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垃圾热解气化炉焚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7501发布日期:2018-10-23 16:29阅读:58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处理医疗垃圾的热解气化炉焚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升,为了优化医疗环境,各种一次性医疗设备开始涌现。随着这类产品的广泛使用,产生了大量的医疗垃圾。这些医疗垃通常包括感染性废弃物、传染性废弃物、医疗仪器废弃物、过期的药物性和化学性废弃物等,如果直接接触很有可能引发二次感染。因此在处理时需要经过高温焚烧等一系列操作,目的是焚烧废弃物的同时对烟气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分解,使烟气达到排放要求。

现有的医疗垃圾处理系统一般设备少、流程短,主要针对废弃物的完全焚烧,旨在让垃圾在焚烧炉内延长停留时间直至彻底焚烧化灰,再通过部分烟气净化装置处理尾气。这类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但处理效果一般,应对各种各样不同材质、用途的垃圾时,处理模式固化,直接焚烧,燃烧效率低,尾气处理不达标或仅达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设备齐全、流程完整、先热解后焚烧、垃圾处理完全、尾气排放洁净的高效医疗垃圾热解气化炉焚烧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医疗垃圾热解气化炉焚烧装置,包括投料系统、焚烧系统和尾气净化系统,其中:投料系统包括提升机、上料斗和轨道;提升机通过钢丝绳牵引上料斗,并与之轨道连接;轨道上设有密封罩;焚烧系统包括热解气化炉、喷燃炉和二燃室;热解气化炉与喷燃炉经由通气管道相连;喷燃炉设于二燃室一端,并与二燃室相通;尾气净化系统包括顺序连接的余热锅炉、急冷中和塔、布袋除尘器、喷淋吸收塔和烟囱;通过投料系统的轨道与焚烧系统的热解气化炉相连,以及焚烧系统的二燃室与尾气净化系统的余热锅炉相连,使装置所有设备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热解气化炉顶部设有吸风罩;在吸风罩一端设有加料门与轨道相通方便进料;同时,吸风罩罩壳与轨道上的密封罩相连,防止垃圾泄漏掉落;而吸风罩内设有鼓风机吸气,防止有害气体外泄;

进一步地,提升机设于吸风罩上部,通过钢丝绳牵引上料斗。

进一步地,上料斗底部设有滚轮与轨道连接;上料斗内设有电子眼观察料层。

进一步地,二燃室内设有导风系统,使可燃性气体在室内涡流燃烧延长滞留时间。

进一步地,在急冷中和塔和布袋除尘器之间串联了干式反应装置;干式反应装置包括定量螺旋输送器和与定量螺旋输送器相通的活性炭喷入装置和消石灰喷入装置。

进一步地,在布袋除尘器与喷淋吸收塔之间设有引风机。

进一步地,喷淋吸收塔设有多层填料室和喷淋室;这些填料室和喷淋室在喷淋吸收塔内交替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设备齐全、流程完备,系统全封闭,现场整洁、美观,操作人员不直接接触垃圾,安全无害;

(2)全自动模糊控制工艺,减少人工、操作简单方便;

(3)热解气化炉采用不足量的空气(缺氧气)将垃圾中的有机物热解成可燃气体,把不完全焚烧过程转变为气体完全燃烧过程,使固体颗粒物排放量降至最低;

(4)在二燃室内完成高温氧化过程,不会产生二次有害气体,同时由于焚烧过程完整,残灰为完全无污染物质,可直接填埋处理;

(5)所有入料门、出渣门、检修门均采用软密封,热解气化炉顶部设有吸风罩,以避免气体泄漏,炉体密封良好,保证了控氧热解的效果;

(6)热解气体自燃时,进入自燃过程,喷燃炉会自动停止,整个自燃过程达到90%以上,大大降低运行成本,达到垃圾热能的资源化利用,不仅排放烟气清洁无害化,排放的CO2总量也一并减少;

(7)完全分离及采用3T控制燃烧过程,废弃物不需分拣,各种成分不同的废弃物可同时进行稳定的焚烧过程,提高了作业效率、保证了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同时有机物去除率达到99.99%,还能够抑制二噁英等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大大降低了后续处理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中,1-提升机、2-上料斗、3-和轨道、4-热解气化炉、41-吸风罩、42-加料门、43-鼓风机、5-喷燃炉、6-二燃室、7-余热锅炉、8-急冷中和塔、9-干式反应装置、91-定量螺旋输送器、92-活性炭喷入装置、93-消石灰喷入装置、10-布袋除尘器、11-喷淋吸收塔、12-烟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垃圾热解气化炉焚烧装置,包括投料系统、焚烧系统和尾气净化系统,其中:投料系统包括提升机1、上料斗2和轨道3;焚烧系统包括热解气化炉4、喷燃炉5和二燃室6;尾气净化系统包括顺序连接的余热锅炉7、急冷中和塔8、布袋除尘器10、喷淋吸收塔11和烟囱12。通过投料系统的轨道3与焚烧系统的热解气化炉4相连,以及焚烧系统的二燃室6与尾气净化系统的余热锅炉7相连,使所有设备连接在一起,并采用全自动模糊控制工艺,通过中控系统操作整个装置。

为了避免操作人员直接接触医疗垃圾,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自动提升投料系统。其中,在上料斗2底部设有两组滚轮,通过滚轮,由提升机1利用钢丝绳牵引,上料斗2可以在轨道3上来回滑动取料、送料。而在上料斗2内设有电子眼,能够观察斗内的料层,保证料层高度合理的同时,取料、送料过程平稳不外泄。上料斗2一次可装2~3只周转箱的垃圾量,周转箱标准尺寸为600mm×500mm×400mm。滚动轨道3采用14号槽钢焊制,经久耐用、安全可靠。另外,提升机1沿轨道3设有密封罩,辅助加持轨道3运作的同时,能够拦截垃圾不泄漏。进料时,将垃圾倒入上料斗2中,通过电子眼观测至投满,停止进料,启动提升机1牵引钢丝绳,上料斗2沿着轨道3向上滑动,最终将垃圾投入热解气化炉4内进行焚烧。整个投料装置是密闭的,在投料过程中不会有垃圾外泄。

综上所述,轨道3与热解气化炉4相连,这样,上料斗2沿着轨道3向上滑动,最终能将垃圾投入热解气化炉4中。为了保证投料的稳定、整洁,在热解气化炉4顶部设有吸风罩41,保证了投料在炉顶进料口完成,还能防止垃圾倾倒时掉落在外。在吸风罩41一端设有加料门42,加料门42与轨道3相通,加料斗2就从加料门42处进入投料。提升机1就设于吸加料门42的上方,好顺势牵引加料斗2运动。同时,吸风罩41的罩壳与轨道3上的密封罩相连成一体,当设于吸风罩41内的鼓风机43吸气时,能够有效吸收在吸风罩41和密封罩中的有害气体,而鼓风机43收集的气体通过一次风机送入喷燃炉5中作为助燃空气。

垃圾投入热解气化炉4后,经点火控氧热解气化。由于热解气化炉4采用不足量的空气(缺氧气)将垃圾中的有机物热解成可燃气体,把不完全焚烧过程转变为气体完全燃烧过程,可使固体颗粒物排放量降至最低。最后,炉内残留的灰渣从炉体底部采用破渣装置自动落灰,再通过水封式刮板出渣机清除,而产生的可燃性气体则被导入喷燃炉5。由于喷燃炉5用作点火装置与二燃室6相通,焚烧后的可燃性气体就作为助燃空气喷然进二燃室6中,进行高温燃烧。在二燃室6中设置有先进的导风系统,其补氧均匀,加上足够的容积,可燃性气体在二燃室6内呈涡流燃烧,烟气停留时间大于2s,同时,燃烧炉中心温度大于1100℃,足够烟气完全燃烧。

在二燃室6中完全燃烧后的烟气顺着管道进入余热锅炉7,一方面回收热能用于工业生产,另一方面能够降低尾气温度,使烟气温度由1100℃降至500℃。

第一次冷却后的烟气再进入急冷中和塔8,通过水雾化急冷,在1s内使500℃烟气急冷至200℃,这一步可以防止二噁英的再生成。

两次冷却后的烟气进入串联在急冷中和塔和布袋除尘器之间的干式反应装置9。干式反应装置9包括定量螺旋输送器91和与定量螺旋输送器91相通的活性炭喷入装置92和消石灰喷入装置93。烟气从管道进入定量螺旋输送器91,与此同时,石灰粉和活性炭粉由性炭喷入装置92和消石灰喷入装置93喷入定量螺旋输送器91中,气固相遇,经过定量螺旋输送器91喉部时,由于截面积缩小,烟气速度增加,产生高度紊流及气、固的混合,使得烟气中的酸性气体与石灰粉和活性炭充分接触、发生反应,从而去除酸性气体,达到进一步脱酸。

脱酸后的烟气进入布袋除尘器10,未反应完全的活性炭和消石灰粉末就会被吸附在滤袋表面,截留下来的粉末还能继续与经过的烟气中的有害物质和与残留的酸性气体进行反应。布袋除尘器10的滤袋由耐高温、耐腐蚀的玻纤混纺、表面聚四氟腹膜材质制成,粉尘去除率达到99.999%。

除尘后的烟气经由设于布袋除尘器10与喷淋吸收塔11之间的引风机13加压后打入喷淋吸收塔11,喷淋吸收塔11内设有多层交替设置的填料室和喷淋室。填料层与喷淋室内喷嘴喷射出的15%的NaOH溶液充分混合,烟气进入塔内,通过稀碱液多级喷淋的方式深度吸收和除去其中的酸性有害物质,使吸收剂与酸性气态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无机盐等稳定性物质。

最终,无毒、无烟、无害、无臭的完全燃烧气体,通过烟囱12排入大气层,而产生的灰渣及飞灰经过人工筛分固化后转移填埋。

本实用新型设备齐全、流程完备,系统全封闭,现场整洁、美观,操作人员不直接接触垃圾,安全无害。同时本实用新型采用全自动模糊控制工艺,减少人工,操作简单方便,垃圾焚烧完全,排放的烟气经层层处理后完全无毒、无烟、无害、无臭,满足排放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