5a至图7e的示例中,且将在随后结合这些附图进行描述。
8
为了便于显示,当侧部分段与端部分段如图3中的示例所示配合在一起时,侧部 分段被示出为根据其位置相对地移置。 在图1中,没有显示换热板,但是相应的圆圈指示出针对第一流体的入口孔3、针 对第一流体的出口孔4、针对第二流体的入口孔5和针对第二流体的出口孔6的相关位置。
板式换热器衬垫IO预计被配合到包括多个换热板的板式换热器中。换热板被面 对面地分隔布置以限定其间的流动空间,且具有支管,用于通过换热板中的相应的入口孔 和出口孔将流体介质供给至流动空间或从流动空间排出。换热板在其外边缘处和孔3、4、5、 6周围被板式换热器衬垫10密封,板式换热器衬垫10被设计和布置为使得两种流体(例如 一种液体以及一种加热和/或冷却介质)被交替地引入由两个相邻的换热板限定的空间, 且板式换热器衬垫10被夹持在所述板之间。 第一端部分段11包括开口孔部分lll,该开口孔部分111围绕针对提供在换热板 中的第二流体的相应的出口孔6。该开口孔部分适于并被设计为使得两个相邻的换热板 l(未显示在图1中)的开口孔6与外界密封,其中通到两个相邻的换热板之间限定的空间 的通道保持打开。 第一端部分段11此外还包括密封孔部分112,用于将针对提供在换热板中的第一 流体的相应的密封入口孔3与外界(环境)密封。密封孔部分包括围绕密封入口孔3的孔 密封部分113,作为第一密封元件以将密封入口孔3与两个相邻的换热板之间限定的空间 密封。第二密封部分114作为第二密封元件,位于孔密封部分113和限定在两个相邻的换 热板之间的空间之间。在孔密封部分113和第二密封部分114之间形成袋形结构115。该 袋形结构由延伸在孔密封部分113和第二密封元件114之间的第二袋形结构形成构件116 和117进一步限定。袋形结构115优选相对于外界环境具有排放部,使得当衬垫分段之一 失效的小概率事件发生时,进入袋形结构的加压流体具有泄放通道。离开袋形结构的流体 将提供泄漏的可见指示。第二密封构件和具有排放部的袋形结构的设置将使得两种流体在 实践中不可能混合。 第二端部分段12实质上与第一端部分段11相符。相似的部分由相似的附图标记 指示,但用12替代11作为开头。可以参考对第一端部分段ll的描述。第二端部分段12 包括开口孔部分121和密封孔部分122,开口孔部分121围绕针对提供在换热板中的第二流 体的相应的入口孔5。孔密封部分123围绕针对提供在换热板中的第一流体的相应的出口 孔4。 如图l所示,衬垫可提供有固定元件40。这样的固定元件例如描述在EP 1196730 Bl中,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发明。该固定元件提供一种机械方法,将衬垫连接到换热 板之一的凹槽。因此,不需要粘结剂将衬垫保持在其在换热板凹槽中的位置。由于没有增 加初始费用,所以在重新装入衬垫的过程中,这能够使使用者显著节省时间和金钱。由于固 定元件是用于确保分段衬垫的各个分段之间的正确连接的另外的装置,因此与根据本发明 的分段式衬垫结合产生显著的优点。 根据以下对如图3和图4所示的具有衬垫10的换热板1的描述,分段的板式换热 器衬垫的优点将更加明显。图3是具有三个印刷有图案的模块51、52、53的换热板1的示 意图。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衬垫10被提供,其具有第一端部分段、第二端部 分段和在两侧的三个侧部分段13和14。端部分段和侧部分段提供有连接端部2Q、30,其分别体现在如图2及图5a至图7e中所示的示例中。侧部分段13、14的长度对应于模块51、 52、53的延伸度。如果本领域技术人员想制造如图4所示的只有两个模块51、52的较小的
换热板1以及相应的板式换热器衬垫io,可以使用与用于制造较大的换热板相同的工具。
对于换热器衬垫,在每一侧的侧部分段必须省略,而且更短的换热板可用提供单一模块图 案的相同工具印刷图案。采用同样的方法,具有4个、5个、6个或者甚至更多个模块的更长 的换热器模块可以低制造成本制造。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衬垫10的两个分段11、 12、 13和/或14 的连接部分的示意图。第一分段(端部分段或侧部分段)在其端部包括凸形连接端部20。 连接到第一分段的第二分段包括配合的凹形连接端部30。为了便于显示,凸形连接端部20 显示为相对于凹形连接端部30绕衬垫分段的纵向轴线逆时针旋转约90度。
凸形连接端部20在其最末端包括具有U形凹部的第一连接构件21。凹形连接端 部在其最末端包括配合的第一连接构件31,该配合的第一连接构件31具有被紧密地配合 至相应的U形凹部中的相应的U形凸部。凸形连接端部20在其相反端包括具有U形凸部 的第三连接构件23。凹形连接部分30在其相反端包括配合的第三连接构件33,其具有相 应的U形凹部,该U形凹部被紧密地配合到凸形连接部分的第三连接构件23的相应的U形 凸部。这些元件为两个分段提供关于侧向力的有效锁定。两个表面24和34分别延伸通过 凸形连接端部20和凹形连接端部30。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表面24、34为基本H形。
相应的第二连接构件22和32分别基本处于所述表面的中心。凸形连接端部30 在其表面24的中间包括凸部,凹形连接端部30在其表面34的中间包括凹部或凹进。优选 地,尺寸适于使凸部被挤压配合到凹部中。这些元件为两个分段提供关于朝向衬垫纵向的 力的有效锁定。 通过三对连接构件提供了在两个分段之间的紧固连接。该连接可被容易地制成, 例如当新的衬垫被加入现有的板式换热器时。 在第三连接构件23、33之后,相应的分段分别具有其完整截面部分25和35,延伸 到该分段的另一端部分段,如图1所示此处优选提供有另一凸形连接端部20或凹形连接端 部30。 图5a至图5e显示两个分段之间的连接部分的可替换的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 被用于指示与其他实施例的描述中相同或相似的部件。特别参考图2中所示的实施例的描 述。下面将只描述不同之处。 凸形连接端部20的第一连接构件21包括U形凸部而不是U形凹部。因此,凹形 连接端部30的第一连接构件31包括U形凹部而不是U形凸部。凸形连接端部20的第三 连接构件23包括U形凹部而不是U形凸部。因此,凹形连接端部30的第三连接构件33包 括U形凸部而不是U形凹部。 由此产生的连接部分的表面24和34分别为基本十字形,其中相应的第二连接构 件22和32分别被提供为基本位于表面24和34的中间。 第一连接构件21、第二连接构件22和第三连接构件33的凸部提供有凸圆边,且连 接构件31、32、23的相应的凹部分别在其侧壁提供有相应的凹部。本实施例提供更好的稳 定性和更好的将衬垫安装到换热板的凹槽中的处理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其他的实施例也是可能的。例如,凸形或凹形连接部分的第一和第三连接构件都可以具有凸部,另一连接部分的相应连接构件都具有U形凹部。 这将形成Y形表面。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意识到凸部和凹部可具有其他彼此配合的形式。 明显地,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的描述并不是为了限制由权利要求限定的保护范
围。同样明显地,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说明书而作出的改变将包括在由权利要求限
定的保护范围中。
权利要求
一种板式换热器衬垫,其设置在板式换热器的两个相邻的换热板之间,该板式换热器衬垫具有至少两个侧部分段,用于密封两个相邻的换热板之间的流体流动空间,和第一端部分段和第二端部分段,各自包括相应的开口孔部分,用于将所述换热板的相应的开口孔与外界密封并用于为限定在所述两个相邻的换热板之间的所述空间保留通路,和相应的密封孔部分,用于将所述换热板的相应的密封孔与外界及限定在所述两个相邻的换热板之间的所述空间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分段和所述第二端部分段为所述衬垫的单独的部件。
2. 如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板式换热器衬垫,其中所述第一端部分段、所述第二端部分段和所述侧部分段包括至少一对配合的连接端部,其中所述一对配合的连接端部优选包括凸形连接端部和配合的凹形连接端部。
3. 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板式换热器衬垫,其中所述侧部分段和所述端部分段各自在其相应的端部包括与所述板式换热器衬垫的端部分段或侧部分段的另一端部连接的相应的连接端部,用于将所述侧部分段或所述端部分段的端部连接到所述板式换热器衬垫的另一端部分段或侧部分段的对应端部。
4. 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板式换热器衬垫,进一步包括在其每个侧部的多个侧部分段,其中在所述板式换热器衬垫的各个侧部的侧部分段的数量和各个侧部分段的长度优选相同。
5. 如前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板式换热器衬垫,其中在所述板式换热器衬垫一侧的所述多个侧部分段中的侧部分段通过配合的连接端部互连。
6. 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板式换热器衬垫,其中所述端部由具有连接端部的至少两个子分段构成。
7. 如前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板式换热器衬垫,进一步包括提供在一个端部分段的子分段之间并具有连接端部的至少一个延伸分段。
8. 如前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板式换热器衬垫,其中每个端部分段包括多个延伸分段,其中在所述板式换热器衬垫的各个端部分段处的延伸分段的数量和各个延伸分段的长度优选相同。
9. 如前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板式换热器衬垫,其中所述板式换热器衬垫的一个端部分段的延伸分段通过配合的连接端部互连。
10. 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板式换热器衬垫,其中所述端部分段各自包括孔密封部分。
11. 如前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板式换热器衬垫,其中所述端部分段各自包括第二密封部分。
12. 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板式换热器衬垫,其中所述凸形连接端部包括至少两个连接构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构件被设置为比所述第二连接构件更接近所述凸形连接端部的最末端,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构件是基本垂直于所述衬垫的平面从所述衬垫伸出的凸部。
13. 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板式换热器衬垫,其中所述凸形连接端部包括三个连接构件,即包括第一连接构件、第二连接构件和第三连接构件,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构件沿 所述衬垫的纵向位于所述凸形连接端部的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三连接构件之间,并且其中所 述第二连接构件是基本垂直于所述衬垫的平面从所述衬垫伸出的凸部。
14. 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板式换热器衬垫,其中所述凹形连接端部适于并被 布置成与所述凸形连接端部配合,其中所述凹形连接端部优选包括至少两个连接构件,其 中所述第一连接构件被设置为比所述第二连接构件更接近所述凸形连接端部的最末端,并 且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构件是基本垂直于所述衬垫的平面延伸到所述衬垫里的凹部。
15. 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板式换热器衬垫,其中所述凹形连接端部包括三个 连接构件,即包括第一连接构件、第二连接构件和第三连接构件,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构件沿 所述衬垫的纵向位于所述凹形连接端部的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三连接构件之间,并且其中所 述第二连接构件是基本垂直于所述衬垫的平面延伸到所述衬垫里的凹部。
16. 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板式换热器衬垫,其中所述凸形连接端部和/或所 述凹形连接端部的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包括相应的凸部或凹部,该 凸部或凹部优选为U形。
17. 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板式换热器衬垫,其中所述凸形连接端部和/或凹 形连接端部包括相应的表面,其中所述表面优选为H形、十字形和/或Y形。
18. 如前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板式换热器衬垫,其中所述凸形连接端部和凹形连接端 部的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分别基本位于其凸形连接端部和凹形连接端部的相应表面的中心。
19. 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板式换热器衬垫,其中优选地,所述凸形连接端部和 所述凹形连接端部的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第二连接构件和/或第三连接构件的所有凸部均 提供有凸圆边。
20. 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板式换热器衬垫,其中配合的凸形连接端部和凹形 连接端部被彼此粘合、固化、焊接、铜焊和/或硫化。
21. 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板式换热器衬垫,其中所述衬垫由橡胶制成。
22. 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板式换热器衬垫,其中在所述板式换热器衬垫的所 述端部分段和/或所述侧部分段处提供固定元件,以将所述分段机械地固定到所述衬垫将 被固定的换热板上。
23. —种用于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板式换热器衬垫的侧部分段,其具有根据 权利要求12至19中任一项的特征部分的凸形连接端部和/或凹形连接端部。
24. —种用于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板式换热器衬垫的端部分段,其具有根据 权利要求12至19中任一项的特征部分的凸形连接端部和/或凹形连接端部。
25. —种板式换热器,其具有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多个板式换热器衬垫。
26. 如前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板式换热器,进一步包括换热板,其具有带有图案的至 少一个模块,其中侧部分段的长度对应于所述换热板的模块的延伸量,其中所述换热板优 选包括具有相同延伸量的多个模块,并且其中所述板式换热器衬垫具有相同数量的侧部分 段,所述侧部分段具有与模块的延伸量相同的长度,其中所述侧部分段的长度优选相同。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板式换热器衬垫(10),其设置在板式换热器的两个相邻的换热板之间,该板式换热器衬垫(10)具有至少两个侧部分段(13,14)、第一和第二端部分段(11,12),侧部分段用于密封两个相邻的换热板之间的流体流动空间,第一和第二端部分段各自包括相应的开口孔部分(111,121)以及相应的密封孔部分(112,122),开口孔部分用于将所述换热板的相应的开口孔(5,6)与外界密封并为限定在所述两个相邻的换热板之间的空间保留通路,密封孔部分用于将所述换热板的相应的密封孔(3,4)与外界及限定在所述两个相邻的换热板之间的空间密封,其中所述第一端部分段(11)和所述第二端部分段(12)为所述衬垫(10)的单独的部件。
文档编号F28F3/10GK101755185SQ200880024767
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17日
发明者耶斯·汉森·彼得森 申请人:斯必克Apv丹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