铬渣干法解毒专用窑尾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7317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铬渣干法解毒专用窑尾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保护和有毒废物治理领域,具体涉及到铬渣回转窑干法解毒 工艺中的专用窑尾热交换器。
技术背景由于六价铬的强氧化性和铬酸钙的致癌作用,铬渣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危险废 物。铬渣回转窑干法解毒工艺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铬渣解毒和铬渣资源化利用的成熟工 艺。但由于原有的工艺和装备存在一定问题,使铬渣干法解毒系统的质量不稳定,产量偏低 以及热耗电耗高等始终是困扰铬盐企业对于铬渣进行高效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难题。在铬渣干法解毒系统中,回转窑窑尾的废烟气温度达到600°C,多数生产线将大量 的烟气余热无效排放,大大提高了铬渣解毒的能耗。有个别生产线在铬盐生产过程中也曾 采用窑尾热交换器回收废烟气的热量,但未配置安全设施,转换为还原煅烧后烟气中CO浓 度的提高也将对设施的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具有安全配置的铬渣干法解毒专用窑 尾热交换器。该专用窑尾热交换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铬渣干法解毒专用窑尾热交换器,包括主体外壳,连接该主体外壳两 端的进气头罩和出风罩,装设于主体外壳内的上花盘、热交换管组和下花盘,其特征在于, 上花盘倾斜设置。在所述窑尾热交换器中,上花盘的板状结构为单向斜面、双向斜面、多向斜面和弧 形斜面中的一种。在所述窑尾热交换器中,上花盘板状结构从周边向中心倾斜设置。在所述窑尾热交换器中,主体外壳上部连接进气头罩,进气头罩上设有至少一个 防爆装置。在所述窑尾热交换器中,防爆装置为防爆阀。在所述窑尾热交换器中,上花盘的板状结构上布置有多个通孔,下花盘板状结构 上对应布置有多个通孔,热交换管组设与通孔等数量的纵向排布的热交换管,这些热交换 管布置在上花盘与下花盘之间,且各自连通上花盘和下花盘上的对应的通孔。在所述窑尾热交换器中,主体外壳上部和下部各设有热空气出口和冷空气入口。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窑尾热交换器中上花盘结构的设计有利于含尘热风中的可燃物从热交换管道 中排出,防止了发生有可能导致爆炸的可燃物沉积;2、防爆装置的设置可以适应还原煅烧烟气中CO浓度偏高的条件,消除CO引起的
爆燃隐患。[0016]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窑尾热交换器,采用回转窑窑尾的高温废烟气加热新鲜冷空气 来产生高温预热空气作为铬渣回转窑解毒生产线的助燃空气,可以降低整体能耗、节约能 源;另一方面,通过加热助燃空气的方法,可以提早窑头煤粉燃烧器的发火点,快速形成还 原火焰,确保还原铬渣的冷却过程中的质量。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铬渣干法解毒专用窑尾热交换器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主体外壳1、进气头罩2、出风罩3、上花盘4、下花盘5 以及热交换管组6。其中,进气头罩2、主体外壳1和出风罩3均为上下端开口的中空结构, 并且按上述顺序由上至下地结合在一起。进气头罩2的上端开口用于接收含尘热风,其下端开口与主体外壳1的上端开口 结合。为了确保较高CO浓度下的安全运行,在进气头罩2上可以设置有防爆阀9。出风罩3的下端开口用于排出降温后的含尘热风,其上端开口与主体外壳1的下 端开口结合。在主体外壳1中由上至下地依次布置有上花盘4、热交换管组6和下花盘5。上花 盘4设置在主体外壳1的内部上方,其边缘与主体外壳1的上部内侧相结合;上花盘4被设 计为倾斜的板状结构(图1示出从周边向中心倾斜的状态),其上布置有多个通孔。下花 盘5设置在主体外壳1的内部下方,其边缘与主体外壳1的下部内侧相结合;下花盘5设计 成布置有多个通孔的板状结构,并且这些通孔与上花盘4上的通孔一一对应。热交换管组 6由多个热交换管构成,它们各自连通上花盘4和下花盘5上的对应的通孔。另外,在主体 外壳1的下部设有冷空气入口 8,主体外壳1的上部设有热空气出口 7。倾斜的的上花盘4可以设计成图1示出的从周边向中心倾斜的状态,也可以设计 成单向倾斜的状态;倾斜的角度可以为任意需要的或加工可能的。本实用新型的铬渣干法解毒专用窑尾热交换器的工作过程如下来自铬渣回转窑解毒生产线的窑尾废烟气(含尘热风)从进气头罩1的上端开口 进入,并通过上花盘4上的通孔进到热交换管组6的热交换管内;新鲜冷空气从冷空气入口 8进入外壳主体1内部;进入外壳主体1内的新鲜冷空气与进入热交换管道组6中的含尘热风通过热交换 管进行热交换,将新鲜空气加热,同时将含尘热风降温;完成加热的新鲜空气通过热空气出口 7输出,用作解毒回转窑窑头的助燃空气, 而降温后的含尘热风从出风罩3的下部端口排出。在上述过程中,当含尘热风从进气头罩2内部进入外壳主体1内部时,由于上花盘 4的板状结构具有倾斜的角度,故含尘热风中的可燃物颗粒在重力作用下将从上花盘4的 通孔进入热交换管而不会沉积在上花盘4的板上,并且最终从出风罩3的下部端口排出,从 而防止了可燃物颗粒的沉积。利用本实用新型的铬渣干法解毒专用窑尾热交换器,可以在1 50g/m3高粉尘浓度 的条件下操作并有效的防堵清灰,还有利于快速形成还原火焰以确保还原铬渣的冷却过程中的质量,使系统产量约可提高5 %,并且电耗和热耗可分别下降5 %,具有明显的环境效 益和经济效益。
权利要求一种铬渣干法解毒专用窑尾热交换器,包括主体外壳,连接该主体外壳两端的进气头罩和出风罩,装设于主体外壳内的上花盘、热交换管组和下花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花盘倾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铬渣干法解毒专用窑尾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花盘的 板状结构为单向斜面、双向斜面、多向斜面和弧形斜面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铬渣干法解毒专用窑尾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花盘板 状结构从周边向中心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铬渣干法解毒专用窑尾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 体外壳上部连接进气头罩,进气头罩上设有至少一个防爆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铬渣干法解毒专用窑尾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装 置为防爆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铬渣干法解毒专用窑尾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上花盘的板状结构上布置有多个通孔,所述下花盘板状结构上对应布置有多个通孔,所述 热交换管组设与通孔等数量的纵向排布的热交换管,所述热交换管布置在所述上花盘与所 述下花盘之间,且各自连通所述上花盘和下花盘上的对应的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铬渣干法解毒专用窑尾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花盘 的板状结构上布置有多个通孔,所述下花盘板状结构上对应布置有多个通孔,所述热交换 管组设与通孔等数量的热交换管,所述热交换管布置在所述上花盘与所述下花盘之间,且 各自连通所述上花盘和下花盘上的对应的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铬渣干法解毒专用窑尾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外 壳上部和下部各设有热空气出口和冷空气入口。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铬渣干法解毒专用窑尾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外 壳上部和下部各设有热空气出口和冷空气入口。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铬渣干法解毒专用窑尾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外 壳下部设冷空气入口,上部设热空气出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铬渣干法解毒专用窑尾热交换器,包括外壳、进气头罩、出风罩、上花盘、下花盘以及热交换管组;其中进气头罩、主体外壳和出风罩均为上下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并且按上述顺序由上至下地结合在一起。上花盘设在主体外壳的内部上方,为倾斜的有多个通孔的板状结构;下花盘设在主体外壳的内部下方,为布置有与上花盘通孔一一对应的多个通孔的板状结构;热交换管组包括多个热交换管,它们各自连通上花盘和下花盘上的对应的通孔;在进气头罩上还设有防爆装置。本实用新型的铬渣干法解毒专用窑尾热交换器的应用可以节约能耗、防止可燃物沉积以及消除由于可燃物在花盘上沉积引起的爆燃隐患。
文档编号F23L15/00GK201666584SQ20102012549
公开日2010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8日
发明者张春霞, 杨红彩, 王业华, 苏纲, 陆秉权, 马明亮 申请人:北京凯盛建材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