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多级存储功能的炉渣储存库及使用该储存库的焚烧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38420发布日期:2019-06-18 22:49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具有多级存储功能的炉渣储存库及使用该储存库的焚烧炉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多级存储功能的炉渣储存库及使用该储存库的焚烧炉,属于垃圾焚烧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垃圾焚烧炉高温焚烧后排出的炉渣,一般会将其存储起来,通过粉碎或筛选等手段进行废物再利用,但现有技术中的垃圾焚烧炉均是单口输出灰渣,出渣通道使用频率较高且易堵塞,维修时需临时停炉,缺少机动性。并且现有的出渣系统大多为将炉渣从焚烧炉主体下部的排渣管道输送至地下渣库内,再通过联动吊车送至运渣车后外运,占用空间大且建设成本高。同时,因地下渣库的建设空间受限,所以炉渣存储量也有限,频烦的通过运渣车向外运渣,耗能较高,易导致扬尘且日常维护需求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垃圾焚烧炉用储渣库设置在地下,导致储渣量小以及运输过程中扬尘问题大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具有多级存储功能的炉渣储存库及使用该储存库的焚烧炉。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多级存储功能的炉渣储存库,它包括储存库主体以及设置在储存库主体内的一级渣库、二级渣库,所述储渣库主体为密封结构,其侧壁开设有运渣口,所述运渣口处装设有卷帘门,所述一级渣库通过支架固设在地面上方,所述二级渣库落地设置,焚烧炉主体下部固设有出渣管,一级渣库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进渣口,所述第一进渣口与出渣管之间设置有第一传送装置,一级渣库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出渣口,所述第一出渣口的下方设置有第一皮带机,二级渣库的顶部开设有第二进渣口,所述第二进渣口与第一皮带机之间设置有第二传送装置,二级渣库的一侧壁下部开设有第二出渣口,且所述第二出渣口与所述运渣口正对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出渣口的上部设置有缓冲门,且所述缓冲门沿二级渣库内外方向转动设置,缓冲门的底端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为1~2米,缓冲门的宽度为3~5米。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皮带机上方固设有除铁器。

进一步地,所述储存库主体内还设置有二级备用渣库,所述二级备用渣库与所述二级渣库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在一级渣库的两侧,二级备用渣库的顶部开设有第三进渣口,所述第三进渣口与第一皮带机之间设置有第三传送装置。

进一步地,每个传送装置与其相邻的进渣口之间均设置有电子皮带秤。

进一步地,每个传送装置外均罩设有壳体。

进一步地,所述出渣管与所述第一传送装置之间设置有振动给料机和炉渣破碎机,其中振动给料机的进料口与出渣管连通,振动给料机的出料口与炉渣破碎机的进料口连通,炉渣破碎机的出料口与第一传送装置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传送装置至第三传送装置均为第二皮带机。

进一步地,第一传送装置至第三传送装置均为斗提机。

一种使用具有多级存储功能的炉渣储存库的焚烧炉,它包括焚烧炉主体及布置在焚烧炉主体外侧的若干炉渣储存库,所述焚烧炉主体的下部固设有若干出渣管,所述出渣管的数量与炉渣储存库的数量相同,且若干炉渣储存库中的一级渣库分别与若干出渣管通过第一传送装置一一对应连通设置。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

本申请中渣库分为两级存储,一级存储为焚烧炉高温焚烧后排出的炉渣,经过第一传送装置的传送进入一级渣库;当一级渣库达到存储量后,再经过第一皮带机及第二传送装置将一级渣库内的炉渣传送至二级渣库,两个渣库全部开启状态下,其储渣量远远高于现有技术中地下渣库的储渣量。

本申请中将炉渣从焚烧炉内运至两级渣库内的过程均是在密封的储渣库主体内完成,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的扬尘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一级渣库与焚烧炉主体的主视示意图(传送装置为第二皮带机时);

图3为本发明的左视示意图(焚烧炉主体未示出);

图4为一级渣库与焚烧炉主体的主视示意图(传送装置为斗提机时);

图5为本发明的右视示意图(焚烧炉主体及二级备用渣库均未示出)。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5说明本实施方式,一种具有多级存储功能的炉渣储存库,它包括储存库主体1以及设置在储存库主体1内的一级渣库2、二级渣库3,所述储渣库主体为密封结构,其侧壁开设有运渣口,所述运渣口处装设有卷帘门1-1,所述一级渣库2通过支架固设在地面上方,所述二级渣库3落地设置,焚烧炉主体4下部固设有出渣管5,一级渣库2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进渣口2-1,所述第一进渣口2-1与出渣管5之间设置有第一传送装置6,一级渣库2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出渣口2-2,所述第一出渣口2-2的下方设置有第一皮带机14,二级渣库3的顶部开设有第二进渣口3-1,所述第二进渣口3-1与第一皮带机14之间设置有第二传送装置7,二级渣库3的一侧壁下部开设有第二出渣口3-2,且所述第二出渣口3-2与所述运渣口正对设置。本申请中渣库分为两级存储,一级存储为焚烧炉高温焚烧后排出的炉渣,经过第一传送装置6的传送进入一级渣库2;当一级渣库2达到存储量后,再经过第一皮带机14及第二传送装置7将一级渣库2内的炉渣传送至二级渣库3,两个渣库全部开启状态下,其储渣量远远高于现有技术中地下渣库的储渣量。

本申请中将炉渣从焚烧炉内运至两级渣库内的过程均是在密封的储渣库主体内完成,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的扬尘问题。

二级渣库3的第二进渣口3-1在上方,即其落料方式为上进式,随着二级渣库3内炉渣的增多,其内的炉渣成锥形体堆入,且靠近第二出渣口3-2的下部炉渣会从第二出渣口3-2顶出,二级渣库3内达到储存量后,开启卷帘门1-1,通过铲车从运渣口将炉渣运出。

本申请通过传送装置进行转运炉渣,与现有的通过行车抓斗进行转运相比,耗能更低。

卷帘门1-1主要用于隔离灰尘外泄,防风防雨功能。

一级渣库2上部为矩形结构,下部为多棱椎形结构,便于其内的炉渣下落至第一皮带机14上。一级渣库2至少可储存七天炉渣量。

二级渣库3为矩形结构,其至少可储存四十五天炉渣量。

第二出渣口3-2的上部设置有缓冲门3-3,且所述缓冲门3-3沿二级渣库3内外方向转动设置,缓冲门3-3的底端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为1~2米,缓冲门3-3的宽度为3~5米。如此设计,方便铲车运输炉渣时进出自由避免碰撞;炉渣在二级渣库3内逐步堆积成锥形过程中,随着体积增大逐步缓冲门3-3顶出,可有效减轻二级渣库3侧壁的持重载荷。

所述第一皮带机14上方固设有除铁器8。如此设计,通过除铁器8将炉渣中的重金属与可再利用的炉渣进行分离,便于从二级渣库3中运出的炉渣进行废物再利用。

所述储存库主体1内还设置有二级备用渣库9,所述二级备用渣库9与所述二级渣库3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在一级渣库2的两侧,二级备用渣库9的顶部开设有第三进渣口9-1,所述第三进渣口9-1与第一皮带机14之间设置有第三传送装置10。第一皮带机14可反向运动,当二级渣库3达到储渣量后,其与一级渣库2之间的第二传送装置7停止运动,启动第三传送装置10,将一级渣库2内的炉渣转运到二级备用渣库9,能够进一步增大存储量。

每个传送装置与其相邻的进渣口之间均设置有电子皮带秤11。在一级渣库2启用之前,先将一级渣库2的有效容量编制入电脑程序内,1m3炉渣约重1.9吨,因此可以预估一级渣库2存储量。不需要工作人员主动去库内查看一级渣库2的存储状态,只需要能过电子皮带秤11所输出的数据即可获知,并通过电脑控制第一皮带机14的运动。

每个传送装置外均罩设有壳体。如此设计,有效防止炉渣传送过程中的扬尘外泄。

所述出渣管5与所述第一传送装置6之间设置有振动给料机12和炉渣破碎机13,其中振动给料机12的进料口与出渣管5连通,振动给料机12的出料口与炉渣破碎机13的进料口连通,炉渣破碎机13的出料口与第一传送装置6连通。通过设置炉渣破碎机13,使得炉渣在转运过程中即实现破碎,不仅便于炉渣在传送装置内的运输,同时还有利于后期对炉渣的废物利用。

第一传送装置6至第三传送装置10均为第二皮带机。通过皮带机转运,功率较小,且均为低频率使用,较现有技术相比,耗能更低。

第一传送装置6至第三传送装置10均为斗提机。

一种使用具有多级存储功能的炉渣储存库的焚烧炉,它包括焚烧炉主体4及布置在焚烧炉主体4外侧的若干炉渣储存库,所述焚烧炉主体4的下部固设有若干出渣管5,所述出渣管5的数量与炉渣储存库的数量相同,且若干炉渣储存库中的一级渣库2分别与若干出渣管5通过第一传送装置6一一对应连通设置。如此设计,方便存储,合现利用空闲厂房空间建设。如其中一个炉渣储存库出现故障,其它的炉渣储存库均可转换继续出渣,保证焚烧炉的正常工作,并且支持焚烧炉不停火的情况下一边正常出渣,一边进行维修。远超国家要求的年运行8000小时不停炉的要求。

多个炉渣储存库可根据实际需要切换使用,即如果不需要所有炉渣储存库全部工作即可保证焚烧炉的正常工作,则只需启用个别炉渣储存库,其余炉渣储存库暂停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切换使用,如此设计,使用频率较一般出渣系统更低,有效防止出渣管5道堵塞的现象发生,因此本申请中的炉渣储存库的使用寿命较现有技术中炉渣储存库的使用寿命更长。

所述炉渣储存库的数量优选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焚烧炉主体4的两侧。如两个储存库同时启用,项目运行期间,可三至四个月不需要外运出渣,有效减少扬尘及日常维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