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油联动一体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32156发布日期:2019-08-27 19:46阅读:519来源:国知局
风油联动一体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炉的配件,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燃烧炉启闭和流量调节的风油联动一体阀。



背景技术:

现有的压缩式燃烧炉通常通过第一控制阀将空气鼓入炉芯内,并且通过第二控制阀将液体燃料导入炉芯内,最后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液体燃料雾化,通过点火器点燃燃料,在压缩空气的推动下,火焰快速推出,供以加热使用。上述燃烧炉中风(即压缩空气)、油(即液体燃料)分别控制,当调节压缩空气流量或者调节液体燃料流量时,需要进一步地相应调节液体燃料流量或者压缩空气流量,以使气、油比例维持在正常燃烧的范围内。

上述燃烧炉操作麻烦,需要调整火焰大小时,一般需要分别调整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甚至,在关闭燃烧炉时,经常存在关气忘关油或者关油忘关气的情况,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同步启闭进气端和进油端,以及同步调节进气流量和进油流量,并且操作快速,安全的风油联动一体阀。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风油联动一体阀,包括阀主体,所述阀主体上设有进气端和进油端,出气端和出油端,以及控气端和控油端,所述进气端与所述出气端相连通,二者之间形成有气通道,所述进油端与所述出油端相连通,二者之间形成有油通道;所述控气端与所述出气端相连通,二者之间形成有第一轴通孔,所述第一轴通孔与所述气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一轴通孔装配有受力后发生轴向移动以调整自身相对所述气通道的位置进而控制所述进气端与所述出气端连通与否的控气阀杆,所述控油端具有第二轴通孔,所述第二轴通孔与所述油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轴通孔装配有受力后发生轴向移动以调整自身相对所述油通道的位置进而控制所述进油端与所述出油端连通与否的控油阀杆;

所述控气阀杆的首段位于所述控气端外,所述控油阀杆的首段位于所述控油端外;所述控气阀杆的首段装配有第一齿轮,所述控油阀杆的首段装配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传动连接,所述控气阀杆或所述控油阀杆的首段还设有控制相应阀杆转动以轴向移动的操作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部件为手轮。

进一步地,所述控气端与所述出气端相对设置,并且位于同一中轴线上,所述进气端与所述出气端相垂直设置;所述控油端与所述出油端相对设置,并且位于同一中轴线上,所述进油端与所述出油端相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端、进油端、出气端、出油端、控气端和控油端分别为设有外螺纹的管接头。

进一步地,所述控气阀杆包括所述首段和安装于所述第一轴通孔内的阀杆主体,所述阀杆主体包括一体成型依次连接的密封段、导向段和阻塞段,所述导向段设有形成一定导程的外螺纹,所述第一轴通孔的孔壁与该外螺纹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内螺纹,所述密封段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轴通孔的孔壁之间设有若干个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密封段上,所述阻塞段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第一轴通孔的孔壁的相应位置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所述控油阀杆的结构与所述控气阀杆的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齿轮与装配于所述第一轴通孔的阀杆主体的首段相紧配,所述第二齿轮与装配于所述第二轴通孔的阀杆主体的首段相紧配。

进一步地,所述控气端和控油端分别设有带有盖端穿孔的盖型螺母,所述控气阀杆和所述控油阀杆的首段分别凸设有支撑环,该支撑环的外径大于设于所述盖端穿孔的直径,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分别相应抵靠于所述支撑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一种风油联动一体阀,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操作部件受力后可带动控气阀杆或者控油阀杆转动,进而带动安装于控气阀杆上的第一齿轮转动或者安装于控油阀杆上的第二齿轮转动,进一步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通过啮合传动实现同步转动,同时带动控气阀杆和控油阀杆也同步发生轴向移动,这样,进气端和进油端可实现同步启闭,进气流量和进油流量可实现同步调节。因此,本实用新型操作快速、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

阀主体-01; 进气端-02;

进油端-03; 出气端-04;

出油端-05; 控气端-06;

控油端-07; 控气阀杆-08;

第一齿轮-09; 第二齿轮-10;

手轮-11; 盖型螺母-12;

密封圈-13; 第一支撑环-14;

第二支撑环-15; 盖端穿孔-1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一种风油联动一体阀,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阀主体01,阀主体01上设有进气端02和进油端03,出气端04和出油端05,以及控气端06和控油端07。进气端02、进油端03、出气端04、出油端05、控气端06和控油端07分别为设有外螺纹的管接头。优选地,各管接头分别与阀主体01一体加工成型。本实施例中,阀主体01呈长条体条块状,出油端05和出气端04沿阀主体01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控气端06与出气端04相对设置,并且位于同一中轴线上,进气端02与出气端04相垂直设置,即二者的中轴线相垂直。控油端07与出油端05相对设置,并且位于同一中轴线上,进油端03 与出油端05相垂直设置,即二者的中轴线相垂直。

进气端02与出气端04相连通,二者之间形成有气通道,具体地,气通道由进气端02的管通孔延伸经由阀主体01内部进一步延伸至与出气端04的管通孔相连通而形成。进油端03与出油端05相连通,二者之间形成有油通道。具体地,油通道由进油端03的管通孔延伸经由阀主体01内部进一步延伸至与出油端05的管通孔相连通而形成。进气端02用于连接进气管,进油端03用于连接出油管,出气端 04用于连接出气管,出油端05用于连接出油管。进气管的输出端和进油管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三通阀体(炉芯中的一种配件)的输入接口,三通阀体的输出接口用于输出雾化后的液体燃料以进行燃烧。

控气端06与出气端04相连通,二者之间形成有第一轴通孔,具体地,第一轴通孔由控气端06的管通孔延伸经由阀主体01的内部进一步延伸至与所述气通道相连通而形成。因此,控气端06同时与进气端02相连通。所述第一轴通孔装配有控气阀杆08,控气阀杆08 受力后可发生轴向移动以调整自身相对所述气通道的位置进而控制进气端02与出气端04相连通与否,或者调整控气阀杆08活动至位于气通道内的部分对气通道的阻塞情况以调节出气流量。控油端07 与出油端05相连通,二者之间形成有第二轴通孔,具体地,第二轴通孔由控油端07的管通孔延伸经由阀主体01的内部进一步延伸至与所述油通道相连通而形成。因此,控油端07同时与进油端03相连通。所述第二轴通孔装配有控油阀杆,该控油阀杆受力后可发生轴向移动以调整自身相对所述油通道的位置进而控制所述进油端与所述出油端连通与,或者调整控油阀杆活动至位于油通道内的部分对油通道的阻塞情况以调节出油流量。

控气阀杆08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轴通孔内的阀杆主体和位于控气端06外的首段。该阀杆主体包括密封段、导向段和阻塞段。首段、密封段、导向段和阻塞段一体成型依次连接。阻塞段位于阀杆主体的尾段位置。导向段设有形成一定导程的外螺纹,所述第一轴通孔的孔壁与该外螺纹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内螺纹,阀杆主体与阀主体01之间螺纹连接,这样,防止阀杆主体在轴向移动时发生偏心移动,并且阀杆主体得以耐受气压或液压冲击。所述密封段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轴通孔的孔壁之间设有若干个密封圈13。密封圈13优选为2-3个。各密封圈13分别套设于所述密封段上。本实施例中,密封段沿其阀杆主体的径向方向向外凸出延伸形成第一支撑环14。第一支撑环14隔设于密封圈13之间。阻塞段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第一轴通孔的孔壁的相应位置的形状和大小刚好匹配,二者的间隙不宜过大,防止压缩空气对控气阀杆08造成较大的冲击。阻塞段的形状优选为尖锥状。控油阀杆的阀杆主体的结构与控气阀杆08的阀杆主体的结构相同,在此不予累述。所述控油阀杆的首段位于控油端07外。控气阀杆08 的首段装配有第一齿轮09,控油阀杆的首段装配有第二齿轮10,第一齿轮09与第二齿轮10相啮合传动连接。第一齿轮09与装配于所述第一轴通孔的阀杆主体的首段相紧配,所述第二齿轮与装配于所述第二轴通孔的阀杆主体的首段相紧配。

控气端06和控油端07分别通过螺纹连接锁固有带有盖端穿孔 16的盖型螺母12,所述首段沿其阀杆主体的径向方向向外凸出延伸形成有第二支撑环15,第二支撑环15的外径大于设于盖端穿孔16 的直径。所述阀杆主体穿设于所述第一轴通孔或者所述第二轴通孔内。本实施例中,密封圈13或第一支撑环14可受盖端穿孔16的周侧壁的止挡,因此,盖型螺母12具有限位作用,可防止阀杆主体过度松退。第二支撑环15隔设于第一齿轮09与盖型螺母12之间。此外,第一齿轮09或者第二齿轮10分别抵靠于第二支撑环15上,这样,第二支撑环15可限制齿轮的安装位置,进一步防止齿轮发生轴向窜动而移位等。

控气阀杆08的首段还设有控制相应阀杆转动的操作部件。操作部件优选为手轮11。手轮11锁固于控气阀杆08的首段,第一齿轮 09位于手轮11与控气端06之间。手轮11用于带动控气阀杆08发生转动,进一步使控气阀杆08和控油阀杆同步发生轴向移动,进而同步启闭进气端02和进油端03,以及同步调节进气流量和进油流量。操作快速,安全。需要说明的是,手轮11的安装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如安装于控油阀杆的首段。

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