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提取冷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0291阅读:5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药提取冷凝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中药提取冷凝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中药提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药提取冷凝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中药提取装置通常是采用浸泡或蒸煮、溶剂提取方式,其提取过程是利用加热使提取罐内药液蒸发,所蒸发的气体进行提取罐上方的冷凝装置中冷却后,再经油水分离器回流至提取罐。现有冷凝器通常为板式结构,由于其散热面积较小,经其冷却后的药物水蒸气达不到油水充分分离的效果,且有效成份得率低,而且现有冷凝器底面与侧壁间均且直角矩形结构,冷却后的液体不能充分流出,造成有效成份的滞留浪费。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便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中药提取冷凝装置,它的冷凝效果好,有效成份滞留损耗小。[000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药提取冷凝装置,包括由外筒和内筒构成的一多层体容器,外筒和内筒的下端部连接有进气管,内筒内腔设置有两错列并排的螺旋管,所述螺旋管与内筒内腔形成一个循环冷却空间,两螺旋管上端部汇合在一起并延伸出外筒顶部,与设置在外筒顶部的进水管接头连通,外筒顶部另一侧设有出水口,所述内筒底面呈偏心圆弧状,该偏心圆弧状的内筒底面最低位置处设置有放水接头并延伸出外筒。[0005]作为优选,所述进气管位于内筒中轴线上。[0006]作为优选,所述放水接头位于所述进气管的一侧。[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两个螺旋管,增加了散热面积,经其冷却后的药物水蒸气可达到油水充分分离的效果,增加了有效成份的得率;而且内筒底面采用偏心圆弧状,方便冷却后的液体能流出,避免了有效成份的滞留浪费,提高了有效成份的充分利用。


[0008]图I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0009]图中1、外筒;2、内筒;3、螺旋管;4、进气管;5、进水管接头;6、出水口 ;7、放水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0011]如图I所示,一种中药提取冷凝装置,包括由外筒I和内筒2构成的一多层体容器,外筒I和内筒2的下端部连接有进气管4,所述进气管4位于内筒2中轴线上,内筒2内腔设置有两错列并排的螺旋管3,所述螺旋管3与内筒2内腔形成一个循环冷却空间,两螺旋管3上端部汇合在一起并延伸出外筒I顶部,与设置在外筒I顶部的进水管接头5连通,外筒I顶部另一侧设有出水口 6,所述内筒2底面呈偏心圆弧状,该偏心圆弧状的内筒2底面最低位置处设置有放水接头7并延伸出外筒1,所述放水接头7位于所述进气管4的一侧。[0012]由于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两个螺旋管3,增加了散热面积,经其冷却后的药物水蒸气可达到油水充分分离的效果,增加了有效成份的得率;而且内筒2底面采用偏心圆弧状,内筒2底面与侧壁之间不会产生液体流动死角,方便冷却后的液体能流出,避免了有效成份的滞留浪费,提高了有效成份的充分利用。[001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中药提取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外筒(I)和内筒(2)构成的一多层体容器,外筒⑴和内筒⑵的下端部连接有进气管(4),内筒⑵内腔设置有两错列并排的螺旋管(3),所述螺旋管(3)与内筒(2)内腔形成一个循环冷却空间,两螺旋管(3)上端部汇合在一起并延伸出外筒⑴顶部,与设置在外筒⑴顶部的进水管接头(5)连通,外筒(1)顶部另一侧设有出水口¢),所述内筒(2)底面呈偏心圆弧状,该偏心圆弧状的内筒(2)底面最低位置处设置有放水接头(7)并延伸出外筒(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提取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4)位于内筒(2)中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提取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水接头(7)位于所述进气管(4)的一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中药提取冷凝装置,包括由外筒和内筒构成的一多层体容器,外筒和内筒的下端部连接有进气管,内筒内腔设置有两错列并排的螺旋管,所述螺旋管与内筒内腔形成一个循环冷却空间,两螺旋管上端部汇合在一起并延伸出外筒顶部,与设置在外筒顶部的进水管接头连通,外筒顶部另一侧设有出水口,所述内筒底面呈偏心圆弧状,该偏心圆弧状的内筒底面最低位置处设置有放水接头并延伸出外筒。由于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两个螺旋管,增加了散热面积,经其冷却后的药物水蒸气可达到油水充分分离的效果,增加了有效成份的得率;而且内筒底面采用偏心圆弧状,方便冷却后的液体能流出,避免了有效成份的滞留浪费,提高了有效成份的充分利用。
文档编号F28B1/02GK202814138SQ201220419569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7日
发明者王建忠 申请人:福建建东药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