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553338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包括呈筒形的管壳,管壳设有冷流体进口、冷流体出口、热流体进口以及热流体出口,管壳内设有螺旋导流板以及若干根换热管,若干根换热管均联通连接在热流体进口和热流体出口之间,螺旋导流板围绕管壳的中心轴线呈连续螺旋形设置,螺旋导流板设有若干供换热管穿过的通孔,若干根换热管均穿设于通孔内,螺旋导流板包括上导流面和下导流面,上导流面呈波浪形设置。水流从冷流体进口流入并经螺旋导流板导流,于管壳内形成螺旋形流体,由于螺旋导流板的上导流面呈波浪形设置,使原本规则的流体产生紊流,紊流使得螺旋导流板产生振动,联动换热管产生振动,有效降低换热管的外管壁形成水垢层的倾向性,防止水垢层的形成。
【专利说明】换热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换热器。

【背景技术】
[0002]换热器是一种根据热传导的原理,使热量从热流体传导至冷流体的装置。
[0003]目前,申请号为201220355467.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连续螺旋导流板换热器,它包括管壳,所述管壳内设有换热管以及连续螺旋导流板。从冷媒进口流入的冷流体经连续螺旋导流板导流,于管壳内螺旋形流动。这种换热器,虽然使冷流体以螺旋形流动,增加了冷流体与换热管的换热时间,增加了换热效率,但当冷流体为水时,经长期使用,换热管的外管壁上容易形成水垢层,而水垢层是热的不良导体,严重影响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能有防止水垢层的形成,换热效率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换热器,包括呈筒形的管壳,所述管壳设有冷流体进口、冷流体出口、热流体进口以及热流体出口,所述管壳内设有螺旋导流板以及若干根换热管,所述若干根换热管均联通连接在热流体进口和热流体出口之间,所述螺旋导流板围绕管壳的中心轴线呈连续螺旋形设置,所述螺旋导流板设有若干供换热管穿过的通孔,所述若干根换热管均穿设于通孔内,所述螺旋导流板包括上导流面和下导流面,所述上导流面呈波浪形设置。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流从冷流体进口流入并经螺旋导流板导流,于管壳内形成螺旋形流体,由于螺旋导流板的上导流面呈波浪形设置,使原本规则的流体产生紊流,紊流使得螺旋导流板产生振动,联动换热管产生振动,有效降低换热管的外管壁形成水垢层的倾向性,防止水垢层的形成。
[000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导流面呈波浪形设置。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波浪形的下导流面使水流产生更多的紊流,使螺旋导流板更充分地产生振动,联动换热管振动,降低换热管的外管壁形成水垢层的倾向性以及防止水垢层形成,同时螺旋导流片的片体可一体加工成波浪形,自然形成上导流面和下导流面,加工简单。
[000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若干根换热管的管壁均设有螺纹线槽。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旋线槽使换热管的内、外管壁均呈螺旋形,如此设置的结构,增大了冷流体和热流体的热交换面积,延长了热交换时间,并且在换热管外以及换热管内流体流过时,换热管产生湍振,降低换热管结垢的倾向性,防止水垢层的形成。
[00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旋线槽设置为三条,所述三条螺旋线槽相互呈120度角且平行设置。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条相互平行设置的螺旋线槽可由三个互呈120度角的刀具,于换热管的外壁同时加工形成,相比单线的螺旋线槽,加工效率提升三倍,大大降低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换热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换热器实施例的换热管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说明:1、管壳;11、冷流体进口 ;12、冷流体出口 ;13、热流体进口 ;14、热流体出口 ;2、螺旋导流板;21、通孔;22、上导流面;23、下导流面;3、换热管;31、螺旋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参照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换热器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17]一种换热器,包括呈筒形的管壳1,所述管壳I设有冷流体进口 11、冷流体出口 12、热流体进口 13以及热流体出口 14,所述管壳I内设有螺旋导流板2以及若干根换热管3,所述若干根换热管3均联通连接在热流体进口 13和热流体出口 14之间,所述螺旋导流板2围绕管壳I的中心轴线呈连续螺旋形设置,所述螺旋导流板2设有若干供换热管3穿过的通孔21,所述若干根换热管3均穿设于通孔21内,所述螺旋导流板2包括上导流面22和下导流面23,所述上导流面22呈波浪形设置。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流从冷流体进口 11流入并经螺旋导流板2导流,于管壳I内形成螺旋形流体,由于螺旋导流板2的上导流面22呈波浪形设置,使原本规则的流体产生紊流,紊流使得螺旋导流板2产生振动,联动换热管3产生振动,有效降低换热管3的外管壁形成水垢层的倾向性,防止水垢层的形成。
[0019]所述下导流面23呈波浪形设置。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波浪形的下导流面23使水流产生更多的紊流,使螺旋导流板2更充分地产生振动,联动换热管3振动,降低换热管3的外管壁形成水垢层的倾向性以及防止水垢层形成,同时螺旋导流片的片体可一体加工成波浪形,自然形成上导流面22和下导流面23,加工简单。
[0021]所述若干根换热管3的管壁均设有螺纹线槽。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旋线槽31使换热管3的内、外管壁均呈螺旋形,如此设置的结构,增大了冷流体和热流体的热交换面积,延长了热交换时间,并且在换热管3外以及换热管3内流体流过时,换热管3产生湍振,降低换热管3结垢的倾向性,防止水垢层的形成。
[0023]所述螺旋线槽31设置为三条,所述三条螺旋线槽31相互呈120度角且平行设置。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条相互平行设置的螺旋线槽31可由三个互呈120度角的刀具,于换热管3的外壁同时加工形成,相比单线的螺旋线槽31,加工效率提升三倍,大大降低成本。
【权利要求】
1.一种换热器,包括呈筒形的管壳,所述管壳设有冷流体进口、冷流体出口、热流体进口以及热流体出口,所述管壳内设有螺旋导流板以及若干根换热管,所述若干根换热管均联通连接在热流体进口和热流体出口之间,所述螺旋导流板围绕管壳的中心轴线呈连续螺旋形设置,所述螺旋导流板设有若干供换热管穿过的通孔,所述若干根换热管均穿设于通孔内,其特征是:所述螺旋导流板包括上导流面和下导流面,所述上导流面呈波浪形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下导流面呈波浪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若干根换热管的管壁均设有螺纹线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螺旋线槽设置为三条,所述三条螺旋线槽相互呈120度角且平行设置。
【文档编号】F28F9/22GK204085298SQ201420065442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14日
【发明者】潘天银 申请人:潘天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