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热式焚烧炉RTO换向室上部均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87431发布日期:2018-11-09 19:23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蓄热式焚烧炉RTO换向室上部均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热力式焚烧炉配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热式焚烧炉rto换向室上部均流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5、6、7所示,蓄热式焚烧炉的工作原理是:换向阀a1、b2一组,换向阀a2、b1一组,其中一组打开时,另一组必然关闭,两组交替开闭,当换向阀a1、b2打开(换向阀a2、b1关闭),需要焚烧的气体由换向阀a1进入,经由换向室a的h处向上流过蓄热体a(吸热过程),然后进入焚烧室,被焚烧之后的气体流过蓄热体b(放热过程),再经由换向室b的h处向下流动,最后经换向阀b2流出至烟囱排入大气,一个换向周期后,两组换向阀的开/闭状态发生改变(即换向),换向室、蓄热体、焚烧室内的气流随之改变流动方向,前述过程反向进行(气流由换向阀b1处进入,由换向阀a2处流出),如此交替循环进行,显然,蓄热体的蓄热能力是这种设备的核心能力,但由于结构因素,换向室上部h处是一个喇叭口形状,无论气流流入或流出蓄热体,都会出现纵、横两个维度的气流分布严重不均的现象(俯视而言,不仅左、右方向不均匀,前、后方向也不均匀),除非大幅增加蓄热体的体量,否则,这种不均匀现象可能会造成蓄热体中心过热而周边蓄热不足的情况,从而大幅降低蓄热体的利用效率,目前,解决这个技术问题的主要技术方案:如图5、6所示,在蓄热体上部和下部(或单独在上部)铺设一层约150mm厚的均流层,均流体是耐火材料质的马鞍型半环,业内称作“鞍环”,如图8所示,原有“鞍环”均流技术存在的主要缺陷:第一、“鞍环”均流层的主要原理是依靠紊流来实现均流的,其阻力比较大,从而造成动力消耗比较大,第二、上层“鞍环”均流层容易积灰,使用寿命短,频繁更换时,劳动强度较大,第三、下层“鞍环”均流层要设计成易更换的抽屉结构,局部结构较复杂,第四、“鞍环”均流技术根本没有调节手段,无法解决纵、横两个维度上的不均匀性的问题,基本上铺上去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均流效果较差,多数情况下只是比完全没有均流层好一点而已,第五、如果容忍这种不均匀性,要么因蓄热体吸、放热不充分,造成排放温度相对较高,从而增加能源消耗,要么增大蓄热体的设计体量和设备体积来抵消这种不均匀性;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完全不能保证气流流经蓄热体的均匀度,从而蓄热体的利用效率低,进而能源消耗大且蓄热体的设计体量和设备体积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热式焚烧炉rto换向室上部均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了现有技术完全不能保证气流流经蓄热体的均匀度,从而蓄热体的利用效率低,进而能源消耗大且蓄热体的设计体量和设备体积较大的问题。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蓄热式焚烧炉rto换向室上部均流装置,包括换向室上部空间,所述换向室上部空间内分别上下分布横翻板组和纵翻板组,所述横翻板组和纵翻板组分别用于在纵、横两个维度上独立调节气流流量。

进一步,所述换向室上部空间内下分布横翻板组,其上分布纵翻板组。

进一步,所述横翻板组包括优选地6个横向设置的翻板装置,所述纵翻板组包括优选地6个纵向设置的翻板装置。

进一步,所述翻板装置包括翻板,所述翻板两端分别轴向连接于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分别轴向连接于承固装置,所述承固装置分别固定于换向室上部空间内两侧的炉体钢结构上,所述转动装置连接于转柄。

进一步,所述承固装置包括支承于转杆的承托座,所述承托座一端穿入转杆,其另一端连接焊接固定于换向室内的固定座的一端,所述固定座的另一端穿出转杆。

进一步,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转杆,所述转杆一端经连接杆轴向连接于翻板,其另一端经依次穿过经承托座和固定座连接于转柄。

进一步,所述转柄采用u形螺栓。

进一步,所述固定座外壁径向固定转柄卡板,所述转柄卡板经螺母和垫圈固定u形螺栓形成的转柄。

进一步,所述转杆一端与连接杆经第一螺栓紧固件径向固定。

进一步,所述固定座内壁和转杆外表面之间填充密封纤维,所述密封纤维末端经双半环挡圈止动,所述双半环挡圈经第二螺栓紧固件固定。

有益技术效果:

1、本专利采用所述换向室上部空间内分别上下分布横翻板组和纵翻板组,所述横翻板组和纵翻板组分别用于在纵、横两个维度上独立调节气流流量,由于在换向室的上部空间设两组调节翻板,上、下两层,一纵一横,本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步骤为:先根据经验赋予每一个翻板一个初始角度→编号做记录→用适度量程的u型管压力计测量蓄热体上部各处的压力→判断各处流量大小→反复调节相应翻板的角度→直至蓄热体上部各处的压力基本一致→拧紧紧固件、锁紧翻板→记录各处翻板的角度→记录存档(以备以后再调节时参考设定初始位置),本装置的动作关系为:松开紧固件,转动转柄,转杆、第一螺栓紧固件、连接杆、翻板随之转动,翻板的角度变化可以改变流过两个翻板之间的气流的流量,由于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装置,能够在纵、横两个维度上调节气流流量,而且在同一维度上也可以多点独立调节气流流量,因此,可以大幅提高气流流经蓄热体的均匀度,从而大幅提高蓄热体的利用效率,进而降低能源消耗或缩小蓄热体的设计体量和设备体积。

2、本专利采用所述换向室上部空间内下分布横翻板组,其上分布纵翻板组,由于在换向室的上部空间设两组调节翻板,上、下两层,一纵一横,因此,能够在纵、横两个维度上调节气流流量,而且在同一维度上也可以多点独立调节气流流量。

3、本专利采用所述横翻板组包括优选地6个横向设置的翻板装置,所述纵翻板组包括优选地6个纵向设置的翻板装置,由于装置分上、下两层,每层6个(个数可根据换向室尺寸增、减),均流装置具有调节手段,能够大幅提高气流流经蓄热体的均匀度。

4、本专利采用所述翻板装置包括翻板,所述翻板两端分别轴向连接于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分别轴向连接于承固装置,所述承固装置分别固定于换向室上部空间内两侧的炉体钢结构上,所述转动装置连接于转柄,由于转动转柄时,翻板随之转动,调节得以实现,卡板焊接于固定座之上,拧紧紧固件可锁紧翻板,翻板保位得以实现。

5、本专利采用所述承固装置包括支承于转杆的承托座,所述承托座一端穿入转杆,其另一端连接焊接固定于换向室内的固定座的一端,所述固定座的另一端穿出转杆,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转杆,所述转杆一端经连接杆轴向连接于翻板,其另一端经依次穿过经承托座和固定座连接于转柄,承托座和固定座焊接于炉体钢结构上,翻板、连接杆、转杆由第一螺栓紧固件连接成一体(连接杆插于转杆之中),转杆支承于承托座之上,翻板与转杆焊接,转动转柄时,翻板随之转动,调节得以实现。

6、本专利采用所述固定座外壁径向固定转柄卡板,所述转柄卡板经螺母和垫圈固定u形螺栓形成的转柄,便于限定转柄。

7、本专利采用所述固定座内壁和转杆外表面之间填充密封纤维,所述密封纤维末端经双半环挡圈止动,所述双半环挡圈经第二螺栓紧固件固定,双半环挡圈、第二螺栓紧固件、密封纤维用于密封转杆与炉体之间的缝隙。

8、本专利具有调节手段,阻力小,操作方便、强度低(可以站在炉外操作),使用寿命长。

9、本专利均流装置阻力小,可大幅降低设备的动力能源消耗,均流装置操作强度低,使用寿命长,可大幅降低设备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蓄热式焚烧炉rto换向室上部均流装置的应用背景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蓄热式焚烧炉rto换向室上部均流装置的应用背景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蓄热式焚烧炉rto换向室上部均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蓄热式焚烧炉rto换向室上部均流装置的端部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蓄热式焚烧炉rto换向室上部均流装置的现有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蓄热式焚烧炉rto换向室上部均流装置的现有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种蓄热式焚烧炉rto换向室上部均流装置的现有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种蓄热式焚烧炉rto换向室上部均流装置的现有技术的核心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图中:

101-换向室上部空间,102-横翻板组,103-纵翻板组,104-翻板装置;

301-翻板,302-转动装置,303-承固装置,304-转柄,305-承托座,306-固定座,307-转杆,308-转柄卡板,309-密封纤维,310-双半环挡圈,311-第二螺栓紧固件。

实施例:

本实施例:如图1、2、3、4所示,一种蓄热式焚烧炉rto换向室上部均流装置,包括换向室上部空间101,所述换向室上部空间101内分别上下分布横翻板组102和纵翻板组103,所述横翻板组102和纵翻板组103分别用于在纵、横两个维度上独立调节气流流量。

由于采用所述换向室上部空间内分别上下分布横翻板组和纵翻板组,所述横翻板组和纵翻板组分别用于在纵、横两个维度上独立调节气流流量,由于在换向室的上部空间设两组调节翻板,上、下两层,一纵一横,本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步骤为:先根据经验赋予每一个翻板一个初始角度→编号做记录→用适度量程的u型管压力计测量蓄热体上部各处的压力→判断各处流量大小→反复调节相应翻板的角度→直至蓄热体上部各处的压力基本一致→拧紧紧固件、锁紧翻板→记录各处翻板的角度→记录存档(以备以后再调节时参考设定初始位置),本装置的动作关系为:松开紧固件,转动转柄,转杆、第一螺栓紧固件、连接杆、翻板随之转动,翻板的角度变化可以改变流过两个翻板之间的气流的流量,由于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装置,能够在纵、横两个维度上调节气流流量,而且在同一维度上也可以多点独立调节气流流量,因此,可以大幅提高气流流经蓄热体的均匀度,从而大幅提高蓄热体的利用效率,进而降低能源消耗或缩小蓄热体的设计体量和设备体积。

所述换向室上部空间101内下分布横翻板组102,其上分布纵翻板组103。

由于采用所述换向室上部空间内下分布横翻板组,其上分布纵翻板组,由于在换向室的上部空间设两组调节翻板,上、下两层,一纵一横,因此,能够在纵、横两个维度上调节气流流量,而且在同一维度上也可以多点独立调节气流流量。

所述横翻板组102包括优选地6个横向设置的翻板装置104,所述纵翻板组103包括优选地6个纵向设置的翻板装置104。

由于采用所述横翻板组包括优选地6个横向设置的翻板装置,所述纵翻板组包括优选地6个纵向设置的翻板装置,由于装置分上、下两层,每层6个(个数可根据换向室尺寸增、减),均流装置具有调节手段,能够大幅提高气流流经蓄热体的均匀度。

如图3、4所示,所述翻板装置104包括翻板301,所述翻板301两端分别轴向连接于转动装置302,所述转动装置302分别轴向连接于承固装置303,所述承固装置303分别固定于换向室上部空间101内两侧的炉体钢结构上,所述转动装置302连接于转柄304。

由于采用所述翻板装置包括翻板,所述翻板两端分别轴向连接于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分别轴向连接于承固装置,所述承固装置分别固定于换向室上部空间内两侧的炉体钢结构上,所述转动装置连接于转柄,由于转动转柄时,翻板随之转动,调节得以实现,卡板焊接于固定座之上,拧紧紧固件可锁紧翻板,翻板保位得以实现。

如图4所示,所述承固装置303包括支承于转杆307的承托座305,所述承托座305一端穿入转杆307,其另一端连接焊接固定于换向室内的固定座306的一端,所述固定座306的另一端穿出转杆307。

所述转动装置302包括转杆307,所述转杆307一端经连接杆轴向连接于翻板301,其另一端经依次穿过经承托座305和固定座306连接于转柄304。

由于采用所述承固装置包括支承于转杆的承托座,所述承托座一端穿入转杆,其另一端连接焊接固定于换向室内的固定座的一端,所述固定座的另一端穿出转杆,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转杆,所述转杆一端经连接杆轴向连接于翻板,其另一端经依次穿过经承托座和固定座连接于转柄,承托座和固定座焊接于炉体钢结构上,翻板、连接杆、转杆由第一螺栓紧固件连接成一体(连接杆插于转杆之中),转杆支承于承托座之上,翻板与转杆焊接,转动转柄时,翻板随之转动,调节得以实现。

所述转柄304采用u形螺栓。

所述固定座306外壁径向固定转柄卡板308,所述转柄卡板308经螺母和垫圈固定u形螺栓形成的转柄304。

由于采用所述固定座外壁径向固定转柄卡板,所述转柄卡板经螺母和垫圈固定u形螺栓形成的转柄,便于限定转柄。

所述转杆307一端与连接杆经第一螺栓紧固件径向固定。

所述固定座306内壁和转杆307外表面之间填充密封纤维309,所述密封纤维309末端经双半环挡圈310止动,所述双半环挡圈310经第二螺栓紧固件311固定。

由于采用所述固定座内壁和转杆外表面之间填充密封纤维,所述密封纤维末端经双半环挡圈止动,所述双半环挡圈经第二螺栓紧固件固定,双半环挡圈、第二螺栓紧固件、密封纤维用于密封转杆与炉体之间的缝隙。

本发明具有调节手段,阻力小,操作方便、强度低(可以站在炉外操作),使用寿命长。

本发明均流装置阻力小,可大幅降低设备的动力能源消耗,均流装置操作强度低,使用寿命长,可大幅降低设备运行成本。

工作原理:

本专利通过所述换向室上部空间内分别上下分布横翻板组和纵翻板组,所述横翻板组和纵翻板组分别用于在纵、横两个维度上独立调节气流流量,由于在换向室的上部空间设两组调节翻板,上、下两层,一纵一横,本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步骤为:先根据经验赋予每一个翻板一个初始角度→编号做记录→用适度量程的u型管压力计测量蓄热体上部各处的压力→判断各处流量大小→反复调节相应翻板的角度→直至蓄热体上部各处的压力基本一致→拧紧紧固件、锁紧翻板→记录各处翻板的角度→记录存档(以备以后再调节时参考设定初始位置),本装置的动作关系为:松开紧固件,转动转柄,转杆、第一螺栓紧固件、连接杆、翻板随之转动,翻板的角度变化可以改变流过两个翻板之间的气流的流量,由于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装置,能够在纵、横两个维度上调节气流流量,而且在同一维度上也可以多点独立调节气流流量,其安装方式为:根据换向室上部的有效宽度确定每层翻板的个数,根据翻板的个数,确定图7中翻板的尺寸,根据翻板的重量,确定连接杆、第一螺栓紧固件、承托座的尺寸,确定承托座尺寸时必须保证在转杆抽出以后,连接杆必须可以从翻板中抽出,以便安装或拆解翻板,根据现场空间和翻板受力情况,确定固定座、翻板、连接杆、转杆尺寸,双半环挡圈、第二螺栓紧固件、密封纤维尺寸视情确定,翻板的安装和维修,需要人站在换向室中间进行,安装的顺序原则是:先上层后下层,先两边后中间;拆解的顺序与安装的顺序相反。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完全不能保证气流流经蓄热体的均匀度,从而蓄热体的利用效率低,进而能源消耗大且蓄热体的设计体量和设备体积较大的问题,具有大幅提高蓄热体的利用效率,进而降低能源消耗或缩小蓄热体的设计体量和设备体积、多点独立调节、调节手段丰富,阻力小,操作方便、强度低的有益技术效果。

利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