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打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0413阅读:10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体打火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火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体打火机。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气体打火机一般是按键即可使用,而点火键一般裸露在壳体上,当气体打火机放在口袋或者包里时,无意间的碰触也有可能开启点烟器,点燃物体,对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带保险结构的更安全的气体打火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气体打火机,解决现有点烟器容易误操作,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气体打火机,包括壳体和火苗组件,所述壳体内设有线路板,所述壳体上设有头盖,所述头盖与壳体转动连接,火苗组件的出火口位于头盖下,线路板设有延伸至出火口用于点火的点火线、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与头盖联动,当头盖开启时,第一开关接通,所述壳体上设有操作钮,所述操作钮下设有出气跳板,所述出气跳板一端位于操作钮下,另一端与供气控制机构相接触,操作钮具有处于初始状态的第一位置和向下移动压住出气跳板打开供气控制机构并接通第二开关的第二位置,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均接通时,线路板放电,所述操作钮下设有使其自动回位的回位机构,所述供气控制机构下设有汽箱。

所述壳体还包括中架,中架位于头盖和壳体之间,所述头盖上设有支脚,所述支脚铰接在中架上,所述支脚上还设有活动摆件,所述活动摆件的一端与支脚相连接,一端与中架相连接,所述活动摆件上设有用来碰触第一开关的凸起部,当头盖处于开启状态时,活动摆件与第一开关相接触并接通。

所述中架上设有凹陷处,所述操作钮位于凹陷处内,所述中架的凹陷处内设有容纳操作钮并供其活动的容纳槽。

所述容纳槽内壁上设有导向柱,所述操作钮上设有与导向柱相适配的导向槽。

所述第二开关包括与线路板连接的通电线和位于操作钮下用于接通线路板的弹簧开关。

所述回位机构为位于操作钮下的弹性件。

所述出气跳板中间设有通槽,所述弹性件穿过通槽,一端套设在操作钮底部的圆柱上,一端抵在汽箱上。

所述供气控制机构包括气阀针出气口和与火苗组件相连接的皮管,操作钮底部设有按压柱,所述出气跳板的一端位于气阀针出气口下,另一端位于按压柱下,所述供气控制机构下设有汽箱。

所述点火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出火口,所述气阀针出气口的数量与出火口的数量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打火机需要在开启头盖后,在按压操作钮才可实现点火点烟,采用这两个点火步骤,能够有效防止气体打火机在未使用时被误操作,使用更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打火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打火机去掉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打火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打火机头盖开启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打火机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气体打火机,包括壳体1和火苗组件2,所述壳体1内设有线路板15,所述壳体1上设有头盖3,所述头盖3与壳体1转动连接,火苗组件2的出火口位于头盖3下,线路板15设有延伸至出火口用于点火的点火线16、第一开关6和第二开关61,所述第一开关6与头盖3联动,当头盖3开启时,第一开关6接通,所述壳体1上设有操作钮5,所述操作钮5下设有出气跳板7,所述出气跳板7一端位于操作钮5下,另一端与供气控制机构8相接触,操作钮5具有处于初始状态的第一位置,向下移动压住出气跳板7打开供气控制机构8同时接通第二开关61的第二位置,第一开关6和第二开关61均接通时,线路板15放电,所述操作钮5下设有使其自动回位的回位机构9,所述供气控制机构8下设有汽箱83。

为了方便装配安装,所述壳体1还包括中架11,中架11位于头盖3和壳体1之间,所述头盖3上设有支脚31,所述支脚31铰接在中架11上,所述支脚上还设有活动摆件4,所述活动摆件4的一端与支脚31相连接,一端与中架11相连接,所述活动摆件4上设有用来碰触第一开关6的凸起部41,当头盖3处于开启状态时,活动摆件4与第一开关6相接触并接通。中架上设有定位柱,支脚上设有铰接孔,定位柱穿过铰接孔,使支脚与中架转动连接,再将支脚与活动摆件采用同样的结构转动连接,活动摆件与中架也采用同样的结构转动连接。开启头盖上,支脚向前转动,带动活动摆件摆动,位于活动摆件下端的凸起部向后摆动并接触第一开关,使线路板处于待使用状态。

当需要点火时,将头盖开启,头盖上的活动摆件接触第一开关,使线路板处于待使用状态,再按下操作钮,设置在操作钮下的出气跳板翘起,打开供气控制机构使其开始供气,操作钮继续下行,打开第二开关,线路板接通,开始工作放电,火苗组件出火;点火完成后,松开操作钮,操作钮在回位机构的作用下自动回位,线路板断开,供气控制机构停止供气,点火结束。活动摆件、线路板和操作钮构成回路,彼此之间可采用导线相连接;因活动摆件与操作钮均与壳体连接,也可采用金属壳体,使金属壳体充当导线,实现回路。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打火机需要在开启头盖后,在按压操作钮才可实现点火点烟,采用这两个点火步骤,能够有效防止气体打火机在未使用时被误操作,使用更安全。线路板可在芯片控制下放电4-6下后自动停止放电,更安全。图6中的S1为第一开关,S2为第二开关,点火电路表示线路板点火部分和点火线。本实用新型的打火机上设有充电口,用于充电,可持续给线路板供电。

为了进一步防止误操作,所述中架11上设有凹陷处12,所述操作钮5位于凹陷处12内,所述中架11的凹陷处12内设有容纳操作钮5并供其活动的容纳槽13。使用时,需将手伸入凹陷处按动操作钮才可点火,闲置时,其他物品不容易进入凹陷处并按住操作钮,能有效防止误操作。

为了使操作钮更好地上下移动,所述容纳槽13内壁上设有导向柱14,所述操作钮5上设有与导向柱14相适配的导向槽51。

所述第二开关61包括与线路板连接的通电线62和位于操作钮5下用于接通线路板的弹簧开关63。操作钮下压至一定位置时接触到弹簧开关,接通线路板,线路板开始放电。

所述回位机构9为位于操作钮5下的弹性件91。为了使弹性件不移动,所述出气跳板7中间设有通槽71,所述弹性件91穿过通槽71,一端套设在操作钮5底部的圆柱52上,一端抵在汽箱83上。

所述供气控制机构8包括气阀针出气口81和与火苗组件2相连接的皮管82,操作钮5底部设有按压柱53,所述出气跳板7的一端位于气阀针出气口81下,另一端位于按压柱53下。

为了加大火力,使点火效率更好,所述火苗组件2包括至少两个出火口21,所述气阀针出气口81的数量与出火口21的数量相对应。

各位技术人员须知:虽然本实用新型已按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做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思想并不仅限于此实用新型,任何运用本发明思想的改装,都将纳入本专利专利权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