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喷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42779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液体喷射装置的制造方法

将2016年3月8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6-044123号的全部内容以参照的方式援引于此。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喷墨式打印机等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地,作为向介质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示例,公知一种通过从液体喷射部的喷嘴向纸张(介质)喷射油墨(液体)而实施印刷的喷墨式打印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种打印机中,由于喷嘴内的油墨的水分从喷嘴开口蒸发而使该喷嘴内的油墨的粘度上升,从而喷嘴容易堵塞。

因此,通过在印刷过程中的恰当的时刻,在使喷墨行式头(液体喷射部)移动至维护位置的状态下实施以与印刷无关(虚拟)的方式而使喷嘴内的油墨向喷嘴盖内喷出的冲洗(虚拟喷射),从而抑制喷嘴的堵塞。

然而,在上述的打印机中,当反复实施冲洗时,喷出至喷嘴盖内的油墨(废液)将干燥,并生成由油墨中所含有的成分(例如,颜料或合成树脂等)等形成的堆积物。并且,当该堆积物在喷嘴盖内堆积时,在使喷墨行式头向维护位置移动之际,存在喷墨行式头与堆积物接触而被汚染的问题。

另外,这种问题并不限于喷射油墨而实施印刷的喷墨式打印机,在具有用于喷射液体的喷嘴的液体喷射装置中是大致共用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8285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由于废液而造成的汚染的液体喷射装置。

以下,对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及其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解决上述问题的液体喷射装置具备:液体喷射部,其具有能够向介质喷射液体的喷嘴;擦拭部,其能够对所述液体喷射部进行擦拭;废液接收部,其在与所述液体喷射部对置的位置处,对由于实施所述液体喷射部的维护的维护动作而被排出的废液进行接收;回收部,其与所述废液接收部接触,并对所述废液接收部所接收的所述废液进行回收,所述擦拭部与所述回收部接触,并对所述回收部所回收的所述废液进行擦拭。

根据该结构,通过回收部而对由废液接收部所接收的废液(由于废液的干燥而生成的堆积物)进行回收,并且由该回收部所回收的废液被擦拭部被擦拭并回收。因此,能够抑制由于废液而造成的汚染。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所述擦拭部在对所述液体喷射部进行了擦拭之后,与所述回收部接触。

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通过回收部而被回收的废液附着在液体喷射部上的情况。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在所述擦拭部对所述液体喷射部进行擦拭时的擦拭方向上,所述废液接收部被配置在与所述擦拭部相比靠下游侧。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通过擦拭部而实施液体喷射部的擦拭时,液体容易朝向擦拭方向的下游侧飞溅,因此,能够通过废液接收部而容易地对该飞溅的液体进行回收。

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优选为,具备相对移动机构,所述相对移动机构使所述擦拭部以及所述废液接收部与所述液体喷射部以及所述回收部在所述擦拭部对所述液体喷射部进行擦拭的擦拭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相对移动机构而使擦拭部以及废液接收部与液体喷射部以及回收部在擦拭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

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优选为,具备基部,所述基部对所述擦拭部以及所述废液接收部进行保持,所述相对移动机构使所述基部相对于所述液体喷射部以及所述回收部进行移动。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相对移动机构而使擦拭部以及废液接收部与基部一起相对于液体喷射部以及回收部进行移动。

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优选为,具备滑架,所述滑架对所述液体喷射部以及所述回收部进行保持,所述相对移动机构使所述滑架相对于所述擦拭部以及所述废液接收部进行移动。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相对移动机构而使液体喷射部以及回收部与滑架一起相对于擦拭部以及废液接收部进行移动。

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优选为,具备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液体喷射部在与所述相对移动机构使所述基部进行移动的移动方向以及所述液体喷射部喷射所述液体的方向双方所交叉的方向上进行移动,通过所述移动机构而使所述液体喷射部向能够与所述废液接收部以及所述擦拭部对置的位置进行移动,在所述液体喷射部与所述废液接收部对置的状态下,从所述喷嘴向所述废液接收部喷射所述液体,通过所述相对移动机构而使所述擦拭部相对于所述液体喷射部进行相对移动,从而对所述液体喷射部进行擦拭,通过所述移动机构而使所述液体喷射部从与所述基部进行移动的区域对置的位置退避,通过所述相对移动机构而使所述擦拭部与所述回收部接触。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通过擦拭部而对由回收部所回收的废液进行擦拭之前,液体喷射部从与基部进行移动的区域对置的位置退避,因此,能够在通过擦拭部而对回收部进行擦拭时废液发生了飞溅的情况下,抑制该飞溅的废液附着在液体喷射部上的情况。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回收部能够在所述液体喷射部喷射所述液体的方向上进行位移。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回收部进行位移,从而能够对回收部相对于废液接收部的接触量以及回收部相对于擦拭部的接触量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为示意性地表示液体喷射装置的结构要素的配置的俯视图。

图3为头单元的仰视图。

图4为头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图3中的a-a’线向视剖视图。

图6为液体喷射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7为液体喷射部的俯视图。

图8中的(a)为图7中的b-b’线向视剖视图,(b)为(a)中的右侧的单点划线框内的放大图,(c)为(a)中的左侧的单点划线框内的放大图。

图9为表示维护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0为表示流体喷射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1为喷射单元的立体图。

图12为表示喷射单元的使用状态的侧剖视示意图。

图13为表示液体喷射装置的电结构的框图。

图14为表示喷射单元的使用状态的侧剖视示意图。

图15为表示喷射单元的待机状态的侧剖视示意图。

图16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维护装置的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17为液体喷射部的截面示意图。

图18为维护单元的立体图。

图19为图18的分解立体图。

图20为图19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21为将布片安装在布保持件上之前的状态的擦拭部的立体图。

图22为将布片向布保持件进行安装时的状态的擦拭部的立体图。

图23为将布片向布保持件进行安装时的状态的擦拭部的立体图。

图24为将布片安装在布保持件上之后的状态的擦拭部的立体图。

图25为表示使液体喷射部移动至保养区域移动时的状态的侧视示意图。

图26为表示流体喷射部向液体喷射部喷射流体时的状态的侧视示意图。

图27为表示擦拭部实施液体喷射部的擦拭时的状态的侧视示意图。

图28为表示擦拭部对液体喷射部进行擦拭的中途的状态的侧视示意图。

图29为表示擦拭部结束了液体喷射部的擦拭时的状态的侧视示意图。

图30为表示使液体喷射部从保养区域退避时的状态的侧视示意图。

图31为表示擦拭部对回收部进行了擦拭时的状态的侧视示意图。

图32为表示通过遮挡机构而对从喷射口向液体喷射部所喷射的流体的一部分进行遮挡的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图33为表示通过擦拭部件而对液体喷射部进行擦拭时的状态的仰视示意图。

图34为表示改变例的液体喷射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视示意图。

图35为改变例的流体喷射喷嘴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针对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喷射作为液体的油墨而印刷包括文字或图形等在内的图像的喷墨式打印机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液体喷射装置7具备:将被支承在支承台712上的薄片状的介质st沿着支承台712的表面而在输送方向y上进行输送的输送部713;向被输送的介质st喷射作为第一液体的一个示例的油墨而实施印刷的印刷部720;用于使喷落在介质st上的油墨干燥的发热部717以及送风部718。

支承台712、输送部713、发热部717、送风部718以及印刷部720被安装在由壳体或框架等构成的打印机主体11a中。在打印机主体11a内,支承台712在介质st的宽度方向(在图1中为与纸面正交的方向)上延伸。

输送部713具备被分别配置在输送方向y上的支承台712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并通过输送电机749(参照图13)而被驱动的输送辊对714a以及输送辊对714b。并且,输送部713具备分别被配置在输送方向y上的输送辊对714a的上游侧与输送辊对714b的下游侧,且在对介质st进行支承的同时对介质st进行引导的引导板715a以及引导板715b。

并且,输送部713通过输送辊对714a、714b在对介质st进行夹持的同时进行旋转,从而沿着引导板715a、支承台712以及引导板715b的表面而对介质st进行输送。在本实施方式中,介质st通过从以卷筒状被卷绕在供给卷轴716a上的卷筒薄片rs被放卷出而被连续地输送。并且,从卷筒薄片rs被放卷而被连续地输送的介质st在通过印刷部720而被附着油墨从而被印刷图像之后,通过收卷卷轴716b而被收卷为卷筒状。

印刷部720具备滑架723,该滑架723被沿着成为与介质st的输送方向y正交的介质st的宽度方向的扫描方向x而延伸的引导轴721、722引导,并能够通过构成移动机构的滑架电机748(参照图13)的动力而在扫描方向x上往返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扫描方向x为与输送方向y以及重力方向z双方交叉(作为一个示例为正交)的方向。

在滑架723上设置有:喷射油墨的两个液体喷射部1(1a、1b);向液体喷射部1(1a、1b)供给油墨的液体供给通道727;对经由液体供给通道727而被供给的油墨进行临时留部的贮留部730;与贮留部730连接的流道适配器728。贮留部730被安装在滑架723上的贮留部保持体725保持。

在本实施方式中,油墨滴(液滴)自液体喷射部1的喷射方向为重力方向z。并且,滑架电机748(参照图13)通过其驱动而使两个液体喷射部1(1a、1b)与滑架723一起在与输送方向y以及重力方向z双方交叉(作为一个示例为正交)的方向即扫描方向x上进行移动。

贮留部730具备被设置在用于向液体喷射部1供给油墨的液体供给通道727的中途位置处的压差阀731。压差阀731在随着位于其下游侧的液体喷射部1a、1b中的油墨的喷射(消耗)而使下游侧的油墨的压力相对于大气压而成为预定的负压时开阀,并且在通过开阀而从贮留部730向液体喷射部1a、1b供给油墨从而使下游侧的负压被消除时闭阀。即使下游侧的油墨的压力变高,压差阀731也不开阀,从而压差阀731作为容许从上游侧(贮留部730侧)向下游侧(液体喷射部1侧)的油墨的供给,而抑制从下游侧向上游侧的油墨的逆流的单向阀(止回阀)发挥作用。

液体喷射部1以在重力方向z上与支承台712隔开预定的间隔而对置的姿态,被安装在滑架723的下端部上。另一方面,贮留部730相对于滑架723而被安装于成为在重力方向z上与液体喷射部1相反的一侧的上侧。

构成液体供给通道727的一部分的供给管727a的上游侧端部经由被安装在滑架723的一部分上的连接部726a,而与作为能够追随进行往返移动的滑架723而变形的多根油墨供给管726的下游侧端部连接。此外,供给管727a的下游侧端部在与贮留部730相比靠上侧的位置处与流道适配器728连接。因此,例如来自收纳有油墨的未图示的油墨罐的油墨经由油墨供给管726、供给管727a以及流道适配器728而被供给至贮留部730。

在印刷部720中,在滑架723于扫描方向x上进行移动(往返移动)的过程中,从液体喷射部1的多个喷嘴21(参照图3)的开口向支承台712上的介质st喷射油墨。并且,用于对喷落在介质st上的油墨加热而使之干燥的发热部717被配置在液体喷射装置7中的与支承台712在重力方向z上隔开了预定长度的间隔的上方位置处。并且,印刷部720能够在发热部717与支承台712之间沿着扫描方向x而往返移动。

发热部717具备沿着与支承台712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扫描方向x而延伸的红外线加热器等发热部件717a以及反射板717b,并通过向图1中用单点划线箭头标记所示的区域放射的红外线等的热量(例如辐射热)而对附着在介质st上的油墨进行加热。此外,通过送风而使附着在介质st上的油墨干燥的送风部718被配置在液体喷射装置7中的与支承台712之间空出了能够供印刷部720进行往返移动的间隔的上方位置处。

在滑架723中的贮留部730与发热部717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对来自发热部717的热传递进行阻隔的隔热部件729。该隔热部件729由例如不锈钢或铝等热传导性较好的金属材料形成,并至少对贮留部730的面向发热部717的上表面部进行覆盖。

在液体喷射装置7中,贮留部730至少针对每种油墨而设置。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7具备贮留有着色油墨的贮留部730,并能够实施彩色印刷以及黑白印刷。作为一个示例,着色油墨的油墨颜色为蓝绿色、品红色、黄色、黑色、白色。在各着色油墨中含有防腐剂。

另外,白色油墨例如在介质st为透明或半透明的薄膜,或为深色的介质的情况下,被用于实施彩色印刷前的基底印刷(也称为全底印刷或满涂印刷)等。当然,所使用的着色油墨能够任意地选择,例如可以为蓝绿色、品红色、黄色这3色。此外,着色油墨除了上述3色以外,还能够追加例如浅蓝绿色、浅品红色、浅黄色、橙色、绿色、灰色等中的至少一种颜色。

如图2所示,被安装在滑架723的下端部上的两个液体喷射部1a、1b被配置为,在扫描方向x上隔开预定的间隔且在输送方向y错开预定的距离。此外,在滑架723的下端部处,且在成为扫描方向x上的两个液体喷射部1a、1b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711。

液体喷射部1a、1b能够在扫描方向x上移动的移动区域包括:在介质st的印刷时能够从液体喷射部1a、1b的喷嘴21喷落油墨的印刷区域pa;能够在扫描方向x上移动的液体喷射部1a、1b不与输送中的介质st对置的、印刷区域pa的外侧的区域即非印刷区域ra、la。在扫描方向x上与印刷区域pa对应的区域成为设置有通过加热而使喷落在介质st上的油墨被定影的发热部717的加热区域ha。

能够使从液体喷射部1a、1b喷射的油墨滴喷落于在支承台712上被输送的最大宽度的介质st上的扫描方向x上最大宽度的区域为印刷区域pa。即,从液体喷射部1a、1b向介质st所喷射的油墨滴喷落在印刷区域pa内。另外,在印刷部720具有无边缘印刷功能的情况下,印刷区域pa与被输送的最大宽度的介质st的范围相比在扫描方向x上扩大些许。

非印刷区域ra、la存在于扫描方向x上的印刷区域pa的两侧(在图2中分别为右侧和左侧)。在图2中的位于印刷区域pa的左侧的非印刷区域la中,设置有用于实施液体喷射部1的维护的流体喷射装置775。另一方面,在图2中的位于印刷区域pa的右侧的非印刷区域ra中,设置有擦拭器单元750、冲洗单元751和盖单元752。

流体喷射装置775、擦拭器单元750、冲洗单元751以及盖单元752构成用于实施液体喷射部1的维护的维护装置710。并且,在扫描方向x上盖单元752所处的位置成为液体喷射部1a、1b的初始位置hp。

关于头单元的结构

接下来,对头单元2的结构进行详述。

液体喷射部1具有针对每种油墨的颜色(每种液体的种类)而设置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头单元2。

如图3所示,在一个头单元2中,通过用于喷射油墨的喷嘴21的开口在一个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输送方向y)上以固定的喷嘴间距而排列有多个(例如180个),从而构成了喷嘴列nl。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一个头单元2中设置有在扫描方向x上并排的两列喷嘴列nl,从而在一个液体喷射部1中分别形成有以相互接近的方式而存在的每两列喷嘴列nl在扫描方向x上以固定的间隔排列而成的合计8列的喷嘴列nl。另外,两个液体喷射部1成为如下的位置关系,即,在将彼此的构成喷嘴列nl的多个喷嘴21在扫描方向x上投影时,相互的端部彼此的喷嘴21之间也能够成为相同的喷嘴间距的输送方向y上的位置关系。

如图4所示,头单元2具备头主体11和被固定在头主体11的一个面(上表面)侧的流道形成部件40等多个部件。头主体11具备:流道形成基板10;被设置在流道形成基板10的一面(下表面)侧的连通板15;被设置在连通板15的与流道形成基板10相反的面(下表面)侧的喷嘴板20;被设置在流道形成基板10的与连通板15相反的一侧(上侧)的保护基板30;被设置在连通板15的设置有喷嘴板20的面侧的可塑性基板45。

流道形成基板10能够使用不锈钢或ni等金属,以zro2或al2o3为代表的陶瓷材料,玻璃陶瓷材料,mgo、laalo3之类的氧化物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流道形成基板10由单晶硅基板构成。

如图5所示,在流道形成基板10上,通过从一面侧实施各向异性蚀刻,从而沿着喷出油墨的多个喷嘴21排列设置的方向而排列设置有由多个隔壁划分出的压力产生室12。在流道形成基板10上,压力产生室12在输送方向y上排列设置所成的列以在扫描方向x并排的方式而设置有多列(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列)。

在流道形成基板10上,也可以在压力产生室12的输送方向y上的一端部侧设置供给通道等,所述供给通道与该压力产生室12相比开口面积较窄,并向流入压力产生室12的油墨施加流道阻力。

如图4以及图5所示,连通板15和喷嘴板20在重力方向z上被层压在流道形成基板10的一面(下表面)侧。即,液体喷射部1具备:被设置在流道形成基板10的一面上的连通板15;被设置在连通板15的与流道形成基板10相反的面侧的形成有喷嘴21的喷嘴板20。

在连通板15上,设置有对压力产生室12和喷嘴21进行连通的喷嘴连通通道16。连通板15具有与流道形成基板10相比较大的面积,喷嘴板20具有与流道形成基板10相比较小的面积。由于通过以此方式设置连通板15而使喷嘴板20的喷嘴21与压力产生室12分离,因此处于压力产生室12中的油墨不易因油墨中的水分从喷嘴21蒸发而增粘。此外,由于喷嘴板20仅对将压力产生室12和喷嘴21连通的喷嘴连通通道16的开口进行覆盖即可,因此能够将喷嘴板20的面积设为较小,从而能够实现成本的削减。

如图5所示,在连通板15上,设置有构成共用液室(歧管)100的一部分的第一歧管部17和第二歧管部18(节流流道、孔流道)。第一歧管部17以在厚度方向上(成为连通板15与流道形成基板10的层压方向的重力方向z)贯穿连通板15的方式而设置。第二歧管部18以不在厚度方向上贯穿连通板15而朝向连通板15的喷嘴板20侧开口的方式被设置。

并且,在连通板15上,针对每个压力产生室12而独立地设置有与压力产生室12的输送方向y上的一端部连通的供给连通通道19。该供给连通通道19对第二歧管部18和压力产生室12进行连通。

作为这种连通板15,能够使用不锈钢或镍(ni)等金属,或氧化锆(zro2)等陶瓷等。另外,连通板15优选为,使用线膨胀系数与流道形成基板10同等的材料。即,在作为连通板15而使用了线膨胀系数与流道形成基板10大不相同的材料的情况下,由于加热或冷却,会在流道形成基板10以及连通板15中产生翘曲。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作为连通板15而使用与流道形成基板10相同的材料即单晶硅基板,从而能够抑制由于热量而产生的翘曲或由于热量而产生的裂纹、剥离等。

将喷嘴板20的两面中喷出油墨滴的面(下表面),即与压力产生室12相反的一侧的面称为液体喷射面20a,将在液体喷射面20a上开口的喷嘴21的开口部称为喷嘴开口。

作为喷嘴板20,能够使用例如不锈钢(sus)等金属、聚酰亚胺之类的有机物或单晶硅基板等。另外,通过作为喷嘴板20而使用单晶硅基板,从而使喷嘴板20与连通板15的线膨胀系数相同,由此能够抑制由于加热或冷却而产生的翘曲,或由于热量而产生的裂纹、剥离等。

另一方面,在流道形成基板10的与连通板15相反的面侧,形成有振动板50。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振动板50而设置有被设置在流道形成基板10侧的由氧化硅构成的弹性膜51和被设置在弹性膜51上的由氧化锆构成的绝缘体膜52。另外,压力产生室12等液体流道通过从一面侧(接合有喷嘴板20的面侧)对流道形成基板10进行各向异性蚀刻而被形成,压力产生室12等液体流道的另一面通过弹性膜51而被划分形成。

在流道形成基板10的振动板50上,设置有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压力产生单元的具有第一电极60、压电体层70和第二电极80的致动器(压电致动器)130。在此,致动器130是指包括第一电极60、压电体层70以及第二电极80的部分。

一般地,将致动器130中的任意一方的电极设为共用电极,并针对每个压力产生室12而图案形成并构成另一方的电极。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横跨多个致动器130而连续地设置第一电极60从而将第一电极60设为共用电极,通过针对每个致动器130而独立设置第二电极80从而将第二电极80设为独立电极。

当然,根据驱动电路或配线的状况而将上述结构设为相反也不存在问题。另外,虽然在上述的示例中,例示了振动板50由弹性膜51以及绝缘体膜52构成的情况,但是当然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设置弹性膜51以及绝缘体膜52中的任意一方以作为振动板50,此外,也可以不设置作为振动板50的弹性膜51以及绝缘体膜52,而仅由第一电极60作为振动板而发挥作用。此外,致动器130自身实质上也可以兼作振动板。

压电体层70由具有极化结构的氧化物的压电材料构成,例如能够由通式abo3所示的钙钛矿型氧化物构成,并能够使用含有铅的铅系压电材料或不含有铅的非铅系压电材料等。

并且,在这种致动器130的作为独立电极的第二电极80上分别连接有引线电极90的一端部,引线电极90从与供给连通通道19相反的一侧的端部附近引出并延伸至振动板50上,且由例如金(au)等构成。

此外,在引线电极90的另一端部上连接有配线基板121,该配线基板121为,设置有用于对致动器130进行驱动的驱动电路120的挠性配线基板的一个示例。配线基板121为具有挠性(柔性)的薄片状的基板,例如能够使用cof(chiponfilm,覆晶薄膜)基板等。

在配线基板121的一个面上形成有第二端子列123,该第二端子列123中排列设置有多个与后述的头基板300的第一端子311电连接的第二端子(配线端子)122。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端子122沿着扫描方向x而排列设置有多个从而形成第二端子列123。另外,也可以不在配线基板121上设置驱动电路120。也就是说,配线基板121并不限定于cof基板,也可以为ffc(flexibleflatcable,柔性扁平电缆)、fpc(flexibleprintedcircuit,柔性电路板)等。

在流道形成基板10的致动器130侧的面上,接合有具有与流道形成基板10大致相同的大小的保护基板30。保护基板30具有用于保护致动器130的空间即保持部31。

保持部31具有不在厚度方向即重力方向z上贯穿保护基板30而向流道形成基板10侧开口的凹形状。此外,保持部31针对由在扫描方向x上排列设置的致动器130构成的每个列而独立地设置。即,保持部31被设置为,对致动器130在扫描方向x上排列设置而成的列进行收纳,并在输送方向y并排设置有致动器130的每个列,设置有两个列。这种保持部31只需具有不妨碍致动器130的运动的程度的空间即可,该空间既可以被密封,也可以不被密封。

保护基板30具有在厚度方向即重力方向z上贯穿的贯穿孔32。贯穿孔32以横跨多个致动器130的排列设置方向即扫描方向x的方式而被设置于在输送方向y上并排设置的两个保持部31之间。也就是说,贯穿孔32被设为,在多个致动器130的排列设置方向上具有长边的开口。引线电极90的另一端部以在该贯穿孔32内露出的方式而延伸,并且引线电极90和配线基板121在贯穿孔32内被电连接。

作为这种保护基板30,优选为,使用与流道形成基板10的热膨胀率大致相同的材料,例如玻璃、陶瓷材料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与流道形成基板10相同的材料即单晶硅基板而形成。此外,流道形成基板10与保护基板30的接合方法并不被特别地限定,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流道形成基板10和保护基板30通过粘合剂(未图示)而被接合。

这种结构的头单元2具备与头主体11一起划分形成与多个压力产生室12连通的共用液室100的流道形成部件40。流道形成部件40在俯视观察时具有与上述的连通板15大致相同的形状,并且在与保护基板30接合的同时,亦与上述的连通板15接合。具体而言,流道形成部件40在保护基板30侧具有对流道形成基板10以及保护基板30进行收纳的深度的凹部41。

该凹部41具有与保护基板30的被接合在流道形成基板10上的面相比较大的开口面积。并且,在凹部41中收纳有流道形成基板10等的状态下,凹部41的喷嘴板20侧的开口面通过连通板15而被密封。由此,在流道形成基板10的外周部处,通过流道形成部件40和头主体11而划分形成有第三歧管部42。并且,通过被设置在连通板15上的第一歧管部17以及第二歧管部18和由流道形成部件40与头主体11划分形成的第三歧管部42而构成了本实施方式的共用液室100。

即,共用液室100具备第一歧管部17、第二歧管部18以及第三歧管部42。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共用液室100在输送方向y上被配置在两列压力产生室12的两外侧,被设置在两列压力产生室12的两外侧的两个共用液室100以在头单元2内不连通的方式而分别独立地设置。即,针对本实施方式的压力产生室12的每个列(在扫描方向x上并排设置的列)而连通设置有一个共用液室100。换言之,根据每个喷嘴组而设置有共用液室100。当然,两个共用液室100也可以连通。

以此方式,流道形成部件40为形成向头主体11被供给的油墨的流道(共用液室100)的部件,并具有与共用液室100连通的导入口44。即,导入口44为开口部,该开口部成为将向头主体11被供给的油墨导入至共用液室100中的入口。

此外,在流道形成部件40上,设置有与保护基板30的贯穿孔32连通并供配线基板121插穿的连接口43。并且,配线基板121的另一端部向作为与贯穿孔32以及连接口43的贯穿方向即重力方向z的油墨滴的喷射方向相反的一侧延伸。

另外,作为这种流道形成部件40的材料,能够使用例如树脂或金属等。顺带提及,通过对树脂材料进行成形以作为流道形成部件40,从而能够以低成本进行批量生产。

此外,在连通板15的第一歧管部17以及第二歧管部18所开口的面上,设置有可塑性基板45。该可塑性基板45在俯视观察时具有与上述的连通板15大致相同的大小,并设置有使喷嘴板20露出的第一露出开口部45a。并且,该可塑性基板45以通过第一露出开口部45a而使喷嘴板20露出的状态,而对第一歧管部17和第二歧管部18的液体喷射面20a侧的开口进行密封。即,可塑性基板45划分形成了共用液室100的一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这种可塑性基板45具备密封膜46和固定基板47。密封膜46由具有挠性的薄膜状的薄膜(例如,由聚苯硫醚(pps)等形成的厚度在20μm以下的薄膜)构成,固定基板47由不锈钢(sus)等金属之类的硬质的材料形成。由于该固定基板47的与共用液室100对置的区域成为在厚度方向上被完全去除的开口部48,因此,共用液室100的一个面成为可塑性部49,该可塑性部49为仅通过具有挠性的密封膜46而被密封的可挠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一个共用液室100对应而设置有一个可塑性部49。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共用液室100设置有两个,因此隔着喷嘴板20而在输送方向y上的两侧设置有两个可塑性部49。

在这种结构的头单元2中,在喷射油墨时,经由导入口44而取入油墨,并通过油墨而将从共用液室100到喷嘴21的流道内部填满。此后,通过根据来自驱动电路120的信号而向与压力产生室12对应的各致动器130施加电压,从而使振动板50与致动器130一起挠曲变形。由此,压力产生室12内的压力升高,从而从预定的喷嘴21喷射油墨滴。

关于液体喷射部的结构

接下来,对具有头单元2的液体喷射部1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6所示,液体喷射部1具备:四个头单元2;包括对头单元2进行保持并向头单元2供给油墨的保持部件的流道部件200;被流道部件200保持的头基板300;作为挠性配线基板的一个示例的配线基板121。

另外,图7为表示省略了密封部件230以及上游流道部件210的图示的液体喷射部1的俯视图。

如图8(a)~图8(c)所示,流道部件200具备:上游流道部件210;作为保持部件的一个示例的下游流道部件220;被配置在上游流道部件210与下游流道部件220之间的密封部件230。

上游流道部件210具有成为油墨的流道的上游流道500。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游流道部件210通过第一上游流道部件211、第二上游流道部件212和第三上游流道部件213在重力方向z上层压而构成。并且,在上述各部件中设置有第一上游流道501、第二上游流道502、第三上游流道503,通过对这些流道进行连结从而构成了上游流道500。

另外,上游流道部件210并不限定于这种方式,既可以为单一的部件,也可以由2个以上的多个部件构成。此外,构成上游流道部件210的多个部件的层压方向并不被特别地限定,也可以为扫描方向x、输送方向y。

第一上游流道部件211在与下游流道部件220相反的面侧具有与保持有油墨(液体)的油墨罐或墨盒等液体保持单元连接的连接部214。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连接部214设为以针状突出。另外,在连接部214上也可以直接连接墨盒等液体保持部,此外,也可以经由管等供给管等而连接油墨罐等液体保持部。

在第一上游流道部件211中设置有第一上游流道501。第一上游流道501在连接部214的顶面上开口,并由根据后述的第二上游流道502的位置而在重力方向z上延伸的流道、在包括与重力方向z正交的方向即扫描方向x以及输送方向y的面内延伸的流道等构成。此外,在第一上游流道部件211的连接部214的周围设置有用于对液体保持部进行定位的引导壁215(参照图6)。

第二上游流道部件212具有被固定在第一上游流道部件211的与连接部214相反的面侧并与第一上游流道501连通的第二上游流道502。此外,在第二上游流道502的下游侧(第三上游流道部件213侧),设置有与第二上游流道502相比内径被扩宽的第一液体贮存部502a。

第三上游流道部件213被设置在第二上游流道部件212的与第一上游流道部件211相反的一侧。此外,在第三上游流道部件213中设置有第三上游流道503。第三上游流道503的第二上游流道502侧的开口部分成为以与第一液体贮存部502a对应的方式而被扩宽的第二液体贮存部503a。

在第二液体贮存部503a的开口部分(第一液体贮存部502a和第二液体贮存部503a之间)处,设置有用于对油墨中所含有的气泡或异物进行去除的过滤器216。由此,从第二上游流道502(第一液体贮存部502a)供给的油墨经由过滤器216而向第三上游流道503(第二液体贮存部503a)供给。

作为过滤器216,能够使用例如金属丝网或树脂性的网等网孔状体、多孔质体或贯穿设置有微细的贯穿孔的金属板。作为网孔状体的具体的示例,能够使用金属网孔过滤器、将金属纤维例如sus的细线形成为毡状的过滤器,或者被实施了压缩烧结的金属烧结过滤器、电铸金属过滤器、电子束加工金属过滤器、激光束加工金属过滤器等。

特别优选为,泡点压力(破坏在过滤器开孔中所形成的弯液面的压力)不存在偏差,具有高精细的孔径的过滤器为宜。此外,为了不使油墨中的异物到达喷嘴开口,例如在喷嘴开口为圆形的情况下,过滤器的滤过粒度优选为与喷嘴开口的直径相比较小

作为过滤器216,在采用不锈钢的网孔过滤器的情况下,为了不使油墨中的异物达喷嘴开口,优选为,过滤器的滤过粒度为与喷嘴开口(例如在喷嘴开口为圆形的情况下,喷嘴开口的直径为20μm)相比较小的斜纹密纹编织(滤过粒度为10um),在该情况下,在油墨(表面张力为28mn/m)中产生的泡点压力(破坏在过滤器开孔中所形成的弯液面的压力)为3~5kpa。此外,在采用了斜纹密纹编织(滤过粒度为5um)的情况下,在油墨中产生的泡点压力(破坏在过滤器开孔中所形成的弯液面的压力)为0~15kpa。

第三上游流道503在与第二液体贮存部503a相比靠下游侧(与第二上游流道相反的一侧)分叉为两个,第三上游流道503在第三上游流道部件213的下游流道部件220侧的面上开口为第一排出口504a以及第二排出口504b。以下,在不对第一排出口504a以及第二排出口504b进行区别的情况下称为排出口504。

即,与一个连接部214对应的上游流道500具有第一上游流道501、第二上游流道502以及第三上游流道503,上游流道500在下游流道部件220侧开口为两个排出口504(第一排出口504a以及第二排出口504b)。换言之,两个排出口504(第一排出口504a以及第二排出口504b)以与共用的流道连通的方式而设置。

此外,在第三上游流道部件213的下游流道部件220侧,设置有朝向下游流道部件220侧突出的第三突起部217。第三突起部217针对每个第三上游流道503而设置,并且排出口504以在第三突起部217的顶端面上开口的方式而设置。

设置有这种上游流道500的第一上游流道部件211、第二上游流道部件212以及第三上游流道部件213例如通过粘合剂或熔敷等而被一体地层压。另外,虽然也能够通过螺钉或夹箍等而对第一上游流道部件211、第二上游流道部件212以及第三上游流道部件213进行固定,但是为了抑制油墨(液体)从第一上游流道501到第三上游流道503的连接部分漏出的情况,也优选为通过粘合剂或熔敷等而实施接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个上游流道部件210上设置有四个连接部214,并且在一个上游流道部件210中设置有四个独立的上游流道500。并且,与四个头单元2分别对应而向各上游流道500供给油墨。一个上游流道500分叉为两个,并与后述的下游流道600连通且与头单元2的两个导入口44分别连接。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上游流道500在与过滤器216相比靠下游(下游流道部件220侧)分叉为两个的结构,但是并不被特别地限定于此,上游流道500也可以在与过滤器216相比靠下游侧分叉为三个以上。此外,一个上游流道500也可以不在与过滤器216相比靠下游处分叉。

下游流道部件220为,与上游流道部件210接合且具有与上游流道500连通的下游流道600的保持部件的一个示例。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下游流道部件220由作为第一部件的一个示例的第一下游流道部件240和作为第二部件的一个示例的第二下游流道部件250构成。

下游流道部件220具有成为油墨的流道的下游流道600。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下游流道600由形状不同的两种下游流道600a以及下游流道600b构成。

第一下游流道部件240为被形成为大致平板状的部件。此外,第二下游流道部件250为在上游流道部件210侧的面上设置有作为凹部的第一收纳部251且在与上游流道部件210相反的一侧的面上设置有作为凹部的第二收纳部252的部件。

第一收纳部251被设为可对第一下游流道部件240进行收纳的程度的大小。此外,第二收纳部252被设为可对四个头单元2进行收纳的程度的大小。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收纳部252能够对四个头单元2进行收纳。

在第一下游流道部件240中,在上游流道部件210侧的面上形成有多个第一突起部241。各第一突起部241以与被设置在上游流道部件210上的第三突起部217中的设置有第一排出口504a的第三突起部217对置的方式而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四个第一突起部241。

此外,在第一下游流道部件240上,设置有在重力方向z上贯穿并在第一突起部241的顶面(与上游流道部件210对置的面)上开口的第一流道601。第三突起部217与第一突起部241经由密封部件230而被接合,并且第一排出口504a与第一流道601连通。

此外,在第一下游流道部件240上形成有多个在重力方向z上贯穿的第二贯穿孔242。各第二贯穿孔242被形成在如下的位置处,即,供被形成在第二下游流道部件250上的第二突起部253插穿的位置处。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四个第二贯穿孔242。

并且,在第一下游流道部件240上形成有多个供与头单元2电连接的配线基板121插穿的第一插穿孔243。具体而言,各第一插穿孔243被形成为,在重力方向z贯穿,并与第二下游流道部件250的第二插穿孔255和头基板300的第三贯穿孔302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与被设置在四个头单元2中的各配线基板121对应的方式而设置有四个第一插穿孔243。此外,在第一下游流道部件240上设置有向头基板300侧突出并具有承受面的支承部245。

在第二下游流道部件250中,于第一收纳部251的底面上形成有多个第二突起部253。各第二突起部253以与被设置在上游流道部件210上的第三突起部217中的设置有第二排出口504b的第三突起部217对置的方式而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四个第二突起部253。此外,在第二下游流道部件250中,设置有在重力方向z上贯穿并在第二突起部253的顶面以及第二收纳部252的底面(与头单元2对置的面)上开口的下游流道600b。第三突起部217和第二突起部253经由密封部件230而被接合,并且第二排出口504b与下游流道600b连通。

此外,在第二下游流道部件250中形成有多个在重力方向z上贯穿的第三流道603。各第三流道603在第一收纳部251以及第二收纳部252的底面上开口。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四个第三流道603。

在第二下游流道部件250的第一收纳部251的底面上形成有多个与第三流道603连续的槽部254。该槽部254通过被第一收纳部251中所收纳的第一下游流道部件240密封,从而构成第二流道602。即,第二流道602为由槽部254和第一下游流道部件240的第二下游流道部件250侧的面划分形成的流道。另外,该第二流道602相当于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被设置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的流道。

并且,在第二下游流道部件250上形成有多个供与头单元2电连接的配线基板121插穿的第二插穿孔255。具体而言,各第二插穿孔255被形成为,在重力方向z上贯穿,并与第一下游流道部件240的第一插穿孔243和头单元2的连接口43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与被设置在四个头单元2中的各配线基板121对应的方式而设置有四个第二插穿孔255。

下游流道600a为通过上述的第一流道601、第二流道602以及第三流道603连通而形成的流道。在此,第二流道602通过形成在第一下游流道部件240的一个面上的槽被第二下游流道部件250密封而形成。通过对这种第一下游流道部件240和第二下游流道部件250进行接合,从而能够容易地在下游流道部件220内形成第二流道602。

此外,第二流道602为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流道的一个示例。第二流道602在水平方向上延伸指的是,第二流道602的延伸方向包括扫描方向x或输送方向y上的成分(矢量)。通过第二流道602在水平方向上延伸,从而能够使重力方向z上的液体喷射部1的高度小型化。假设第二流道602相对于水平方向而倾斜,则需要些许的液体喷射部1的高度。

顺带提及,第二流道602的延伸方向是指,第二流道602内的油墨(液体)流动的方向。因此,第二流道602包括被设置在水平方向(与重力方向z正交的方向)上的流道以及与重力方向z以及水平方向(扫描方向x以及输送方向y的面内方向)交叉设置的流道。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重力方向z而设置第一流道601以及第三流道603,沿着水平方向(输送方向y)而设置第二流道602。另外,第一流道601与第三流道603也可以被设置在与重力方向z交叉的方向上。

当然,下游流道600a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存在第一流道601、第二流道602、第三流道603以外的流道。此外,下游流道600a也可以不由第一流道601、第二流道602以及第三流道603构成,而是由一条流道构成。

下游流道600b如上所那样,作为在重力方向z上贯穿第二下游流道部件250的贯穿孔而形成。当然,下游流道600b并不限定于这种方式,例如,也可以沿着与重力方向z交叉的方向而形成,还可以像下游流道600a那样使多个流道连通而构成。

这种下游流道600a以及下游流道600b相对于一个头单元2而各形成有一个。即,在下游流道部件220中,设置有共计四个下游流道600a与下游流道600b的组。

将下游流道600a的两端的开口中的与第一排出口504a连通的第一流道601的开口设为第一流入口610,将在第二收纳部252上开口的第三流道603的开口设为第一流出口611。

将下游流道600b的两端的开口中的与第二排出口504b连通的下游流道600b的开口设为第二流入口620,将在第二收纳部252上开口的下游流道600b的开口设为第二流出口621。在下文中,在不对下游流道600a以及下游流道600b进行区别的情况下,称为下游流道600。

如图6所示,下游流道部件220(保持部件)在下方侧对头单元2进行保持。具体而言,在下游流道部件220的第二收纳部252中收纳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头单元2。

如图8所示,在头单元2上个设置有两个导入口44。下游流道600(下游流道600a以及下游流道600b)的第一流出口611以及第二流出口621根据各导入口44的开口位置而被设置在下游流道部件220上。

头单元2的各导入口44以与在第二收纳部252的底面部上开口的下游流道600的第一流出口611以及第二流出口621连通的方式而对准位置。头单元2通过被设置在各导入口44的周围的粘合剂227而被固定在第二收纳部252中。通过以此方式将头单元2固定在第二收纳部252中,从而下游流道600的第一流出口611以及第二流出口621与导入口44连通,由此向头单元2供给油墨。

下游流道部件220(保持部件)在上方侧载置有头基板300。具体而言,在下游流道部件220的上游流道部件210侧的面上载置有头基板300。头基板300为,安装有与配线基板121连接且经由该配线基板121而对液体喷射部1的喷射动作等进行控制的电路或电阻等电子元件的部件。

如图6所示,在头基板300的上游流道部件210侧的面上形成有第一端子列310,该第一端子列310中排列设置有多个与配线基板121的第二端子列123电连接的第一端子(电极端子)311。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端子311沿着扫描方向x而排列设置有多个,从而形成第一端子列310。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端子列310为与配线基板121电连接的安装区域的一个示例。

此外,在头基板300上,形成有多个供与头单元2电连接的配线基板121插穿的第三插穿孔302。具体而言,各第三插穿孔302被形成为,在重力方向z上贯穿,并与第一下游流道部件240的第一插穿孔243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被设置在四个头单元2上的各配线基板121对应,而设置有四个第三插穿孔302。

并且,在头基板300上,设置有在重力方向z上贯穿的第三贯穿孔301。第三贯穿孔301为供第一下游流道部件240的第一突起部241以及第二下游流道部件250的第二突起部253插穿的贯穿孔。在本实施方式中,合计八个第三贯穿孔301以与第一突起部241以及第二突起部253对置的方式而设置。

另外,形成在头基板300上的第三贯穿孔301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方式。例如,也可以将供第一突起部241以及第二突起部253插穿的共用的贯穿孔设为插穿孔。即,头基板300只需以在对下游流道部件220的下游流道600和上游流道部件210的上游流道500进行连接时不成为阻碍的方式而形成插穿孔或切口等即可。

如图8所示,在头基板300与上游流道部件210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件230。作为密封部件230的材料,能够使用针对液体喷射部1所使用的油墨等液体具有耐液体性,且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弹性材料),例如橡胶或弹性体等。

密封部件230为板状的部件,并形成有在重力方向z上贯穿的连通通道232以及向下游流道部件220侧突出的第四突起部231。在本实施方式中,连通通道232以及第四突起部231对应于各上游流道500以及下游流道600而形成有八个。

在密封部件230的上游流道部件210侧设置有供第三突起部217插入的环状的第一凹部233。第一凹部233被设置在与第四突起部231对置的位置处。

第四突起部231向下游流道部件220侧突出,并被设置在与下游流道部件220的第一突起部241以及第二突起部253对置的位置处。在第四突起部231的顶面(与下游流道部件220对置的面)上,设置有供第一突起部241以及第二突起部253插入的第二凹部234。

连通通道232在重力方向z上贯穿密封部件230,并且一端在第一凹部233上开口,另一端在第二凹部234上开口。并且,在被插入到第一凹部233中的第三突起部217的顶端面与被插入到第二凹部234中的第一突起部241以及第二突起部253的顶端面之间,第四突起部231以在重力方向z上被施加有预定的压力的状态而被保持。因此,上游流道500与下游流道600经由连通通道232而以被密封的状态连通。

在下游流道部件220的第二收纳部252侧(下侧)安装有罩盖400。罩盖400为固定头单元2且被固定在下游流道部件220上的部件,并设置有使喷嘴21露出的第二露出开口部40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露出开口部401具有使喷嘴板20露出的大小,也就是说具有与可塑性基板45的第一露出开口部45a大致相同的开口。

罩盖400被接合在可塑性基板45的与连通板15相反的面侧,并对可塑性部49的与流道(共用液室100)相反的一侧的空间进行密封。如此,通过利用罩盖400对可塑性部49进行覆盖,从而能够抑制可塑性部49与介质st接触而被损坏的情况。此外,由于抑制油墨(液体)附着在可塑性部49上的情况,并能够通过例如刮板等而对附着在罩盖400的表面上的油墨(液体)进行擦拭,从而能够抑制由于附着在罩盖400上的油墨等而对介质st造成污染的情况。另外,虽然未特别地进行图示,但是罩盖400与可塑性部49之间的空间被大气开放。当然,罩盖400也可以针对每个头单元2而独立地设置。

关于维护装置的结构

接下来,对维护装置710的结构进行详述。

如图9所示,非印刷区域ra包括:设置有擦拭器单元750的擦拭区域wa;设置有冲洗单元751的接收区域fa;设置有盖单元752的维护区域ma。即,在非印刷区域ra中,擦拭区域wa、接收区域fa以及维护区域ma在扫描方向x上,从印刷区域pa(参照图2)侧起按照擦拭区域wa、接收区域fa、维护区域ma的顺序而被配置。

擦拭器单元750具有对液体喷射部1进行擦拭的擦拭部件750a。本实施方式的擦拭部件750a为可动式,并通过擦拭电机753的动力而实施擦拭动作。冲洗单元751具有对液体喷射部1所喷射的油墨滴进行接收的液体接收部751a。

本实施方式的液体接收部751a由带构成,在能够视为带的因冲洗而造成的油墨污染量超过了规定量的预定时刻,通过冲洗电机754的动力而使带进行移动。另外,冲洗指的是,以预防以及消除喷嘴21的堵塞等为目的而与印刷无关地强制从全部喷嘴21喷射(排出)油墨滴的动作。

盖单元752具有两个盖部752a,该两个盖部752a在液体喷射部1a、1b如图9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那样位于初始位置hp时,能够以包围喷嘴21的开口的方式而与液体喷射部1a、1b接触。两个盖部752a被构成为,通过封盖电机755的动力而能够在与处于初始位置hp的液体喷射部1接触的接触位置和从液体喷射部1离开的退避位置之间进行移动。

擦拭器单元750具备能够通过擦拭电机753的动力而在沿着输送方向y延伸的一对轨道758上往返移动的可动式的框体759。在框体759内,以在擦拭方向上(与输送方向y相同)隔开预定的距离的方式而存在的放卷轴760和收卷轴761分别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放卷轴760对未使用的布片762形成的放卷卷筒763进行支承,收卷轴761对使用完毕的布片762形成的收卷卷筒764进行支承。

位于放卷卷筒763和收卷卷筒764之间的布片762被卷绕在处于一部分从框体759的上表面中央部处的未图示的开口向上方突出的状态的按压辊765的上表面上,并通过被卷绕在按压辊765上的部分而形成了半圆筒状(凸状)的擦拭部件750a。该擦拭部件750a处于被向上方施力的状态。

框体759由对放卷卷筒763以及收卷卷筒764进行收纳的盒和保持件构成,所述保持件被轨道758引导,并能够通过擦拭电机753的动力且经由未图示的动力传递机构(例如齿条小齿轮机构)而在擦拭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沿着输送方向y的方向)上往返移动的。框体759通过擦拭电机753以正转和反转的方式被驱动,从而在输送方向y上于图9所示的退避位置和擦拭部件750a结束擦拭液体喷射部1的擦拭位置之间进行一个往返移动。

此时,当框体759的前进动作结束时,切换为动力传递机构将擦拭电机753和收卷轴761以能够实现动力传递的方式而进行连接的状态,并通过擦拭电机753反转驱动时的动力而实施框体759的返回动作和布片762向收卷卷筒764的预定量的收卷动作。两个液体喷射部1a、1b依次向擦拭区域wa移动,通过框体759的一个往返移动而实现的对两个液体喷射部1a、1b的擦拭针对移动到擦拭区域wa内的各方逐个地独立实施。

冲洗单元751具备:在输送方向y上对置的相互平行的驱动辊766以及从动辊767;被卷绕在驱动辊766以及从动辊767之间的无接头状的带768。带768在扫描方向x上具有喷嘴列nl八列的量(两列×四列的量)以上的宽度,并构成对从液体喷射部1a、1b的各喷嘴21喷射的油墨进行接收的液体接收部751a。在该情况下,带768的外周面成为对油墨进行接收的液体接收面769。

冲洗单元751在带768的下侧具备能够向液体接收面769供给保湿液的保湿液供给部(省略图示)和在保湿状态下对附着在液体接收面769上的废油墨等进行刮取的液体刮取部(省略图示),由液体接收面769接收的废油墨通过液体刮取部而从带768上被去除。因此,通过带768的环绕移动而对与液体接收面769的与喷嘴21对置的接收范围进行更新。

盖单元752具有与两个液体喷射部1a、1b接触并能够分别形成对喷嘴21所开口的液体喷射面20a(参照图3)进行包围的密闭空间的两个盖部752a。各盖部752a通过封盖电机755的动力而在能够与液体喷射部1接触的接触位置和从液体喷射部1离开的退避位置之间进行移动。

各盖部752a具备一个抽吸用盖770和四个保湿用盖771。各保湿用盖771通过实施与液体喷射部1接触而形成对各两列的喷嘴列nl(参照图3)进行包围的密闭空间的封盖,从而抑制喷嘴21的干燥。

抽吸用盖770经由管772而与抽吸泵773连接。并且,实施所谓的抽吸清洁,即,通过在抽吸用盖770与液体喷射部1接触而形成密闭空间的状态下对抽吸泵773进行驱动,从而利用在抽吸用盖770内产生的负压的作用而将增粘油墨或气泡等与油墨一起从喷嘴21中抽吸并排出。

这种抽吸清洁以两列喷嘴列nl为单位而针对液体喷射部1a、1b实施。当实施抽吸清洁时,由于从喷嘴21排出的油墨的液滴会附着在液体喷射部1上,因此在抽吸清洁的执行后,为了去除所附着的液滴等,优选为实施利用擦拭部件750a所进行的擦拭。

此外,当擦拭部件750a实施擦拭时,存在附着在液体喷射部1上的异物或气泡被压入到喷嘴21内而破坏弯液面,或产生喷出不良的可能。因此,优选为,在擦拭的执行后,通过实施冲洗,从而将混入到喷嘴21内的异物排出,并且对喷嘴21内的油墨弯液面进行修整。

关于流体喷射装置的结构

接下来,对流体喷射装置775的结构进行详述。

如图10所示,流体喷射装置775被构成为,能够向液体喷射部1喷射空气(气体)以及第二液体(清洗液)中的至少一方。并且,流体喷射装置775通过使空气和第二液体一起被喷射,从而能够喷射混合有空气和第二液体的混合流体。

第二液体优选为与所使用的油墨的主溶剂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采用油墨的溶剂为水的水系树脂油墨,因此作为第二液体而使用了纯水,但是在例如油墨的溶剂为溶剂的情况下,优选为,作为第二液体而使用与油墨相同的溶剂。此外,作为第二液体,也可以使用在纯水中含有防腐剂的液体。

另外,优选为,第二液体中所含有的防腐剂与油墨中所含有的防腐剂相同,例如,可列举出芳香族卤素化合物(例如,preventolcmk),二硫氰基甲烷、含卤素的氮硫化合物、1,2-苯并异噻唑啉-3-酮(例如,proxelgxl)等。作为防腐剂,在从不易起泡的观点出发而采用proxel的情况下,优选为将相对于第二液体的含量设为0.05质量百分比以下。

流体喷射装置775具备喷射单元777,喷射单元777具备具有能够喷射混合流体的喷射口778j的流体喷射喷嘴778。流体喷射喷嘴778被配置为,朝向喷射方向f(例如,与液体喷射面20a正交的上方)喷射混合流体。流体喷射喷嘴778具备朝向喷射方向f喷射第二液体的液体喷射喷嘴780和朝向喷射方向f喷射空气并包围液体喷射喷嘴780的圆环状的气体喷射喷嘴781。

即,液体喷射喷嘴780以及气体喷射喷嘴781均朝向喷射方向f开口。在考虑油墨附着并固化的情况时,液体喷射喷嘴780的开口直径优选为与液体喷射部1的喷嘴21的开口直径相比足够大,例如在0.4mm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液体喷射喷嘴780的开口直径设定为1.1mm。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流体喷射喷嘴778采用了对第二液体与空气进行混合的混合部ka位于流体喷射喷嘴778的外部的所谓的外部混合型的喷嘴。因此,混合部ka通过与液体喷射喷嘴780的开口以及与气体喷射喷嘴781的开口邻接的预定的空间而构成。在流体喷射喷嘴778上,连结有形成用于供给来自空气泵782的空气的气体流道783a的气体供给管783。气体流道783a与气体喷射喷嘴781连通。

在气体供给管783的中途位置处,设置有对从空气泵782供给的空气的压力进行调节的压力调节阀784。在本实施方式的流体喷射装置775中,从空气泵782向流体喷射喷嘴778供给的空气的压力被设定为200kpa以上。在气体供给管783中的压力调节阀784与流体喷射喷嘴778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对向流体喷射喷嘴778供给的空气中的尘埃等进行去除的空气过滤器785。

此外,在流体喷射喷嘴778上连结有液体供给管788,该液体供给管788形成有用于供给被收纳在作为液体收纳部的一个示例的贮留罐787中的第二液体的液体流道788a。液体流道788a与液体喷射喷嘴780连通。在贮留罐787的上端部上设置有对贮留罐787内的液体收纳空间sk进行大气开放的大气开放管789,在大气开放管789上设置有作为开闭阀的一个示例的第一电磁阀790。

因此,当第一电磁阀790开阀时,液体收纳空间sk成为经由大气开放管789而与大气连通的连通状态,另一方面,当第一电磁阀790闭阀时,液体收纳空间sk成为不与大气连通的非连通状态。即,第一电磁阀790被构成为,能够通过开闭动作而使液体收纳空间sk在连通状态和非连通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此外,贮留罐787对第二液体进行收纳,并且经由供给管792而与以拆装自如的方式被安装在打印机主体11a(参照图1)上的清洗液盒791连接。在供给管792的中途位置处,设置用于将清洗液盒791内的第二液体向贮留罐787供给的液体供给泵793。在供给管792中的液体供给泵793与贮留罐787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对供给管792进行开闭的第二电磁阀794。

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喷射单元777具备:有底的大致矩形箱状的基座部件800;被配置在基座部件800内并对流体喷射喷嘴778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件801;被配置在基座部件800内并对流体喷射喷嘴778以及支承部件801进行收纳的矩形筒状的壳体802。流体喷射喷嘴778被固定在支承部件801上,支承部件801以及壳体802被构成为,能够在基座部件800内沿着输送方向y而独立地往返移动。

如图11所示,喷射单元777具备:清洗电机803;向支承部件801传递清洗电机803的驱动力的传递机构804;被直立设置在印刷区域pa侧的端部处的侧板805。并且,支承部件801通过经由传递机构804而被传递清洗电机803的驱动力,从而与流体喷射喷嘴778一起沿着输送方向y进行往返移动。在该情况下,壳体802在被支承部件801从内侧按压的情况下,与支承部件801一起沿着输送方向y进行往返移动。

在壳体802上,安装有作为对壳体802的上端开口进行封堵的搭配部件的一个示例的罩部件806。在罩部件806的上表面上的于重力方向z上与流体喷射喷嘴778的移动区域的一部分重叠的位置处,形成有在输送方向y上延伸的矩形形状的贯穿孔807。在罩部件806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包围贯穿孔807的矩形框状的唇部808。在侧板805的壳体802侧的面上,设置有在壳体802沿着输送方向y进行往返移动时对壳体802进行引导的引导部(省略图示)。

如图12所示,引导部(省略图示)以如下方式对壳体802进行引导,即,使壳体802分别在与液体喷射部1a、1b对应的位置处上升,并在唇部808包围以相互接近的方式而存在的两列喷嘴列nl的状态下与液体喷射部1接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重力方向z上的流体喷射喷嘴778与液体喷射部1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约5mm,与图1所示的被支承在支承台712上的介质st与液体喷射面20a之间的距离(约1mm)相比较长。

关于液体喷射装置的电结构

接下来,对液体喷射装置7的电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液体喷射装置7具有备对液体喷射装置7进行综合控制的控制部810。控制部810与线性编码器811电连接。线性编码器811具备:以沿着引导轴722延伸的方式而设置在图1所示的滑架723的背面侧的带状的符号板;被固定在滑架723上并对透过了在符号板上穿孔形成的固定间距的狭缝的光进行检测的传感器。

控制部810通过从线性编码器811输入与图1所示印刷部720的移动量成比例的数量的脉冲,并在印刷部720从初始位置hp(参照图2)离开时对该输入的脉冲的数量进行加法运算,而在印刷部720靠近初始位置hp时对该输入的脉冲的数量进行减法运算,从而掌握印刷部720在扫描方向x上的位置。

在控制部810上电连接有旋转编码器812。旋转编码器812具备被安装在清洗电机803的输出轴上的圆板状的符号板和对透过了在符号板上穿孔形成的固定间距的狭缝的光进行检测的传感器。

控制部810通过从旋转编码器812输入与支承部件801的移动量成比例的数量的脉冲,并在支承部件801从待机位置(图15所示的位置)离开时对该输入的脉冲的数量进行加法运算,而在支承部件801靠近待机位置时对该输入的脉冲的数量进行减法运算,从而掌握支承部件801(流体喷射喷嘴778)在输送方向y上的位置。

控制部810经由驱动电路813而与致动器130电连接,并对致动器130进行驱动控制。控制部810根据由致动器130的驱动所引起的振动板50的残留振动的周期而掌握各喷嘴21的堵塞。

控制部810经由电机驱动电路814、815、816、817、818、819而分别与清洗电机803、滑架电机748、输送电机749、擦拭电机753、冲洗电机754以及封盖电机755电连接。并且,控制部810分别对电机803、748、749、753、754、755进行驱动控制。

控制部810经由泵驱动电路820、821、822而分别与抽吸泵773、空气泵782以及液体供给泵793电连接。并且,控制部810分别对泵773、782、793进行驱动控制。控制部810经由阀驱动电路823、824而分别与第一电磁阀790以及第二电磁阀794电连接。并且,控制部810分别对电磁阀790、794进行驱动控制。

关于由维护装置实施的维护动作

接下来,针对液体喷射装置7的作用,特别着眼于维护装置710对液体喷射部1实施的维护动作进行说明。

当经由外部设备等而向控制部810输入印刷数据时,控制部810根据印刷数据而对滑架电机748进行驱动,并在印刷部720于扫描方向x上移动的中途从液体喷射部1a、1b的各喷嘴21朝向介质st的表面喷射油墨滴。于是,通过该被喷射的油墨滴喷落在介质st的表面上,从而在介质st的表面上印刷图像等。

在介质st的印刷过程中,出于防止全部喷嘴21中的不喷射油墨滴的喷嘴21内的油墨的增粘等的目的,印刷部720在预定的时刻(例如每经过10~30秒的范围内的预定时间)向接收区域fa移动,并实施从全部喷嘴21喷射并排出油墨滴的冲洗。

此外,当满足预定的抽吸清洁条件时,控制部810对滑架电机748进行控制,以使印刷部720向初始位置hp移动,并实施抽吸清洁。抽吸清洁通过在使抽吸用盖770以包围喷嘴列nl的方式而与液体喷射部1接触从而形成密闭空间的状态下,使抽吸泵773驱动而使负压作用于抽吸用盖770内,从而从喷嘴21抽吸预定量的油墨,由此去除增粘油墨或气泡等。

抽吸清洁结束后,控制部810通过使印刷部720向擦拭区域wa移动,并使通过擦拭部件750a而对液体喷射部1进行擦拭的擦拭被执行,从而去除从喷嘴21排出并附着于液体喷射部1上的液滴等。此外,在擦拭执行后,控制部810通过使印刷部720向接收区域fa移动,并朝向液体接收部751a实施冲洗,从而对喷嘴21内的弯液面进行修整。

此后,控制部810根据由致动器130的驱动所引起的振动板50的残留振动的周期而对各喷嘴21的堵塞进行检测。在此,在抽吸清洁结束后对各喷嘴21的堵塞进行检测的原因为,特别是在油墨使用了含有通过加热而发生固化的合成树脂的树脂油墨或通过uv(紫外线)照射而发生固化的uv油墨的情况下,存在产生即使实施抽吸清洁堵塞也不会被消除的喷嘴21的情况。

另外,在此所谓的堵塞不仅包括喷嘴21内的油墨固化而发生堵塞的状态,也包括由于油墨以膜贴在喷嘴21的弯液面上的方式而凝固,或者在喷嘴21内、压力产生室12内以及喷嘴连通通道16内的油墨发生了增粘,从而无法从喷嘴21正常地喷出(喷射)油墨的状态。

并且,在全部喷嘴21均未检测到堵塞的情况下,当处于印刷任务待机状态时,控制部810使印刷部720向印刷区域pa移动而实施介质st的印刷。另一方面,当在全部喷嘴21中检测到堵塞的喷嘴21时,控制部810通过使印刷部720向扫描方向x上的与初始位置hp侧相反的一侧的非印刷区域la移动,并通过流体喷射装置775而对堵塞的喷嘴21内进行清洗,从而实施用于消除喷嘴21的堵塞的喷嘴清洗。

并且,在流体喷射装置775实施喷嘴清洗的情况下,以堵塞的喷嘴21与流体喷射喷嘴778在重力方向z上对置的方式,而使双方的位置对齐。在该情况下,堵塞的喷嘴21与流体喷射喷嘴778在扫描方向x(与喷嘴列nl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位置对准通过印刷部720的移动而实施,堵塞的喷嘴21与流体喷射喷嘴778在输送方向y上(喷嘴列nl的延伸方向)的位置对准通过流体喷射喷嘴778的移动而实施。

详细而言,在堵塞的喷嘴21存在于液体喷射部1a中的情况下,如图12所示,在实施了印刷部720在扫描方向x上的位置对准之后,使壳体802经由支承部件801而进行移动,以使唇部808在包围了包含堵塞的喷嘴21的喷嘴列nl的状态下与液体喷射面20a接触。接下来,使流体喷射喷嘴778经由支承部件801进行移动而对流体喷射喷嘴778在输送方向y上的位置进行对准,从而使流体喷射喷嘴778的液体喷射喷嘴780与堵塞的喷嘴21对置。

此时,在从流体喷射喷嘴778喷射混合流体之前的通常状态下,第一电磁阀790开阀,从而液体收纳空间sk成为与大气连通的连通状态,并且第二电磁阀794成为闭阀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如图10所示,在将流体喷射喷嘴778的顶端的高度设为0时,液体流道788a中的第二液体的气液界面kk的高度h优选被设定为-100~-1000mm。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流体喷射喷嘴778的顶端的高度设为0时的高度h被设定为-150mm。

并且,当在图10以及图12所示的状态下,对空气泵782进行驱动而向流体喷射喷嘴778供给空气时,将从气体喷射喷嘴781喷射空气。通过因该空气的喷射而产生的负压,液体流道788a的第二液体被吸上来,并从液体喷射喷嘴780被喷射。由此,空气和第二液体在混合部ka中混合而产生混合流体,并且该混合流体向包含堵塞的喷嘴21的液体喷射面20a的一部分的区域被喷射。

在该混合流体中大量含有与喷嘴21的开口相比较小(例如,在喷嘴的开口为圆形,并将液滴的形状设为球形的情况下,直径在与喷嘴的开口直径相比较小的20μm以下)的液滴状的第二液体(将该小径的第二液体的液滴称为小液滴),此时来自流体喷射喷嘴778的混合流体的喷射速度被设定为每秒40m以上。该小液滴的动能优选为能够破坏如下的膜状的油墨的动能的同等以上,所述膜状的油墨以无法被通过印刷时的油墨的喷出动作或冲洗动作而传递至喷嘴21内的气液界面的能量破坏的程度而固化于气液界面上。

即,流体喷射装置775从喷射口778j朝向喷嘴21所喷射的第二液体的小液滴的质量与该小液滴的在喷嘴21的开口位置处的飞翔速度的平方的积被设定为,与从喷嘴21的开口喷射的油墨滴的质量与该油墨滴的飞翔速度的平方的积相比较大。

此外,流体喷射装置775向堵塞的喷嘴21(该喷嘴21所开口的开口区域)的包含小液滴的混合流体的喷射优选在如下的状态下实施,即,与堵塞的喷嘴21连通的压力产生室12的油墨通过由与该压力产生室12对应的致动器130的驱动所引起的振动板50的振动而被加压的状态。并且,当从流体喷射喷嘴778向堵塞的喷嘴21喷射混合流体时,混合流体中的与喷嘴21的开口相比较小的液滴状的第二液体将穿过喷嘴21的开口而进入喷嘴21内并与堵塞的部分发生碰撞。

即,与喷嘴21的开口相比较小的液滴状的第二液体与在喷嘴21内凝固的油墨发生碰撞。通过此时的第二液体相对于凝固的油墨的冲击而使该凝固的油墨被破坏,从而消除喷嘴21的堵塞。此时,由于与该消除了堵塞的喷嘴21连通的压力产生室12内的油墨被加压,因此,抑制了进入到该喷嘴21内的混合流体经由压力产生室12而向液体喷射部1a内的深处进入的情况。

并且,在使自流体喷射喷嘴778的混合流体的喷射停止的情况下,首先,通过在从流体喷射喷嘴778喷射混合流体的状态下将第一电磁阀790闭阀,从而将液体收纳空间sk从与大气连通的连通状态切换为不与大气连通的非连通状态。于是,由于液体收纳空间sk成为负压,因此通过该负压的作用,从液体喷射喷嘴780喷射的第二液体被吸入至液体流道788a中。

由此,液体流道788a中的第二液体的气液界面kk(贮留罐787的水位面)位于与混合部ka相比靠下方侧(贮留罐787侧)。并且,当停止空气泵782时,将不会从气体喷射喷嘴781喷射空气。在该情况下,由于空气泵782在液体流道788a中第二液体的气液界面kk位于与混合部ka相比靠下方侧的状态下被停止,因此,抑制了液体流道788a内的第二液体越过混合部ka而进入气体喷射喷嘴781内的情况。

并且,在该情况下,在停止了从空气泵782经由液体流道788a的向气体喷射喷嘴781的空气的供给之后,也维持第一电磁阀790的闭阀状态,并维持液体收纳空间sk的非连通状态。另外,对喷嘴21进行了清洗之后的无用的第二液体或从喷嘴21冲走的无用的油墨等从壳体802内向基座部件800内流下,并从基座部件800所具有的废液口(省略图示)被回收至废液罐(省略图示)中。

此外,在堵塞的喷嘴21也存在于液体喷射部1b中的情况下,如图14所示,与液体喷射部1a的情况相同,使壳体802经由支承部件801而进行移动,以使唇部808在包围液体喷射部1b的包含堵塞的喷嘴21的喷嘴列nl的状态下与液体喷射面20a接触。并且,与液体喷射部1a的情况相同,在将第一电磁阀790开阀的状态下向液体喷射部1b的堵塞的喷嘴21喷射混合流体从而消除该喷嘴21的堵塞。

另外,从流体喷射喷嘴778向包含堵塞的喷嘴21的液体喷射部1a、1b的混合流体的喷射也可以隔开时间间隔而实施多次。在该情况下,时间间隔既可以为固定,也可以不为固定。以此方式,即使在被喷射到液体喷射部1a、1b中的混合流体成为泡状而堵塞了喷嘴21的开口的情况下,在混合流体的喷射的停止过程中,堵塞了喷嘴21的开口的泡状的混合流体也会恢复为液滴状。因此,能够抑制如下的情况,即,由于先被喷射到液体喷射部1a、1b中并成为泡状从而堵塞了喷嘴21的开口的混合流体,而阻碍之后被喷射到液体喷射部1a、1b中的混合流体中的液滴向喷嘴21内的进入的情况。另外,如果作为第二液体而使用有不含防腐剂的纯水,则会抑制这种起泡。

并且,如图15所示,在由流体喷射装置775实施的液体喷射部1a、1b的堵塞的喷嘴21的清洗结束之后,在从流体喷射喷嘴778喷射混合流体的状态下使支承部件801向待机位置移动,而使流体喷射喷嘴778对置于不与罩部件806的上壁上的贯穿孔807对应的位置。此时,在流体喷射喷嘴778和罩部件806的上壁之间形成有很小的间隙。

于是,由于从包围液体喷射喷嘴780的圆环状的气体喷射喷嘴781喷射的空气与罩部件806的上壁发生碰撞并沿着该上壁流动,从而从圆环状的气体喷射喷嘴781喷射的空气的内侧,即液体喷射喷嘴780的上侧的压力上升。并且,通过该液体喷射喷嘴780的上侧的上升的压力,从而使液体流道788a内的第二液体朝向下方(贮留罐787侧)被按压。即,成为液体流道788a内的第二液体的气液界面kk向与混合部ka相比远靠下方被按压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当停止空气泵782时,将不会从气体喷射喷嘴781喷射空气。在该情况下,由于空气泵782在液体流道788a中的第二液体的气液界面kk处于与混合部ka相比靠下方侧的状态下被停止,因此抑制了液体流道788a内的第二液体越过混合部ka而进入气体喷射喷嘴781内的情况。

此后,通过印刷部720向初始位置hp侧移动,并实施从液体喷射部1a、1b的各喷嘴21的开口排出油墨的抽吸清洁或冲洗,从而去除残留在液体喷射部1a、1b内的第二液体或气泡等。并且,此时的抽吸清洁或冲洗为油墨的排出量(消耗量)较少的轻度程度即可。其原因为,由于混合流体向堵塞的喷嘴21的喷射如上述那样在与堵塞的喷嘴21连通的压力产生室12内的油墨被加压的状态下实施,因此抑制了混合流体经由压力产生室12而向液体喷射部1a、1b内的深处进入(逆流)的情况。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液体喷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6所示,该第二实施方式将第一实施方式的维护装置710中的擦拭器单元750以及冲洗单元751改变为维护单元830。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由于标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的部件具备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说明,并且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而进行说明。

如图17所示,液体喷射部1(1a、1b)具备:具有喷嘴21所开口的液体喷射面20a的四个头单元2;一并覆盖四个头单元2的成为下表面的液体喷射面20a的罩盖400。使四个头单元2的喷嘴21露出的四个第二露出开口部401以贯穿的方式而设置在罩盖400上。

头单元2的下表面上的第二露出开口部401的内侧的区域被设为喷嘴21所开口的开口区域kr,不包含液体喷射部1的开口区域kr的区域被设为非开口区域hkr。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喷射部1的下表面上的未被罩盖400覆盖的区域被设为开口区域kr,罩盖400的下表面设为非开口区域hkr。并且,开口区域kr的疏液性被设定为,与非开口区域hkr的疏液性相比较高。

如图16以及图18所示,维护单元830具备:被配置在非印刷区域ra中的保养区域sa内并在输送方向y上延伸的基座部831;以能够在输送方向y上往返移动的方式而被基座部831支承的基部832。并且,维护单元830具备擦拭部833、流体喷射部834、废液接收部835和回收部836。擦拭部833、流体喷射部834以及废液接收部835被设置在基部83上,回收部836被配置在基部832的上方。

如图18以及图19所示,擦拭部833被构成为,通过使基部832在擦拭方向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输送方向y相同)移动从而能够对位于保养区域sa内的液体喷射部1进行擦拭,并且擦拭部833以相对于基部832而从输送方向y的上游侧拆装自如的方式被安装在基部832上。

并且,擦拭部833具备被卷成卷筒状的长条带状的布片837和以拆装自如的方式安装布片837的布保持件838。布片837具有对液体等进行吸收的吸收性。布片837的基端与在扫描方向x上延伸的放卷轴839连接并且顶端与在扫描方向x上延伸的收卷轴840连接,布片837在新品的状态下大部分被卷绕在放卷轴839上。即,放卷轴839对未使用的卷筒状的布片837进行支承,收卷轴840对使用完毕的卷筒状的布片837进行支承。

布保持件838在输送方向y的中央部处具备被卷绕布片837的卷绕部841,卷绕部841在从扫描方向x进行观察时呈大致扇形形状。在卷绕部841的输送方向y上的上游侧,以在扫描方向x上成对的方式而设置有对放卷轴839的两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的放卷轴承部842,在卷绕部841的输送方向y上的下游侧,以在扫描方向x上成对的方式而设置有对收卷轴840的两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的收卷轴承部843。

在卷绕部841的输送方向y上的中央部处,设置有在扫描方向x上延伸的例如橡胶制的按压辊844。按压辊844被配置在卷绕部841中的最高的位置处。位于放卷轴839和收卷轴840之间的布片837被卷绕在按压辊844的上表面上,通过该布片837的被卷绕在按压辊844上的部分而形成了半圆筒状(凸状)的擦拭部件845。该擦拭部件845处于通过施力部件(省略图示)经由按压辊844而向上方被施力的状态。

并且,两个液体喷射部1a、1b依次向保养区域sa移动,随着基部832在擦拭方向上(与输送方向y相同)的移动而进行的擦拭部件845对两个液体喷射部1a、1b的擦拭针对移动至保养区域sa内的各方逐个地独立实施。

废液接收部835具备:以拆装自如的方式而被安装在基部832上的矩形框状的框体846;被收纳在框体846内的矩形板状的液体吸收材料847;被配置在液体吸收材料847上并用于对液体吸收材料847进行按压的矩形板状的网体848。框体846由例如合成树脂等构成,液体吸收材料847由例如无纺布等构成,网体848由例如不锈钢等构成。

在擦拭部833对液体喷射部1进行擦拭时的擦拭方向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输送方向y相同),废液接收部835被配置在与擦拭部833相比靠下游侧。并且,废液接收部835在与液体喷射部1对置的位置处,对通过实施液体喷射部1的冲洗(维护)的冲洗动作(维护动作)而从各喷嘴21(参照图17)的开口排出的废油墨(废液)进行接收。

在基部832上的废液接收部835的下侧,形成有对从废液接收部835流下的废油墨进行接收的接收凹部849。在接收凹部849的底部上连接有废液管850,流入到接收凹部849中的废油墨经由废液管850而被回收至废液回收容器(省略图示)中。

流体喷射部834被配置在基部832上的擦拭部833与接收凹部849之间。流体喷射部834具备:能够向液体喷射部1喷射包含第二液体的流体的喷射口851;从上方对喷射口851进行覆盖并形成从喷射口851喷射的流体的路径852的例如不锈钢制的路径形成板853。

本实施方式的喷射口851由将第二液体以扩展为扇形的方式而喷射的扇形喷嘴构成。在喷射口851上连接有用于供给包含第二液体的流体的供给管(省略图示),在该供给管上设置有用于使流体从喷射口851被喷射的喷射泵(省略图示)。该喷射泵(省略图示)通过控制部810(参照图13)而被驱动控制。

路径852向朝向擦拭部833侧的斜上方延伸,路径852的顶端被设为从路径852内向路径852外喷出流体的喷出开口部854。喷出开口部854位于基部832上的擦拭部833与废液接收部835之间。喷出开口部854的一部分通过被形成在路径形成板853上的梳齿状的遮挡机构855而被遮挡。

遮挡机构855具备横跨喷出开口部854的整体而在扫描方向x上以等间隔排列且沿着输送方向y而延伸的多个较细的遮挡板856。多个遮挡板856被配置为,在从喷射口851经由路径852以及喷出开口部854而对移动至保养区域sa的液体喷射部1实施流体喷射时,对朝向开口区域kr(参照图17)的流体进行遮挡。

回收部836由例如矩形板状的橡胶板等构成,并被固定在打印机主体11a(参照图1)上。回收部836通过与废液接收部835接触从而对废液接收部835所接收的废油墨或其堆积物以刮取的方式进行回收。即,回收部836通过废液接收部835随着基部832的输送方向y上的移动而进行的移动,从而在网体848上滑动,以刮取附着在废液接收部835的网体848上的废油墨或其堆积物。

如图20所示,在基座部831上设置有使基部832在输送方向y上进行往返移动的相对移动机构857。相对移动机构857具备: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设置在基座部831的内侧面的输送方向y上的两端部上的一对滑轮(省略图示);被卷绕在该一对滑轮上的无接头状的同步带858;移动电机859;将移动电机859的旋转驱动力向一对滑轮传递的减速齿轮组860。移动电机859通过控制部810(参照图13)而被驱动控制。

并且,在基部832上连结有同步带858的一部分,通过移动电机859的驱动而使同步带858进行移动,从而使基部832在输送方向y上进行往返移动。在该情况下,由于基部832对擦拭部833以及废液接收部835进行保持,因此,通过在使液体喷射部1移动至保养区域sa的状态下利用相对移动机构857而使基部832相对于液体喷射部1以及回收部836进行移动,从而能够使擦拭部833以及废液接收部835相对于液体喷射部1以及回收部836进行移动。

即,相对移动机构857通过使基部832在作为其移动方向的输送方向y上进行移动,从而使擦拭部833以及废液接收部835与液体喷射部1以及回收部836在擦拭部833对液体喷射部1进行擦拭的擦拭方向上(与输送方向y相同)进行相对移动。

如图19以及图24所示,在擦拭部833的布保持件838的扫描方向x上的一侧面上设置有:与在被安装在布保持件838上的布片837的收卷轴840的一端部上所设置的收卷齿轮861啮合的两个第一传递齿轮862;与被设置在按压辊844的一端部上的按压齿轮863啮合的两个第二传递齿轮864。在基部832上设置有:在将擦拭部833被安装到基部832上时与第一传递齿轮862以及第二传递齿轮864啮合的传递齿轮组865;具有对传递齿轮组865进行旋转驱动的收卷电机866的收卷驱动机构867。收卷电机866通过控制部810(参照图13)而被驱动控制。

并且,当对收卷驱动机构867的收卷电机866进行驱动时,其旋转驱动力将经由传递齿轮组865而分别被传递至第一传递齿轮862以及第二传递齿轮864。于是,由于第一传递齿轮862以及第二传递齿轮864旋转,从而使收卷齿轮861以及按压齿轮863旋转。由此,收卷轴840与按压辊844沿着布片837被收卷的方向而同步旋转,从而布片837被收卷轴840收卷。此时,由于按压辊844和布片837的滑动被抑制,因此按压辊844的磨损被抑制。

接下来,对将布片837安装在布保持件838上的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21所示,在将布片837向布保持件838进行安装的情况下,首先,在未使用的卷筒状的布片837的中心孔868中插入放卷轴839,并将收卷轴840安装在从放卷轴839少量放卷出的布片837的顶端。接下来,如图22所示,当使放卷轴839的两端部被支承在一对放卷轴承部842上时,未使用的卷筒状的布片837将被安置于布保持件838内的一端侧。

接下来,如图23所示,从放卷轴839放卷出布片837,并从上侧将该放卷出的布片837卷绕在包括按压辊844的上表面在内的卷绕部841整体上。接下来,如图24所示,使收卷轴840的两端部被支承在布保持件838中的位于安置有未使用的卷筒状的布片837的一侧的相反侧的一对收卷轴承部843上。由此,布片837向布保持件838的安装作业结束。另外,在将布片837从安装有布片837的布保持件838上取下的情况下,需要以相反的顺序来实施上述的布片837向布保持件838的安装作业即可。

接下来,对实施液体喷射装置7中的液体喷射部1的维护的维护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25所示,在实施液体喷射部1的维护的情况下,首先,在使基部832于待机位置(图25所示的位置)处待机的状态下通过构成移动机构的滑架电机748的驱动而使滑架723进行移动,从而使液体喷射部1移动至保养区域sa。即,使液体喷射部1移动至能够与废液接收部835以及擦拭部833对置的位置处。并且,当实施在液体喷射部1与废液接收部835对置的状态下与印刷无关地将油墨作为废油墨hi(废液)而从液体喷射部1的喷嘴21向废液接收部835喷射(排出)的冲洗时,喷嘴21内的弯液面将被修整。

当实施该冲洗时,在废液接收部835的网体848上会堆积有所接收的废油墨hi的一部分。并且,当堆积在该网体848上的废油墨hi干燥时,将增粘或固化而成为堆积物,并残留在网体848上。接下来,如图26所示,当通过相对移动机构857而使基部832在输送方向y上进行移动时,开始由回收部836对网体848上的废油墨hi以刮取的方式进行回收。此时,从流体喷射部834朝向液体喷射部1的下表面的输送方向y上的上游侧的端部倾斜地喷射流体rt,从而开始针对液体喷射部1的流体喷射。

在该情况下,流体喷射部834向与作为基部832的移动方向的输送方向y相反的一侧,朝向斜上方喷射流体rt。此外,虽然本实施方式的流体rt仅由第二液体构成,但是流体rt也可以由混合有第二液体与空气等气体的混合流体构成。另外,被液体喷射部1喷射并落下的流体rt在从喷出开口部854流入到路径852中之后,流经接收凹部849,并与废油墨hi一起经由废液管850而被排出并回收至废液回收容器(省略图示)中。

接下来,如图27所示,当通过相对移动机构857而使基部832在输送方向y上进行移动时,网体848上的废油墨hi将被回收部836进一步刮取而被回收。此时,随着基部832在输送方向y上的移动,向液体喷射部1的下表面被喷射的流体rt的位置也在输送方向y上移动。并且,此时,擦拭部件845与液体喷射部1的下表面的输送方向y上的上游侧的端部接触,从而开始针对液体喷射部1的下表面的擦拭部833的擦拭动作。

接下来,如图28所示,当通过相对移动机构857而使基部832在输送方向y上进行移动时,网体848上的废油墨hi将全部被回收部836刮取并回收。因此,抑制了网体848上的废油墨hi的堆积物与液体喷射部1接触的情况。此外,通过该回收部836而被回收的废油墨hi附着在回收部836上。此时,随着基部832在输送方向y上的移动,向液体喷射部1的下表面被喷射的流体rt的位置将移动至液体喷射部1的下表面的输送方向y上的下游侧的端部,从而向液体喷射部1的下表面全体的流体喷射结束。即,自流体喷射部834的流体rt的喷射停止。

并且,此时,与液体喷射部1的下表面接触的擦拭部件845通过擦拭部833随着基部832的移动而进行的相对于液体喷射部1的移动,从而在液体喷射部1的下表面上沿输送方向y进行滑动,由此对该下表面进行擦拭。也就是说,在作为液体喷射部1的维护动作而对液体喷射部1的下表面实施了流体喷射之后,实施擦拭部件845对液体喷射部1的下表面的擦拭。

在此,对通过流体喷射部834而进行的针对液体喷射部1的下表面的流体rt的喷射进行详述。如图32所示,流体rt以在扫描方向x上扩展为扇形的状态而从喷射口851朝向液体喷射部1的下表面被喷射。此时,朝向液体喷射部1的开口区域kr的流体rt通过遮挡机构855的多个遮挡板856而被遮挡,另一方面,从喷射口851喷射的流体rt朝向非开口区域hkr。

即,流体喷射部834实施主动地向非开口区域hkr喷射流体rt的流体喷射,以作为实施液体喷射部1的维护的维护动作。在该情况下,虽然与非开口区域hkr碰撞的流体rt飞溅从而会有一部分到达开口区域kr,但由于从喷射口851喷射的流体rt绝大部分不会直接到达开口区域kr,因此抑制了流体rt流入到喷嘴21内而破坏弯液面的情况。

接下来,如图29所示,当通过相对移动机构857而使基部832在输送方向y上进行移动时,与液体喷射部1的下表面接触的擦拭部件845将通过液体喷射部1。由此,由擦拭部件845而实施的液体喷射部1的下表面全体的擦拭结束,从而完成液体喷射部1的维护。

在此,对由擦拭部件845实施的液体喷射部1的下表面的擦拭进行详述。如图33所示,液体喷射部1的下表面通过如下方式而被擦拭,即,在以上述的方式而实施了作为维护动作的流体喷射之后,擦拭部件845沿着输送方向y而按照p1位置、p2位置、p3位置以及p4位置的顺序进行移动。因此,液体喷射部1的下表面在被流体rt(第二液体)濡湿的状态下被擦拭部件845擦拭。

并且,擦拭部件845在实施液体喷射部1的下表面的擦拭的情况下,在p2位置处最先与液体喷射部1的下表面接触。即,擦拭部件845最先与液体喷射部1的下表面上的作为非开口区域hkr的输送方向y上的上游侧的端部接触。也就是说,擦拭部件845最先对非开口区域hkr进行擦拭,从而在吸收了附着在非开口区域hkr中的流体rt(第二液体)的状态下实施开口区域kr的擦拭。因此,由于擦拭部件845在被流体rt(第二液体)润湿的(濡湿)状态下实施作为被擦拭部的开口区域kr的擦拭,因此减少了在擦拭部件845对开口区域kr进行擦拭时擦拭部件845对开口区域kr造成的损伤。

接下来,如图30所示,通过构成移动机构的滑架电机748的驱动而使滑架723进行移动,以使液体喷射部1从与作为基部832进行移动的区域的保养区域sa(参照图16)对置的位置退避。

接下来,如图31所示,当通过相对移动机构857而使基部832在输送方向y上进行移动时,与擦拭部833的擦拭部件845以及布片837上的擦拭部件845相比靠输送方向y上的下游侧的部分(使用完毕的部分)在与回收部836接触的同时通过回收部836。

此时,按压辊844通过回收部836而以克服施力部件(省略图示)的施力的方式隔着布片837而被暂时按下,并且在通过了回收部836之后通过施力部件(省略图示)的施力而从被按下的位置返回至原来的位置。于是,附着在回收部836上而被回收的废油墨hi通过布片837而被擦拭,从而将废油墨hi从回收部836上去除。因此,擦拭部833在对液体喷射部1的下表面进行了擦拭之后,对回收部836所回收的废油墨hi进行擦拭。

接下来,通过使收卷轴840旋转并将布片837收卷预定量(例如,10mm),从而使布片837中的作为被卷绕在按压辊844上的部分的使用完毕的擦拭部件845向收卷轴840侧移动,由此以未使用的布片837构成擦拭部件845。此后,通过相对移动机构857而使基部832向与输送方向y相反的方向进行移动,从而使基部832返回至待机位置(图25所示的位置)。

根据上述第二实施方式,能够获得如下的效果。

(1)在液体喷射装置7中,作为实施液体喷射部1的维护的维护动作而实施流体喷射部834向非开口区域hkr喷射流体rt的流体喷射。因此,由于不对喷嘴21所开口的开口区域kr实施流体喷射,因此能够在不破坏喷嘴21内的弯液面的条件下实施通过流体喷射而实线的液体喷射部1的维护。

(2)在液体喷射装置7中,在作为维护动作而实施了流体喷射部834针对液体喷射部1的流体喷射之后,擦拭部件845实施液体喷射部1的擦拭。因此,由于能够在通过流体喷射而使流体rt(第二液体)附着在包含液体喷射部1的喷嘴21的区域上的状态下实施由擦拭部件845进行的擦拭,因此,能够减少擦拭部件845对包含液体喷射部1的喷嘴21的区域造成的损伤,并且能够提高擦拭部件845的擦拭能力(擦拭效果)。

(3)在液体喷射装置7中,擦拭部件845具有吸收性。因此,能够在对液体喷射部1实施了流体喷射之后,通过擦拭部件845而理想地吸收并去除附着在包含液体喷射部1的喷嘴21的区域上的油墨或第二液体等各种液体。

(4)在液体喷射装置7中,在作为维护动作而实施了流体喷射部834对液体喷射部1的流体喷射之后,擦拭部件845最先实施液体喷射部1中的非开口区域hkr的擦拭。因此,由于擦拭部件845对非开口区域hkr进行擦拭而在被流体rt(第二液体)濡湿的状态下对开口区域kr进行擦拭,因此能够减少擦拭部件845对开口区域kr造成的损伤,并且能够提高擦拭部件845的擦拭能力(擦拭效果)。

(5)液体喷射装置7具备在实施流体喷射部834对液体喷射部1的流体喷射时,对朝向开口区域kr的流体rt进行遮挡的遮挡机构855。因此,能够通过遮挡机构855而对在通过流体喷射部834而对非开口区域hkr实施流体喷射时,流体rt到达开口区域kr的情况进行抑制。

(6)在液体喷射装置7中,液体喷射部1的开口区域kr的疏液性与非开口区域hkr的疏液性相比较高。因此,能够抑制附着在非开口区域hkr上的流体rt(第二液体)到达开口区域kr的喷嘴21的情况。

(7)在液体喷射装置7中,擦拭部833与回收部836接触,并对回收部836所回收的废油墨hi进行擦拭。因此,由废液接收部835所接收的废油墨hi(由于废油墨hi的干燥而生成的堆积物)通过回收部836而被回收,并能够通过擦拭部833而对由该回收部836所回收的废油墨hi进行擦拭并回收。因此,由于能够抑制由回收部836所回收的废油墨hi与其它部件(支承台712或介质st等)接触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由废油墨hi造成的汚染。

(8)在液体喷射装置7中,擦拭部833在对液体喷射部1进行了擦拭之后,对回收部836进行擦拭。因此,能够抑制由回收部836所回收的废油墨hi附着在液体喷射部1上的情况。

(9)液体喷射装置7中的废液接收部835在擦拭部833对液体喷射部1进行擦拭时的擦拭方向上(与输送方向y相同),被配置在与擦拭部833相比靠下游侧。因此,由于在擦拭部833对液体喷射部1进行擦拭时,油墨容易朝向擦拭方向的下游侧飞溅,因此能够容易地通过废液接收部835而对该飞溅的油墨进行回收。并且,在液体喷射部1朝向废液接收部835实施了冲洗之后,通过擦拭部833而对液体喷射部1进行擦拭的情况下较为便利。

(10)液体喷射装置7具备使擦拭部833以及废液接收部835与液体喷射部1以及回收部836在擦拭部833对液体喷射部1进行擦拭的擦拭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的相对移动机构857。因此,能够通过相对移动机构857而使擦拭部833以及废液接收部835与液体喷射部1以及回收部836在擦拭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

(11)液体喷射装置7具备对擦拭部833以及废液接收部835进行保持的基部832,相对移动机构857使基部832相对于液体喷射部1以及回收部836进行移动。因此,能够通过相对移动机构857而使擦拭部833以及废液接收部835与基部832一起相对于液体喷射部1以及回收部836进行移动。

(12)在液体喷射装置7中,通过相对移动机构857而使擦拭部833相对于液体喷射部1进行移动以对液体喷射部1进行擦拭,并通过滑架电机748的驱动而使液体喷射部1与滑架723一起从与保养区域sa对置的位置退避,且通过相对移动机构857而使擦拭部833与回收部836接触从而对回收部836进行擦拭。因此,由于在通过擦拭部833而对由回收部836所回收的废油墨hi进行擦拭之前,液体喷射部1从与保养区域sa对置的位置退避,因此,能够对在通过擦拭部833而对回收部836进行擦拭时废油墨hi飞溅的情况下,该飞溅的废油墨hi附着在液体喷射部1上而污染液体喷射部1的情况进行抑制。

改变例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也可以以如下的方式进行改变。此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与下述的各改变例也能够任意地组合使用。

·如图34所示,也可以配置为,经由臂部869而将回收部836安装在滑架723上,以使滑架723对液体喷射部1以及回收部836进行保持,并且将维护单元830的朝向改变90°,以使基座部831在扫描方向x上延伸。并且,在实施液体喷射部1的维护的情况下,通过滑架电机748的驱动而使滑架723以沿着扫描方向x的方式而相对于擦拭部833以及废液接收部835进行移动。在该情况下,滑架电机748构成相对移动机构。以此方式,能够通过滑架电机748的驱动而使液体喷射部1以及回收部836与滑架723一起相对于擦拭部833以及废液接收部835进行移动。另外,也可以在实施液体喷射部1的维护时的滑架723的移动时,使基部832向扫描方向x上的与滑架723相反的方向进行移动。

·回收部836也可以被构成为,能够沿着液体喷射部1喷射油墨(第一液体)的方向即重力方向z而进行位移。以此方式,通过使回收部836进行位移,从而能够对回收部836相对于废液接收部835的接触量以及回收部836相对于擦拭部833的接触量进行调节。

·遮挡机构855也可以被构成为,能够在对朝向液体喷射部1的开口区域kr的流体rt的喷射进行遮挡的位置和对朝向液体喷射部1的非开口区域hkr的流体rt的喷射进行遮挡的位置之间进行移动。此外,遮挡机构855也可以被构成为,能够向容许朝向液体喷射部1的开口区域kr以及非开口区域hkr的流体rt的喷射的位置进行移动。另外,也可以在液体喷射部1进行移动的情况下,通过液体喷射部1的移动而实施上述的遮挡机构855的位置变更。

·也可以根据被设置在所对应的液体喷射部1的开口区域kr中的喷嘴列nl的油墨种类而对遮挡机构855的遮挡板856彼此之间的间隔的大小(遮挡板856的大小)进行变更。以此方式,能够根据油墨的固化的程度而对开口区域kr中的流体rt(第二液体)的附着量进行调节。

·也可以在液体喷射部1于扫描方向x上移动的情况下,通过由例如仅在一处具有狭缝形状的开口部的板材构成遮挡机构855,并使液体喷射部1进行移动,从而在使对应的液体喷射部1的非开口区域hkr与板材的开口部的位置对齐的状态下,喷射流体rt。

·遮挡机构855也可以被构成为,能够进行位移,以改变与液体喷射部1之间的距离。以此方式,能够通过改变遮挡机构855与液体喷射部1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对从喷射口851喷射的流体rt进行遮挡的范围。

·流体喷射部834也可以在0°<θ<90°的范围内对流体rt相对于开口区域kr(液体喷射部1的下表面)的喷射方向的角度θ进行变更。

·液体喷射部1中的开口区域kr的疏液性与非开口区域hkr的疏液性也可以实质上相同。

·维护单元830也可以考虑到布片837的更换性,而从成为打印机主体11a的前表面侧的进入侧起依次配置擦拭部833、流体喷射部834以及废液接收部835。

·回收部836也可以经由例如门型的安装部件而固定在维护单元830的基座部831上。

·也可以在液体喷射装置7上设置使回收部836沿着重力方向z进行升降的升降机构。在该情况下,回收部836优选为,将被擦拭部833擦拭时的高度设为与对废液接收部835的网体848上的废油墨hi进行刮取时的高度相比较高。

·也可以在维护单元830上设置使废液接收部835沿着重力方向z进行升降的升降机构。在该情况下,废液接收部835优选为,将被回收部836刮取网体848上的废油墨hi时的高度设为与对冲洗油墨进行接收时的高度相比较高。

·也可以在回收部836的擦拭动作与液体喷射部1的擦拭动作之间,实施通过收卷轴840而将布片837收卷预定量的动作,以使擦拭部833上的布片837对回收部836进行擦拭的位置和对液体喷射部1进行擦拭的位置不同。在该情况下,可以在通过布片837而对回收部836进行擦拭时,保持此前对液体喷射部1进行了擦拭的位置。

·液体喷射部1上的开口区域kr的疏液性也可以设定为,与非开口区域hkr的疏液性相比较低。

·遮挡机构855也可以省略。在该情况下,喷射口851优选为,由能够瞄准液体喷射部1的非开口区域hkr而喷射流体rt的喷射喷嘴构成。

·在液体喷射装置7中,在实施了流体喷射部834对液体喷射部1的流体喷射之后,擦拭部件845并不一定要最先实施液体喷射部1上的非开口区域hkr的擦拭。

·擦拭部833的擦拭部件845并不一定要具有吸收性。例如,也可以通过橡胶板等而构成擦拭部833(擦拭部件845)。

·在液体喷射装置7中,在实施了流体喷射部834对液体喷射部1的流体喷射之后,擦拭部件845并不一定要实施液体喷射部1的擦拭。

·在液体喷射装置7中,在实施擦拭部833对回收部836的擦拭时,并不一定要使液体喷射部1从与保养区域sa对置的位置退避。

·液体喷射装置7中的废液接收部835并不一定要在擦拭部833对液体喷射部1进行擦拭时的擦拭方向上(与输送方向y相同),被配置在与擦拭部833相比靠下游侧。

·在液体喷射装置7中,擦拭部833并不一定要在对液体喷射部1进行了擦拭之后对回收部836进行擦拭。

·如图35所示,也可以取代外部混合型的流体喷射喷嘴778而使用所谓的内部混合型的流体喷射喷嘴778b,该流体喷射喷嘴778b在内部具有对从液体流道788a供给的第二液体和从气体流道783a供给的空气进行混合而生成混合流体的混合部ka。在该情况下,在混合部ka中所生成的混合流体从被设置在流体喷射喷嘴778b的顶端(上端)的喷射口778j被喷射。

·也可以在实施从流体喷射喷嘴778向包含喷嘴21的液体喷射部1a、1b的混合流体的喷射之前,向包含喷嘴21的液体喷射部1a、1b喷射第二液体。虽然在该情况下,自液体喷射喷嘴780的第二液体的喷射可以使用液体供给泵793,但优选为,在液体供给管788的中途位置处另行设置用于使第二液体从液体喷射喷嘴780喷射出的泵。以此方式,由于针对包含喷嘴21的液体喷射部1a、1b,先喷射第二液体,此后向该第二液体混入空气而喷射混合流体,因此,能够抑制仅向包含喷嘴21的液体喷射部1a、1b喷射空气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向包含喷嘴21的液体喷射部1a、1b所喷射的空气从喷嘴21的开口进入液体喷射部1a、1b内的深处的情况。此外,在该情况下,即使在停止向包含喷嘴21的液体喷射部1a、1b的混合流体的喷射的情况下,也是在先停止空气的喷射之后停止第二液体的喷射,从而能够抑制仅向包含喷嘴21的液体喷射部1a、1b喷射空气的情况。

·也可以设置用于将油墨罐(省略图示)内的油墨向贮留部730供给的加压泵,并且从流体喷射喷嘴778向堵塞的喷嘴21喷射混合流体的过程中的与堵塞的喷嘴21连通的压力产生室12内的油墨的加压在开放压差阀731的状态下,通过上述加压泵而实施。

·也可以在实施从流体喷射喷嘴778向包含喷嘴21的液体喷射部1a、1b的混合流体的喷射之前,向液体喷射部1a、1b的不包含喷嘴21的区域喷射第二液体。此外,也可以在实施从流体喷射喷嘴778向包含喷嘴21的液体喷射部1a、1b的混合流体的喷射之前,流体喷射喷嘴778在不与液体喷射部1a、1b对置的位置处喷射第二液体。以此方式,也能够抑制仅向包含喷嘴21的液体喷射部1a、1b喷射空气的情况。

·第二液体也可以仅由纯水(不含防腐剂的纯水)构成。以此方式,能够对在第二液体混入到喷嘴21内的油墨中的情况下,第二液体对油墨产生不良影响的情况进行抑制。

·也可以在向堵塞的喷嘴21喷射混合流体的情况下,以与印刷时的油墨的喷出时或冲洗时相同的方式而对与堵塞的喷嘴21对应的致动器130进行驱动。以此方式,也能够抑制混合流体进入堵塞的喷嘴21内的情况。

·也可以在向堵塞的喷嘴21喷射混合流体的情况下,对与堵塞的喷嘴21以外的喷嘴21对应的致动器130进行驱动,而分别对与堵塞的喷嘴21以外的喷嘴21对应的压力产生室12进行加压。以此方式,能够抑制混合流体进入堵塞的喷嘴21以外的喷嘴21内的情况。

·流体喷射装置775也可以被配置在非印刷区域ra。

·也可以在非印刷区域la中的流体喷射装置775与印刷区域pa之间,另行设置对液体喷射部1a、1b的液体喷射面20a进行擦拭的擦拭器。以此方式,能够在由流体喷射装置775实施的向液体喷射部1a、1b的混合流体的喷射之后,且在使印刷部720横穿印刷区域pa而向初始位置hp侧移动之前,通过上述擦拭器而对被混合流体(第二液体)濡湿的液体喷射面20a进行擦拭。因此,能够抑制在印刷区域pa内的印刷部720的移动过程中,附着在液体喷射面20a上的混合流体(第二液体)垂落的情况。

·也可以取代空气泵782而使用作为工厂等的设备的空气压缩机。在该情况下,可以在气体供给管783上的压力调节阀784与空气过滤器785之间的位置处设置能够使气体流道783a大气开放的三向电磁阀,并在不使用流体喷射装置775时使气体流道783a大气开放。

·也可以在控制部810根据堵塞的检测记录而检测到即使实施了预定次数的抽吸清洁也未消除堵塞的喷嘴21的情况下,暂时不使用该未消除堵塞的喷嘴21,取而代之,使用其它正常的喷嘴21来喷射油墨从而实施印刷,即实施所谓的补充印刷。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补充印刷之后通过流体喷射装置775而对即使实施了预定次数的抽吸清洁也未消除堵塞的喷嘴21进行清洗,从而消除堵塞。

·喷射使用频率极低的颜色(种类)的油墨的喷嘴列nl(喷嘴21)也可以不实施常规的维护(抽吸清洁、冲洗以及擦拭等),而是在使用来临之时通过流体喷射装置775而实施清洗从而消除堵塞。以此方式,由于降低了使用频率极低的颜色(种类)的油墨的抽吸清洁或冲洗的消耗量,因此能够节约该油墨。

·在从流体喷射喷嘴778向堵塞的喷嘴21的混合流体的喷射过程中,不一定要实施与堵塞的喷嘴21连通的压力产生室12的加压。

·与喷嘴21的开口相比较小的第二液体的液滴的质量与该液滴在喷嘴21的开口位置处的飞翔速度的平方的积并不一定要大于从喷嘴21的开口喷射的油墨滴的质量与该油墨滴的飞翔速度的平方的积。

·液体喷射部所喷射的液体并不限定于油墨,也可以为例如功能材料的颗粒被分散或混合在液体中所形成的液状体。例如,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即,对以分散或溶解的形式而包含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以及面发光显示器的制造等所使用的电极材料或颜色材料(像素材料)等材料的液状体进行喷射,从而实施记录的结构。

·介质st并不限于纸张,也可以为塑料薄膜或较薄的板材等,还可以为印染装置等所使用的布帛。

接下来,在下文中对作为第一液体的油墨(着色油墨)进行详述。

在液体喷射装置7中所使用的油墨在组分上含有树脂,而不实质性地含有1个大气压下的沸点为290℃的甘油。当油墨实质性地含有甘油时,油墨的干燥性将大幅降低。其结果为,在各种介质中,特别是在油墨非吸收性或低吸收性的介质中,不仅图像的浓淡不均较为明显,而且也无法获得油墨的定影性。并且,油墨优选为,不实质性地含有在相当于1个大气压下的沸点为280℃以上的烷基醇系(除了上述的甘油)。

在此,本说明书中的“不实质性地不含有”的意思为,不含有充分发挥添加这一含意的量以上的量。将其量化而言,相对于油墨的总质量(100质量%),甘油优选为不含有1.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不含有0.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不含有0.1质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不含有0.05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不含有0.01质量%以上。并且,甘油最优选为不含有0.001质量%以上。

接下来,对在上述油墨中所含有或者可含有的添加剂(成分)进行说明。

1.颜色材料

油墨也可以含有颜色材料。上述颜色材料从颜料以及染料中选择。

1-1.颜料

通过使用颜料以作为颜色材料,从而能够提高油墨的耐光性。颜料能够使用无机颜料以及有机颜料中的任意一种。作为无机颜料,并没有被特别地限定,可列举出例如碳黑、氧化鉄、氧化钛以及二氧化硅。

作为有机颜料,并没有被特别地限定,可列举出例如,喹吖啶酮系颜料、喹吖啶酮醌系颜料、二恶嗪系颜料、酞菁系颜料、蒽并嘧啶系颜料、蒽嵌蒽醌系颜料、阴丹酮系颜料、黄烷士酮系颜料、苝系颜料、二酮基吡咯并吡咯系颜料、紫环酮系颜料、喹酞酮系颜料、蒽醌系颜料、硫靛系颜料、苯并咪唑酮系颜料、异吲哚啉酮系颜料、偶氮甲碱系颜料以及偶氮系颜料。作为有机颜料的具体示例,而列举出下述的颜料。

作为在蓝绿色油墨中所使用的颜料,可列举出c.i.颜料蓝1、2、3、15、15∶1、15∶2、15∶3、15∶4、15∶6、15∶34、16、18、22、60、65、66、c.i.还原靛蓝4、60。其中,优选为c.i.颜料蓝15∶3以及15∶4中的任意一方。

作为在品红色油墨中所使用的颜料,可列举出c.i.颜料红1、2、3、4、5、6、7、8、9、10、11、12、14、15、16、17、18、19、21、22、23、30、31、32、37、38、40、41、42、48(ca)、48(mn)、57(ca)、57∶1、88、112、114、122、123、144、146、149、150、166、168、170、171、175、176、177、178、179、184、185、187、202、209、219、224、245、254、264、c.i.颜料紫19、23、32、33、36、38、43、50。其中,优选为,选自c.i.颜料红122、c.i.颜料红202以及c.i.颜料紫19中的一种以上。

作为在黄油墨中所使用的颜料,可列举出c.i.颜料黄1、2、3、4、5、6、7、10、11、12、13、14、16、17、24、34、35、37、53、55、65、73、74、75、81、83、93、94、95、97、98、99、108、109、110、113、114、117、120、124、128、129、133、138、139、147、151、153、154、155、167、172、180、185、213。其中,优选为,选自c.i.颜料黄74、155以及213中的一种以上。

另外,作为在绿色油墨或橙色油墨等上述以外的颜色的油墨中所使用的颜料,可列举出现有公知的颜料。

颜料的平均粒径优选在250nm以下,以便能够抑制喷嘴21中的堵塞,并且使喷出稳定性更加良好。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平均粒径为体积基准的粒径。作为测量方法,例如能够通过以激光衍射散射法为测量原理的粒度分布测量装置而进行测量。作为粒度分布测量装置,可列举出例如以动态光散射法为测量原理的粒度分布计(例如,日机装公司(nikkisoco.,ltd.)制造的microtracupa)。

1-2.染料

作为颜色材料,能够使用染料。作为染料,并没有被特别地限定,能够使用酸性染料、直接染料、反应性染料以及碱性染料。颜色材料的含量相对于油墨的总质量(100质量%),优选为0.4~12质量%,更优选为2质量%以上且5质量%以下。

2.树脂

油墨含有树脂。由于油墨含有树脂,从而在介质上形成树脂被膜,其结果为,使油墨充分定影在介质上,从而主要发挥使图像的耐擦性良好的效果。因此,树脂乳液优选为热可塑性树脂。为了不易引起喷嘴21的堵塞并获得具有介质的耐擦性的有益效果,树脂的热变形温度优选为40℃以上,更优选为60℃以上。

在此,本说明书中的“热变形温度”为,由玻璃化转变温度(tg)或最低成膜温度(minimumfilmformingtemperature:mft)表示的温度值。也就是说,“热变形温度为40℃以上”是指,只需tg或mft中的任意一方为40℃以上即可的含义。另外,由于mft与tg相比,易于掌握树脂的再分散性的优劣,因此优选为,该热变形温度为由mft表示的温度值。当为树脂的再分散性优异的油墨时,由于油墨不会黏着,因此喷嘴21不易堵塞。

作为上述的热可塑性树脂的具体例,并没有被特别地限定,可列举出聚(甲基)丙烯酸酯或其共聚物、聚丙烯腈或其共聚物、聚氰基丙烯酸酯、聚丙烯酰胺以及聚(甲基)丙烯酸等(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聚异丁烯、聚苯乙烯以及它们的共聚物和石油树脂、苯并呋喃-茚树脂以及萜烯树脂等聚烯烃系聚合物,聚乙酸乙烯酯或其共聚物、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醛以及聚乙烯基醚等乙酸乙烯酯系或乙烯醇系聚合物,聚氯乙烯或其共聚物、聚偏二氯乙烯、氟树脂以及氟橡胶等含卤素系聚合物,聚乙烯咔唑、聚乙烯吡络烷酮或其共聚物、聚乙烯基吡啶以及聚乙烯基咪唑等含氮乙烯基聚合物,聚丁二烯或其共聚物、聚氯丁二烯以及聚异戊二烯(丁基橡胶)等二烯基聚合物,以及其它的开环聚合型树脂、缩合聚合型树脂及天然高分子树脂。

树脂的含量相对于油墨的总质量(100质量%),优选为1~30质量%,更优选为1~5质量%。在含量在上述范围内的情况下,能够使所形成的外层图像的光泽性以及耐擦性更加优异。此外,作为在上述油墨中可含有的树脂,可列举出例如树脂分散剂、树脂乳液以及蜡等。

2-1.树脂乳液

油墨也可以含有树脂乳液。树脂乳液在介质被加热时,优选为通过与蜡(乳液)一起形成树脂被膜,从而使油墨充分定影在介质上,由此发挥使图像的耐擦性良好的效果。根据上述的效果,在以含有树脂乳液的油墨对介质进行印刷的情况下,特别是在油墨非吸收性或低吸收性的介质上,油墨的耐擦性较为优异。

此外,作为粘合剂而发挥作用的树脂乳液以乳液状态而含有在油墨中。通过使作为粘合剂而发挥作用的树脂以乳液状态而含有在油墨中,从而易于将油墨的粘度调节为在喷墨记录方式中较为恰当的范围,并且能够提高油墨的保存稳定性以及喷出稳定性。

作为树脂乳液,并不被限定为下述的树脂乳液,可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丙烯腈、氰基丙烯酸酯、丙烯酰胺、烯烃、苯乙烯、乙酸乙烯酯、氯乙烯、乙烯醇、乙烯基醚、乙烯基吡络烷酮、乙烯基吡啶、乙烯咔唑、乙烯基咪唑以及偏二氯乙烯的单独聚合物或共聚物,氟树脂以及天然树脂。其中,优选为,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以及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系树脂中的任意一方,更优选为,丙烯酸系树脂以及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系树脂中的任意一方,进一步优选为,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系树脂。另外,上述的共聚物可以为无规共聚物、嵌段共聚物、交替共聚物以及接枝共聚物中的任意一种方式。

为了使油墨的保存稳定性以及喷出稳定性更加良好,树脂乳液的平均粒径优选为5nm~400nm的范围,更有选为20nm~300nm的范围。树脂中的树脂乳液的含量相对于油墨的总质量(100质量%),优选为0.5~7质量%的范围。当含有量在上述范围内时,由于能够降低固体成分浓度,因此能够使喷出稳定性更加良好。

2-2.蜡

油墨也可以含有蜡。通过油墨含有蜡,从而非吸收性以及低吸收性的介质上的油墨的定影性更为优异。在蜡之中,优选为乳液类的蜡。作为上述蜡,并不限定于下述的蜡,可列举出例如聚乙烯蜡、石蜡以及聚烯烃蜡,其中,后述的聚乙烯蜡为优选。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蜡”主要是指,使用后述的表面活性剂而使固体蜡颗粒分散在水中而得到的物质的含意。

通过上述油墨含有聚乙烯蜡,从而能够使油墨的耐擦性优异。为了使油墨的保存稳定性以及喷出稳定性更加良好,聚乙烯蜡的平均粒径优选为5nm~400nm的范围,更优选为50nm~200nm的范围。

聚乙烯蜡的含量(以固体成分换算)相互独立,并且相对于油墨的总质量(100质量%),优选为0.1~3质量%的范围,更优选为0.3~3质量%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0.3~1.5质量%的范围。当含量在上述范围内时,能够使油墨在油墨非吸收性或低吸收性的介质上也良好地固化、定影,并且能够使油墨的保存稳定性以及喷出稳定性更加优异。

3.表面活性剂

油墨也可以含有表面活性剂。作为表面活性剂,并不限定于以下的表面活性剂,可列举例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使油墨在介质上均匀地扩散的作用。因此,在使用含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油墨而实施印刷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几乎不存在洇渗等的高精细的图像。作为这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并不限定于以下的表面活性剂,可列举出例如硅系、聚氧乙烯烷基醚系、聚氧丙烯烷基醚系、多环苯基醚系、脱水山梨糖醇衍生物以及氟系的表面活性剂,其中,优选为硅系表面活性剂。

为了使油墨的保存稳定性以及喷出稳定性更加良好,表面活性剂的含量相对于油墨的总质量(100质量%),优选为0.1质量%以上且3质量%以下的范围。

4.有机溶剂

油墨也可以包含公知的挥发性的水溶性有机溶剂。但是,如上所述,油墨优选为,不实质性地含有作为有机溶剂的一种的甘油(1个大气压下的沸点为290℃),并且不实质性地含有在相当于1个大气压下的沸点为280℃以上的烷基醇系(除了上述甘油)。

5.非质子性极性溶剂

油墨也可以含有非质子性极性溶剂。通过在油墨中含有非质子性极性溶剂,从而油墨中所含有的上述的树脂颗粒会溶解,因此能够有效地在印刷时抑制喷嘴21的堵塞。此外,由于具有使氯乙烯等的介质溶解的性质,因此使图像的紧贴性提高。

关于非质子性极性溶剂并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含有选自吡咯烷酮系、内酯系、亚砜系、咪唑啉酮系、环丁砜系、尿素衍生物、烷基酰胺系、环醚系、酰胺醚系中的一种以上。作为吡咯烷酮系的代表例,具有2-吡咯烷酮、n-甲基-2-吡咯烷酮、n-乙基-2-吡咯烷酮,作为内酯系的代表例,具有γ-丁内酯、γ-戊内酯、ε-己内酯,作为亚砜系的代表例,具有二甲基亚砜、四亚甲基亚砜。

作为咪唑啉酮系的代表例,具有1、3-二甲基-2-咪唑啉酮,作为环丁砜系的代表例,具有环丁砜、二甲基环丁砜,作为尿素衍生物的代表例,具有二甲基尿素、1、1、3、3-四甲基尿素。作为烷基酰胺系的代表例,具有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作为环醚系的代表例,具有1、4-二氧杂环己烷、四氢呋喃。

其中,从上述的效果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为,吡咯烷酮系、内酯系、亚砜系、酰胺醚系,最优选为2-吡咯烷酮。上述的非质子性极性溶剂的含量相对于油墨的总质量(100质量%),优选为3~30质量%的范围,更优选为8~20质量%的范围。

6.其它成分

油墨除了上述的成分,还可以含有防霉剂、防锈剂以及螯合剂等。

接下来,对混合在第二液体中的表面活性剂的成分进行说明。

作为表面活性剂而能够使用:烷基胺盐系以及季铵盐系等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琥珀酸二烷基酯磺酸盐系、烷基萘磺酸钠酸盐系以及脂肪酸盐系等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烷基二甲基氧化胺、烷基羧基甜菜碱等两性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烷基醚系、聚氧乙烯烷烯基丙醚系、乙炔二醇系以及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系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等,其中,特别优选为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的含量相对于第二液体的总质量,优选为0.1~5.0质量%。并且,从起泡性以及起泡后的消泡性的观点出发,表面活性剂的含量相对于第二液体的总质量,优选为0.5~1.5质量%。另外,表面活性剂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此外,在第二液体中所含有的表面活性剂优选为,与油墨(第一液体)中所含有的表面活性剂相同,例如在油墨(第一液体)中所含有的表面活性剂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作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并不限定为以下的表面活性剂,可列举出例如硅系、聚氧乙烯烷基醚系、聚氧丙烯烷基醚系、多环苯基醚系、脱水山梨糖醇衍生物以及氟系的表面活性剂,其中,优选为硅系表面活性剂。

特别地,为了令在使用了罗氏泡沫法的刚起泡后以及起泡5分钟后的泡沫高度成为所述范围(刚起泡后的泡沫高度在50mm以上,起泡5分钟后的泡沫高度在5mm以下),作为表面活性剂,优选使用以附加摩尔数4~30而向乙炔二醇附加了环氧乙烷(eo)的附加物,并将该附加物的含量相对于清洗液全部重量而设为0.1~3.0重量%。并且,为了令在使用了罗氏泡沫法的刚起泡后以及起泡5分钟后的泡沫高度成为所述优选的范围(刚起泡后的泡沫高度在100mm以上,起泡5分钟后的泡沫高度在5mm以下),优选使用以附加摩尔数10~20而向乙炔二醇附加了环氧乙烷(eo)的附加物,并将该附加物的含量相对于清洗液全部重量而设为0.5~1.5重量%。但是,当乙炔二醇的环氧乙烷附加物的含量过多时,存在达到临界胶束浓度而变为乳液的可能。

表面活性剂具有易于使水性油墨在记录介质上濡湿扩散的功能。能够在本发明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并没有被特别制限,能够使用:琥珀酸二烷基酯磺酸盐系、烷基萘磺酸钠酸盐系以及脂肪酸盐系等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烷基醚系、聚氧乙烯烷基烯丙醚系、乙炔二醇系以及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系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等;烷基胺盐系以及季铵盐系等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硅酮系表面活性剂;氟系表面活性剂等。

另外,表面活性剂具有通过清洗液(第二液体)与凝集物之间的表面活性效果而使凝集物细化并分散的效果。此外,由于具有降低清洗液的表面张力的效果,因此清洗液不易侵入凝集物与液体喷射面20a之间,从而具有易于使凝集物从液体喷射面20a脱落的效果。

表面活性剂只要为在同一分子中具有亲水部和疏水部的化合物,则能够优选使用任意表面活性剂。作为具体示例,可列举出由下述式(ⅰ)~(ⅳ)表示的表面活性剂。即,可列举出下述式(ⅰ)的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系表面活性剂,式(ⅱ)的乙炔二醇系表面活性剂,下述式(ⅲ)的聚氧乙烯烷基醚系表面活性剂以及式(iv)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烷基醚系表面活性剂。

化学式1

(r为可支化的碳原子数为6~14的烃链,k为5~20)

化学式2

(m、n≤20,0<m+n≤40)

化学式3

r-(och2ch2)nh…(iii)

(r为可支化的碳原子数为6~14的烃链,n为5~20)

化学式4

(r为碳原子数为6~14的烃链,m、n为20以下的数)

除了所述式(i)~(iv)的化合物之外,还能够使用例如二甘醇单苯醚、乙二醇单苯基醚、乙二醇单烯丙基醚、二甘醇单苯醚、二甘醇单丁醚、丙二醇单丁醚、四乙二醇氯苯基醚等多元醇的烷基以及芳基醚系,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氟系表面活性剂,乙醇、2-丙醇等低级醇系,特别优选为二甘醇单丁醚。

符号说明

1、1a、1b…液体喷射部;2…头单元;400…罩盖;401…第二露出开口部;7…液体喷射装置;21…喷嘴;723…滑架;748…构成移动机构的滑架电机;830…维护单元;831…基座部;832…基部;833…擦拭部;834…流体喷射部;835…废液接收部;836…回收部;837…布片;838…布保持件;844…按压辊;845…擦拭部件;851…喷射口;855…遮挡机构;856…遮挡板;857…相对移动机构;hi…废油墨(废液);hkr…非开口区域;kr…开口区域;p1~p4…擦拭部件845的位置;rt…流体;st…介质;x…扫描方向;y…输送方向;z…重力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