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器放灰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33359发布日期:2020-06-17 00:26阅读:1379来源:国知局
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器放灰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器放灰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循环流化床锅炉投运后存在循环灰量大,需要经常从返料箱放灰,循环灰温度有800℃左右,直放存在操作工烫伤风险和灰尘大的问题。

基于上述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可以实现循环灰降温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器放灰冷却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器放灰冷却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器放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在所述冷却箱的内部倾斜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平行,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形成一个通过灰渣用的通道,在所述第一隔板的下方形成过水仓,在所述第二隔板的上方形成通风仓,在所述过水仓的内部设置有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的前、后端面贴合所述冷却箱的内壁,第三隔板的两端向下弯曲后贴合箱体的内底部,在第三隔板的内侧形成一个独立的第一通风仓,在所述冷却箱的右侧焊接有一进料管,所述进料管远离所述冷却箱的那一端倾斜向上后连接一个中继管,所述中继管与所述进料管之间装配有法兰,所述进料管与所述通道相通,所述中继管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进料口对接锅炉炉膛的排渣口,在所述中继管的外壁处焊接有第一进料管,所述第一进料管倾斜向上延伸后对接锅炉返料箱的循环灰的出料口,在所述冷却箱的底部靠近左侧位置处设置有放渣管,所述放渣管与所述通道相通,在所述冷却箱的底部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分设在所述第三隔板的两侧处,在所述进水管上安装有控制进水流量的球阀,在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检测出水温度的指针式温度计,所述第三隔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隔板之间形成一个宽度为10mm~20mm的过水间隙,从进水管处进入的除盐水通过该过水间隙后再由出水管排出;在所述冷却箱的上端安装有一冷风机,所述冷风机连接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的外部焊接有分风管,所述分风管连通所述通风仓,所述出风管的下端弯曲后插入至所述第一通风仓内,在所述冷却箱的后端面设置有与所述通风仓相通的排风孔,在所述冷却箱的后端面处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风仓相通的第一排风孔。

优选地,在所述冷却箱的内顶部位置处焊接有一挡板,所述挡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断开,所述排风孔位于所述挡板的左侧,所述分风管与所述冷却箱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挡板的右侧,挡板的设置主要是将冷风引导至接触第二隔板,充分接触第二隔板后,再将换热后的风排出。

优选地,在所述冷却箱的内底部位置处焊接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三隔板之间断开,所述第一排风孔位于所述挡板的右侧,所述出风管与所述冷却箱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挡板的左侧,第一挡板的设置主要是将冷风引导至接触第三隔板,充分接触第三隔板后,可以对换热过程中的除盐水进行辅助降温,提高除盐水的换热效果。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进料管上焊接有换热板,所述换热板采用壁厚为0.5mm~1.5mm的铜板,在所述第一进料管上焊接有一冷却桶,所述换热板位于该冷却桶内,所述冷风机连接有第一出风管,所述第一出风管与所述冷却桶连通,在所述冷却桶的外壁处、远离第一出风管的那一端处开设有多个第二排风孔。

本产品的安装方式如下:

将第一进料管远离中继管的那一端对接锅炉返料箱的循环灰的出料口,将中继管的上端对接锅炉炉膛的排渣口。

锅炉炉膛在排渣后,将排出的灰渣经过中继管后输送至通道内,通过由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构成,第一隔板的下方用于通过除盐水(除盐水被用于锅炉工艺),而第二隔板的上方则是用于通过冷风,在灰渣进入通道内后,接触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后被降温。

循环灰的温度高于灰渣的温度,因此我们设计了换热板和冷却桶,换热板可以将第一进料管内的热量换出,换出后通过冷风经过冷却桶,将换热板处换出的热量带走,实现循环灰的降温,降温后的循环灰在经过中继管后输送至冷却箱内的通道,通过除盐水和风冷实现二次降温,再进行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产品可以直接收集从返料箱处排出的循环灰,以及从锅炉炉膛中排出的灰渣,减少锅炉房内的粉尘量,同时对所排出的循环灰和灰渣进行有效的降温后再排出,避免造成烫伤,使得锅炉作业更加的安全,本产品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冷却箱的剖视图;

图3为中继管的俯视图;

图4为第一进料管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另一端”、“外侧”、“上”、“内侧”、“水平”、“同轴”、“中央”、“端部”、“长度”、“外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套接”、“连接”、“贯穿”、“插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的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器放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1,在所述冷却箱1的内部倾斜设置有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所述第一隔板2和所述第二隔板3平行,在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之间形成一个通过灰渣用的通道4,在所述第一隔板2的下方形成过水仓201,在所述第二隔板3的上方形成通风仓301,在所述过水仓201的内部设置有第三隔板5,所述第三隔板5的前、后端面贴合所述冷却箱1的内壁,第三隔板5的两端向下弯曲后贴合箱体1的内底部,在第三隔板5的内侧形成一个独立的第一通风仓501,在所述冷却箱1的右侧焊接有一进料管6,所述进料管6远离所述冷却箱1的那一端倾斜向上后连接一个中继管7,所述中继管7与所述进料管6之间装配有法兰701,所述进料管6与所述通道4相通,所述中继管7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702,进料口702对接锅炉炉膛的排渣口,在所述中继管7的外壁处焊接有第一进料管8,所述第一进料管8倾斜向上延伸后对接锅炉返料箱的循环灰的出料口,在所述冷却箱1的底部靠近左侧位置处设置有放渣管9,所述放渣管9与所述通道4相通,在所述冷却箱1的底部设置有进水管10和出水管11,所述进水管10和所述出水管11分设在所述第三隔板5的两侧处,在所述进水管10上安装有控制进水流量的球阀111,在所述出水管11上设置有检测出水温度的指针式温度计112,所述第三隔板5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隔板2之间形成一个宽度为10mm的过水间隙,从进水管10处进入的除盐水通过该过水间隙后再由出水管排出;在所述冷却箱1的上端安装有一冷风机12,所述冷风机12连接有出风管13,所述出风管13的外部焊接有分风管14,所述分风管14连通所述通风仓301,所述出风管13的下端弯曲后插入至所述第一通风仓501内,在所述冷却箱1的后端面设置有与所述通风仓301相通的排风孔311,在所述冷却箱1的后端面处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风仓501相通的第一排风孔511。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在所述冷却箱1的内顶部位置处焊接有一挡板121,所述挡板121的下端与所述第二隔板3之间断开,所述排风孔311位于所述挡板121的左侧,所述分风管14与所述冷却箱1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挡板121的右侧,挡板的设置主要是将冷风引导至接触第二隔板,充分接触第二隔板后,再将换热后的风排出。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在所述冷却箱1的内底部位置处焊接有第一挡板131,所述第一挡板131的上端与所述第三隔板5之间断开,所述第一排风孔511位于所述挡板131的右侧,所述出风管13与所述冷却箱1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挡板131的左侧,第一挡板的设置主要是将冷风引导至接触第三隔板,充分接触第三隔板后,可以对换热过程中的除盐水进行辅助降温,提高除盐水的换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一进料管8上焊接有换热板811,所述换热板811采用壁厚为0.5mm的铜板,在所述第一进料管8上焊接有一冷却桶812,所述换热板811位于该冷却桶812内,所述冷风机12连接有第一出风管122,所述第一出风管122与所述冷却桶812连通,在所述冷却桶812的外壁处、远离第一出风管122的那一端处开设有多个第二排风孔813。

本产品的安装方式如下:

将第一进料管远离中继管的那一端对接锅炉返料箱的循环灰的出料口,将中继管的上端对接锅炉炉膛的排渣口。

锅炉炉膛在排渣后,将排出的灰渣经过中继管后输送至通道内,通过由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构成,第一隔板的下方用于通过除盐水(除盐水被用于锅炉工艺),而第二隔板的上方则是用于通过冷风,在灰渣进入通道内后,接触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后被降温。

循环灰的温度高于灰渣的温度,因此我们设计了换热板和冷却桶,换热板可以将第一进料管内的热量换出,换出后通过冷风经过冷却桶,将换热板处换出的热量带走,实现循环灰的降温,降温后的循环灰在经过中继管后输送至冷却箱内的通道,通过除盐水和风冷实现二次降温,再进行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产品可以直接收集从返料箱处排出的循环灰,以及从锅炉炉膛中排出的灰渣,减少锅炉房内的粉尘量,同时对所排出的循环灰和灰渣进行有效的降温后再排出,避免造成烫伤,使得锅炉作业更加的安全,本产品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适合推广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