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渣逆流换热预加热锅炉软化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03479发布日期:2018-08-04 16:18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电锅炉技术,尤其是一种落渣逆流换热预加热锅炉软化水装置。



背景技术:

锅炉软化水的再生过程包括反洗、吸盐(再生)、慢冲洗(置换)、快冲洗等,如反洗是工作一段时间后的设备,会在树脂上部拦截很多由原水带来的污物,把这些污物除去后,离子交换树脂才能完全曝露出来,再生的效果才能得到保证。反洗过程就是水从树脂的底部洗入,从顶部流出,这样可以把顶部拦截下来的污物冲走。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吸盐时,盐水以较慢的速度流过树脂的再生效果比单纯用盐水浸泡树脂的效果好,所以软化水设备都是采用盐水慢速流过树脂的方法再生;在用盐水流过树脂以后,用原水以同样的流速慢慢将树脂中的盐全部冲洗干净的过程叫慢冲洗,由于这个冲洗过程中仍有大量的功能基团上的钙镁离子被钠离子交换;最后,为了将残留的盐彻底冲洗干净,要采用与实际工作接近的流速,用原水对树脂进行冲洗,这个过程的最后出水应为达标的软水。一般情况下,这些过程需要两个小时以上的工作时间。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是一项高效低污染清洁燃烧枝术,在电站锅炉、工业锅炉等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商业应用,并向几十万千瓦级规模的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发展。循环流化床锅炉由于燃料及脱硫剂的不断供给,燃料中的灰分及携带的杂质、矿物质等成分在炉膛内燃烧后形成的固体废弃物最终以飞灰和底渣的形式从锅炉排出。因此循环流化床锅炉一般通过在布风板上设置落渣管来实现底渣排放。由于落渣管具有较高的温度,这些热能又因为落渣管高度较短而少有企业进行处理,基本上是浪费掉。如果把这些热能用于锅炉软化水部位,来提高盐水、原水的温度将大大缩短软化水再生的整个过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低高度有足热的落渣管余热利用的问题,以用于提高锅炉软化水再生过程效率,从而提供一种落渣逆流换热预加热锅炉软化水。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落渣逆流换热预加热锅炉软化水装置,包括顶端与锅炉布风板相连、底端设有可开启密封装置的主落渣管,其特征是与所述主落渣管成一倾角设有松渣装置,在主落渣管外部设有软化水预热体,所述软化水预热体包括环形流道管,环形流道管的底端设有与锅炉软化水装置液体输入管连接的进水管,环形流道管的顶端设有与锅炉软化水装置液体输出管连接出水管。

前述的落渣逆流换热预加热锅炉软化水装置中,作为优选,所述软化水预热体的环形流道管由外管、内管以及位于外管、内管两端的法兰组成。

前述的落渣逆流换热预加热锅炉软化水装置中,作为优选,所述的松渣装置包括动力驱动器,动力驱动器驱动往复抽动杆,往复抽动杆穿过软化水预热体以及主落渣管。

前述的落渣逆流换热预加热锅炉软化水装置中,作为优选,所述环形流道管为圆形管结构,环形流道管包括外管和内管,外管和内管之间设有螺旋片。

前述的落渣逆流换热预加热锅炉软化水装置中,作为优选,所述的松渣装置和主落渣管形成的倾角小于等于30度。

前述的落渣逆流换热预加热锅炉软化水装置中,作为优选,所述环形流道管为方形管结构,环形流道管包括外管和内管,外管和内管之间设有错位式隔片。

前述的落渣逆流换热预加热锅炉软化水装置中,作为优选,所述的环形流道管上设有松渣装置的穿孔座,所述出水管上设有温度计。

前述的落渣逆流换热预加热锅炉软化水装置中,作为优选,所述位于外管、内管两端的法兰和设置在主落渣管上的法兰连接。

前述的落渣逆流换热预加热锅炉软化水装置中,作为优选,所述环形流道管外部设有保温层。

本技术方案针对因配风、燃料颗粒度和燃烧工况的时刻变化,过程中会造成局部结焦,而焦块由于排渣效应而常常在落渣口上部附近区域聚集而造成落渣管局部堵塞进而影响锅炉排渣、以及排渣落入主落渣管产生大量热能等问题,在主落渣管部位不仅设置了松渣装置,及时对可能堵塞的落渣口进行有效地捅松,且在捅松落渣时产生的最大热量进行循环水热交换,由主落渣管外部设有的软化水预热体完成,因换热高度有限以及不影响现有装置的主体结构,软化水预热体通过环形流道管来完成,下端进水,上端出水,并在环形流道管内设计螺旋片、错位式隔片获得最大的换热面积。本装置通过法兰结构进行安装和维护,不会影响主机任何结构,热交换率高,可根据软化水最佳温度进行随时调节控制换热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松渣装置、软化水预热体的设计,不仅避免了落渣口上部附近区域因聚集而造成落渣管局部堵塞等现象,而且在捅渣放渣时以及各时间段进行最大效果的热交换,装配维护方便,系统为我所利用的温度控制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错位式隔片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A向结构示意图。

图中:1.布风板,2.软化水预热体,21.外管,22.内管,23.螺旋片,24.穿孔座,25.错位式隔片,3.出水管,4.进水管,5.主落渣管,6.松渣装置,7.温度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本实施例一种落渣逆流换热预加热锅炉软化水装置,参见图1,以主落渣管5为换热主体,主落渣管5顶端与锅炉布风板1相连,主落渣管5最底端设有可开启密封装置。

在主落渣管5外部设置软化水预热体2,与主落渣管5成25度倾角并沿主落渣管5上部位置设有松渣装置6,松渣装置6包括动力驱动器,动力驱动器带动往复抽动杆,往复抽动杆穿过软化水预热体2以及主落渣管5。软化水预热体2包括环形流道管,环形流道管的外部设有保温层。环形流道管的底端设有与锅炉软化水装置液体输入管连接的进水管4,环形流道管的顶端设有与锅炉软化水装置液体输出管连接出水管3,使冷液从下端进入,热液从上端输出。

具体地说,软化水预热体2的环形流道管由外管21、内管22以及位于外管、内管两端的法兰组成。外管21、内管22两端的法兰和设置在主落渣管5上的法兰连接。内管22采用导热性较好的铜材制作,内管22和主落渣管5管壁紧贴制作时,环形流道管上预设有松渣装置6的穿孔座24。在出水管3上设有温度计7,温度计7部位设有传感器,传感器与控制室连接。

环形流道管实施例一:环形流道管为圆形管结构,环形流道管包括外管21和内管22,外管21和内管22之间为液体流道,在该流道中设有螺旋片23,如图2所示,螺旋片23由导热性良好的材料制成,从下向上旋转,形成一个螺旋形通道,使预加热液体得到最大热交换。

环形流道管实施例二:环形流道管为方形管结构,如图3、图4所示,环形流道管同样由外管和内管组成,外管和内管之间设有错位式隔片25,错位式隔片25由导热性良好的材料制成,液体从下而上以最长的距离经过环形流道管,以获得最大的换热效果。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的简单变换后的结构等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