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入料口防烟功能的垃圾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5796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具有入料口防烟功能的垃圾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入料口防烟功能的垃圾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的发展,生活垃圾的管理和处理现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活环境日益提高的要求,更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中国每年的生活垃圾增长率约为8%-10%,每年产生的城市生活垃圾总量将近3.23亿吨。中国除县城之外的668个城市中,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1/4已经无垃圾填埋堆放场地。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超过5亿平方米,每年的经济损失高达300亿元,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累计堆存量已达70亿吨。同时,随着近年来农村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的产量和堆积量也在与日俱增,预计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每年将超过2.5亿吨。

目前,焚烧是一种主要的对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但是,由于入料口与燃烧室相通,在加料时,会从入料口喷出大量的烟尘,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入料口防烟功能的垃圾处理装置,能够在箱盖打开后,有效避免加料时,从入料口喷出垃圾燃烧的烟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入料口防烟功能的垃圾处理装置,包括:箱体、箱盖、供气通道、排烟通道和空气过滤装置,所述箱盖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入料口上,所述排烟通道设置在箱体的顶端,所述空气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排烟通道中,所述供气通道设有永磁体;

所述箱体内设有垃圾过渡槽,所述垃圾过渡槽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入料口的一端,所述垃圾过渡槽设有第一复位件,使得所述垃圾过渡槽空载时,其第二端常抵靠在所述入料口的另一端,当所述垃圾过渡槽中存有垃圾时,所述垃圾过渡槽能够在垃圾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转动;所述垃圾过渡槽的第二端设有挡板;所述入料口的另一端设有能够转动的锁扣,所述锁扣为杠杆机构,所述锁扣靠近所述垃圾过渡槽的一端为锁扣的第一端,所述锁扣设有第二复位件,使得所述锁扣的第一端常抵靠在位于所述箱体上的一挡块上方;

所述垃圾过渡槽的第二端在第一复位件的作用下向上转动时,所述挡板能够与所述锁扣的第一端发生碰撞,向上推动所述锁扣的第一端,使锁扣转动,并在预设位置与锁扣脱离,处于所述锁扣的第一端的上方;

所述箱盖设有一插销,所述箱盖盖合后,所述插销能够向下推动所述锁扣的第二端,使得所述锁扣的第一端推动所述挡板向上转动,并与所述挡板脱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箱盖还设有支撑杆,所述箱盖打开后,所述支撑杆能够支撑在所述箱体和所述箱盖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以能够转动的形式连接在所述箱盖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杆为液压升缩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箱体和箱盖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箱体的下端设有排液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排烟通道中设有能够转动的调风板,所述调风板转动的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调风板的转轴通过传动杆连接手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入料口防烟功能的垃圾处理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将垃圾从垃圾入口投入箱体,并引燃,空气通过供气通道进入箱体,并在永磁体的作用下磁化,位于上层的垃圾在热量的作用下逐渐干燥、碳化、分解,最后形成灰烬,垃圾燃烧产生的烟气从排烟通道中排出,由于排烟通道中设有空气过滤装置,能够过滤烟气中的粉尘和有毒气体,防止空气污染,工作过程中,只需一次引燃,即可利用垃圾燃烧的余热持续进行燃烧,对垃圾进行分解处理。

其中,箱体内设有垃圾过渡槽,且常处于遮盖入料口的位置,能够有效防止打开箱盖后,垃圾燃烧的烟尘从入料口喷出,污染空气。打开箱盖后,向垃圾过渡槽中填放垃圾,锁扣能够在挡块的作用下抵靠在垃圾过渡槽的挡板的下方,防止垃圾过渡槽向下转动。箱盖改后后,插销作用于锁扣的第二端,锁扣的第一端向上推动挡板转动,并在另一预设位置与挡板脱离,使得垃圾过渡槽在垃圾的重力作用下向下转动,并将垃圾丢入箱体内,完成加料。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入料口防烟功能的垃圾处理装置,能够在箱盖打开后,有效防止垃圾燃烧的烟尘从入料口喷出,造成空气污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入料口防烟功能的垃圾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A视图;

图3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入料口防烟功能的垃圾处理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垃圾处理装置的排烟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箱体

11-入料口

2-箱盖

3-排烟通道

4-空气过滤装置

51-垃圾过渡槽

511-挡板

52-锁扣

53-插销

54-销孔

6-排液口

7-供气通道

71-永磁体

8-调风板

9-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参照图1到图4,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入料口11防烟功能的垃圾处理装置,包括:箱体1、箱盖2、供气通道7、排烟通道3和空气过滤装置4,箱盖2设置在箱体1的入料口11上,排烟通道3设置在箱体1的顶端,空气过滤装置4设置在排烟通道3中,供气通道7设有永磁体71;

箱体1内设有垃圾过渡槽51,垃圾过渡槽51的第一端铰接在入料口11的一端,垃圾过渡槽51设有第一复位件,使得垃圾过渡槽51空载时,其第二端常抵靠在入料口11的另一端,当垃圾过渡槽51中存有垃圾时,垃圾过渡槽51能够在垃圾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转动;垃圾过渡槽51的第二端设有挡板511;入料口11的另一端设有能够转动的锁扣52,锁扣52为杠杆机构,锁扣52靠近垃圾过渡槽51的一端为锁扣52的第一端,锁扣52设有第二复位件,使得锁扣52的第一端常抵靠在位于箱体1上的一挡块上方;

垃圾过渡槽51的第二端在第一复位件的作用下向上转动时,挡板511能够与锁扣52的第一端发生碰撞,向上推动锁扣52的第一端,使锁扣52转动,并在预设位置与锁扣52脱离,处于锁扣52的第一端的上方;

箱盖2设有一插销53,箱盖2盖合后,插销53能够穿过销孔54,向下推动锁扣52的第二端,使得锁扣52的第一端推动挡板511向上转动,并与挡板511脱离。

将垃圾从垃圾入口投入箱体1,并引燃,空气通过供气通道7进入箱体1,并在永磁体71的作用下磁化,位于上层的垃圾在热量的作用下逐渐干燥、碳化、分解,最后形成灰烬,垃圾燃烧产生的烟气从排烟通道3中排出,由于排烟通道3中设有空气过滤装置4,能够过滤烟气中的粉尘和有毒气体,防止空气污染,工作过程中,只需一次引燃,即可利用垃圾燃烧的余热持续进行燃烧,对垃圾进行分解处理。

其中,箱体1内设有垃圾过渡槽51,且常处于遮盖入料口11的位置,能够有效防止打开箱盖2后,垃圾燃烧的烟尘从入料口11喷出,污染空气。打开箱盖2后,向垃圾过渡槽51中填放垃圾,锁扣52能够在挡块的作用下抵靠在垃圾过渡槽51的挡板511的下方,防止垃圾过渡槽51向下转动。箱盖2改后后,插销53作用于锁扣52的第二端,锁扣52的第一端向上推动挡板511转动,并在另一预设位置与挡板511脱离,使得垃圾过渡槽51在垃圾的重力作用下向下转动,并将垃圾丢入箱体1内,完成加料。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入料口11防烟功能的垃圾处理装置,能够在箱盖2打开后,有效防止垃圾燃烧的烟尘从入料口11喷出,造成空气污染。

具体地,箱盖2还设有支撑杆9,箱盖2打开后,支撑杆9能够支撑在箱体1和箱盖之间。为了方便从垃圾入口持续投入垃圾,能够通过支撑杆9对箱盖2进行支撑,使箱盖2维持在打开状态。

更具体地,支撑杆9的一端以能够转动的形式连接在箱盖2上。支撑杆9的一端铰接在箱盖2上,打开箱盖2后,转动支撑杆9,使支撑杆9的另一端支撑在箱体1上。

更具体地,支撑杆9为液压升缩杆,支撑杆9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箱体1和箱盖2上。为了方便操作,支撑杆9还可以为液压伸缩杆,打开箱盖2后,自动对箱盖2进行支撑。

更具体地,箱体1的下端设有排液口6。垃圾热解会产生渗透液,为了防止渗透液在垃圾向内堆积,在箱体1的下端设有排液口6,将渗透液排出。

更具体地,排烟通道3中设有能够转动的调风板8,调风板8转动的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为了能够在不需要处理垃圾时,维持箱体1内的火苗,在排烟通道3中设置调风板8,通过转动调风板8调节排烟通道3的通风量,降低空气流动效率,延迟燃烧时间。

更具体地,调风板8的转轴通过传动杆连接手柄。通过手柄转动传动杆,从而驱动调风板8动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