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预器智能密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0618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预器智能密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预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预器智能密封系统。



背景技术: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主要由中心轴、转子、装在转子格仓里的换热元件、转子外壳、过渡烟风道、顶部结构、底部结构、上部三块扇形板、下部三块扇形板、三块弧形板、支撑轴承、导向轴承、驱动装置等组成。最重要的部件是转子,转子由很多个径向隔板和环向隔板将转子分成若干个格仓,格仓内放置换热元件。转子旋转时通过换热元件实现烟气和空气之间的热交换。转子径向隔板上安装径向和轴向密封片。下部径向密封片与下部扇形板,上部径向密封片与上部扇形板,轴向密封片与弧形板在热态运行中接触或保持很小的距离,形成烟气和空气之间的密封。空预器的密封性能,是最重要性能指标之一,直接影响锅炉效率。

在热态运行状态下,空气预热器各部件均会因受热而发生膨胀,转子会变成蘑菇状,转子和扇形板、弧形板之间的间隙会变化,只有在热端径向密封片外径大约三分之二的长度上,密封片和扇型板的间隙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其余所有间隙(包括热端径向内侧约三分之一的长度上和热端扇型板,冷端径向和冷端扇型板,轴向和弧型板,旁路和转子T型钢)都会变小。热态运行状态下,如果间隙过大,将导致空气预热器漏风率很大,如果间隙过小,将可能导致密封片和与之相对应的扇型板或弧型板产生摩擦,导至电流上升,如果摩擦过大,甚至会导至空气预热器卡死,机组停机。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是影响锅炉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所以空气和烟气之间的密封,显得尤为重要,空气预热器的密封技术,也是各空气预热器厂家的核心技术之一。

目前市场上,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密封装置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可调式密封。扇形板和弧形板是可以通过自动或手动调整的,其中扇形板大多可以自动调整。在回转式空气预热器上安装有扇形板调整执行机构,并且在扇形板附近装有间隙监测装置,当热态下间隙发生改变时,将间隙变化信号反馈至执行机构,执行机构动作,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扇形板,从而使间隙达到最佳状态。这种密封方式结构复杂,对运行要求高,可靠性不好,维护费费用高。哈锅、上锅、东锅等企业生产的空预器主要采用这种技术,由于维护要求高,调节部分存在漏风,这种密封技术很少在改造上使用,主要应用于与锅炉配套的新空预器上。

2、固定式密封。该技术有英国Howden公司拥有技术专利。根据回转式空气预热器运行参数,预先计算出热态下密封片和扇形板、弧形板之间的膨胀间隙,在安装时预留出来,以保证热态运行时膨胀以后达到最佳的密封状态。由于转子上的密封片跟扇形板、弧形板之间的冷态间隙是转子与扇形板、空气预热器顶底结构之间的“热膨胀差”,计算和调整方法复杂,施工要求严格。这种技术只被Howden公司掌握,并作为核心技术,通常不提供给客户冷态设定数据和设定方法。国内企业目前还无法精确计算出冷态间隙设定值,自行设定间隙往往存在较大偏差。固定式密封维护方便,可靠性好,但为了保证运行安全性,密封片只有1~3mm厚度,运行几年就因飞灰磨损和腐蚀需要进行更换,由于间隙设定的核心技术被垄断,电厂只能请专业公司再次进行间隙设定,费用高昂。同时由于冷态间隙的计算和调整仍然存在误差,扇形板和密封片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泄漏间隙。由于是按满负荷运行状态计算的间隙值,在锅炉半负荷运行时,仍然存在漏风较大的情况,同时,当运行异常(如烟温异常)时,容易造成转子卡死的情况。英国Howden公司拥有该技术和专利,其新空预器和改造空预器占据了全球大部分的份额。科盛公司也基本采用该技术,但稍有改变。

3、弹片式(柔性)密封。密封片用弹性材料制作,以保证间隙改变时仍能很好地贴合静态密封面,保证密封。由于旋转式空气预热器处于长期持续运转状态,并且运行环境恶劣,弹性密封片长期处于摩擦、高温和反复受力状态,很容易造成弹性件失效,甚至疲劳断裂,需要经常更换。整块密封块折断,会造成更大漏风,而且转子旋转需要克服弹片阻力,使旋转阻力增大,增加了驱动装置耗电量。北京华能达、德国巴克杜尔等公司采用此种密封方式。

4、疏导式密封。该技术由东方工程等公司拥有专利并采用,能大幅降低测试漏风率,但节能效果不明显。

上述密封大多采用单一的密封方式,无法对转子“蘑菇壮”变形产生的间隙进行补偿,从而导致漏风率增大,空气预热效果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空预器智能密封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空预器智能密封系统,包括转子,所述转子一端为冷端,另一端为热端,所述热端包括下沉段和靠近转子轴心的上升段。所述冷端和上升段设有柔性密封部件,所述转子一侧设有轴向密封部件。

工作中,随着转子温度上升,转子产生“蘑菇状”变形,上升段上升,冷端和轴向间隙变小,所以上升段、冷端和轴向均采用的柔性密封部件实现密封。

所述下沉段设有热端隔板,所述热端隔板的上方设有柔性密封部件,柔性密封部件和隔板之间设置有变态合金组件。变态合金组件由上变态合金层和下变态合金层组成,上、下变态合金层两端固连。所述柔性密封部件下部固连有底板,所述底板与上变态合金层固连,所述下变态合金层与热端密封板固连。

工作中,转子“蘑菇状”变形使下沉段下沉,产生间隙;同时,变态合金组件受热,上变态合金层向上弯曲,下变态合金层向下弯曲,从而支撑上方的柔性密封部件上升,弥补“蘑菇状”变形产生的间隙,进行密封。

所述轴向密封部件包括支撑板和设于支撑板上方的铰板,所述支撑板由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两侧的支撑座组成。所述支撑座上连接有转轴,所述铰板一端与转轴套接,另一端固连有旋转板。所述支撑板下部固连有靠板,所述靠板一端向旋转板延伸,并与旋转板之间保持间隙。所述旋转板与靠板之间设有背簧,所述背簧下端与支撑板相接,所述背簧上端与设于旋转板上部的止块相对。

工作时,旋转板与弧形板接触,旋转板受压后通过铰板绕转轴转动一定角度,使背簧弯曲,受弯曲的背簧向旋转板施加弹力,使得旋转板与弧形板紧密贴合,形成密封。同时,铰板在转轴上转动可清除杂质,避免在使用中出现卡死的情况。

作为优选,所述下沉段占热端隔板长度的三分之二,上升段占热端隔板长度的三分之一。这样分布的下沉段和上升段与转子“蘑菇状”变形相适应,密封性能更佳。

进一步优选,空预器智能密封系统还包括与扇形板或弧形板固连的过渡板,所述过渡板断面为三角形。过渡板避免了各密封部件与扇形板或弧形板直接接触,从而降低磨损,提高寿命。

进一步优选,所述上、下变态合金层两端通过合页连接。

进一步优选,所述所述靠板向旋转板延伸一端为圆弧形。工作中背簧与靠板圆弧形一端接触,使背簧变形与圆弧形匹配,背簧受力均匀,不会产生应力集中,从而提高背簧使用寿命。

进一步优选,所述柔性密封部件包括密封板和密封板一侧固连的挡板,所述密封板和挡板之间设有弹簧板。弹簧板与扇形板接触产生弯曲,使弹簧板与扇形板紧密贴合,形成密封。此柔性密封部件,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

进一步优选,所述柔性密封部件包括密封板和密封板一侧固连的挡板,所述密封板和挡板之间设有伸缩板,所述伸缩板包括弹簧端和设于弹簧端一侧的连接端,所述连接端设有腰形孔,所述弹簧端下部固连有弹簧。伸缩板与扇形板接触时,可压缩弹簧进行退让,避免与扇形板撞击,减少磨损;受压的弹簧向伸缩板施加弹力,使伸缩板与扇形板紧密贴合,形成密封。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获得更好的密封效果。凡是要密封的位置,包括热端径向,冷端径向,轴向,热端旁路,冷端旁路都采用柔性接触式密封,没有漏风间隙。同时,变态合金组件能够弥补热态下转子蘑菇状变形后产生的间隙,使蘑菇状变形产生的间隙几乎不存在。此独特的密封适应方式,获得更好的密封效果,将漏风率方降至5%以下甚至更低。

2、更长的使用寿命。由于智能密封片采用了航空航天材料,可以远超过普通密封片的耐磨性能和冲击韧性,不会那样容易磨损,可以长期不用更换密封组件,使用寿命比其它形式密封片更长。

3、运行更加安全。即便发生空气预热器超温、着火等异常膨胀的情况,由于采用了韧性很好的航空材料,能适应较大的转子或扇型板、弧型板的热变形,不会导致空气预热器卡死,使运行更加安全。

4、检修维护工作更加简单。无需再对热态间隙进行计算,在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制造或者改造、检修中,均不用再进行密封间隙计算,调整也变得简单、快捷,大大减少了安装、检修工作量。

5、密封调整时间大大缩短。由于采用了全新结构和全新密封调整工艺,空预器的密封调整施工工作量大大减小,施工时间也大大缩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密封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2中F-F向剖视图

图4是图3的爆炸图

图5是图1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5中G-G向剖视图

图7是图1中C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7中H-H向剖视图

图9是图8的爆炸图

图10是图7中变态合金组件(热态)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D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图11的侧视图

图13是图12中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2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1转子,2下沉段密封部件,3上升段密封部件,4轴向密封部件,5冷端密封部件,6扇形板,7过渡板,21热端隔板,22升降板,23下变态合金层,24上变态合金层,25第三垫板,26第二伸缩板,31第二密封板,32第二垫板,33弹簧板,41第三密封板,42支撑板,43转轴,44铰板,45旋转板,46靠板,47背簧,48止块,51第一密封板,52第一垫板,53第一伸缩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一种空预器智能密封系统,包括转子1和与扇形板6或弧形板固连的过渡板7。转子1上端为热端,下端为冷端,热端包括下沉段和靠近转子轴心的上升段,下沉段占热端隔板21长度的三分之二,上升段占热端隔板21长度的三分之一。下沉段设有下沉段密封部件2,上升段设有上升段密封部件3,冷端设有冷端密封部件5,转子一侧设有轴向密封部件4。

如图2-4所示的冷端密封部件5包括第一密封板51、第一垫板52和设于第一密封板51和第一垫板52之间的第一伸缩板53。第一伸缩板53的腰形孔内设有双头螺柱,并通过双头螺柱与第一密封板51、第一垫板52连接。第一伸缩板53上部连接有弹簧。

工作中,第一伸缩板53与过渡板7接触,第一伸缩板压缩弹簧,向下运动,当第一伸缩板53到达过渡板7最低处时,第一伸缩板53与扇形板6接触,形成密封。

如图5-6所示的上升段密封部件3包括第二密封板31、第二垫板32和设于第二密封板31和第二垫板32之间的弹簧板33。第二密封板31、第二垫板32和弹簧板33通过螺栓连接。

工作中,弹簧板33与过渡板7接触,弹簧板33发生弯曲,当弹簧板33到达过渡板7最低处时,弹性板33与扇形板6接触,形成密封。

如图7-9所示的下沉段密封部件2包括热端隔板21和设于热端隔板21上方的升降板22,热端隔板21和升降板22之间设置有变态合金组件。变态合金组件由上变态合金层24和下变态合金层23组成,上、下变态合金层两端通过合页连接。升降板下22部与上变态合金层24固连,所述下变态合金层23与热端密封板21固连。升降板22上部设有第三垫板25,升降板22和第三垫板25之间设有第二伸缩板26。第二伸缩板26的腰形孔内设有双头螺柱,并通过双头螺柱与升降板22、第三垫板25连接。第二伸缩板26下部连接有弹簧。

工作中,第二伸缩板26与过渡板7接触,第二伸缩板压缩弹簧,向下运动,当第二伸缩板26到达过渡板7最低处时,第二伸缩板26与扇形板6接触,形成密封。转子1升温后,“蘑菇状”变形使下沉段下沉,产生间隙。变态合金组件受热,上变态合金层24向上弯曲,下变态合金层23向下弯曲,如图10所示,支撑上方的升降板22上升。升降板22带动第二伸缩板26上升与扇形板6接触,弥补“蘑菇状”变形产生的间隙,进行密封。

如图11-13所示的轴向密封部件4包括第三密封板41和固连第三密封板41一侧的支撑板42。支撑板42由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两侧的支撑座组成,支撑座上连接有转轴43,支撑板42上方设有如图13所示的铰板44,铰板44一端与转轴43套接,另一端固连有旋转板45。支撑板43下部固连有靠板46,靠板46一端为圆弧形,其向旋转板45延伸,并与旋转板45之间保持间隙。旋转板45与靠板46之间设有背簧47,背簧47下端与支撑板42相接,背簧47上端与设于旋转板45上部的止块48相对。

工作中,旋转板45与过渡板7接触,旋转板45受到压力,弯曲背簧47,并慢慢转动到一定角度,当旋转板45到达过渡板7最低处时,旋转板45与弧形板接触,弯曲的背簧47向旋转板45施加弹力,使得旋转板45与弧形板紧密贴合,形成密封。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