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环保型的垃圾焚烧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91340发布日期:2018-12-08 05:42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环保型的垃圾焚烧炉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节能环保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节能环保型的垃圾焚烧炉。

背景技术

焚烧炉是常用于医疗及生活废品、动物无害化处理方面的一种无害化处理设备。其原理是利用煤、燃油、燃气等燃料的燃烧,将要处理的物体进行高温的焚毁碳化,以达到消毒的目的。

城市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而这些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有填埋和焚烧两种,但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而且污染环境,因此焚烧生活垃圾成为了一种较好的方法,焚烧生活垃圾可以用来发电,是一个很好地再利用方式。目前,在焚烧生活垃圾用的焚烧炉里,由于生活垃圾整体进入焚烧炉内,其燃烧面积较小,不利于燃烧,而且在焚烧过程还需要有足够的氧气量,使其充分燃烧才能更好地抑制有害气体合成,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节能环保的垃圾焚烧炉,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节能环保型的垃圾焚烧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焚烧炉,所述焚烧炉顶部一端设有出烟管,所述焚烧炉顶部的中心位置设有进料口,所述焚烧炉内设有粉碎箱,所述粉碎箱与所述进料口相连接,所述粉碎箱内设置有若干个相互配合的粉碎盘,所述粉碎盘的中部均设置有电机轴,所述电机轴的一端且远离所述粉碎盘的一端设置有电机一,所述电机一均固定在所述粉碎箱内,所述粉碎盘的侧边设置有若干个粉碎刀片,所述粉碎盘底部设有进料柱,所述进料柱内壁上设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一端与拔禾轮相连接,所述拔禾轮包括数量为两个的第一固定副轮和数量为一个的第二固定副轮,所述第一固定副轮之间通过转杆相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副轮与第二固定副轮之间通过若干个拔禾杆相连接,所述拔禾杆底部设有若干个拔禾轮轴,所述第一固定副轮与第二固定副轮之间设有清扫架,所述清扫架上设有清扫刷,所述拔禾轮内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远离所述拔禾轮一端设有电机二,所述电机二通过第二固定杆与所述进料柱相连接,所述进料柱底部设有搅拌箱,所述搅拌箱内壁上设有轴承,所述轴承一端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贯穿于所述轴承,所述连接杆另一端设有电机,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搅拌箱内,所述连接杆上套设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三齿轮套设在第一活动杆上,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四齿轮套设在第二活动杆上,所述连接杆、所述第一活动杆和所述第二活动杆之间通过固定块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杆远离所述第三齿轮一端设有第一搅拌釜,所述第二活动杆远离第四齿轮一端设有第二搅拌釜,所述搅拌箱底部设有出渣口,所述出渣口远离所述搅拌箱一端设有集渣箱,所述集渣箱位于所述焚烧炉内。

进一步的,所述拔禾轮一侧设有导向铁板,所述导向铁板位于所述进料柱内。

进一步的,所述焚烧炉一侧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远离所述焚烧炉一端设有气泵。

进一步的,所述出渣口内设有冷却隔板。

进一步的,所述出渣口设有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搅拌釜和所述第二搅拌釜上均设有搅拌叶片。

进一步的,所述焚烧炉外壁设有陶瓷纤维保温层。

进一步的,所述出烟管内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为可更换式过滤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在焚烧炉内设置粉碎箱,在粉碎箱内设置若干个相互配合的粉碎盘,当需要焚烧垃圾时,通过粉碎刀片把垃圾粉碎成细小的片状,通过增大燃烧面积,使其充分燃烧,粉碎后的垃圾不断进入进料柱,通过在进料柱设置拔禾轮,不断的把垃圾拔进搅拌箱,通过在搅拌箱内设置第一搅拌釜和第二搅拌釜对垃圾进行不断的搅拌燃烧,并在焚烧炉外设有气泵,向焚烧炉内提供足够的氧气,进一步使得垃圾能充分燃烧,达到了节能环保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节能环保型的垃圾焚烧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节能环保型的垃圾焚烧炉中搅拌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节能环保型的垃圾焚烧炉中拔禾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焚烧炉;2、出烟管;3、进料口;4、粉碎箱;5、粉碎盘;6、电机轴;7、电机一;8、粉碎刀片;9、进料柱;10、第一固定杆;11、拔禾轮;12、第一固定副轮;13、第二固定副轮;14、拔禾杆;15、拔禾轮轴;16、清扫架;17、清扫刷;18、转动轴;19、电机二;20、第二固定杆;21、搅拌箱;22、轴承;23、搅拌装置;24、连接杆;25、电机三;26、第一齿轮;27、第二齿轮;28、第三齿轮;29、第一活动杆;30、第四齿轮;31、第二活动杆;32、固定块;33、第一搅拌釜;34、第二搅拌釜;35、出渣口;36、集渣箱;37、进气管;38、气泵;39、冷却隔板;40、阀门;41、搅拌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能环保型的垃圾焚烧炉。

如图1-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节能环保型的垃圾焚烧炉,包括焚烧炉1,所述焚烧炉1顶部一端设有出烟管2,所述焚烧炉1顶部的中心位置设有进料口3,所述焚烧炉1内设有粉碎箱4,所述粉碎箱4与所述进料口3相连接,所述粉碎箱4内设置有若干个相互配合的粉碎盘5,所述粉碎盘5的中部均设置有电机轴6,所述电机轴6的一端且远离所述粉碎盘5的一端设置有电机一7,所述电机一7均固定在所述粉碎箱4内,所述粉碎盘5的侧边设置有若干个粉碎刀片8,所述粉碎盘5底部设有进料柱9,所述进料柱9内壁上设有第一固定杆10,所述第一固定杆10一端与拔禾轮11相连接,所述拔禾轮11包括数量为两个的第一固定副轮12和数量为一个的第二固定副轮13,所述第一固定副轮12之间通过转杆相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副轮12与第二固定副轮13之间通过若干个拔禾杆14相连接,所述拔禾杆14底部设有若干个拔禾轮轴15,所述第一固定副轮12与第二固定副轮13之间设有清扫架16,所述清扫架16上设有清扫刷17,所述拔禾轮11内设有转动轴18,所述转动轴18远离所述拔禾轮11一端设有电机二19,所述电机二19通过第二固定杆20与所述进料柱9相连接,所述进料柱9底部设有搅拌箱21,所述搅拌箱21内壁上设有轴承22,所述轴承22一端设有搅拌装置23,所述搅拌装置23包括连接杆24,所述连接杆24一端贯穿于所述轴承22,所述连接杆24另一端设有电机三25,所述电机三25固定在所述搅拌箱21内,所述连接杆24上套设有第一齿轮26和第二齿轮27,所述第一齿轮26与第三齿轮28相互啮合,所述第三齿轮28套设在第一活动杆29上,所述第二齿轮27与所述第四齿轮30相互啮合,所述第四齿轮30套设在第二活动杆31上,,所述连接杆24、所述第一活动杆29和所述第二活动杆31贯穿于固定块32,所述第一活动杆29远离所述第三齿轮28一端设有第一搅拌釜33,所述第二活动杆31远离第四齿轮30一端设有第二搅拌釜34,所述搅拌箱21底部设有出渣口35,所述出渣口35远离所述搅拌箱21一端设有集渣箱36,所述集渣箱36位于所述焚烧炉1内。

通过本发明的上述方案,通过在焚烧炉1内设置粉碎箱4,在粉碎箱4内设置若干个相互配合的粉碎盘5,当需要焚烧垃圾时,通过粉碎刀片8把垃圾粉碎成细小的片状,通过增大燃烧面积,使其充分燃烧,粉碎后的垃圾不断进入进料柱9,通过在进料柱9设置拔禾轮11,不断的把垃圾拔进搅拌箱21,通过在搅拌箱21内设置第一搅拌釜33和第二搅拌釜34对垃圾进行不断的搅拌燃烧,并在焚烧炉外设有气泵38,向焚烧炉1内提供足够的氧气,进一步使得垃圾能充分燃烧,达到了节能环保的效果。

在具体应用中,对于拔禾轮11来说,所述拔禾轮11一侧设有导向铁板,所述导向铁板位于所述进料柱9内,引导垃圾进入搅拌箱21;对于焚烧炉1来说,所述焚烧炉1一侧设有进气管37,所述进气管37远离所述焚烧炉1一端设有气泵38,给焚烧炉1内通入氧气,让垃圾充分燃烧;对于出渣口35来说,所述出渣口35内设有冷却隔板39,起到降温的作用;对于出渣口35来说,所述出渣口35设有阀门40,控制废渣的进出;对于第一搅拌釜33来说,所述第一搅拌釜33和所述第二搅拌釜34上均设有搅拌叶片41,起到加速搅拌的作用;对于焚烧炉1来说,所述焚烧炉1外壁设有陶瓷纤维保温层,起到保温的作用,使垃圾燃烧充分;对于出烟管2来说,所述出烟管2内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为可更换式过滤网,起到过滤的作用。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焚烧炉1内设置粉碎箱4,在粉碎箱4内设置若干个相互配合的粉碎盘5,当需要焚烧垃圾时,通过粉碎刀片8把垃圾粉碎成细小的片状,通过增大燃烧面积,使其充分燃烧,粉碎后的垃圾不断进入进料柱9,通过在进料柱9设置拔禾轮11,不断的把垃圾拔进搅拌箱21,通过在搅拌箱21内设置第一搅拌釜33和第二搅拌釜34对垃圾进行不断的搅拌燃烧,并在焚烧炉外设有气泵38,向焚烧炉1内提供足够的氧气,进一步使得垃圾能充分燃烧,达到了节能环保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