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壁炉排烟的活动烟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5054发布日期:2018-11-07 22:09阅读:2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壁炉排烟的活动烟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壁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壁炉排烟的活动烟道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真火壁炉在使用燃料刚开始燃烧时会因为不完全燃烧而产生大量的烟尘,此时需要及时排出烟尘,而燃料燃烧一段时间后烟尘减小,从而此时反而需要避免排出过多烟气带走大量热量,节省使用成本。而目前人们在对于上述过程进行操作时,通常会直接调整烟囱的口径进而调整排烟速度,采用这种方法调节时,烟囱调节装置容易粘附上烟尘,从而使烟囱调节难以使用,造成使用者的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快速排烟同时能够操作简便的用于壁炉排烟的活动烟道系统。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壁炉排烟的活动烟道系统,包括固定设置在燃烧室内的烟道隔板,所述烟道隔板和燃烧室顶板壁炉门之间均具有间隙,所述烟道隔板上具有开口,所述开口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风门,所述风门上方设有烟囱,烟囱口与所述风门正对;所述风门开启时,烟尘竖直向上通过所述烟囱排出;所述风门关闭时,烟尘通过所述烟道隔板和所述壁炉门、所述燃烧室顶板之间的间隙进入烟囱内排出。

优选地,所述风门中部上固定设有平行于壁炉门的转动轴,所述烟道隔板上设有用于放置转动轴的固定槽,所述转动轴能够在固定槽内转动,所述转动轴将风门分为在烟道隔板上方转动的上风门和在烟道隔板下方转动的下风门。

优选地,所述上风门上设有能够控制风门转动的控制装置,所述下风门上固定设有重块,所述下风门能够在重块的重力作用下向着燃烧室转动,使风门开启,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克服所述重块的重力,使风门关闭。

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穿过所述燃烧室顶板的支杆,所述支杆的上端面与转动杆连接,所述支杆的下端面与固定座连接,所述固定座和所述转动杆能够以所述支杆的轴向相互反向转动,所述上风门上设有向所述固定座方向延伸的挡块,所述固定座和所述挡块能够抵靠;所述转动杆和所述固定座能够相互反向转动,进而使固定座和挡块抵靠或者分离,通过所述固定座推动所述挡块的推力与所述重块的重力的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所述风门关闭或开启。

优选地,所述转动杆包括两节连接的能够相对小幅度转动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与支杆连接,第二连接杆在远离第一连接杆的端部固定设有压杆。

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在所述燃烧室顶板靠近壁炉门的一侧的平行于壁炉门设置的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上设有多个和转动杆相匹配的定位槽,并且根据定位槽距离转动杆的距离调整所述风门的开合。

优选地,所述控制面板靠近转动杆的一端远离壁炉门,远离转动杆的一端靠近壁炉门。

优选地,所述烟道隔板在与所述烟囱相对的一面设有向着所述烟囱方向延伸的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烟尘排出的路径上,并且所述隔板围绕在部分所述烟囱的外侧,所述隔板和所述燃烧室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烟道隔板沿着所述烟囱和所述燃烧室顶板方向延伸,并且靠近所述壁炉门的一端端面向着所述燃烧室的方向弯折并向着所述下风门方向倾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调整烟气流向来调整排烟速度,排烟效率快,通过控制装置的设置可以直接通过开关壁炉门即可完成风门调整,做到点火时快速排烟,方便点火,稳定后,让带有热量的烟在烟道中行进时释放热量,提升壁炉的效率,操作简单,无需另外工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活动烟道系统的风门关闭时壁炉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活动烟道系统的风门打开时壁炉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活动烟道系统的风门关闭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活动烟道系统的风门打开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壁炉排烟的活动烟道系统设置在壁炉内,并且与壁炉的燃烧室5连通,本活动烟道通过调整烟尘的流通方向从而调整烟尘的排出速度,操作更为方便,烟尘排出速率也更为迅速。

本活动烟道包括固定设置在燃烧室5内的烟道隔板1,烟道隔板1与燃烧室5内壁的周向连接,并且烟道隔板1和壁炉门7之间具有间距,烟道隔板1和燃烧室顶板51之间具有间隙,因此烟尘能够穿过这些间隙被烟囱6排出。烟道隔板1上具有开口,开口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风门2,风门2中部固定设有平行于壁炉门7的转动轴23,烟道隔板1上设有用于放置转动轴23的固定槽13,转动轴23能够在固定槽13内转动不脱落,转动轴23转动时带动风门2转动,并且因为转动轴23固定在风门2中部,风门2位于转动轴23的两侧转动方向相反,因此根据转动方向不同,风门2分为在烟道隔板1上方转动的上风门21和在烟道隔板1下方转动的下风门22。上风门21上设有能够控制风门2转动的控制装置3,下风门22上固定设有重块4,下风门22上方设有烟囱6,烟囱口与下风门22正对。

如图2所示,当需要排烟时,将控制装置3处于打开状态,下风门22能够在重块4的重力作用下向着燃烧室5转动,风门2打开,燃料产生的烟尘能够直接竖直向上通过烟囱6排出,即烟尘如图2中的B路径所示移动。因为烟尘直接竖直向上排出,烟尘经过的路径缩短,并且下风门22打开,烟囱口与燃烧室5直接连通,排烟速度加快。

如图1所示,当关闭排烟时,将控制装置3处于工作状态,控制装置3推动上风门21向着燃烧室5转动,下风门22即向着远离燃烧室5的方向转动,风门2将烟道隔板1的开口封住,烟尘无法直接通过下风门22进入烟囱6,从而烟尘会通过烟道隔板1和壁炉门7之间的间隙进入烟道隔板1和燃烧室顶板51之间的间隙,进而通过烟囱6排出,即烟尘如图1中的A路径所示进行移动。烟尘通过A路径所示的弯曲移动,其烟尘排出速率慢,从而避免热量过多带出,提高燃烧时长。

烟道隔板1沿着烟囱6和燃烧室顶板51方向延伸,并且靠近壁炉门7的一端端面向着燃烧室5的方向弯折并向着下风门22方向倾斜。烟道隔板1如此设置能够使烟尘沿着图1所示的A路径通过烟囱6排出,增加了烟尘在壁炉内运行的时间,减缓烟尘的排出速率,提高壁炉的热效率。

为了进一步减慢烟尘的排出速率,烟道隔板1在与烟囱6相对的一面设有向着烟囱6方向延伸的隔板8,该隔板8设置在烟尘排出的路径上,即设置在A路径上,并且隔板8围绕在部分烟囱6的外侧,隔板8和燃烧室5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从而使烟尘能够排出,不会被隔板完全隔离。隔板8能够增加烟尘在壁炉内的运行时间,进一步提高壁炉的热效率。优选地,隔板8设置在下风门22上,使隔板8能够和下风门22一起转动。

控制装置3通过控制上风门21转动进而控制风门2的关闭和开启。控制装置3包括穿过燃烧室顶板51的支杆32,支杆32的上端面与转动杆33连接,支杆32的下端面与固定座31连接,固定座31和转动杆33能够以支杆32的轴向相互反向转动,固定座31与烟道隔板1之间具有间隙,上风门21上设有向着固定座31方向延伸的挡块311,挡块311的高度大于固定座31和烟道隔板1之间的间隙,从而固定座31和挡块311能够抵靠。转动杆33包括两节连接的能够相对小幅度转动的第一连接杆331和第二连接杆332,第一连接杆331与支杆32连接,第二连接杆332在远离第一连接杆331的端部固定设有压杆34。控制装置3还包括在燃烧室顶板51靠近壁炉门7的一侧的平行于壁炉门7设置的控制面板35,控制面板35上设有三个和压杆34相匹配的定位槽351,并且根据定位槽351距离第一连接杆331和第二连接杆332的连接点333(下述连接点333)的距离由短至长分别为自动档槽,常关档槽和常开档槽,压杆34能够放置在这三个定位槽351。优选地,控制面板35靠近连接点333的一端远离壁炉门7,远离连接点333的一端靠近壁炉门7,控制面板35上由近连接点333向远连接点333依次设有三个定位槽351,从而使三个定位槽351端位置相互靠近,便于操作的同时还能够节省材料。

当压杆34位于常开档槽时,常开档槽距离连接点333最远,压杆34带动第二连接杆332向着壁炉门7方向转动,进而使第一连接杆331同向转动,固定座31向着远离壁炉门7的方向转动,固定座31远离档块,对挡块311的作用力消失,下风门22上的重块4在重力作用自然垂下,风门2打开,烟囱6和燃烧室5连通。

当压杆34位于常关档槽时,常关档槽距离连接点333的长度缩短,转动杆33向着远离壁炉门7的方向移动,固定座31向着靠近壁炉门7的方向转动,固定座31靠近并抵靠至档块,固定块逐渐推动挡块311,并且随着逐渐推动压杆34向远离壁炉门7的方向移动直至固定座31的推力逐渐克服下风门22上的重块4的重力,风门2闭合。压杆34在周向设有沿其径向突出的凸环341,避免压杆34在重块4的作用下,风门2开启,挡块311推动固定座31向远离壁炉门7方向移动,转动杆33带动压杆34向壁炉门7方向移动。

当压杆34位于自动档槽时,自动档槽距离连接点333的长度最短,压杆34能够自动档槽移动,为了避免凸环341对压杆34移动造成阻挡,凸环341沿其轴向向着远离壁炉门7的方向延伸,使压杆34移动时凸环341始终与自动档槽接触。当壁炉门7关闭时,壁炉门7推动压杆34和转动杆33向着远离壁炉门7的方向移动,随即固定座31向着靠近壁炉门7的方向转动与挡块311抵靠直至风门2关闭,压杆34停止移动。当壁炉门7打开时,下风门22的重块4重力带动上风门21向着远离壁炉门7的方向转动,挡块311推动固定座31向着远离壁炉门7的方向转动,转动杆33和压杆34向着靠近壁炉门7的方向移动,因壁炉门7对压杆34无作用力,压杆34前伸,风门2打开。采用该自动档槽进行控制,壁炉能够直接通过开启壁炉门7调节排烟方式,无需使用其他工具,方便卫生。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