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破碎炉渣的立式垃圾焚烧炉炉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38415发布日期:2019-06-18 22:49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破碎炉渣的立式垃圾焚烧炉炉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破碎炉渣的立式垃圾焚烧炉炉排,属于垃圾焚烧炉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垃圾焚烧炉在焚烧垃圾的同时又能够利用余热发电实现资源化,还能够控制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因此采用垃圾焚烧炉来焚烧垃圾已经成为处理大批量垃圾的主要手段。而在垃圾焚烧炉中,因为炉排的设计不合理导致炉膛内大小不一的炉渣不停的下落,其中体积较大以及大面积(如长条形)的炉渣易缠绕或卡在炉排上,不易从炉排掉落,无法进行再次利用且会影响炉排的使用。另外,现有技术中的炉排顶部主破碎齿为单一的圆锥形,破碎效果差;同时炉排上的出风口少,使得落到炉排上的炉渣冷却效果不好,进而使得炉渣脆硬状态差,严重影响炉渣的破碎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焚烧炉炉排破碎效果差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高效破碎炉渣的立式垃圾焚烧炉炉排。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效破碎炉渣的立式垃圾焚烧炉炉排,它包括炉排主体以及固设在炉排主体上的主破碎齿、若干一级破碎齿、若干二级破碎齿、若干三级破碎齿,所述炉排主体呈圆锥形结构且沿水平方向转动设置,炉排主体底部与炉体内壁之间形成环形排渣口,所述主破碎齿设置在炉排主体的顶部,且主破碎齿的横截面呈五角星形状,若干一级破碎齿、若干二级破碎齿以及若干三级破碎齿分别以主破碎齿为中心呈环形分布,且若干二级破碎齿位于若干一级破碎齿与若干三级破碎齿之间,一级破碎齿、二级破碎齿及三级破碎齿上沿炉排主体母线方向的横截面积依次增大,且均小于主破碎齿水平方向的横截面积,主破碎口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主出风口,每个一级破碎齿的中心位置、二级破碎齿的中心位置以及三级破碎齿的中心位置均开设有次出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炉排主体上还开设有若干炉渣导排孔。

进一步地,所述炉渣导排孔呈“一”形结构,每相邻两个一级破碎齿之间均布置有呈“=”形分布的两个炉渣导排孔,每相邻两个二级破碎齿之间均布置有一个炉渣导排孔,每相邻两个三级破碎齿之间均布置有两组成“x”形布置的炉渣导排孔。

进一步地,炉排主体底部边缘沿其周向设置有动鄂片,炉体下部沿其周向设置有静鄂片,且所述动鄂片与所述静鄂片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一级破碎齿、二级破碎齿及三级破碎齿上沿炉排主体母线方向的横截面均为五边形。

进一步地,若干一级破碎齿、若干二级破碎齿及若干三级破碎齿分别以主破碎齿为中心呈环形均布。

进一步地,炉排主体底部与炉体内壁之间的环形排渣口宽度为10~80mm。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

经过炉底炉排风向上流动对炉体向下排出的炉渣具有冷却作用,经过冷却使炉渣排出时呈硬脆状态,更利于炉渣的破碎及二次利用。

主破碎齿单个外形较大,耐磨损,同时利用五角星形状的主破碎齿起到强力破碎炉渣的目的,利用主破碎齿中心位置的主出风口以及若干次出风口实现对炉渣的冷却。

炉排主体上的若干破碎齿分布为中心位置的主破碎齿最大,一级、二级破碎齿中等大小,三级破碎齿大于一级、二级破碎齿且小于主破碎齿,使得炉渣在炉排上经过来回转动破碎,能够有效防止如钢条等物质的缠绕。

每个破碎齿中部都开设有出风口,有效防止破碎过程中炉渣堵塞出风口而影响对炉渣的冷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2说明本实施方式,一种高效破碎炉渣的立式垃圾焚烧炉炉排,它包括炉排主体1以及固设在炉排主体1上的主破碎齿2、若干一级破碎齿3、若干二级破碎齿4、若干三级破碎齿5,所述炉排主体1呈圆锥形结构且沿水平方向转动设置,炉排主体1底部与炉体100内壁之间形成环形排渣口6,所述主破碎齿2设置在炉排主体1的顶部,且主破碎齿2的横截面呈五角星形状,若干一级破碎齿3、若干二级破碎齿4以及若干三级破碎齿5分别以主破碎齿2为中心呈环形分布,且若干二级破碎齿4位于若干一级破碎齿3与若干三级破碎齿5之间,一级破碎齿3、二级破碎齿4及三级破碎齿5上沿炉排主体1母线方向的横截面积依次增大,且均小于主破碎齿2水平方向的横截面积,主破碎口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主出风口7,每个一级破碎齿3的中心位置、二级破碎齿4的中心位置以及三级破碎齿5的中心位置均开设有次出风口8。

本申请中的焚烧炉为立式焚烧炉,因此炉排设计为圆锥形。炉排主体1底部与炉体100内壁之间的环形排渣口6宽度为10~80mm。经过炉底炉排风向上流动对炉渣的冷却作用,使炉渣排出时呈硬脆状态,更利于炉渣的破碎。炉体100底部固设有倒锥形接渣斗9,落入接渣斗9的炉渣由排渣管11排至厂房的渣坑,用斗式提升机将炉渣排出至布置于高位的水平皮带,而后送入渣仓。由于炉底的一次风由上述倒置锥形接渣斗9送入,为避免一次风外泄,排渣管11中设置一段高度为1~3m的料封(图中未示出)。本申请的圆锥形炉排的主破碎齿2设置在圆锥形的中心位置,主破碎齿2单个外形较大,耐磨损,同时利用五角星形状的主破碎齿2起到强力破碎炉渣的目的,利用主破碎齿2中心位置的主出风口7以及若干次出风口8实现对炉渣的冷却。

炉排主体1上的若干破碎齿分布为中心位置的主破碎齿2最大,一级、二级破碎齿4中等大小,三级破碎齿5大于一级、二级破碎齿4且小于主破碎齿2,使得炉渣在炉排上经过来回转动破碎,能够有效防止如钢条等物质的缠绕。

每个破碎齿中部都开设有出风口,有效防止破碎过程中炉渣堵塞出风口而影响对炉渣的冷却。

本申请中通过锥形炉排的设置,对进入焚烧炉的合理风向进行控制,称为保中风压边风,主破碎齿的风口为主风,其余一级、二级破碎齿是围绕炉排一周协助风向向上行走,防止主风随着上升高度及垃圾压迫,向四周分散风力,导致供氧不足影响焚烧效果。

所述炉排主体1上还开设有若干炉渣导排孔10。便于小颗粒物质快速进入炉排内部储渣库13,便于炉渣再次转出至渣坑。

所述炉渣导排孔10呈“一”形结构,每相邻两个一级破碎齿3之间均布置有呈“=”形分布的两个炉渣导排孔10,每相邻两个二级破碎齿4之间均布置有一个炉渣导排孔10,每相邻两个三级破碎齿5之间均布置有两组成“x”形布置的炉渣导排孔10。若干炉渣导排孔10分布于整个锥形炉排上,根据每相邻两个破碎齿之间的距离分布合适数量的炉渣导排孔10,能够加快小颗粒物质快速进入炉排内部储渣库13内,便于炉渣再次转出。

炉排主体1底部边缘沿其周向设置有动鄂片,炉体100下部沿其周向设置有静鄂片12,且所述动鄂片与所述静鄂片12相对设置。动鄂片跟随炉排转动。鄂片都是由耐磨钢制成,通过炉排破碎后的大颗粒炉渣,经过动、静鄂片的相互挤压,再次粉碎后落入炉底部的倒锥形拉渣斗。

一级破碎齿3、二级破碎齿4及三级破碎齿5上沿炉排主体1母线方向的横截面均为五边形。将破碎齿设计为五边形,能够延长使用寿命,同时能够加大炉渣与破碎齿的接触面,能加快炉渣的破碎。

若干一级破碎齿3、若干二级破碎齿4及若干三级破碎齿5分别以主破碎齿2为中心呈环形均布。保证破碎效率,同时使得出风口分布均匀,进一步保证对炉渣的冷却效果。

炉排主体1底部与炉体100内壁之间的环形排渣口6宽度为10~80mm。如此设计,因生活垃圾经过高温焚烧产生的炉渣为一般固废,通过环形排渣口宽度的设定,对炉渣排出的大小已知,所有排出的炉渣可不做二次破碎,环形排渣口设定的排放颗粒大小合适,有力于炉渣内含的金属部分的有效分离。现有技术中的排渣口的宽度较大,炉渣与金属熔结在一起,需要二次破碎后,才能进行金属分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