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装在生物质燃烧炉内的旋风式多层进气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3460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安装在生物质燃烧炉内的旋风式多层进气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质燃烧炉内装置,尤其是不仅亮火聚能,而且能使焦油和水蒸气裂解燃烧的一种安装在生物质燃烧炉内的旋风式多层进气罩。
背景技术
目前所有使用的生物质直燃炉灶燃烧效果不理想,都存在有燃烧不完全、烟尘多、不聚能、不节能等缺陷,所以在农村普及使用率不高。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解决好进气和聚能这两个问题。不容否认,二次进气装置的使用对生物质燃烧来说,有了很好的效果,但在使用中还是暴露出聚能上的不足,火力不强劲。通过风机强势进行二次配气的生物质直燃炉,存在着必须有电才能生火,风机吹出灰尘破坏室内卫生,冷空气通过风机大量进入燃烧室具有降温作用 ,消耗能量。风的形成说明,温度低的气流向温度高的气流方向移动,换句话说,就是密度大的气流必然要向密度低的气流移动,因为空气受热膨胀密度降变低,气流上升,所以,冷空气由于密度大于受热空气,必然要向密度低的方向运动予以补充,这时,气流运动的速度与温度变化有关,温度越高,气流运动速度越快,受物体形态的影响,气流可作曲线运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进气和聚能两大问题提供一种不仅亮火聚能,而且能使焦油和水蒸气裂解燃烧的一种安装在生物质燃烧炉内的旋风式多层进气罩,这种旋风式多层进气罩采用多层面罩重叠,不需风机,自行进气,面罩内壁装有旋风叶片,使空气进入火孔产生旋转气流,这种旋转气流围绕火柱作惯性运动,促使热能高度聚集,形成一个较大的高温区,通过火孔出来的焦油和水蒸气在高温下裂解燃烧,产生巨大的热量,提高了热效率,较好的解决了生物质炉灶进气不充分燃烧不完全,火力不集中热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安装在生物质燃烧炉内的旋风式多层进气罩,它包括面罩与旋风叶片,其特征在于多层进气罩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圆弧面罩、圆锥面罩、稜锥面罩、椭圆面罩、抛物面罩或曲面罩组成,中心设有火孔(1),旋风叶片(2)均匀安装在面罩的内壁(4)。旋风叶片(2)为直线形或弧线形,与火孔(I)成斜射状均匀分布。旋风叶片(2)面与面罩的内壁(4)成5° — 90°角,最佳角度为20° — 60°。面罩与面罩之间多个重叠形成多层进气口(5),旋风面罩以3— 6个为最佳。本发明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进气方式科学,聚能效果显著,能促使焦油和水蒸气裂解燃烧,提高了热效率,降低了生物质能源的消耗,减少了碳排量。本发明适用于生物质燃烧炉灶。本人申请号201310016484. 4发明就是其适用之
O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安装在生物质燃烧炉内的旋风式多层进气罩的正视示意图2是本发明一种安装在生物质燃烧炉内的旋风式多层进气罩的仰视结构示意图。一种安装在生物质燃烧炉内的旋风式多层进气罩正视示意图和仰视结构示意图所示,图中1.火孔,2.旋风叶片,3.面壁,4.内壁,5.多层进气口。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安装在生物质燃烧炉内的旋风式多层进气罩由多层面罩重叠而成,面壁(3)向上,中心设有火孔(I ),面罩重叠形成多层进气口(5),面罩形状为圆弧面罩、圆锥面罩、稜锥面罩、椭圆面罩、抛物面罩或曲面罩。为防止移动,面罩与面罩之间采用定位固接。如图2所示,面罩内壁(4)均匀安装有旋风叶片(2),使气流进入火孔时向上产生一种旋风效应。
权利要求
1.一种安装在生物质燃烧炉内的旋风式多层进气罩,它包括面罩与旋风叶片,其特征在于多层进气罩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圆弧面罩、圆锥面罩、稜锥面罩、椭圆面罩、抛物面罩或曲面罩组成,中心设有火孔(1),旋风叶片(2)均匀安装在面罩的内壁(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式多层进气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叶片(2)为直线形或弧线形,与火孔(I)成斜射状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式多层进气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叶片(2)面与面罩的内壁(4)成5° — 90°角,最佳角度为20° — 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式多层进气罩,其特征在于面罩与面罩之间多个重叠形成多层进气口(5),旋风面罩以3— 6个为最佳。
全文摘要
一种安装在生物质燃烧炉内的旋风式多层进气罩,它包括面罩与旋风叶片,其特征在于多层进气罩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面罩组成,中心设有火孔,旋风叶片均匀安装在面罩的内壁。旋风叶片为直线形或弧线形,与火孔成斜射状均匀分布,旋风叶片面与面罩的内壁成一定角度安装。面罩与面罩多个重叠形成多层进气口。本发明结构简单,进气方式科学,聚能效果显著,能促使焦油和水蒸气裂解燃烧,提高了热效率,降低了生物质能源的消耗,减少了碳排量。本发明适用于生物质燃烧炉灶。
文档编号F23C7/00GK103062760SQ201310019639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1日
发明者黄爱国, 袁峰 申请人:黄爱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