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锅炉自动清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4276阅读:13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旋转式锅炉自动清灰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能源利用领域,涉及一种旋转式锅炉自动清灰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大部分工业锅炉为燃煤链条锅炉,燃煤链条锅炉正常运行时,煤粉、灰渣等细小颗粒会通过炉排送风孔落入风仓中。风仓中的灰渣积聚会堵塞风仓,对风仓空气流动造成不良的影响,需要及时清理。通常采用的清灰方式是将风仓底板做成推拉式的活动挡板,通过挡板的水平往复运动实现风仓底部排灰口的打开和关闭。链条炉排锅炉风仓中积聚的灰渣若不及时清理,会影响风仓的供风性能和煤的正常燃烧,导致整个锅炉效率降低。通常每隔数小时就需要进行一次清灰操作。由于清灰次数频繁、设备沉重,清灰操作的劳动强度很大。大型化是锅炉设备发展的趋势,大型锅炉设备更加沉重,耗煤量也更大,因此风仓的清灰工作量很大。为了降低劳动强度,实现清灰的自动化已十分迫切。锅炉炉排风室自动清灰器(申请号200810011973.X)利用液压驱动实现水平推拉往复运动,代替人工操作完成清灰,降低了劳动强度。自动清灰装置需要综合考虑设备占用空间大小、设备的成本和可靠性以及清灰方式对风仓供风的影响等多方面的因素。往复推拉式的方式,在清灰时须将风仓底板抽离,会造成空气从风仓底部流出,影响风仓内部空气流动的稳定性和供风性能。采用水平往复运动的自动清灰装置占用空间大、液压装置复杂,以及可靠性和成本方面的因素是其实际应用必须考虑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式锅炉自动清灰装置,取代人工清灰,大幅降低劳动强度,同时,减小清 灰过程对风仓空气流动的影响,并且占用空间小。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旋转式锅炉自动清灰转置,包括风仓外壳、旋转式底板、刷丝束。所述的风仓外壳的侧壁下端设置两个圆弧段:左圆弧段下侧壁和右圆弧段下侧壁;左圆弧段下侧壁和右圆弧段下侧壁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两倍的转板长度,转板在转轴带动下,能够在两个圆弧段和落灰口组成的空间内旋转。所述的旋转式底板包括转轴和转板,转轴两端由轴承支撑,转轴可以通过传动装置连接到减速器。所述的刷丝束由具有一定弹性的细金属丝捆扎在一起组成,刷丝束的一端固定于转板上,刷丝束顺着转轴旋转方向,与转轴半径方向呈倾斜角度,角度范围为15° ^60°。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风仓侧壁下端为圆弧状,转轴旋转过程中,能够保证每个时刻风仓两侧与转板上的刷丝束相接触,由于刷丝束具有弹性,在与风仓侧壁接触时,会产生弹性接触变形,以保证转板和风仓侧板的紧密接触,实现密封的效果。这样就使风仓底部无空气流出,即保证了风仓的供风性能。灰渣通过炉排送风孔落入风仓底板的转板上,转板转过一定角度后,灰渣被转移到风仓外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动掉落。若有较大的灰渣落到刷丝束与风仓侧壁的接触处,刷丝束受到挤压会自动产生较大变形,使灰渣能顺利落下,而不至于卡住转板,保证了自动清灰装置的正常工作。转轴可以通过传动装置连接到拖动炉排的减速器上,不需要加其他动力设备,并且可以根据清灰频率的需要改变传动比,从而改变转轴的转速,实现自动清灰。

图1为旋转式清灰炉排结构示意图。图2为旋转式锅炉自动清灰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 (a)为旋转式锅炉自动清灰装置剖面图。图3 (b)为刷丝束结构图。图中:1风仓外壳,2旋转式底板,3刷丝束,4转轴,5转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锅炉清灰装置由风仓外壳、旋转式底板和刷丝束组成。风仓外壳长、宽、高的结构尺寸由锅炉的吨位和炉排的尺寸确定,风仓侧壁下端落灰口宽度为转板5长度的0.8倍到I倍。转轴中心通过圆弧段的圆心,转轴两端由轴承支撑。可以根据锅炉清灰频率的要求确定转轴转速。转轴可通过适当的传动转置连接至拖动炉排的减速器上,由炉排减速器提供动力,也可以采用单独的传动动力。转板均匀安装在转轴上,转板个数为4到9个,转板个数应与落灰口宽度相匹配,加工精度比较高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转板个数。转板的长度与风仓长度相同。转板顶端到圆弧段间隙宽度在加工精度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小,一般不超过1cm,刷丝束的长度为该间隙宽度的1.05倍到2倍,保证刷丝束与圆弧段壁面紧密接触。组成刷丝束的细金属丝直径在0.05mm到0.07mm之间,刷丝束一端固定在转板上,随转轴一起旋转。刷丝束顺着转轴旋转的方向,与转轴的半径方向呈倾斜角度,范围在在15度到60度之间。
权利要求1.一种旋转式锅炉自动清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旋转式锅炉自动清灰装置包括风仓外壳(I)、旋转式底板(2)和刷丝束(3); 风仓外壳(I)的侧壁下端设置两个圆弧段:左圆弧段下侧壁和右圆弧段下侧壁;旋转式底板(2)由转轴(4)与转板(5)组成,转板(5)连接在转轴(4)上,转轴两端由轴承支撑;刷丝束(3)由弹性金属丝捆扎在一起组成,刷丝束一端固定于转板(5)上; 左圆弧段下侧壁和右圆弧段下侧壁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两倍的转板长度,转板(5)在转轴(4 )带动下,能够在两个圆弧段和落灰口组成的空间内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锅炉自动清灰装置,其特征在于,转轴(4)通过传动装置连接到减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锅炉自动清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刷丝束(3)顺着转轴(4)旋转的方向,与转轴(4)的半径方向成15°飞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锅炉自动清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落灰口宽度为转板(5)长度的0.8倍到I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炉自动清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落灰口宽度为转板(5)长度的0.8倍到I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所述的锅炉自动清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细金属丝直径在0.05mm到0.07mm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炉自动清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细金属丝直径在.0.05mm 到 0.07mm 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能源利用领域,涉及一种旋转式锅炉自动清灰装置,包括风仓外壳、旋转式底板、刷丝束三部分。风仓外壳侧壁下端由两个圆弧段组成,旋转式底板的转轴中心通过圆弧的圆心。刷丝束具有一定的弹性,其一端固定在旋转式底板的转板上,另一端与圆弧壁面紧密接触。转轴旋转过程中,保证在任意位置至少有两个转板上的刷丝束分别与两个圆弧壁面相接触,从而实现密封效果,保证风仓的供风性能。灰渣通过炉排送风孔落入风仓底板的转板上,转板转过一定角度后,灰渣被转移到风仓外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动掉落,实现自动清灰。本实用新型在保证风仓供风性能的基础上,实现了自动清灰,大幅降低了劳动强度。
文档编号F23J1/06GK202993234SQ20132000949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8日
发明者徐胜利, 吴俊男, 王晓放, 田夫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