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厂锅炉内壁清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44931发布日期:2019-08-03 16:37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供热厂锅炉内壁清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锅炉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供热厂锅炉内壁清灰装置。



背景技术:

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燃料燃烧后释放的热能传递给容器内的水,使水达到所需要的温度或一定压力蒸汽,水进入锅炉以后,在汽水系统中锅炉受热面将吸收的热量传递给水,使水加热成一定温度和压力的热水或生成蒸汽,被引出应用。在燃烧设备部分,燃料燃烧不断放出热量,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热的传播,将热量传递给锅炉受热面,而本身温度逐渐降低,最后由烟囱排出。锅炉作为热源厂内的重要设备之一,为在整个供暖季节的平稳向居民集中供热供暖,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经过一个供暖季的运行,锅炉设备进入疲惫期,长时间使用后,锅炉内壁上会堆积很多炉灰,由于炉灰内含有水泥成分,时间长了炉灰受潮容易与水发生反应产生板结,为提高锅炉的传热效率,并保证供暖季锅炉的正常运行,工人需要在非供暖季对锅炉进行清灰作业,清灰作业通常需要工人在停炉后温度降低到五六十度时,趁热进入锅炉内对炉灰进行清理。由于锅炉内壁高达十几米,通常需要沿锅炉内壁搭建很高的作业脚手架,人工进行长时间的高空清灰作业,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非常危险,再加上内部温度较高,尘土飞扬,工作环境异常恶劣,这都给工人的清灰工作带来很多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供热厂锅炉内壁清灰装置,以自动对锅炉的内壁进行清灰,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供热厂锅炉内壁清灰装置,包括清扫机构和提升机构;提升机构又包括导轨,导轨安装在锅炉内壁的顶部,所述导轨一端的上方安装有定滑轮,所述导轨内滚动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连接有两个滚轮,所述支架通过两个滚轮与导轨滚动连接,所述支架上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上端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绕过定滑轮后连接有牵引机构,所述牵引机构位于锅炉底部,所述支架下端安装有电葫芦,所述电葫芦上连接有挂钩,所述挂钩通过吊绳与清扫机构连接;

清扫机构又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开口朝向锅炉内壁,所述壳体内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刷杆,所述刷杆连接有电机,所述刷杆位于壳体内部的上端,所述刷杆表面设有刷毛,所述壳体内安装有吸气筒,所述吸气筒位于刷杆下方,所述吸气筒上朝向锅炉内壁的一侧设有吸气口,所述壳体内安装有吸尘器,所述吸尘器的吸尘口与吸气筒连通,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吸尘器的排气口连通,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安装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上连接有支撑轮。

进一步限定,所述壳体开口的下端和左右两端均连接有胶条。胶条能够对壳体下部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增强吸气筒的吸灰效果。

进一步限定,所述刷毛沿着刷杆表面呈螺旋状分布。这样不仅降低刷毛用量,同时保证刷毛的清扫效果。

进一步限定,所述牵引机构为绞车或者手动绞线盘。绞车具有方便控制、操作省力的优点,手动绞线盘结构简单,方便安装。

进一步限定,所述出气口设置在背向锅炉内壁一侧的壳体的侧壁上。气体从出气口排出,壳体受到气流的反作用力使壳体靠紧锅炉内壁,防止壳体与锅炉内壁距离太大而无法达到清灰的目的。

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撑脚为可伸缩结构。这样通过调节支撑脚的长度,即可调节壳体与锅炉内壁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

进一步限定,所述导轨呈倾斜状态,且靠近定滑轮的一端高于远离定滑轮的一端。倾斜状态使得清灰完成后,提升机构自动回到初始位置,方便进行第二次清灰。

进一步限定,所述清扫机构和提升机构之间还安装有升降台,所述吊绳连接在挂钩与升降台之间,所述清扫机构安装在升降台底部。升降台便于工人站在其中,方便工人对锅炉内壁的清灰情况进行检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由于常态下导轨倾斜安装在锅炉内壁的顶部,在导轨较高一端的上方安装了定滑轮,使用时工人通过伸缩梯或者焊接在锅炉内壁上的登高梯登高,或者通过设置在导轨下方的人孔从锅炉外部进入到导轨下方的位置,然后将提升机构的支架和电葫芦安装在导轨内,并将清扫机构连接到电葫芦吊绳的挂钩上,最后将拉绳连接在竖杆与牵引机构之间,并使拉绳中部绕过定滑轮。工作时,清扫机构和提升机构首先位于远离定滑轮的一端,电葫芦带动清扫机构从下往上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电机带动刷杆和刷毛转动,刷毛将锅炉内壁上的炉灰扫落,炉灰向下掉落在壳体底部,被吸气筒吸起,炉灰通过吸气口和吸气筒后进入吸尘器内,达到清扫炉灰的目的。当清扫机构到达最高点后,牵引机构通过拉绳带动提升机构和清扫机构在导轨内运动适当距离,牵引机构暂停工作,电葫芦带动清扫机构向下运动到最低点,然后重复上述步骤,逐渐对整个锅炉内壁进行清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清扫机构和提升机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清扫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清扫机构和提升机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清扫机构1、壳体11、轴承12、刷杆13、刷毛14、吸气筒15、吸气口16、吸尘器17、出气口18、支撑脚19、支撑轮110、提升机构2、导轨21、定滑轮22、支架23、滚轮24、竖杆25、拉绳26、牵引机构27、电葫芦28、挂钩29、吊绳210、升降台3、锅炉内壁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到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供热厂锅炉内壁清灰装置,包括清扫机构1和提升机构2,提升机构2用于带动清扫机构1沿着锅炉内壁4运动,从而对锅炉内壁4进行清灰。清灰时,可以在锅炉的几个内壁上均安装清扫机构1和提升机构2,几个内壁的清灰工作同时进行,以提高工作效率;当然也可以将锅炉内壁上的导轨连通并平滑过渡,通过一组清扫机构1和提升机构2依次来进行清灰,这样能够减少清灰设备的投入,节约成本,具体采用哪种方式,根据实际需要清理的面积以及锅炉内部空间情况而定。

提升机构2又包括导轨21,安装时,将导轨21安装在锅炉内壁4的顶部,并在导轨21一端的上方安装定滑轮22,本实施例中,定滑轮22的安装位置如图1所示,安装在导轨21右端的上方,导轨21内滚动连接有支架23,支架23上连接有至少两个滚轮24,滚轮24卡接在导轨21中,多个滚轮24使得受力更加均衡,方便支架23运动,此外滚轮24两侧也可以加装软质橡胶做的清灰铲,以便避免滚轮24被导轨21中灰卡住,清灰铲直接固定在支架23上即可。

支架23上连接有竖杆25,竖杆25上端连接有拉绳26,拉绳26的另一端连接牵引机构27,牵引机构27位于锅炉底部,这样方便工人操作牵引机构27。牵引机构27为通过螺栓固定到锅炉底部的绞车或者手动绞线盘。绞车具有方便控制、操作省力的优点,而手动绞线盘结构简单,方便安装,所以具体采用哪种结构,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支架23下端安装有电葫芦28,电葫芦28上连接有挂钩29,挂钩29通过吊绳210与清扫机构1连接。

工作时,清扫机构1和提升机构2首先位于定滑轮22的左端,并且清扫机构1位于锅炉的底部。启动电葫芦28,电葫芦28带动清扫机构1从下往上运动,当清扫机构1到达最上端时,电葫芦28暂停工作,完成锅炉内壁4中第一列位置的清扫;然后牵引机构27通过拉绳26带动提升机构2和清扫机构1在导轨21内向右运动适当距离后(该距离可以为清扫机构1中壳体11的长度,也可以小于壳体11的长度,从而使得清扫更加干净),牵引机构27暂停工作,启动电葫芦28,电葫芦28带动清扫机构1向下运动到最低点,然后进行第二列位置的清扫,然后重复上述步骤,逐渐对整个锅炉内壁4进行清灰,清灰结束后,将所有装置拆除即可。

清扫机构1又包括壳体11,壳体11位长方体空心结构,壳体11的开口朝向锅炉内壁4,壳体11的上侧壁靠近锅炉内壁4的一端开有一端通孔,该通孔便于锅炉内壁4上的炉灰进入壳体11内。壳体11开口的下端和左右两端均连接有胶条(图中未画出)。胶条能够对壳体11下部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使壳体11更加贴紧锅炉内壁4,增强吸气筒15的吸灰效果。

壳体11内通过轴承12转动连接有刷杆13,刷杆13连接有电机(图中未画出),刷杆13位于壳体11内部的上端,刷杆13表面设有刷毛14,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降低刷毛用量,同时保证刷毛14的清扫效果,刷毛14沿着刷杆13表面呈螺旋状分布。

壳体11内安装有吸气筒15,吸气筒15位于刷杆13下方,吸气筒15上朝向锅炉内壁4的一侧设有吸气口16,壳体11内安装有多个吸尘器17,吸尘器17的吸尘口与吸气筒15连通,吸尘器17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数量越多,吸气筒15的吸力越大,清灰效果越好;

壳体11上开设有出气口18,出气口18与吸尘器17的排气口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出气口18设置在背向锅炉内壁4一侧的壳体11的侧壁上。气体从出气口18排出,壳体11受到气流的反作用力使壳体11靠紧锅炉内壁4,防止壳体11与锅炉内壁距离太大而无法达到清灰的目的。

壳体11的两端分别安装有支撑脚19,支撑脚19上连接有支撑轮110。工作时,支撑轮110优选轻质宽大的塑胶轮,以方便在锅炉内壁4上滚动,从而支撑整个清扫机构1上下运动。由于不同的锅炉内壁上的炉灰厚度不同,所以为了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支撑脚19为可伸缩结构,这样通过调节支撑脚19的长度,即可调节壳体11与锅炉内壁4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

清灰时,在清扫机构1从下往上运动的过程中,电机带动刷杆13和刷毛14转动,刷毛14将锅炉内壁4上的炉灰扫落,炉灰向下掉落在壳体11底部,被吸气筒15吸起,炉灰通过吸气口16和吸气筒15后进入吸尘器17内,达到清扫炉灰的目的。

使用时,清扫机构1并不能将锅炉内壁4上的炉灰全部吸入吸尘器17中,部分炉灰会掉落在锅炉底部,在对锅炉内壁4清灰结束后,工人对锅炉内对锅炉底部的炉灰进行清理即可。

在清灰过程中,清扫一遍并不能将锅炉内壁4上的炉灰清扫干净,所以需要清扫多遍,为了方便多次清扫,本实施例中,导轨21呈倾斜状态,且右端高于左端。一遍清灰完成后,提升机构2利用自身重力自动回到导轨21的左端,方便进行下一次清灰。

另外,为了方便工人对锅炉内壁4的清灰情况进行检查,清扫机构1和提升机构2之间还安装有升降台3,吊绳210连接在挂钩29与升降台3之间,清扫机构1安装在升降台3底部。工人站在升降台3上,即可达到锅炉内壁4上的任意位置,对锅炉内壁4进行检查和维护。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当然为了进一步减轻工人在安装电葫芦28时的劳动强度,本申请装置也可以采用将电葫芦28倒置安装的方式,即采用将电葫芦28事先固定在升降台3上,这样工人只需要将挂钩29挂到支架23上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供热厂锅炉内壁清灰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