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539696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的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包括有两块相对设置的封堵侧板,两块相对设置的封堵侧之间设置有立式换热管组,两块封堵侧板与立式换热管组的上部设置有集水盘,集水盘的上部依次设置有喷淋装置和挡水板,两块封堵侧板与立式换热管组的下部设置有循环水箱,循环水箱通过供水管与喷淋装置连接,供水管上设置有循环水泵。本发明的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中采用立式换热管,不仅避免了在风沙大的地区换热管易堵塞的问题,还节省了占地面积,采用多种布水方式,扩大使用范围。
【专利说明】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
【背景技术】
[0002]随着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提出与不断成熟,采用蒸发冷却技术的空气处理机组、冷水机组等空调设备的温降效果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其适用面越来越广。传统的板翅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由于空气流道狭窄,在风沙大的地区,存在严重堵塞问题;而卧式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因长度尺寸较大,导致设备占地面积较大。间接蒸发冷却器存在以上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蒸发冷却空调技术的更进一步推广。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采用立式换热管,不仅避免了在风沙大的地区换热管易堵塞的问题,还节省了占地面积,采用多种布水方式,扩大使用范围。
[0004]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包括有两块相对设置的封堵侧板,两块相对设置的封堵侧板之间设置有立式换热管组,立式换热管组由多根立式换热管组成,两块封堵侧板与立式换热管组的上部设置有集水盘,集水盘的上部依次设置有喷淋装置和挡水板,两块封堵侧板与立式换热管组的下部设置有循环水箱,循环水箱通过供水管与喷淋装置连接,供水管上设置有循环水泵。
[0005]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0006]多根立式换热管成多行多列均匀设置;立式换热管为圆管或椭圆管,管壁内穿插有螺旋线,立式换热管的上端设置有导流嘴,导流嘴的上部与集水盘的底部平齐。
[0007]立式换热管为铜质换热管、招质换热管或PVC换热管中的一种。
[0008]导流嘴呈圆弧形。
[0009]喷淋装置为喷嘴、立式布水管组或水平式布水管组。
[0010]其中,立式布水管组由多根与立式换热管相对应的立式布水管a组成,每个布水管a的出水端垂直伸入与其对应的立式换热管的导流嘴内,布水管a靠近出水端的管壁上设置有若干喷淋孔。
[0011]其中,水平式布水管组由多根与立式换热管相对应的水平设置的布水管b组成,每根布水管b的出水端靠近与其对应的立式换热管的导流嘴处。
[00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I)本发明的间接蒸发冷却器采用立管式结构,一次空气流经管外,减缓流道堵塞;二次空气与循环水流经管内,循环水的自冲刷作用能防止管内流道堵塞。
[0014]2 )本发明的间接蒸发冷却器采用立管式结构,大大减小了换热器在水平方向上尺寸,减小占地。
[0015]3)本发明的间接蒸发冷却器中循环水在管内流动,防止了其与二次空气接触时发生水滴飞溅,循环水利用效率高,间接蒸发冷却器冷却效果好。
[0016]4)本发明的间接蒸发冷却器内换热管内壁经亲水处理,并穿插螺旋线,增强了水与空气的热湿交换效率,换热效果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发明的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中集水盘、封堵侧板及立式换热管组构成的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发明的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发明的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中单根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发明的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第一种布水方式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发明的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第二种布水方式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发明的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第三种布水方式的示意图。
[0023]图中,1.立式换热管,2.集水盘,3.封堵侧板,4.导流嘴,5.喷嘴,6.挡水板,7.循环水箱,8.循环水泵,9.布水管a,10.布水管b。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25]本发明的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其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有两块相对设置的封堵侧板3,两块相对设置的封堵侧板3之间设置有立式换热管组,立式换热管组由多根立式换热管I组成,如图1所示。两块封堵侧板3与立式换热管组的上部设置有集水盘2,集水盘2的上部依次设置有喷淋装置和挡水板6,两块封堵侧板3与立式换热管组的下部设置有循环水箱7,循环水箱7通过供水管与喷淋装置连接,供水管上设置有循环水泵8。
[0026]多根立式换热管I成多行多列均匀设置;立式换热管I为圆管或椭圆管,管壁内穿插有螺旋线,立式换热管I的上端设置有导流嘴4,如图3所示;导流嘴4呈圆弧形;如图4所示,导流嘴4的上部与集水盘2的底部平齐。
[0027]立式换热管I为铜质换热管、招质换热管或PVC换热管中的一种。
[0028]本发明提供了三种喷淋装置的实施例,分别为喷嘴5、立式布水管组或水平式布水管。
[0029]其中,立式布水管组由多根与立式换热管I相对应的立式布水管a9组成,如图5所示,每个布水管a9的出水端垂直伸入立式换热管I的导流嘴4内,每根布水管a9靠近出水端的管壁上设置有若干喷淋孔。
[0030]水平式布水管组由多根与立式换热管I相对应的水平设置的布水管blO组成,如图6所示,每根布水管blO的出水端靠近与其对应的立式换热管I的导流嘴4处。
[0031]本发明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2]循环水由喷嘴5、布水管a9或布水管blO喷淋在集水盘2内,并沿若干根立式换热管I的内壁下落,二次空气在风机的牵引下自下而上流过立式换热管组的内部,与循环水逆流接触发生热湿交换,水膜温度降低,并通过多根立式换热管I壁面与流经立式换热管I外的一次空气发生间接换热,一次空气等湿降温,热量最终由二次空气经挡水板6挡水后排入大气;未蒸发的循环水则落回到循环水箱7内,并能够在循环水泵8的作用下重复循环。
[0033]在立式换热管组相对的两侧面各设置的封堵面板3,用以保证一次空气按指定的方向流动。
[0034]本发明的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中,立式换热管I的一端设置有圆弧形的导流嘴4,便于循环水自动而均匀的贴附在立式换热管I的内壁;立式换热管I可为铜管、铝管或PVC管;立式换热管I的管型可为圆管或椭圆管,内壁采用亲水处理,内壁穿插螺旋线,起扰流作用,促进空气与水的热湿交换。
[0035]本发明的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中布水方式可以为喷嘴喷淋式、管内壁直接喷淋式或溢流式,具体如下:
[0036]第一种布水方式,如图4所示,集水盘2的底部与导流嘴4的上边缘平齐,喷嘴5将循环水喷淋在集水盘2内,部分水直接喷淋在立式换热管I的内壁,部分循环水通过导流嘴4导流进立式换热管1,附着于立式换热管I的管内壁下落,此布水方式为喷嘴喷淋式。
[0037]第二种布水方式,如图5所示,布水管a9深入立式换热管I内部,循环水在循环水泵8的作用下以一定的水压流入布水管a9,并在布水管a9的末端的喷淋孔处喷淋,循环水直接喷淋在立式换热管I内壁,在重力作用下沿立式换热管I的管内壁下落,此布水方式为换热管内壁直接喷淋式。
[0038]第三种布水方式,如图6所示,喷嘴5由布水管blO替代,集水盘2底部低于导流嘴4的上缘,布水管blO出水孔布置在集水盘2上部,当水位高于导流嘴4的上边缘时,便会自动沿导流嘴4流入立式换热管I,此布水方式为溢流式。
[0039]本发明的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中采用立式换热管,不仅避免了在风沙大的地区换热管易堵塞的问题,还节省了占地面积,采用多种布水方式,扩大使用范围。
【权利要求】
1.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两块相对设置的封堵侧板(3),所述两块相对设置的封堵侧板(3)之间设置有立式换热管组,所述立式换热管组由多根立式换热管(I)组成,所述两块封堵侧板(3)与所述立式换热管组的上部设置有集水盘(2),所述集水盘(2)的上部依次设置有喷淋装置和挡水板(6),所述两块封堵侧板(3)与立式换热管组的下部设置有循环水箱(7),所述循环水箱(7)通过供水管与喷淋装置连接,所述供水管上设置有循环水泵(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立式换热管(I)成多行多列均匀设置;所述立式换热管(I)为圆管或椭圆管,管壁内穿插有螺旋线,所述立式换热管(I)的上端设置有导流嘴(4),所述导流嘴(4)的上部与所述集水盘(2)的底部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换热管(O为铜质换热管、招质换热管或PVC换热管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嘴(4)呈圆弧形。
5.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装置为喷嘴(5)、立式布水管组或水平式布水管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布水管组由多根与立式换热管(I)相对应的立式布水管a (9)组成,每个布水管a (9)的出水端垂直伸入与其对应的立式换热管(I)的导流嘴(4)内,所述布水管a (9)靠近出水端的管壁上设置有若干喷淋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式布水管组由多根与立式换热管(I)相对应的水平设置的布水管b (10)组成,每根布水管b (10)的出水端靠近与其对应的立式换热管(I)的导流嘴(4)处。
【文档编号】F28C1/14GK103499223SQ201310460365
【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9日
【发明者】黄翔, 宋祥龙, 张璐瑶, 李鑫, 邱佳 申请人:西安工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