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水处理脱硫燃烧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6598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水处理脱硫燃烧炉。



背景技术:

锅炉燃烧后的原烟气存在未完全燃烧的气体和大量的含硫物质以及粉尘,同时还携带大量的热量。因此,净化原烟气及对原烟气的余热回收尤其重要。现有工艺往往通过不同的设备分别进行处理,需要很长的产线,不仅占地空间大,还增加了设备的运行维护成本及管理成本,不利于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节能环保、热能利用率高、净化效果好的新型水处理脱硫燃烧炉。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新型水处理脱硫燃烧炉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储水室、喷淋室、二次燃烧室和余热回收装置,所述二次燃烧室底部设有原烟气进口,侧壁设有多个投料口,所述投料口底部设有风机,且所述二次燃烧室通过第一管道连通所述储水室,所述储水室顶部通过第二管道连通所述喷淋室底部,所述喷淋室顶部通过第三管道连接所述余热回收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水处理脱硫燃烧炉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道延伸入所述储水室顶部,且其端口设有面向液面的罩型出口。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水处理脱硫燃烧炉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喷淋室包括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设有包括设于所述喷淋室顶部的至少两层雾化喷淋管和连接所述雾化喷淋管、喷淋室的喷淋液循环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水处理脱硫燃烧炉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喷淋管下方还设有匀气板。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水处理脱硫燃烧炉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喷淋室底部设为倾斜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水处理脱硫燃烧炉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储水室底部设有除灰机,且所述储水室还连接循环水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水处理脱硫燃烧炉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省煤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水处理脱硫燃烧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所述储水室、喷淋室、二次燃烧室和余热回收装置设成一体结构,将原烟气在二次燃烧室内再次充分燃烧,然后在所述储水室内水浴除尘,除尘后的烟气通过所述喷淋室内进行脱硫处理,保证排出烟气达到排放标准,最后净化的烟气通过所述余热回收装置进行余热回收后排出,结构合理,占地面积小,管理方便,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水处理脱硫燃烧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所述新型水处理脱硫燃烧炉1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储水室11、喷淋室12、二次燃烧室13和余热回收装置14,所述二次燃烧室13底部设有原烟气进口131,侧壁设有多个投料口132,所述投料口132底部设有风机133,且所述二次燃烧室13通过第一管道101连通所述储水室11,所述储水室11顶部通过第二管道102连通所述喷淋室12底部,所述喷淋室12顶部通过第三管道103连接所述余热回收装置14。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道101延伸入所述储水室11顶部,且其端口设有面向液面的罩型出口1011,使原烟气充分水浴除尘,提高除尘效果。

所述喷淋室12包括喷淋装置121,所述喷淋装置121设有包括设于所述喷淋室顶部的至少两层雾化喷淋管1211和连接所述雾化喷淋管1211、喷淋室12的喷淋液循环系统1212。

优选地,所述雾化喷淋管1211下方还设有匀气板122,用于匀化烟气,保证喷淋效果。

优选地,所述喷淋室12底部设为倾斜结构,方便所述喷淋液循环系统1212对喷淋液回收循环利用。

优选地,所述储水室11底部设有除灰机111,用于回收沉积的煤灰,且所述储水室11还连接循环水系统112,利用所述循环水系统112可以将被原烟气加热的水进行利用,提高热能利用率。

优选地,所述余热回收装置14包括省煤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水处理脱硫燃烧炉1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所述储水室11、喷淋室12、二次燃烧室13和余热回收装置14设成一体结构,将原烟气在二次燃烧室13内再次充分燃烧,然后在所述储水室11内水浴除尘,除尘后的烟气通过所述喷淋室12内进行脱硫处理,保证排出烟气达到排放标准,最后净化的烟气通过所述余热回收装置14进行余热回收后排出,结构合理,占地面积小,管理方便,成本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