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筒式烟囱止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1016发布日期:2019-01-08 22:11阅读:13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套筒式烟囱止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烟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套筒式烟囱止晃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响应国家环保倡导,火电厂烟囱防腐蚀防渗漏改造项目逐步增多。对于套筒式烟囱防腐防渗改造项目,一般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拆除原有砖砌体排烟内筒体系,重新建造钢内筒排烟体系予以置换。新建的钢内筒为自立式结构,与钢筋混凝土外筒分开布置,隔离了烟气、凝结酸液与钢筋混凝土外筒的接触,消除了对外筒的腐蚀,从而实现防腐蚀防渗漏的目的。钢内筒高度较高,为防止其晃动过大,需安装止晃装置予以约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减少钢内筒受力变形、延长钢内筒使用寿命的一种套筒式烟囱止晃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套筒式烟囱止晃装置,包括固定在钢内筒外部的止晃圈,止晃圈上固定有至少三个导杆,导杆与外筒内壁相对的端部安装有减震垫,减震垫与外筒内壁不接触。

所述止晃圈上固定有至少三根导杆。

所述钢内筒上固定至少一层止晃圈。

所述止晃圈包括固定安装在钢内筒外壁上的环形平板和固定在环形平板外部的圆形侧板,导杆固定在圆形侧板上。

所述外筒与减震垫相对的内壁上固定有垫板,垫板与减震垫不接触。

所述垫板通过植筋或者螺栓或者锚栓与外筒固定连接。

所述垫板为平板。

所述垫板为槽钢,或者为两个相邻固定的角钢,所述垫板与导杆不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钢内筒晃动时产生的作用力分散到止晃圈上,增大了受力面积,减轻了对筒体本身的影响。(2)设置减震垫缓冲了钢内筒晃动产生的作用力,减轻了对筒体本身的影响。(3)止晃结构中预留一定的距离,钢内筒发生热胀或轻微晃动时,止晃装置不起约束作用,避免了钢内筒筒体处于长期的受力形变状态而遭受破坏,同时也避免了钢筋混凝土外筒发生少许形变或轻微晃动产生作用力通过止晃点传递到钢内筒筒体上而对钢内筒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其中,1-钢内筒;2-止晃圈;3-导杆;4-减震垫;5-垫板;6-植筋;7-外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的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烟囱使用的套筒式烟囱止晃装置,能够减少钢内筒的受力变形,延长钢内筒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包括止晃圈2和止晃点,其中止晃圈2固定在钢内筒1外壁上,止晃点包括固定在止晃圈2上的导杆3,该导杆每圈至少设置三个,导杆3与钢筋混凝土外筒7内壁相对的端部安装有减震垫4,减震垫4与外筒7内壁不接触,即止晃结构设计时,减震垫4与外筒7之间预留有一定的距离,使得止晃结构并非一直处于横向约束受力状态,而是允许钢内筒1发生热胀或轻微晃动,避免因钢内筒1发生热胀或轻微晃动、钢筋混凝土外筒7发生少许形变或轻微晃动产生作用力而对钢内筒造成影响。

止晃圈是由环形平板和圆形侧板构成的环形箱体结构。具体如图1所示,止晃圈2包括固定安装在钢内筒1外壁上的环形平板和固定在环形平板外部的圆形侧板,导杆3固定在圆形侧板上。环形平板至少包括两层,如图1中所示的设计为四层。每层均围绕钢内筒外壁一周,增大了接触(受力)面积,另外,至少两层的设计形成对称布置,可以将钢内筒1晃动产生的作用力均匀分散,避免受力集中。环形平板与钢内筒1、环形平板与圆形侧板之间的连接以及各板自身的拼接全部采用坡口焊接,构成一个密闭的整体的箱体结构,有效的保证了结构强度。

止晃点还包括设置在外筒7上的垫板5,垫板5与减震垫4相对且不接触。垫板5可通过植筋固定在外筒7的内壁上。

垫板5可以选择为一个现有的硬材质的平板,例如普通钢板或者不锈钢板等,固定方式可选择通过植筋或者螺栓或者锚栓等现有的固定方式固定在外筒的内壁上,减少晃动过程中对钢筋混凝土外筒7内壁的损坏。

垫板5也可为槽钢,或者为两个相邻固定的角钢。垫板5的正面与导杆3不接触,且具有经过预先计算的距离,使得在钢内筒1发生竖向形变时,导杆3也不与垫板5的侧面接触,即不会对竖向的自由度产生约束。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安装完毕后,导杆3能够传递钢内筒晃动产生的作用力,减震垫4则能够缓冲钢内筒晃动产生的作用力,以达到减震效果,垫板5承受导杆3传递的作用力,并对导杆3进行导向,使得在钢内筒晃动时,导杆3只会撞击在垫板5上,不会直接撞击在外筒内壁上,对外筒进行保护。植筋6则牢牢的将垫板5固定在钢筋混凝土外筒7内壁上。

根据烟囱直径,通常每层止晃装置设计3~8个止晃点,沿烟囱圆周对称均匀布置。而根据烟囱高度,可对每个烟囱设计多层止晃装置,一般单根烟囱至少安装一层,作为一种更优的实施方式,每根烟囱可安装3层;每层止晃装置都包含一个止晃圈和3~8个导杆,导杆数量根据烟囱直径设计,至少3个,沿止晃圈圆周对称均布安装;每根导杆相对的外筒7内壁上均设置垫板5。

当钢内筒1晃动时,与其固定一体的止晃圈2将受力,止晃圈2分散了作用力,增大了受力面积,减少了对钢内筒1的反作用力,并且止晃结构中设计的减震垫4可有效缓冲钢内筒1晃动产生的作用力,可将钢内筒1受力变形降到最小。

为了实现止晃装置不约束钢内筒1竖向变形的目的,止晃圈2与钢内筒1之间采用焊接固定成为一体,当钢内筒1筒体产生竖向的形变时,止晃圈2与钢内筒筒体同步发生位移,消除了对止晃点竖向的作用力,即消除了对钢内筒反作用力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一、由于在钢内筒筒体上安装了止晃圈,钢内筒晃动时产生的作用力分散到止晃圈上,增大了受力面积,减轻了对筒体本身的影响。二、止晃装置中设计了减震垫,缓冲了钢内筒晃动产生的作用力,减轻了对筒体本身的影响。三、止晃结构中预留一定的距离,钢内筒发生热胀或轻微晃动时,止晃装置不起约束作用,避免了钢内筒筒体处于长期的受力形变状态而遭受破坏,同时也避免了钢筋混凝土外筒发生少许形变或轻微晃动产生作用力通过止晃点传递到钢内筒筒体上而对钢内筒造成损伤。四、由于止晃圈与钢内筒焊接固定而成为一体,当钢内筒筒体产生竖向的形变时,止晃圈与筒体同步发生位移,消除了对止晃点竖向的作用力,即消除了对钢内筒反作用力的影响。

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仅对钢内筒起横向约束作用、对其竖向不加约束的效果,可以减少钢内筒受力变形,对延长钢内筒烟囱使用寿命具有积极的意义。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