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播煤风装置及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54248发布日期:2019-12-20 19:37阅读:10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播煤风装置及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播煤风装置及循环流化床锅炉。



背景技术: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是一项清洁煤燃烧技术,它具有燃料适应性广、燃烧效率高、氮氧化物排放低、低成本石灰石炉内脱硫、负荷调节比大和负荷调节快等突出优点。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是基于循环流态化的原理组织煤的燃烧过程,以携带燃料的大量高温固体颗粒物料的循环燃烧为主要特征,固体颗粒充满整个炉膛,处于悬并强烈掺混的燃烧方式。

循环流化床锅炉工作时,燃烧及布风需要的一次风分为三路送入炉膛:第一路,经一次风空气预热器加热后的热一次风进入炉膛底部的水冷分室,通过布置在布风板上的风貌使床料流化;第二路,热一次风作为锅炉前墙的播煤风管,播煤风进入落煤管与燃料一起送入炉膛密相区;第三路,一部分未经预热的冷一次风作为给煤皮带的密封风用。第二路中,约占13.5%的热一次风作为播煤风进入落煤管与燃料一起送入炉膛密相区,但是,13.5%的热一次风在实际运行当中风压不足,难以把燃煤均匀地撒播到炉膛四周,并且燃煤易在给料口处堆积,造成床内温度不均,燃烧效率低下,影响机组的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播煤风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播煤风风压不足而导致的燃煤扩散不均匀、易堆积影响燃烧效率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播煤风装置,所述播煤风装置包括提供燃料的落煤管、提供播煤风的播煤风管、以及连通所述落煤管与所述播煤风管的过渡管;所述播煤风管包括第一播煤风管和第二播煤风管,所述第一播煤风管上设有第一增压风机;所述过渡管两端的截面积不同,以改变所述播煤风的流速。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管包括与所述落煤管连接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播煤风管连接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端的截面积。

进一步地,自所述第二端至所述第一端的方向,所述过渡管的截面积逐渐变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端的截面积与所述第一端的截面积之比为0.5:1~0.85:1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的截面为方形或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管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管与所述落煤管呈一定角度,所述角度为30°~60°。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播煤风管作为旁路备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播煤风管上设有第二增压风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包括播煤风装置,所述播煤风装置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播煤风装置。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播煤风装置及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播煤风装置在落煤管与播煤风管之间设有过渡管,过渡管两端的截面积不同,以改变所述播煤风的流速,在流量一定的情况下,截面积越大,流速越小,因此通过控制过渡管两端的截面积,可以控制所述播煤风的流速,便于所述播煤风的扩散,进一步提高燃料扩散的均匀度,保证炉膛床温。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播煤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落煤管,2-播煤风管,

21-第一播煤风管,211-第一增压风机,

22第二播煤风管,221-第二增压风机,

3-过渡管,31-第一端,

32-第二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许多可应用的创造性概念,该创造性概念可大量的体现于具体的上下文中。在下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示例性说明,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播煤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为一种播煤风装置,所述播煤风装置包括提供燃料的落煤管1、提供播煤风的播煤风管2、以及连通所述落煤管1与所述播煤风管2的过渡管3。

燃料通过所述落煤管1进入锅炉炉膛,所述播煤风管2与热一次风母管连通,用于提供播煤风,所述播煤风通过所述过渡管3与所述燃料一起进入所述炉膛,将所述燃料均匀地撒播到炉膛,以保证燃烧效率。

所述落煤管1与所述锅炉炉膛呈一定的倾斜角度,以方便所述燃料的进入。

所述播煤风管2包括第一播煤风管21和第二播煤风管22,其中,所述第一播煤风管21上设有第一增压风机211,所述第一增压风机211为所述播煤风提供足够的风压,提高燃料扩散的均匀度,使得炉膛床温更加稳定,提高了燃烧效率,保障了机组的稳定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增压风机211设有进口调节门和出口电动门,调节风压的操作更为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播煤风管22作为旁路备用,所述第二播煤风管22为现有的播煤风管,可以作为旁路备用,一旦所述第一播煤风管21出现故障或检修,所述第二播煤风管22可以临时备用,避免影响生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播煤风管22上设有第二增压风机221,所述第二播煤风管22也可以同时增设所述第二增压风机221,与所述第一播煤风管21一起加大所述播煤风的风压,提高燃料扩散的均匀度。

所述过渡管3是所述落煤管1与所述播煤风管2之间的连接管,所述过渡管3两端的截面积不同,以改变所述播煤风的流速,在流量一定的情况下,截面积越大,流速越小;截面积越大,风量播散的范围更广,流速越小,对管道的冲击越小;因此通过控制所述过渡管3两端的截面积,可以控制所述播煤风的流速,便于所述播煤风的扩散,进一步提高燃料扩散的均匀度,保证炉膛床温。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管3包括与所述落煤管1连接的第一端31、以及与所述播煤风管2连接的第二端32,所述第一端31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端32的截面积,截面积变大,当所述播煤风从所述第一端31扩散时,扩散范围更广,有利于所述播煤风的扩散;同时,流速变小,可以减轻播煤风对所述落煤管1的冲刷。

进一步地,自所述第二端32至所述第一端31的方向,所述过渡管3的截面积逐渐变大,流速逐渐变化,播煤风更稳定,减少突然性波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端32的截面积与所述第一端31的截面积之比为0.5:1~0.85:1。截面积之比与所述燃料、所述播煤风的风压有关,可根据实际情况相应设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31的截面为方形或圆形,所述第一端31的截面还可以为其他形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31的截面为方形,即所述过渡管3为方圆变径管,扩散效果更好。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图1是侧视图,所以所述第一端31只能看到一个侧面,所述第一端31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端32的截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管3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当所述过渡管3为一个时,所述播煤风管2提供的所述播煤风通过一个所述过渡管3进入所述落煤管1,成本最低,最容易控制风压和风速;当所述过渡管3为多个时,可以与所述落煤管1的不同位置连接,所述播煤风管2提供的所述播煤风通过不同位置的所述过渡管3进入所述落煤管1,有助于分层次地加速所述燃料的落入,避免燃料堆积。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管3与所述落煤管1呈一定角度,所述角度为30°~60°,所述播煤风扩散时,可与所述落煤管1内的燃料下落方向尽可能保持一致,加速燃料传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包括所述播煤风装置,所述播煤风装置为前述的播煤风装置。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