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2018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量交换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换热片使两种流体交换热量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市场上现有的管式换热器多采用蛇管换热器,这种换热器由一根安装在外壳体内的螺旋盘绕成蛇形的换热管组成,但是由于换热管绕成蛇形结构,壳体的内空间利用率低,单位空间内的换热面积相对小,换热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芯体、侧立板、变向箱、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芯体由多个换热片相互连接而成。侧立板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于芯体的左右两侧。变向箱内中空,开口侧与芯体的后侧连接。上连接板至少有两个,两端分别与芯体左右两侧的侧立板的上部连接,芯体的前侧至少有一个上连接板,芯体的后侧至少有一个上连接板。下连接板至少有两个,两端分别与芯体左右两侧的侧立板的下部连接,芯体的前侧至少有一个下连接板,芯体的后侧至少有一个下连接板。本实用新型采用多个换热片作为两种流体交换热量的媒介,提高了单位空间内的换热面积,提闻了换热效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变向箱的与侧立板平行的截面可以呈梯形状,也可以呈长方形状。由此,可以改变流体的流动方向,使流体的温度进一步升高或者降低。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连接板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分别位于芯体的前侧和后侧。由此,可以将从芯体顶部通入的流体和从芯体侧面通入的流体隔开,防止两种流体混合。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下连接板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分别位于芯体的前侧和后侧。由此,可以将从芯体底部流出的流体和从芯体侧面通入的流体隔开,防止两种流体混合。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拉杆,数量为四个,两个拉杆位于芯体的前侧,另外两个拉杆位于芯体的后侧,拉杆两端分别与芯体左右两侧的侧立板连接。由此,可以提高换热器的整体强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中间连接板,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芯体的前侧和后侧,中间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芯体左右两侧的侧立板连接。由此,可以提高换热器的整体强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设于侧立板顶部的喷淋集管、两个喷淋管支架和穿过侧立板与喷淋集管连接的设于喷淋管支架上的四个喷淋管,两个喷淋管支架和四个喷淋管位于芯体的顶部,喷淋管支架两端分别与芯体左右两侧的侧立板连接。由此,换热器不工作的时候可以通过喷淋管喷出水对换热片进行清洗。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换热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换热器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换热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换热器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的换热器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的换热器中换热片的正视图。图7为图6所示的换热片的俯视图。图8为图2中所示的换热器中变向箱的左视图。图9为图1所示的换热器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图1至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换热器包括芯体1、侧立板2、变向箱3、上连接板4和下连接板5,芯体I由多个换热片6组成。此外还可以包括拉杆7、中间连接板8、喷淋集管9、喷淋管10、喷淋管支架11和多个焊板12。如图1、图4和图5所示,芯体I由多个换热片6组成,每两个换热片6的顶部和底部分别用焊板12焊接在一起,从而保证换热器正面通入的流体不散逸。本实施例中,芯片I的高度H为3260毫米,宽度W为1080毫米。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变更芯体I的高度和宽度,即变更换热片6的高度和数量。如图4和图6所示,每个换热片6的顶部和底部开口,即图7所示的换热片6前部和后部开口。侧立板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焊接在芯体I的左右两侧,即焊接在芯体I左右两侧的换热片6上。如图2、图3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变向箱3的平行于侧立板2的截面呈梯形状,内中空,开口侧焊接在芯体I的右侧,即图1所示的芯体I的后侧。在其它实施例中,变向箱3的平行于侧立板2的截面也可以呈长方形状,内中空,开口侧焊接在芯体I的右侧,即图1所示的芯体I的后侧。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上连接板4的数量为两个,两端分别与芯体I左右两侧的侧立板2的上部焊接在一起,两个上连接板4分别位于芯体I的前侧和后侧,从而将从芯体I顶部通入的流体和从芯体I侧面通入的流体隔开,同时将两个侧立板2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下连接板5的数量为两个,两端分别与芯体I左右两侧的侧立板2的下部焊接在一起,两个下连接板5分别位于芯体I的前侧和后侧,从而将从芯体I底部流出的流体和从芯体I侧面通入的流体隔开,同时将两个侧立板2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如图1所示,拉杆7的数量为四个,两个拉杆7位于芯体I的前侧,另外两个拉杆7位于芯体I的后侧,拉杆7两端分别与芯体I左右两侧的侧立板2焊接在一起,从而提高换热器的整体强度。如图1所示,中间连接板8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芯体I的前侧和后侧,中间连接板8的两端分别与芯体I左右两侧的侧立板焊接在一起,从而提高换热器的整体强度。本实施例中,中间连接板8与上连接板4的距离Hl为1496毫米,中间连接板8与下连接板5的距离H2为1496毫米。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变更中间连接板8与上连接板4和下连接板5的距离,即变更换热器流体的入口大小和出口大小。喷淋管10位于芯体I的顶部,数量为四个,穿过侧立板2的顶部与喷淋集管9上对应的孔焊接在一起,使喷淋管10和喷淋集管9相连通。换热器不工作的时候可以通过喷淋管10喷出水对换热片6进行清洗。喷淋管支架11位于芯体I的顶部,数量为两个,两端分别与两个侧立板2焊接在一起。本实施例中,四个喷淋管10分别焊接在两个喷淋管支架11上。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利用U型固定架将四个喷淋管10固定在两个喷淋管支架11上。图9示意性地显示了图1所示的换热器的使用状态图。如图9所示,热风沿C方向通入到换热器中,冷风从E方向通入到换热器中,即冷风从中间连接板8和下连接板5之间通入到换热器中。由于每个换热片6的顶部和底部开口,每两个换热片6的顶部和底部分别用焊板12焊接在一起,则热风从每个换热片6中穿过,并从D方向流出,热风从换热片6中流过时,由于换热片6的温度低,热风的温度高,即热量从热风传递到换热片6,使换热片6的温度升高,热风温度降低。由于每两个换热片6的顶部和底部分别用焊板12焊接在一起,则冷风从每两个换热片6之间的空隙中穿过,每个换热片6只有顶部和底部开口,所以冷风不会与穿过换热片6中的热风直接发生热交换。同时,冷风从每两个换热片6之间的空隙中穿过时,由于冷风的温度低,吸收了热风热量的换热片6的温度高,即冷风与换热片6会发生热量传递,热量从换热片6传递到冷风,使冷风的温度升高;由于变向箱3平行于侧立板2的截面呈梯形状,则温度升高的冷风沿E方向穿过芯体I后,进入变向箱3,并改变了风向,使温度升高的冷风沿F方向再次进入芯体1,冷风进一步与换热片6发生热量交换,使冷风的温度再一次升高,并沿F方向从换热器中流出,即从中间连接板8和上连接板4之间流出。综上,流经换热器后,冷风的温度升高,同时热风的温度降低,即热风与冷风互换了热量。需要清洗换热6片时,将喷淋集管9与水源接通,水经过喷淋集管9的孔流入到喷淋管10中,并从喷淋管10的孔中喷出,从上而下洒在换热片6上,对换热片6进行清洁。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芯体,由多个换热片相互连接而成;侧立板,数量为两个,分别设于所述芯体的左右两侧;变向箱,内中空,开口侧与所述芯体的后侧连接;上连接板,至少有两个,两端分别与所述芯体左右两侧的侧立板的上部连接,所述芯体的前侧至少有一个所述上连接板,所述芯体的后侧至少有一个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至少有两个,两端分别与所述芯体左右两侧的侧立板的下部连接,所述芯体的前侧至少有一个所述下连接板,所述芯体的后侧至少有一个所述下连接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向箱的与所述侧立板平行的截面呈梯形状或者长方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芯体的前侧和后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板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芯体的前侧和后侧。
5.根据权利要求广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杆,数量为四个,两个所述拉杆位于所述芯体的前侧,另外两个所述拉杆位于所述芯体的后侧,所述拉杆两端分别与所述芯体左右两侧的侧立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间连接板,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芯体的前侧和后侧,所述中间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芯体左右两侧的侧立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侧立板顶部的喷淋集管、两个喷淋管支架和穿过侧立板与所述喷淋集管连接的设于所述喷淋管支架上的四个喷淋管,两个喷淋管支架和四个喷淋管位于所述芯体的顶部,所述喷淋管支架两端分别与所述芯体左右两侧的侧立板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芯体、侧立板、变向箱、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芯体由多个换热片相互连接而成,侧立板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于芯体的左右两侧,变向箱内中空,开口侧与芯体的后侧连接,上连接板至少有两个,两端分别与芯体左右两侧的侧立板的上部连接,芯体的前侧至少有一个上连接板,芯体的后侧至少有一个上连接板,下连接板至少有两个,两端分别与芯体左右两侧的侧立板的下部连接,芯体的前侧至少有一个下连接板,芯体的后侧至少有一个下连接板。本实用新型采用多个换热片作为两种流体交换热量的媒介,提高了单位空间内的换热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
文档编号F28D9/00GK202885613SQ20122060192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4日
发明者冯育周, 江广华, 毛书样 申请人:广州捷玛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