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二次风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70649阅读:969来源:国知局
一种锅炉二次风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厂燃烧锅炉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锅炉二次风箱。



背景技术:

对于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二次风经过空气预热器加热后携带飞灰进入二次风箱内,一部分飞灰经二次风携带进入炉膛,剩下的将沉积在二次风箱内,累积到一定程度后会对喷燃器所需的二次风的流畅造成不良的影响,需要在停炉检修期间耗费大量人力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锅炉二次风箱,其结构简单,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沉积飞灰,不需要工作人员清理飞灰。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一种锅炉二次风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前端面与对冲燃烧锅炉的炉膛相邻,所述箱体内通入多个喷燃器,所述喷燃器的端部从所述箱体的前端面通入所述对冲燃烧锅炉的炉膛内,所述箱体的后端面上连接有二次风管;其中,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吹灰风帽,所述吹灰风帽的上端通入所述箱体的底面的内侧,所述吹灰风帽的上端周向设置有多个吹灰孔,所述吹灰风帽的下端通过管路与所述对冲燃烧锅炉的一次风机的出风口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锅炉二次风箱,吹灰风帽的上端从箱体的底面通入箱体内,吹灰风帽的端部为盲端,多个吹灰孔周向设置在吹灰风帽的盲端周围的侧壁上,吹灰风帽的下端通过支管路与一次风机的出风口相连通,可将一部分一次风引入箱体内,使由二次风管通入箱体内的二次风中的飞灰难以沉积在箱体的内部的底面上,最终被二次风带入对冲燃烧锅炉的炉膛内。本实用新型的锅炉二次风箱在随着对冲燃烧锅炉运行的过程中通过吹灰风帽引入一次风,使被二次风带入的飞灰保持浮起,最终被带入对冲燃烧炉的炉膛内,引入一次风,使其不能再箱体内的死角处沉积,可保证箱体内的二次风的流畅通过。

作为优选的,所述吹灰风帽分为多组,每组所述吹灰风帽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喷燃器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锅炉二次风箱,被二次风带入箱体内的飞灰一般会沉积在靠近箱体的后端面和两个相邻的喷燃器之间的区域,因此将吹灰风帽设置在箱体内的此处区域,使进入该区域的飞灰被从吹灰风帽通出的一次风吹起,并最终被二次风带入对冲燃烧锅炉的炉膛内。

作为优选的,每四个所述吹灰风帽形成一组,四个所述吹灰风帽在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喷燃器之间呈矩形阵列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锅炉二次风箱,两个相邻的喷燃器之间的区域较大,如果为了满足对此处区域的吹灰要求而直接增大吹灰风帽的直径和通气量,将会导致吹灰风帽对二次风的流通造成影响,因此应保证吹灰风帽的直径不会过大,为了保证此处区域的吹灰要求,可设置四个呈矩形阵列分布的吹灰风帽,每个吹灰风帽各自保证一小块区域内不会沉积飞灰即可,不会对二次风的流通造成影响。

作为优选的,所述吹灰风帽的轴心与所述箱体的底面相垂直,所述吹灰风帽上的吹灰孔靠近所述箱体的底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锅炉二次风箱,吹灰风帽上的吹灰孔周向设置,可同时吹起吹灰风帽周围的飞灰,为了保证每个吹灰孔都能够靠近箱体的底面,应保证吹灰风帽的轴心与箱体的底面相垂直。

作为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前端面与所述底面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过渡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锅炉二次风箱,过渡坡的上下两个边沿分别与箱体的前端面和底面之间形成钝角,使此处不会形成二次风的流动死角,有利于此处的飞灰被二次风带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锅炉二次风箱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处的全剖结构示意图。

在以上图中:1箱体;101前端面;102后端面;103底面;2喷燃器;3二次风管;4吹灰风帽;401吹灰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锅炉二次风箱,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前端面101与对冲燃烧锅炉的炉膛相邻,所述箱体1内通入多个喷燃器2,所述喷燃器2的端部从所述箱体1的前端面101通入所述对冲燃烧锅炉的炉膛内,所述箱体1的后端面102上连接有二次风管3;其中,所述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吹灰风帽4,所述吹灰风帽4的上端通入所述箱体1的底面103的内侧,所述吹灰风帽4的上端周向设置有多个吹灰孔401,所述吹灰风帽4的下端通过管路与所述对冲燃烧锅炉的一次风机的出风口相连通。

在以上实施例中,吹灰风帽4的上端从箱体1的底面103通入箱体1内,吹灰风帽4的端部为盲端,多个吹灰孔401周向设置在吹灰风帽4的盲端周围的侧壁上,吹灰风帽4的下端通过支管路与一次风机的出风口相连通,可将一部分一次风引入箱体1内,使由二次风管3通入箱体1内的二次风中的飞灰难以沉积在箱体1的内部的底面103上,最终被二次风带入对冲燃烧锅炉的炉膛内。本实用新型的锅炉二次风箱在随着对冲燃烧锅炉运行的过程中通过吹灰风帽4引入一次风,使被二次风带入的飞灰保持浮起,最终被带入对冲燃烧炉的炉膛内,引入一次风,使其不能再箱体1内的死角处沉积,可保证箱体1内的二次风的流畅通过。

参考图2,所述吹灰风帽4分为多组,每组所述吹灰风帽4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的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喷燃器2之间。

在以上实施例中,被二次风带入箱体1内的飞灰一般会沉积在靠近箱体1的后端面102和两个相邻的喷燃器2之间的区域,因此将吹灰风帽4设置在箱体1内的此处区域,使进入该区域的飞灰被从吹灰风帽4通出的一次风吹起,并最终被二次风带入对冲燃烧锅炉的炉膛内。

参考图2,每四个所述吹灰风帽4形成一组,四个所述吹灰风帽4在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喷燃器2之间呈矩形阵列分布。

在以上实施例中,两个相邻的喷燃器2之间的区域较大,如果为了满足对此处区域的吹灰要求而直接增大吹灰风帽4的直径和通气量,将会导致吹灰风帽4对二次风的流通造成影响,因此应保证吹灰风帽4的直径不会过大,为了保证此处区域的吹灰要求,可设置四个呈矩形阵列分布的吹灰风帽4,每个吹灰风帽4各自保证一小块区域内不会沉积飞灰即可,不会对二次风的流通造成影响。

参考图1,所述吹灰风帽4的轴心与所述箱体1的底面103相垂直,所述吹灰风帽4上的吹灰孔401靠近所述箱体1的底面103。

在以上实施例中,吹灰风帽4上的吹灰孔401周向设置,可同时吹起吹灰风帽4周围的飞灰,为了保证每个吹灰孔401都能够靠近箱体1的底面103,应保证吹灰风帽4的轴心与箱体1的底面103相垂直。

参考图1,所述箱体1的前端面101与所述底面103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过渡坡。

在以上实施例中,过渡坡的上下两个边沿分别与箱体1的前端面101和底面103之间形成钝角,使此处不会形成二次风的流动死角,有利于此处的飞灰被二次风带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