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炉前进料扰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8305发布日期:2020-05-20 02:44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质炉前进料扰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捞渣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质炉前进料扰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能源利用逐渐从化石能源向循环能源利用过渡。我国生物质燃料资源丰富,从农业生产的秸秆到森林资源的副产品等。但是因为利用效率太低,并且对环境的污染严重,因此提高其燃烧效率,将分散燃烧变为集中燃烧发电是生物质燃料利用的趋势,因此我国的生物质能源发电近几年得到很好的发展。用生物质燃烧发电,要使用生物质锅炉,由生物质锅炉对生物燃烧来发电。而生物质的物料特性,具有密度低,易起拱堵塞、水分含量较大的特点,其在存储及输送过程容易发生堵塞等。

当前生物质炉前燃烧系统为了解决生物质燃料易堵塞的问题,设计的系统较为复杂,大多数采用螺旋输送机输送及扰动方式。因为生物质物料性状的不稳定,容易造成螺旋输送、扰动不畅,出料不均匀,物料容易堵塞、卡住等问题。还有料仓一般不能太小,为了达到扰动效果,一般设计的扰动螺旋数量多,动力设备多。使整个系统的造价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生物质炉前进料扰动装置。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生物质炉前进料扰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料仓中的扰动主体及驱动扰动主体水平往复运动的驱动机构,该扰动主体包括多个间隔设置并布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它们之间通过连接架相连接的可移动的铲犁;

多个布置在所述铲犁的下方的固定横梁,所述固定横梁与所述铲犁交错布置,且轴向方向相同,所述铲犁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状;

滑槽,固定设置于料仓的相对内壁上,所述铲犁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侧的滑槽中。

所述驱动机构为油缸,安装在油缸支座上,所述油缸通过连接件与位于一端侧的一个所述铲犁相连接。

所述油缸与动力站相连接。

所述滑槽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上板与下板,所述上板与下板焊接在所述料仓的内壁上,从而与所述料仓形成所述滑槽。

本实用新型根据生物质物料的轻散、易缠绕特性,采用上述的结构,使用配备的动力设备,从而达到解决生物质燃料在料仓中堵料、造价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因为其结构特点的不同,可很方便的调整下料间距,能适应生物质燃料的颗粒大小不同造成的堵塞。

附图说明

图1是生物质炉前进料扰动装置的主视下的示意图;

图2是生物质炉前进料扰动装置的侧视下示意图;

图3是铲犁的运动方向示意图;

图4是铲犁和横梁的水平间隙在最小距离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5是铲犁和横梁的水平间隙在最大距离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中:1-动力站,2-油缸支座,3-油缸,4-连接杆,5-铲犁,6-固定横梁,7-滑槽,8-连接架,9-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5所示,一种生物质炉前进料扰动装置,包括:

扰动主体,设置在料仓100中,包括多个间隔设置并布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它们之间通过连接架8相连接的可移动的铲犁5,以及多个布置在所述铲犁5的下方的固定横梁6,所述固定横梁与所述铲犁5交错布置,且轴向方向相同,所述铲犁5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状;

滑槽7,数量为两个,分别固定设置于料仓100的相对内壁上,所述铲犁5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侧的滑槽7中。

工作时,扰动主体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在滑槽7内水平往复运动,物料200从铲犁5及固定横梁6之间的缝隙中落下,这样铲犁及固定横梁的的间隙大小会根据物料颗粒的大小下料。铲犁5因为其等腰梯形状的结构特点,还有一定切断部分长物料的功能。

其中,所述滑槽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上板与下板,所述上板与下板焊接在所述料仓的内壁上,从而与所述料仓形成所述滑槽。

其中,所述固定横梁6可以是圆柱体或正多形柱体状结构。所述的连接架8为多个,且每两个所述铲犁5之间连接用的连接架8也可以多个,如图2所示为3个,间隔间隔,分别焊接在所述铲犁5的下端面上,将多个铲犁5相连接成一整体的结构。

其中,所述驱动机构为对整个扰动主体置提供外部动力,可以是油缸3,安装在油缸支座2上,并与动力站1相连接,由动力站控制油缸动作,随着油缸活塞杆在行程内移动,实现由油缸驱动扰动主体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在滑槽7内水平往复运动。

其中,所述的油缸3可以是通过相应的连接件,如销轴连接一个所述铲犁5,即位于左侧端的一个所述铲犁5,如图1所示。

另外,所述动力站1还可以设计成连接专用的远程用的控制器9,由控制器9进行远程操作控制,方便人员远程控制操作动力站1

本实用新型中,整个扰动主体由一个油缸推动,油缸的行程可根据物料颗粒的大小进行合理评估确定,一般可选择500mm即可。

生物质物料不是粉状物料,也不具有粘性,自然堆积角较大,因此只要网孔不是很大,生物质不容易网状结构的平面中下落,利用这一特点,将料仓100的底部布置一排静止不动的固定横梁6,使其具有一定的间隙,这个间隙能保证物料顺畅下落,但这个间隙也不能太大。另外再布置一排可以活动的铲犁5,和固定横梁6交错布置。

通过活动的铲犁5在油缸的驱动下,往复运动,从而能保证上面落下的或堆积的生物质物料均匀的下落到料仓底部,给输送螺旋供料。

活动的铲犁5放置于和料仓焊接的滑槽7内,滑槽对其起定位的作用,防止扰动主体的运动走偏。固定横梁在扰动主体的下部,固定横梁本身是靠横梁座61安装于料仓的仓体上。固定横梁6的间距d1可以根据物料的颗粒大小可调,可以是在料仓上加工形成水平间隔的多个安装孔,将固定横梁6安装通过横梁座61安装在安装孔即可,这样也方便拆卸或调节间隔距离。

活动的铲犁5是往复运动的,是本扰动主体的功能实现的核心结构,铲犁在油缸的往复动力作用下,在滑槽7内按规律移动,其移动的行程取决于油缸的行程。

铲犁的外形是截面等腰梯形的长横梁结构,材质采用高硬度耐磨材料。多个铲犁通过连接架8连接固定形成一个框架整体。铲犁的连接间距和固定横梁的间距相同,这样在运动过程能保证间隙的一致性。

铲犁两侧坡形结构和固定横梁6配合,当物料进入这个区域,可以被铲犁翻起,扰动,或者较长的物料被切割。在交错作用力下,部分翻起的物料通过铲犁5和固定横梁6的间隙掉落,进入料仓下部区域,而上部更多的物料因为横梁以及铲犁的阻隔作用不能落下,这样就实现下料的均匀性。

固定横梁6是插入到料仓中的,可以根据物料的特性人工调整横梁的间隙。当物料粒度大时,去掉间隔的横梁,使横梁间的间隙增大,物料容易从中间掉落,反之亦然。定间距均匀布置,便于拆卸检修,也便于调整间隙,更合理的布料。

对于扰动主体和横梁配合时物料下落的原理如图所示:

非工作状态,如图4所示,铲犁在固定横梁的中间位置,铲犁和横梁的水平间隙距离d3处于最小状态,生物质物料因为其很大的内摩擦角,挤在这二者之间,不易掉落,整个料仓的物料也就不会降落。固定横梁6的间距是根据物料的特性确定的,不能太小,否则不会落料;太大的话对物料不起阻挡作用,也失去了调整进料速度功能。

当铲犁5运动到如图5所示的状态,这时铲犁之间的间隙和横梁之间的水平间隙距离d2形成最大状态,上面堆积的物料就可以很容易的从间隙掉落。当然物料的运动特性是随时改变的,中间的空隙随时会随着物料的降落而堵塞,但是只要铲犁不停的运动,物料就会源源不断的继续下落,从而实现均匀给料。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原来的多数量螺旋改为扰动支架,结构大大简化。

2、动力源数量变小,消耗的能量大大减小。

3、动力行程小,对机构的损害小。

4、单位造价低,现场安装容易,运行维护简单。

5、底部横梁可根据现场物料变化情况酌情调整其间距,使适用物料的颗粒情况更广泛。

6、因为只有一个动力,自动化运行控制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主体安装于料仓内部,位于输送螺旋的上方,包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