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灶的分体式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13089发布日期:2018-07-24 22:55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家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气灶的分体式燃烧器。



背景技术:

燃烧器是燃气灶的重要部件,包括炉头、安装于炉头上的分火器、及装配于分火器上的外环火盖。分火器包括装配在一起的底座和上盖,能够对炉头传输上来的燃气进行分流。目前的燃烧器在实际使用时存在缺陷:上盖和底座装配不便,难以一步到位地完成装配,通常需要精确对位才可,装配效率低,而且,两者在运输、使用、清洗过程中,都可能因外力而松动,导致部件脱离工位,装配不稳定,容易气路不顺。即便是装配完成后,由于上盖和底座装配后的接触面积小,而两者难免存在加工误差,装配缝隙可能会比较大,存在漏气、漏火的可能,尤其是分火器径向的输送通道,密封效果难以得到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气灶的分体式燃烧器,能够有效提高分火器的上盖和底座的装配效率及装配后的稳定性,保证分火器气路顺畅,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分火器输送通道的密封性,避免漏气、漏火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燃气灶的分体式燃烧器,包括炉头、安装于炉头上的分火器、及装配于分火器上的外环火盖,其中,所述分火器包括底座、及安装在底座上的上盖,两者形成与外环火盖配合的外环扩散口、及径向设置的输送通道,所述底座中心设有与炉头相连通的外环进气口,所述输送通道连通外环进气口及外环扩散口,所述输送通道上设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上盖和底座的其中一个上的第一密封凸起和设置在另一个上的第一密封凹槽。

上盖和底座的其中一个上设置第一密封凸起,另一个上设置配合使用的第一密封凹槽,在上盖和底座的装配过程中,第一密封凸起和第一密封凹槽位置对应,可以起到装配指示的作用,而且,上盖盖在底座上,第一密封凸起便至少部分插置到第一密封凹槽内,装配方便,提高了装配效率,还能提高装配后的稳定性,第一密封凹槽对第一密封凸起起到了水平向限位的作用,能够有效地避免上盖和底座相对运动导致的气路不顺。第一密封凸起和第一密封凹槽的配合还增加了上盖和底座装配后的接触面积,使得分火器的输送通道的密封性更好,有效避免漏气、漏火的问题。

作为改进,所述底座具有底壁、及由底壁向上延伸的外圈安装壁,所述上盖具有顶壁、及由顶壁向下延伸的内圈安装壁,所述外圈安装壁与内圈安装壁同心装配形成所述外环扩散口,所述外环火盖与所述外圈安装壁及内圈安装壁配合安装。外环扩散口由底座和上盖共同构成,而非由底座或上盖单独构成,使底座和上盖的结构得到优化,加工难度降低,便于成形、脱模。

作为改进,所述底座的底壁上设有向下凹进的径向沉槽,和/或所述上盖上设有向上凸起的径向拱起,所述径向沉槽和/或所述径向拱起形成所述输送通道。针对“底座的底壁上设有向下凹进的径向沉槽,该径向沉槽形成所述输送通道”、“上盖上设有向上凸起的径向拱起,该径向拱起形成所述输送通道”这两种结构,底座和上盖的结构简单,加工精度要求低;针对“底座的底壁上设有向下凹进的径向沉槽,上盖上设有向上凸起的径向拱起,径向沉槽和径向拱起共同形成所述输送通道”的结构,输送通道能够更加快速、平顺地对燃气进行径向输送。

作为再改进,所述底座的径向沉槽由外环进气口延伸至外圈安装壁;所述上盖的径向拱起连通外环进气口,且延伸至内圈安装壁。径向沉槽中的部分与径向拱起对应,构成输送通道,还有部分伸入到外环扩散口内,该部分的底壁低于外环扩散口其它部分的底壁,使得燃气从输送通道传送过来后,能在此处稍作停留再扩散到整个外环扩散口,扩散更加均匀,外环火盖的火孔出气更加均匀。

作为改进,所述径向沉槽和/或所述径向拱起与外环扩散口连通的一端的呈扩口状。燃气达到径向沉槽和/或径向拱起的末端时,能够通过该扩口状的末端均匀地扩散到外环扩散口内,使得燃气能够更加快速、均匀地分散到外环扩散口。

作为改进,位于外环扩散口内的径向沉槽部分形成燃气缓冲区,所述燃气缓冲区具有自下而上向外倾斜的导流面。燃气缓冲区实际是外环扩散口的扩散起点,能够减缓燃气流速,使燃气均匀地扩散到外环扩散口内,再从配合的外环火盖的火孔喷出,火孔出气均匀,与空气的混合效果好,燃烧更充分、稳定,且出火均匀;导流面的设置使得燃气能够平缓、快速地从燃气缓冲区扩散到外环扩散口。

作为改进,所述底壁的上表面与所述内圈安装壁的底面其中之一上设有第二密封凸起,另一上设有第二密封凹槽,所述第二密封凸起与第二密封凹槽配合密封。第二密封凸起和第二密封凹槽的设置,同样可以起到装配指示的作用,装配也简单,提高了装配效率,而且,装配后分火器的稳定性更高,上盖和底座之间相互限位的效果更好。第二密封凸起和第二密封凹槽增加了上盖和底座装配后的接触面积,使得分火器的外环扩散口的密封性更好,有效避免外环扩散口漏气、漏火的问题。

作为改进,所述底座与所述上盖之一上设有定位柱,另一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定位柱配合安装。底座和上盖之间相互限位的效果更好,且装配方便,装配效率高,相较于传统的胶粘式装配结构,工艺简单。

作为改进,所述上盖的中心具有竖向延伸的中心环壁,所述中心环壁形成贯通的内环进气口,所述燃烧器还包括安装于中心环壁上方的内环火盖,所述中心环壁连通炉头与内环火盖。分火器具有独立的内环进气口和外环进气口,分别与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配合,将炉头输送上来的燃气直接分成两股,互不干涉,燃烧器的燃烧更加稳定、可靠。

作为改进,所述上盖具有向下延伸的中层环壁,所述中层环壁位于中心环壁与内圈安装壁之间,所述中层环壁与中心环壁之间形成集气罩,所述集气罩与外环进气口连通,所述输送通道连通集气罩与外环扩散口,所述中层环壁与外环进气口密封配合。炉头输送上来的部分燃气经由外环进气口进入到集气罩内,集气罩起到了改变燃气流动方向和燃气缓存的作用,使燃气能够均匀地向四周的径向的输送通道传送,而中层环壁与外环进气口密封配合,能够有效地提高分火器外环进气口位置的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能够有效提高分火器的上盖和底座的装配效率及装配后的稳定性,保证分火器气路顺畅,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分火器的密封性,避免漏气、漏火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分火器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分火器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底座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上盖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分火器和内环火盖、外环火盖装配后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底座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上盖的示意图。

图中所示:1、炉头,2、外环火盖,3、内环火盖,4、底座,41、第一密封凹槽,42、外圈安装壁,43、第二密封凸起,44、定位孔,45、装配孔,46、径向沉槽,47、燃气缓冲区,48、导流面,5、上盖,51、第一密封凸起,52、内圈安装壁,53、第二密封凹槽,54、定位柱,55、中心环壁,56、中层环壁,57、径向拱起,6、外环扩散口,7、输送通道,8、外环进气口,9、补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考图1至图8,一种燃气灶的分体式燃烧器,包括炉头、安装于炉头上的分火器、及装配于分火器上的外环火盖。所述分火器包括底座、及安装在底座上的上盖,两者形成与外环火盖配合的外环扩散口、及径向设置的输送通道。所述底座中心设有与炉头相连通的外环进气口,所述输送通道连通外环进气口及外环扩散口。所述输送通道上设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上盖和底座的其中一个上的第一密封凸起和设置在另一个上的第一密封凹槽。

上盖和底座的其中一个上设置第一密封凸起,另一个上设置配合使用的第一密封凹槽,在上盖和底座的装配过程中,第一密封凸起和第一密封凹槽位置对应,可以起到装配指示的作用,而且,上盖盖在底座上,第一密封凸起便至少部分插置到第一密封凹槽内,装配方便,提高了装配效率,还能提高装配后的稳定性,第一密封凹槽对第一密封凸起起到了水平向限位的作用,能够有效地避免上盖和底座相对运动导致的气路不顺。第一密封凸起和第一密封凹槽的配合还增加了上盖和底座装配后的接触面积,使得分火器的输送通道的密封性更好,有效避免漏气、漏火的问题。

所述密封结构可以是:所述上盖上设置第一密封凸起,所述底座上设置第一密封凹槽。

所述密封结构也可以是:所述上盖上设置第一密封凹槽,所述底座上设置第一密封凸起。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的一种燃气灶的分体式燃烧器,包括炉头1、安装于炉头1上的分火器、及装配于分火器上的外环火盖2和内环火盖3。

结合图1、图2、图3,所述分火器包括底座4、及安装在底座4上的上盖5,两者形成与外环火盖2配合的外环扩散口6、及径向设置的输送通道7,所述输送通道7通常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底座4中心设有与炉头1相连通的外环进气口8。所述输送通道7连通外环进气口8及外环扩散口6。炉头1中的部分燃气经由外环进气口8进入分火器内,再由至少一个输送通道7径向输送到外环扩散口6并均匀分布到外环扩散口6,随后,从外环火盖2的火孔中喷出。

结合图4、图5,所述输送通道7上设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上盖5上的第一密封凸起51和设置在底座4上的第一密封凹槽41。所述的第一密封凹槽41具体为截面呈“L”形的密封豁口。

结合图2、图4、图5,所述底座4具有底壁、及由底壁向上延伸的外圈安装壁42,所述上盖5具有顶壁、及由顶壁向下延伸的内圈安装壁52。所述外圈安装壁42与内圈安装壁52同心装配形成所述外环扩散口6。所述外环火盖2与所述外圈安装壁42及内圈安装壁52配合安装。外环扩散口6由底座4和上盖5共同构成,而非由底座4或上盖5单独构成,使底座4和上盖5的结构得到优化,加工难度降低,便于成形、脱模。

所述底壁的上表面与所述内圈安装壁52的底面其中之一上设有第二密封凸起,另一上设有第二密封凹槽,所述第二密封凸起与第二密封凹槽配合密封。具体可以是:所述底壁的上表面设有第二密封凸起,所述内圈安装壁52的底面有第二密封凹槽;或者,所述底壁的上表面设有第二密封凹槽,所述内圈安装壁52的底面有第二密封凸起。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壁的上表面设有第二密封凸起43,所述内圈安装壁52的底面有第二密封凹槽53,结合前述 “上盖5上设置第一密封凸起51、底座4上设置第一密封凹槽41”的结构,使得底座4和上盖5的结构强度更高。

第二密封凸起43和第二密封凹槽53的设置,同样可以起到装配指示的作用,装配也简单,提高了装配效率,而且,装配后分火器的稳定性更高,上盖5和底座4之间相互限位的效果更好。第二密封凸起43和第二密封凹槽53增加了上盖5和底座4装配后的接触面积,使得分火器的外环扩散口6的密封性更好,有效避免外环扩散口6漏气、漏火的问题。

所述底座4与所述上盖5之一上设有定位柱54,另一上设有定位孔44,所述定位孔44与定位柱54配合安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4上设置定位孔44,上盖5上设置定位柱54。底座4和上盖5之间相互限位的效果更好,且装配方便,装配效率高,相较于传统的胶粘式装配结构,工艺简单。

具体的,所述底座4和上盖5通过定位柱54和定位孔44铆接固定。

结合图3、图4、图5,所述上盖5的中心具有竖向延伸的中心环壁55,所述中心环壁55形成贯通的内环进气口,内环火盖3安装与中心环壁55上方,所述中心环壁55连通炉头1与内环火盖3。炉头1中的部分燃气经由内环进气口进入,并由中心环壁55引导向上流动,从内环火盖3的火孔中喷出。分火器具有独立的内环进气口和外环进气口8,分别与内环火盖3和外环火盖2配合,将炉头1输送上来的燃气直接分成两股,互不干涉,燃烧器的燃烧更加稳定、可靠。

如图6所示,所述上盖具有向下延伸的中层环壁56,所述中层环壁56位于中心环壁55与内圈安装壁52之间,所述中层环壁56与中心环壁55之间形成集气罩,所述集气罩与外环进气口8连通,所述输送通道连通集气罩与外环扩散口6,所述中层环壁56与外环进气口8密封配合。

炉头1输送上来的部分燃气经由外环进气口8进入到集气罩内,集气罩起到了改变燃气流动方向和燃气缓存的作用,使燃气能够均匀地向四周的径向的输送通道7传送。

中层环壁56与外环进气口8密封配合,能够有效地提高分火器外环进气口8位置的密封效果。中心环壁55、中层环壁56、内圈安装壁52、外圈安装壁42同心设置。具体的,所述密封配合是指:所述中层环壁56的底面设有凹槽,内圈安装壁52上设有对应的凸起,上盖盖在底座上时,凸起置于凹槽内。所述的凹槽呈豁口状。

所述中层环壁56和相邻两条传输通道中的第一密封凸起51相连,使得上盖的整体结构更稳固,结构强度更高。另外,中层环壁56、第一密封凸起51、内圈安装壁52相连,共同构成一扇形,结构更加稳固。

如图2所示,所述分火器上,相邻的两条输送通道之间设有补气通道9,也就是说,在外环火盖和内环火盖之间的分火器上设置补气通道9,能够及时、充足地补充内环火盖3的火孔喷出的燃气燃烧所需要的二次空气,保证燃烧充分、稳定。

所述分火器上设有用于与炉头1配合锁紧的装配孔45,具体的,所述装配孔45设置在分火器的底座4上。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输送通道。

所述输送通道可以是:所述底座的底壁上设有向下凹进的径向沉槽,该径向沉槽形成所述输送通道。

所述输送通道也可以是:所述上盖上设有向上凸起的径向拱起,该径向拱起形成所述输送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图8所示,所述底座4的底壁上设有向下凹进的径向沉槽46,所述上盖5上设有向上凸起的径向拱起57,所述径向沉槽46和所述径向拱起57共同形成所述输送通道。这种结构的输送通道能够更加快速、平顺地对燃气进行径向输送。

本实施例的输送通道有四个。也就是说,底座4的底壁上设置有四条径向沉槽46,上盖5上设有四条径向拱起57。

所述底座4的径向沉槽46由外环进气口延伸至外圈安装壁42。所述上盖5的径向拱起57连通外环进气口8,且延伸至内圈安装壁52。径向沉槽46中的部分与径向拱起57对应,构成输送通道,还有部分伸入到外环扩散口6内,该部分的底壁低于外环扩散口6其它部分的底壁,使得燃气从输送通道传送过来后,能在此处稍作停留再扩散到整个外环扩散口6,扩散更加均匀,外环火盖的火孔出气更加均匀。

所述径向沉槽46与外环扩散口6连通的一端的呈扩口状。燃气达到径向沉槽46末端时,能够通过该扩口状的末端均匀地扩散到外环扩散口6内,使得燃气能够更加快速、均匀地分散到外环扩散口6。

当然,所述径向拱起57与外环扩散口6连通的一端的也可以呈扩口状。

位于外环扩散口6内的径向沉槽46部分形成燃气缓冲区47,所述燃气缓冲区47具有自下而上向外倾斜的导流面48。燃气缓冲区47实际是外环扩散口6的扩散起点,能够减缓燃气流速,使燃气均匀地扩散到外环扩散口6内,再从配合的外环火盖的火孔喷出,火孔出气均匀,与空气的混合效果好,燃烧更充分、稳定,且出火均匀;导流面48的设置使得燃气能够平缓、快速地从燃气缓冲区47扩散到外环扩散口6。

本实施例可以与实施例一结合使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