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点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7904阅读:552来源:国知局
火炬点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田单井油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火炬点火装置。



背景技术:

油田单井生产方式分为进站和试采两种,进站井直接进场站,油气集中处理。而试采单井由于偏远、零散,无法进站,单井产气不便于存储和运输,高含硫井产气并且含有硫化氢,回收成本大,因此,试采单井普遍通过单井火炬点火装置进行点火放空处理。

由分离器分离出来的天然气经由管线进入火炬点火装置的火炬筒,再经由火炬筒上升至火炬头,进行燃烧放空处理,从而避免了天然气对环境和人身安全造成影响。其中,火炬点火装置包括设置在火炬筒外壁上的两个滑轮,以及缠绕于连个滑轮上的拉绳,且在拉绳上设置有油布,当需要对天然气进行燃烧放空处理时,操作人员可以拉动拉绳,将油布上升至火炬头,实现将火炬头点燃并对天然气进行燃烧放空处理的目的。

然而,由于燃烧的火炬头温度极高,经过较长时间地工作后,拉绳极易损毁,从而导致火炬点火装置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火炬点火装置,用于解决燃烧的火炬头温度极高,而位于火炬筒上部的滑轮距离火炬头较近,经过较长时间地工作后,拉绳极易损毁,从而导致火炬点火装置无法使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火炬点火装置,包括:基座;

火炬筒,所述火炬筒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火炬筒的另一端设置有有火炬头,所述火炬筒上设置有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且所述第一滑轮和所述第二滑轮设置在火炬筒的轴线方向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滑轮设置在靠近所述火炬头的一端;

所述第一滑轮和所述第二滑轮上缠绕有拉绳,所述拉绳上设置有点火件;

防护罩,设置于所述火炬筒上且包覆在所述第一滑轮上部,在使用所述点火件对所述火炬头进行点火时,所述防护罩用于阻挡所述火炬头的热量。

在一种具体地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防护罩包括防护盖板,所述防护盖板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火炬筒的外壁上,所述防护盖板位于所述第一滑轮的上方、且所述防护盖板完全遮蔽在所述第一滑轮上方。

在一种具体地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防护罩还包括侧壁,所述侧壁设置在所述防护盖板四周,所述侧壁和所述防护盖板组成半封闭的防护罩,罩设实在所述第一滑轮上方。

在一种具体地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防护盖板还具有相背的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均与所述连接端相邻,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滑轮弯曲,所述防护盖板的截面形状呈弧形;

所述第三端设置在所述防护盖板上,且所述第一端与所述防护盖板与所述火炬筒连接的一端相对;

所述防护罩还包括三个防护侧板,分别取为第一防护侧板、第二防护侧板和第三防护侧板,所述第一防护侧板、所述第二防护侧板和所述第三防护侧板的一端依次与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端连接,使所述第一防护侧板、所述第二防护侧板、所述第三防护侧板和所述防护盖板围成容置空间;

所述第一滑轮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在一种具体地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防护侧板、所述第二防护侧板和所述第三防护侧板的一端依次与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端转动连接。

在一种具体地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防护侧板、所述第二防护侧板和所述第三防护侧板的一端依次与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端通过阻尼轴转动连接。

在一种具体地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防护侧板、所述第二防护侧板和所述第三防护侧板的一端依次与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端可拆卸连接。

在一种具体地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防护侧板、所述第二防护侧板和所述第三防护侧板一端均设置有第一螺纹孔;

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端均设置有第二螺纹孔;

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栓。

在一种具体地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防护盖板与所述第一滑轮之间的安装距离为10厘米;

所述安装距离为所述防护盖板内表面与所述第一滑轮顶端的垂直距离中的最大距离。

在一种具体地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防护侧板、所述第二防护侧板、所述第三防护侧板和所述防护盖板均由不锈钢制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火炬点火装置,通过在火炬筒上设置能够覆盖第一滑轮的防护罩,使得该防护罩阻隔了火炬头向第一滑轮上的拉绳散发的热量,以及阻挡了从火炬头滴落的油滴,对第一滑轮上的拉绳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从而避免了拉绳易被损毁的弊端,延长了拉绳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了火炬点火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避免了单井较频繁地关井停产,减少了产量损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火炬点火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火炬点火装置的一种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防护罩的第一防护侧板、第二防护侧板和第三防护侧板均被转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火炬点火装置的另一种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火炬点火装置的又一种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基座;

2:火炬筒;

21:第一滑轮;

22:第二滑轮;

23:拉绳;

3:火炬头;

4:点火件;

41:支杆;

42:油布;

5:防护罩;

51:防护盖板;

511:连接端;

512:第一端;

513:第二端;

514:第三端;

52:第一防护侧板;

53:第三防护侧板;

54:阻尼轴;

55:第二防护侧板;

56:螺栓;

61、62、63: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火炬点火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火炬点火装置包括:

基座1,其由水泥制成,用于对整个火炬点火装置进行支撑;

火炬筒2,该火炬筒2一端设置于基座1上,用于将从分离器分离出来的天然气引致火炬头进行燃烧放空,火炬筒2的另一端连接有火炬头3,所述火炬筒2上设置有第一滑轮21和第二滑轮22,且所述第一滑轮21和所述第二滑轮22设置在火炬筒2的轴线方向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滑轮21设置在靠近所述火炬头3的一端。其含义是火炬筒2上沿其轴线方向设置有第一滑轮21和第二滑轮22,第一滑轮为靠近火炬头3的滑轮。

第一滑轮21和第二滑轮22上缠绕有拉绳23,拉绳23上设置有点火件4,该点火件4可以包括长度为0.5米且设置在拉绳23上的支杆41和设置在支杆端部的油布42,其中,支杆41可以由钢筋制成,其中,第一滑轮21距离火炬头3的距离优选为0.5米,以确保随着拉绳23上升的油布能够点燃火炬头3,第二滑轮22距离基座1的距离优选为0.8米,以便于操作人员操作;防护罩5,设置于火炬筒2上且覆盖于整个第一滑轮21(即包覆在所述第一滑轮21上部),以阻隔火炬头3散发的热量对第一滑轮21上的拉绳23进行烘烤,以及阻挡从火炬头3低落的油滴滴至拉绳23上,使得该防护罩5对拉绳23起到隔热和阻挡油滴的作用。

即在使用所述点火件4对所述火炬头3进行点火时,所述防护罩5用于阻挡所述火炬头3的热量。

该火炬点火装置的工作过程为:首先,由操作人员将点火件4点燃,即将前述的油布点燃,然后拉动拉绳23,使拉绳23带动燃烧着的油布上升至火炬头3的位置,待燃烧的油布将火炬头3点燃后,再拉动拉绳23,使油布下降至原来位置,并熄灭燃烧的油布,完成点火操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火炬点火装置,通过在火炬筒上设置能够覆盖第一滑轮的防护罩,使得该防护罩阻隔了火炬头向第一滑轮上的拉绳散发的热量,以及阻挡了从火炬头和点火件滴落的油滴,对第一滑轮上的拉绳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同时,该防护罩亦可以对第一滑轮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从而避免了拉绳及第一滑轮易被损毁的弊端,延长了拉绳和第一滑轮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了火炬点火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避免了单井较频繁地关井停产,减少了产量损失。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火炬点火装置的一种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防护罩的第一防护侧板、第二防护侧板和第三防护侧板均被转动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火炬点火装置的另一种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图3以及图4,在该火炬点火装置的具体实现中,防护罩5包括防护盖板51,防护盖板51具有连接端511,连接端511与火炬筒2的外壁连接,防护盖板51位于第一滑轮21的上方且覆盖于整个第一滑轮21。防护盖板51的连接端511与火炬筒2的外壁连接且位于第一滑轮21的上方,使得防护盖板51覆盖在整个第一滑轮21上方,对火炬头3散发的热量进行阻隔,以及对从火炬头3和油布上滴落的高温油滴进行阻挡,避免了拉绳23和第一滑轮21受到高温烘烤及高温油滴的灼烧,结构简单合理,有效避免了拉绳23及第一滑轮21易被损毁,延长了拉绳23和第一滑轮21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了火炬点火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避免了单井较频繁地关井停产,减少了产量损失。

为了防止雨水或其它杂物在防护罩的防护盖板51上堆积,而对防护盖板51造成损坏,参见图2、图3或图4,该防护盖板51还具有相背的第一端512和第二端513,第一端512和第二端513均与连接端511相邻;第一端512和第二端513朝向第一滑轮21弯曲,防护盖板51的截面形状呈弧形。通过将防护盖板51的第一端512和第二端513设计为朝向第一滑轮21弯曲,使得防护盖板51的截面形状呈弧形,即将防护盖板51的整体设计为弧形,雨水或其它杂物落至防护盖板51上时,会由于防护盖板51的弧形设计而分别从其第一端512和第二端513滑落,不会堆积在防护盖板51上,防止了雨水或其它杂物堆积在防护盖板51上而对其造成损坏。

为了提高防护罩对热量的阻隔以及对高温油滴的阻挡作用,以提高其对拉绳23和第一滑轮21的保护作用,参见图2、图3和图4,该防护盖板51还具有第三端514,第三端514与连接端511相背;防护罩还包括三个防护侧板,分别取为第一防护侧板52、第二防护侧板55和第三防护侧板53,该第一防护侧板52、第二防护侧板55和第三防护侧板53的一端依次与第一端512、第二端513和第三端514连接,使第一防护侧板52、第二防护侧板55、第三防护侧板53和防护盖板51围成容置空间;第一滑轮21位于容置空间内。通过在防护盖板51的第一端512、第二端513和第三端514分别对应连接第一防护侧板52、第二防护侧板55和第三防护侧板53,使第一防护侧板52、第二防护侧板55、第三防护侧板53和防护盖板51围成容置空间,且第一滑轮21位于该容置空间内,其中,第一滑轮21可以全部位于该容置空间内,亦可以部分位于该容置空间中,只要可以实现该防护罩能够更好的阻隔从火炬头3散发至第一滑轮21处的热量及滴落至第一滑轮21处的高温油滴的目的即可,以提高防护罩对热量的阻隔以及对高温油滴的阻挡作用,进而提高防护罩对拉绳23和第一滑轮21的保护作用。其中,与防护盖板51的第三端连接的第三防护侧板53的连接端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弧形,亦可以为直线,只要使其与其它防护侧板及防护盖板构成所述容置空间即可。

在该火炬点火装置持续工作一段时间后,操作人员须对其进行检修,其中,包括对第一滑轮21和第二滑轮22的维修或更换,为了避免防护罩对第一滑轮21的维修或更换造成影响,使第一防护侧板52、第二防护侧板55和第三防护侧板53的一端依次与防护盖板51的第一端512、第二端513和第三端514转动连接。通过将第一防护侧板52、第二防护侧板55和第三防护侧板53的一端设计为依次与防护盖板51的第一端512、第二端513和第三端514转动连接,实现当需对第一滑轮21进行维修或更换时,操作人员可以转动第一防护侧板52、二防护侧板和第三防护侧板53中的一个或多个,使第一滑轮21显露在防护罩之外,从而便于操作人员更换或维修第一滑轮21,使操作人员的操作更方便。

具体地,参见图2和图3,第一防护侧板52、第二防护侧板55和第三防护侧板53的一端依次与第一端512、第二端513和第三端514通过阻尼轴54转动连接。将第一防护侧板52、第二防护侧板55和第三防护侧板53的一端设计为依次与第一端512、第二端513和第三端514通过阻尼轴54转动连接,使得操作人员转动第一防护侧板52、第二防护侧板55或第三防护侧板53中的一个或多个时,第一防护侧板52、第二防护侧板55或第三防护侧板53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停留在其被转动后的位置处而不会来回摆动,进一步便于操作人员更换或维修第一滑轮21,进一步使操作人员的操作更方便。其中,阻尼轴54为现有技术,其结构形式可以在现有技术中选取。当然,除了上述的第一防护侧板52、第二防护侧板55和第三防护侧板53的一端依次与第一端512、第二端513和第三端514进行转动连接的方式之外,通过本实施例的介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它合适的方式实现第一防护侧板52、第二防护侧板55和第三防护侧板53的一端依次与第一端512、第二端513和第三端514进行转动连接的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为了便于操作人员对第一滑轮21进行更换或维修,在一个替代的实施例中,第一防护侧板52、第二防护侧板55和第三防护侧板53的一端依次与防护罩的第一端512、第二端513和第三端514进行连接的方式不限于上述方式,在该替代的实施例中,第一防护侧板52、第二防护侧板55和第三防护侧板53的一端依次与防护罩的第一端512、第二端513和第三端514可拆卸连接。当需对第一滑轮21进行维修或更换时,操作人员可以将第一防护侧板52、二防护侧板和第三防护侧板53中的一个或多个拆卸下来,使第一滑轮21显露在防护罩之外,从而便于操作人员更换或维修第一滑轮21,使操作人员的操作更方便。

具体地,参见图3,第一防护侧板52、第二防护侧板55和所述第三防护侧板53一端均设置有第一螺纹孔(图中未示出);防护罩的第一端512、第二端513和第三端514均设置有第二螺纹孔(图中未示出);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栓56。即将第一防护侧板52、第二防护侧板55和第三防护侧板53的一端设计为依次与第一端512、第二端513和第三端514进行螺栓56连接,使得操作人员旋拧连接在第一防护侧板52、第二防护侧板55或第三防护侧板53中的一个或多个上的螺栓56并拆下,便可实现将第一防护侧板52、第二防护侧板55或第三防护侧板53中的一个或多个拆卸下来,进一步便于操作人员更换或维修第一滑轮21,进一步使操作人员的操作更方便。当然,除了上述的第一防护侧板52、第二防护侧板55和第三防护侧板53的一端依次与第一端512、第二端513和第三端514进行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之外,通过本实施例的介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它合适的方式实现第一防护侧板52、第二防护侧板55和第三防护侧板53的一端依次与第一端512、第二端513和第三端514进行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地,防护盖板51与第一滑轮21之间的安装距离为10厘米;安装距离为防护盖板51内表面与第一滑轮21顶端的垂直距离中的最大距离。将防护盖板51与第一滑轮21之间的安装距离优选为10厘米,可以保证防护盖板51对拉绳23和第一滑轮21起到最佳的隔热和阻挡油滴的作用。

具体地,第一防护侧板52、第二防护侧板55、第三防护侧板53和防护盖板51均由不锈钢制成。由不锈钢制成的第一防护侧板52、第二防护侧板55、第三防护侧板53和防护盖板51可以有效避免防护罩被锈蚀,延长了防护罩的使用寿命。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火炬点火装置的又一种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还可以提供一种防护罩的结构,该防护罩5还包括侧壁61、62、63,以及前述的防护盖板51,几个侧壁设置在所述防护盖板51的侧面,所述侧壁61、62、63和所述防护盖板51组成半封闭的防护罩,罩设在所述第一滑轮21上方,该防护罩5的另一侧面由火炬筒2的侧壁构成,因此该方案中的防护盖板51与火炬筒2连接的一端是凹陷的弧度,可以个火炬筒2侧壁无缝对接,该方案中可以将该防护罩通过焊接或者粘连等方式固定在所述火炬筒2上。

通过该方案,在第一滑轮上部设置防护罩,防止火炬点火装置的拉绳被损毁,以延长火炬点火装置的使用寿命,以及避免单井较频繁地关井停产,以减少产量损失。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