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专用火化机的炉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45950阅读:9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民族地区专用火化机的炉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殡仪馆使用的火化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符合藏族地区殡葬习俗的坐式火化设备。
背景技术
在我国西北和西南的一些信奉藏传佛教的少数民族地区,非常重视人死后的安葬方式,藏族地区一直流传着天葬、水葬、土葬、火葬等丧葬形式,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恶化, 秃鹰数量逐年减少,实行天葬比较困难,水葬会对三江源水域产生污染,土葬会污染地下水,只有火葬科学文明,不会破坏生态环境。按照藏族的丧葬习俗和宗教传统,火葬时,遗体要采用盘坐姿势,这是对逝者的尊重,而现有技术中的火化机的炉体都是卧式的,没有坐式的,因此,需要研发一种庄严肃穆、符合藏传佛教丧葬习俗的坐式火化机。坐式火化机的设计难点在于,体积较小,内部空间有限,既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合理布置燃烧室、燃烧器、油枪、烟气通路以及空气预热器,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又要符合藏族地区的丧葬习俗和宗教传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民族地区专用火化机的炉体结构,在有限的空间内合理的布置了三级燃烧室、两级燃烧器、油枪、烟气通路以及空气预热器,炉体外形为宝塔形,符合藏族地区丧葬习俗和宗教传统,庄严肃穆,节能环保。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民族地区专用火化机的炉体结构,其特征是该炉体的主体由五级组成,由下向上依次为一次燃烧室、一次燃烧室顶盖、二次燃烧室、二次燃烧室顶盖、三次燃烧室、三次燃烧室顶盖,一次燃烧室为圆筒形状,二次燃烧室、三次燃烧室为圆环形状,一次燃烧室顶盖、二次燃烧室顶盖、三次燃烧室顶盖为拱形,一次燃烧室、二次燃烧室、三次燃烧室都由弧形的耐火砖砌成,一次燃烧室顶盖、二次燃烧室顶盖、三次燃烧室顶盖由拱形的耐火砖砌成,一次燃烧室的下方布置有炉座,三次燃烧室的上方布置有烟囱,炉座的顶板由钢板构成,炉座内设置有承重支柱,炉座的中心设置有炉膛口,炉膛口与一次燃烧室相通,所述一次燃烧室由炉座顶板支撑,二次燃烧室由一次燃烧室顶盖支撑,三次燃烧室由二次燃烧室顶盖支撑,一次燃烧室和二次燃烧室的外围包敷有烟道层,烟道层由两层组成,烟道外层是由弧形耐火砖砌成的密封层,烟道内层是由弧形耐火砖砌成的具有迂回曲折烟气通路的镂空层,一次燃烧室的外部布置有油枪和一次燃烧器,油枪和一次燃烧器的喷嘴伸入一次燃烧室中,二次燃烧室的外部布置有二次燃烧器,二次燃烧器的喷嘴伸入二次燃烧室中;一次燃烧室的下部设置有一次烟气出口,一次烟气出口与烟道内层的迂回曲折烟气通路连通, 烟道层和三次燃烧室的外侧包覆有保温层,保温层的外围竖立有环形支架,所述烟 由该环形支架支撑,环形支架的外侧设置有外装饰壳,二次燃烧室的侧壁上设置有二次烟气入口,二次烟气入口与烟道内层的迂回曲折的烟气通路连通,二次燃烧室内布置有花格墙,二次燃烧室顶部设置有二次烟气出口,二次烟气出口与三次燃烧室连通,三次燃烧室的顶部设置有三次烟气出口,三次烟气出口与烟囱下部的空气预热器连通,空气预热器的冷空气入口与鼓风机连通,空气预热器的热空气出口经助燃风管道与一次燃烧室、二次燃烧室、三次燃烧室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之处在于根据藏族丧葬习俗和宗教信仰,设计了宝塔形的炉体,在有限的空间内合理的布置了三级燃烧室、两级燃烧器、油枪、烟气通路以及空气预热器,使烟气得到充分燃烧,减少燃烧消耗,节能环保,适合在氧含量较低的青藏高原地区使用。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外形结构示意图。[0008]图2是图1的后视图。[0009]图3是炉座的结构示意图。[0010]图4是炉体外装饰壳正面局部剖开后的结构示意图。[0011]图5是炉体外装饰壳背面局部剖开后的结构示意图。[0012]图6是炉体保温层局部剖开的结构示意图。[0013]图7是炉体外烟道层局部剖开后的结构示意图。[0014]图8是炉体内烟道层局部剖开后的结构示意图。[0015]图9是炉体一次燃烧室局部剖开后的结构示意图。[0016]图10是炉体二次、三次燃烧室局部剖开后的结构示意图[0017]图11是炉体的组成结构示意图。[0018]图12是炉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图中标号[0020]1一次燃烧室2二次燃烧室3三次燃烧室[0021]4炉座5烟囱6烟道外层[0022]7烟道内层8烟气通路9油枪[0023]10 一次燃烧室顶盖11 一次燃烧器[0024]12 二次燃烧器13—次烟气出口14保温层[0025]15环形支架16外装饰壳17炉门[0026]18轨道19台车20 二次燃烧室顶盖[0027]21 二次烟气入口22 二次烟气出口23三次烟气出口[0028]24顶板25空气预热器26酥油孔[0029]27花格墙28托盘四炕面30三次燃烧室顶盖[0030]31管道32轨道 33炉膛口34助燃风管道[0031]请参照图1、图2、图3,民族地区专用的火化机是由炉体、炉座、烟囱和台车组成,
台车19布置在轨道18、32上,与炉座4正面的炉门17相对,轨道18、32伸入炉座4内,与炉座4内的垂直升降机构衔接。[0032]请参照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民族
地区专用火化机的炉体结构,该炉体的主体由五级组成,由下向上依次为一次燃烧室1、一次燃烧室顶盖10、二次燃烧室2、二次燃烧室顶盖20、三次燃烧室3、三次燃烧室顶盖30。一次燃烧室1为圆筒形状,二次燃烧室2、三次燃烧室3为圆环形状,一次燃烧室顶盖10、二次燃烧室顶盖20、三次燃烧室顶盖30为拱形,一次燃烧室1、二次燃烧室2、三次燃烧室3都由弧形的耐火砖砌成。一次燃烧室顶盖10、二次燃烧室顶盖20、三次燃烧室顶盖30由拱形的耐火砖砌成,一次燃烧室1的下方设置有炉座4,三次燃烧室3的上方设置有烟囱5,炉座4 的顶板M由钢板构成,炉座4内设置有承重支柱。一次燃烧室1由炉座顶板M支撑,二次燃烧室2由一次燃烧室顶盖10支撑,三次燃烧室3由二次燃烧室顶盖20支撑。请参照图 3,炉座顶板M的中心设置有炉膛口 33,炉膛口 33与一次燃烧室1相通。请参照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一次燃烧室1和二次燃烧室2的外围包敷有烟道层,烟道层由内外两层组成,烟道外层6是由弧形耐火砖砌成的密封层,烟道内层7 是由弧形耐火砖砌成的具有迂回曲折烟气通路8的镂空层。一次燃烧室1的外部布置有油枪9和一次燃烧器11,油枪9和一次燃烧器11的喷嘴伸入一次燃烧室1中,二次燃烧室2的外部布置有二次燃烧器12,二次燃烧器12的喷嘴伸入二次燃烧室2中,请参照图7,一次燃烧室1的下部设置有一次烟气出口 13,一次烟气出口 13与烟道内层的迂回曲折的烟气通路8连通,烟道层和三次燃烧室3的外侧包覆有保温层14,请参照图4,保温层14的外围竖立有环形支架15,烟囱5由该环形支架15支撑。 环形支架15的外侧布置有外装饰壳16,外装饰壳16为塔形,炉座4为塔座形,烟囱5为塔尖形状。请参照图7,二次燃烧室2的侧壁上设置有二次烟气入口 21,二次烟气入口 21与烟道内层的迂回曲折的烟气通路8连通,二次燃烧室2内设置有花格墙27如图10、图11、 图12所示。二次燃烧室2顶部设置有二次烟气出口 22,二次烟气出口 22与三次燃烧室3连通,三次燃烧室3的顶部设置有三次烟气出口 23,三次烟气出口 23与烟囱5下部的空气预热器25连通,常温空气被鼓风机送入空气预热器25,经过加热后分别进入一次燃烧室1、二次燃烧室2和三次燃烧室3,供风系统的作用是向各燃烧室和烟气通道内供氧(空气),达到充分燃烧,尽最大可能减少各种污染物的生成,并节省燃料。请参照图2,在外装饰壳16上设置有酥油孔沈,请参照图5、图12,酥油孔沈通过管道31与一次燃烧室1连通。按照藏传佛教的丧葬习俗,火葬时,要诵经,并举行仪式,通过酥油孔26向遗体泼洒酥油。请参照图7、图8、图9、图10,一次燃烧室1内的烟气从一次烟气出口 13出来后通过迂回曲折的烟气通路8,进入二次燃烧室2,进行二次燃烧,以达到充分燃烧的目的。为了使烟气在二次燃烧室2内实现较长时间的滞留,二次燃烧室2内设置有花格墙27,花格墙 27利于把火焰打散,使火焰与烟气接触面积变大,有助于烟气净化;花格墙27经火焰燃烧后温度较高,烟气经过时,有利于烟气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分解;烟气穿过花格墙27后,在后方区域能形成紊流区和高温区,并起到减缓烟气流速的作用,有利于烟气净化。二次燃烧室2焚烧后出来的烟气经二次烟气出口 22进入三次燃烧室3,三次燃烧室3受空间限制,不设燃烧器,只供给预热后的助燃风,设置三次燃烧室3的目的是增加烟气在高温区的滞留时间,烟气进入三次燃烧室3时,烟气流通截面积突然变大,烟气流速突然减缓,能形成局部紊流,此区域内增加助燃风的供给,有利于高温烟气进一步氧化分解, 经过多次净化的烟气从三次燃烧室3顶部的三次烟气出口 23进入烟囱5下部的空气预热器25中。由于青藏高原地区氧含量较低,只有低海拔地区的70%左右,故供氧不足问题必须得到解决,考虑到助燃风预热能提高热效率20%以上,所以通过设置空气预热器25解决供氧不足问题。将空气预热器25与烟囱融为一体,结构紧凑,从外观看不到空气预热环节, 不影响外形美观;预热系统的作用是把常温空气预热到一定温度,然后通过助燃风管道34 提供给一次燃烧室1、二次燃烧室2、三次燃烧室3,提高燃烧效果,减少能量消耗。遗体采用坐姿放置在台车19上以后,台车19在电气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先做水平运动,将遗体送入炉座4中,当台车19运动到水平行程的终点时,碰到行程开关,这时垂直升降机构带动托盘28和炕面四上移,将遗体送入一次燃烧室1,当托盘28移动到上限位位置时,碰到行程开关,实现准确定位,接着炉座4内部的密封门向前滑动,关闭炉膛口 33,将托盘观底部密封,然后一次燃烧器11和二次燃烧器12及油枪9启动,对遗体进行火化,油枪9、一次燃烧器11、二次燃烧器12采用电子点火器点火,一次燃烧器11主要用于遗体躯干及以上部位焚化,油枪9用于遗体臀部及剩余部分的焚化,油枪9和一次燃烧器11以柴油为燃料,燃料供应系统由油箱、油泵、油管、控油阀等组成,为现有技术,故不再加以赘述。火化完成后,骨灰集中在炕面四上,上述移动过程反向进行,炉座4内部的密封门向后滑动,将炉膛口 33开启,托盘观和炕面四下降,平稳的降落在台车19上,台车19向后运动,返回水平行程的起点时,碰到行程开关,从而实现准确定位,台车19返回到原始起点,以便于收集骨灰,整个过程自动化完成,庄严肃穆,节能环保。
权利要求1. 一种民族地区专用火化机的炉体结构,其特征是该炉体的主体由五级组成,由下向上依次为一次燃烧室、一次燃烧室顶盖、二次燃烧室、二次燃烧室顶盖、三次燃烧室、三次燃烧室顶盖,一次燃烧室为圆筒形状,二次燃烧室、三次燃烧室为圆环形状,一次燃烧室顶盖、二次燃烧室顶盖、三次燃烧室顶盖为拱形,一次燃烧室、二次燃烧室、三次燃烧室都由弧形的耐火砖砌成,一次燃烧室顶盖、二次燃烧室顶盖、三次燃烧室顶盖由拱形的耐火砖砌成,一次燃烧室的下方布置有炉座,三次燃烧室的上方布置有烟囱,炉座的顶板由钢板构成,炉座内设置有承重支柱,炉座的中心设置有炉膛口,炉膛口与一次燃烧室相通,所述一次燃烧室由炉座顶板支撑,二次燃烧室由一次燃烧室顶盖支撑,三次燃烧室由二次燃烧室顶盖支撑,一次燃烧室和二次燃烧室的外围包敷有烟道层,烟道层由两层组成,烟道外层是由弧形耐火砖砌成的密封层,烟道内层是由弧形耐火砖砌成的具有迂回曲折烟气通路的镂空层,一次燃烧室的外部布置有油枪和一次燃烧器,油枪和一次燃烧器的喷嘴伸入一次燃烧室中,二次燃烧室的外部布置有二次燃烧器,二次燃烧器的喷嘴伸入二次燃烧室中;一次燃烧室的下部设置有一次烟气出口,一次烟气出口与烟道内层迂回曲折的烟气通路连通, 烟道层和三次燃烧室的外侧包覆有保温层,保温层的外围竖立有环形支架,所述烟 由该环形支架支撑,环形支架的外侧设置有外装饰壳,二次燃烧室的侧壁上设置有二次烟气入口,二次烟气入口与烟道内层迂回曲折的烟气通路连通,二次燃烧室内布置有花格墙,二次燃烧室顶部设置有二次烟气出口,二次烟气出口与三次燃烧室连通,三次燃烧室的顶部设置有三次烟气出口,三次烟气出口与烟囱下部的空气预热器连通,空气预热器的冷空气入口与鼓风机连通,空气预热器的热空气出口经助燃风管道与一次燃烧室、二次燃烧室、三次燃烧室连通。
专利摘要一种民族地区专用火化机的炉体结构,由五级组成,由下向上依次为一次燃烧室、一次燃烧室顶盖、二次燃烧室、二次燃烧室顶盖、三次燃烧室、三次燃烧室顶盖,一次燃烧室的外部布置有油枪和一次燃烧器,二次燃烧室的外部布置有二次燃烧器,一次燃烧室通过烟道层与二次燃烧室连通,二次燃烧室通过烟气出口与三次燃烧室连通,三次燃烧室与烟囱下部的空气预热器连通,空气预热器的冷空气入口与鼓风机连通,空气预热器的热空气出口经助燃风管道与一次燃烧室、二次燃烧室、三次燃烧室连通,本实用新型在有限的空间内合理的布置了三级燃烧室、两级燃烧器、油枪、烟气通路以及空气预热器,炉体外形为宝塔形,符合藏族地区丧葬习俗和宗教传统,庄严肃穆,节能环保。
文档编号F23G1/00GK201973722SQ201120059989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9日
发明者乔功明, 乔娇, 史峰, 孙成龙, 孟浩, 徐晓丹, 李伯森, 李秉杰, 牟玉, 郭雷, 钱高, 高源 申请人: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