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槽重力热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48017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螺旋槽重力热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降膜热管,包括由端盖、热管基体形成的密闭腔体及封闭于密闭腔体内的工作流体,热管基体内壁有螺旋槽,螺旋槽形成的沟槽在热管基体内壁交叉分布,并呈左右旋向地成对出现;所述的螺旋槽与热管基体轴线的夹角β为-60°≤β≤-1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热管基体内壁设有螺旋槽,螺旋槽形成了降膜的沟槽有利于强化传热,增加了管内的换热面积,同时用螺旋槽的表面结构来强化重力热管的传热,增强了对边界的扰动,有效破坏边界层,减少换热热阻,提高了换热效率。
【专利说明】螺旋槽重力热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强化传热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旋槽重力热管。
【背景技术】
[0002]热管是一种高效的强化传热元件,它充分利用了热传导原理与致冷介质的快速热传递性质,透过热管将发热物体的热量迅速传递到热源外,其导热能力超过任何已知金属的导热能力。目前传统热管采用无缝钢管制成,内壁平滑,换热面积小,且内壁常常容易形成厚边界层,造成热管内容易产生热阻,影响了传热效率和传热能力。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热管结构[申请号:CN200720178173.8],包括传热管基体、管外菱形肋和管内螺旋沟槽,传热管基体、管外菱形肋和管内螺旋沟槽为一体化结构,管外菱形肋彼此间断,并沿轴向成螺旋状分布构成整个管壁外表面的三维扩展表面,管内螺旋沟槽交叉分布在传热管基体内,并呈左右旋向地成对出现。本实用新型虽然增大了换热面积,但也使管的摩擦系数增大,管内流动的压力损失也会增大,从而影响了热管的传热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热管换热面积小、容易形成边界层、管内流动的压力损失大造成传热效率和传热能力低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螺旋槽重力热管。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螺旋槽重力热管,包括端盖、热管基体形成的密闭腔体及封闭于密闭腔体内的工作流体,为了有效增加换热面积、防止生成厚边界层,热管基体内壁设有螺旋槽,螺旋槽在热管基体内壁交叉分布,并呈左右旋向地成对出现;所述的螺旋槽与热管基体轴线的夹角β为-60° ( β ^-10° ;所述的螺旋槽的横截面槽深与热管基体内径的比值为
0.05~0.15 ;所述的螺旋槽宽与热管基体内径的比值为0.15~0.3。
[0007]优选的是,所述的螺旋槽与热管基体轴线的夹角β为-60° ( β ^ -25°。
[0008]优选的是,所述的螺旋槽与热管基体轴线的夹角β为-60° ( β ^ -40°。
[0009]最为优选的是,所述的螺旋槽与热管基体轴线的夹角β为-45°。
[0010]优选的是,所述的热管基体外壁涂有绝缘层,绝缘层的厚度为0.08-lmm,用来防水垢、防酸、防水。
[0011]优选的是,所述的热管基体和管内的螺旋槽为一体化结构。
[0012]优选的是,所述的热管基体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其具有流动阻力小,不易结垢、振动小和寿命长等优点。
[0013]优选的是,所述的端盖与热管基体两端采用无缝焊接在一起。
[0014]优选的是,所述的热管基体内径为2_200mm。
[0015]优选的是,所述的热管基体长度为lmm-100m。[001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
[0017]热管基体内壁设有螺旋槽,螺旋槽形成了降膜的沟槽有利于强化传热,增加了管内的换热面积,同时用螺旋槽的表面结构来强化重力热管的传热,增强了对边界的扰动,有效破坏边界层,减少换热热阻,提高了换热效率。另外,本实用新型适用范围广,在同样换热条件下,结构紧凑,节约金属材料。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1]实施例1:
[0022]如图1、图2所示,一种螺旋槽重力热管,包括由端盖1、热管基体2形成的密闭腔体及封闭于密闭腔体内的工作流体,热管基体2内壁设置螺旋槽3。热管基体2为金属无缝管,至少为铜、铝、碳钢、不锈钢或合金钢中的一种,其具有耐高温、耐压强的特点,可以最大限度的传递热量,确保加热效率,同时还可以提升安全系数。热管基体2外壁涂有绝缘层,绝缘层的厚度为0.08-lmm,用来防水垢、防酸、防水。端盖I与热管基体2两端采用无缝焊接在一起。热管基体2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内径为2-200mm,长度为lmm-100m。工作流体为热敏性、粘度不大的溶液,如溴化锂溶液。工作流体在热管基体内受热沸腾汽化,生成的蒸汽在管内高速上升,在热管基体的冷凝段凝结成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螺旋槽3成膜状向下流动,迅速与蒸发液结合,加速了蒸发冷凝过程,强化了传热。同时管内换热面积增大,也增强了对边界的扰动,提高了换热效率。螺旋槽3与热管基体轴线的夹角β4为-10°,螺旋槽3的横截面槽深5与热管基体2内径的比值为0.05,螺旋槽3槽宽6与热管基体2内径的比值为0.15时,管内工作流体的流速为0.3mm/s,换热系数为3.73,传热效率提高了 24.57%。
[0023]实施例2:
[0024]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螺旋槽3与热管基体轴线的夹角β 4为-30°,螺旋槽3的横截面槽深5与热管基体2内径的比值为0.08,螺旋槽3槽宽6与热管基体2内径的比值为0.2时,管内工作流体的流速为0.45mm/s,换热系数为5.0,传热效率提高了
24.78%。
[0025]实施例3:
[0026]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螺旋槽3与热管基体轴线的夹角β 4为-45°,螺旋槽3的横截面槽深5与热管基体2内径的比值为0.1,螺旋槽3槽宽6与热管基体2内径的比值为0.25时,管内工作流体的流速为0.7mm/s,换热系数为10.5,传热效率提高了
25.25%。
[0027]实施例4:
[0028]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螺旋槽3与热管基体轴线的夹角β 4为-60°,螺旋槽3的横截面槽深5与热管基体2内径的比值为0.15,螺旋槽3槽宽6与热管基体2内径的比值为0.3时,管内工作流体的流速为0.5mm/s,换热系数为7.28,传热效率提高了
25.02%。
【权利要求】
1.一种螺旋槽重力热管,包括端盖、热管基体形成的密闭腔体及封闭于密闭腔体内的工作流体,其特征在于:热管基体内壁有螺旋槽,螺旋槽形成的沟槽在热管基体内壁交叉分布,并呈左右旋向地成对出现;所述的螺旋槽与热管基体轴线的夹角β为60° ≤β≤10° ;所述的螺旋槽的横截面槽深与热管基体内径的比值为0.05~0.15 ;所述的螺旋槽宽与热管基体内径的比值为0.15~0.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槽重力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槽与热管基体轴线的夹角β为-60°≤β≤-2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槽重力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槽与热管基体轴线的夹角β为-60°≤β≤-4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槽重力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槽与热管基体轴线的夹角β为-45°。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螺旋槽重力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管基体外侧涂有绝缘层,绝缘层的厚度为0.08-lmm。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螺旋槽重力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管基体和管内的螺旋槽为一体化结构。
7.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螺旋槽重力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盖与热管基体两端通过无缝焊接在一起。
8.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螺旋槽重力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管基体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螺旋槽重力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管基体内径为2-200mmo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螺旋槽重力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管基体长度为1mm-1OOm0
【文档编号】F28D15/02GK203534300SQ201320670079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8日
【发明者】董华, 王永春, 李丽, 林欢, 李丁 申请人:青岛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