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风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6153发布日期:2018-10-16 20:04阅读:8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帽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风帽。



背景技术:

风帽属于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的布风装置,对锅炉的安全高效的运行有着必要性的作用,是炉内高温高磨损下的易损部件。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风帽有蘑菇型小风帽,7字型风帽和T型风帽,当然还有其它一些类型的风帽,如伞状风帽,柱状风帽。小风帽孔径小,布风均匀,但是由于风帽间距过小导致对吹磨损现象严重。蘑菇型小风帽特点是孔眼多,孔径小,但送风出孔与风帽角度成90°,在送风风压产生波动时,物料会通过送风出孔回吸进入风室,在风室堆积形成积渣,导致布风受阻,通风不足,最终过热损坏;其次风帽数量众多,间距较小,运行时风帽间对吹,导致磨损严重。7字型风帽为单孔风帽,孔眼与风帽成90°直角或150°、300°斜角,T型风帽为双孔眼或者多孔眼,孔眼与风帽均成一定角度,这两种型式风帽虽然孔径大,但是都无法避免和蘑菇型风帽一样的问题,物料回吸、风室积渣、风帽对吹等,这些问题极大缩短风帽寿命,威胁锅炉运行,增大资金损耗。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风帽,可有效降低物料回吸、减小风帽的对吹磨损且风帽易于清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风帽,包括风帽头、连接件和进风管,所述连接件焊接于所述进风管上,所述风帽头底部点焊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所述风帽头下部侧壁沿圆周方向均匀开有出风孔,所述出风孔呈向下倾斜布置,所述出风孔的轴线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5°;所述连接件上开设有放灰管,所述放灰管上设有控制阀门;所述进风管内设有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出风孔的数量为6个。

优选的,所述风帽头、进风管外表面均设有防磨涂层。

优选的,所述进风管外壁上设有纵向防磨鳍片。

优选的,所述过滤网为可拆卸式过滤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表现在:

均匀布置的开孔,使得布风均匀性好,倾斜出风孔的设置有效减轻了物料回吸现象,同时也避免气流冲刷相邻风帽,减少了风帽的磨损;通过放灰管可对风帽内沉积的颗粒进行定期清理;过滤网的设置可避免携带异物的风进入进风管导致进风管及风帽的堵塞;防磨涂层及防磨鳍片能进一步防止进风管与风帽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该循环流化床风帽能确保锅炉运行安全可靠,减少锅炉停机次数,减少用电量,提高锅炉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风帽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中:1-风帽头、2-连接件、3-进风管、4-出风口、5-放灰管、6-控制阀门、7-过滤网、8-防磨鳍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风帽,包括风帽头1、连接件2和进风管3,所述连接件2焊接于所述进风管3上,所述风帽头1底部点焊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2;所述风帽头1下部侧壁沿圆周方向均匀开有出风孔4,所述出风孔4呈向下倾斜布置,所述出风孔4的轴线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5°;所述连接件2上开设有放灰管5,所述放灰管5上设有控制阀门6;所述进风管3内设有过滤网7。

所述出风孔4的数量为6个。所述风帽头1、进风管3外表面均设有防磨涂层。所述进风管3外壁上设有纵向防磨鳍片8。所述过滤网7为可拆卸式过滤网。

来自风室的风吹入进风管3,经过滤网7过滤除去杂质,到达进风管3顶部后再进入由进风管3、连接件2与风帽头1构成的空腔内,气流通过出风孔4喷出,出风口4均匀设置使得布风均匀,倾斜设置可减轻物料回吸,但难免会有杂质通过出风口4进入风帽,可通过放灰管5对风帽内沉积的杂质进行定期清理。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